红旗渠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旗渠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渠观后感1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虽没有长江的奔流不息,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但却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林县人民的精神。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准备修渠,将山西漳河的水通过这条渠引到林县来,改变林县“十年久旱”的现象。电影中的叶儿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时洗一次,成亲时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由此可见,当时的林县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这也是为什么林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建红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的原因。历时十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顺着红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润了林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田地。
电影中,当年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石头已随儿子到了国外生活,儿子在国外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和孙女,看似一切都圆满了。可当他看杨贵书记去世的消息时,他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本就年迈的他因极度的悲痛进了医院。出院以后,他想回国的念头愈发强烈,他想回家乡再看一眼红旗渠,他想在自己还能动之前再看一眼家乡和故人。在他的眼中,乡愁是自己亲手修建的红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红旗渠,没有忘记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故人,可他没有等到叶儿,叶儿也没有等到能每天洗脸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大的遗憾了吧。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但最本质的还是奉献与牺牲。为了修建红旗渠,有八十一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这崇高的精神。影片中的冯技术员虽是外乡人,但他仍为修红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应把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我们都应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我相信,某天我们一定可以笑着面对世界。
红旗渠观后感2
5月13日,省行营业部组织我们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和青年洞。在车上,导游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林州的历史及红旗渠的概况。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地处太行山腹地,山多水少,石厚土薄,远近闻名的“特产”是:旱!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导游所说的“赠言十水‘祖祖辈辈缺水盼水, 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 红旗渠灌满了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 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 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 林县就不再愁缺水。’”句句带水,面对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难道只能如某些人所说,人类只能安于宿命,既生于此,必终于斯?不,“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1960年2月,杨贵书记带领十万林州儿女踏入了茫茫太行山,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于1969年7月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等,而这些成果主要靠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节约每一分钱,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
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林州儿女最终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山水水,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又如何十年如一日创造正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而现如今,我们青年一代的信念是什么呢?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深思。
沿着红旗渠,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的核心工程——青年洞。它由300多名青年男女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执着奉献精神,用青春和鲜血战胜艰难险阻,用钢钎和铁锤一下下,一声声凿出来的。看着洞中那一幅幅当年的画面,感受着那开山劈石的艰辛,那纷飞的铁锤和不断与岩石溅出火花的钢钎仿佛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从短短的参观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这也应该是我们青年人继续传承的信念,“传递正能量”的精神所在。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欲望愈来愈强,在生活上,更应该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不是只想做“啃老族”,只会享受,只会索取。遇到一点困难,一点艰辛,就向父辈伸手。在工作中,要学会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合作精神。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为要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支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因此,我们应认真重视企业文化、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协作精神。作为农发行的员工,我们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境界。爱岗是一个优秀员工向上的根基,敬业是一个优秀员工奋发的航标。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把我们自己的“大渠”建设的更加美好,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扎根在我们心间。
红旗渠观后感3
9月9日厂党总支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温入党誓言”学习党章·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红旗渠总长1525.6公里,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一道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建成后,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引上水库及其他引、蓄水工程作补充调节,能引、能灌、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1995年4月,胡锦涛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
参观红旗渠让我们深受教育,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彰显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凸显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人工天河红旗渠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不论是在年仅27岁就牺牲在作岗位上的吴祖太身上,还是在开山炸石蹦掉三颗门牙的.除险队长身上都清晰地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精忠报国的精神,这种精神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闪耀着人文精神与理性主义的光芒。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保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在工作中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就是要强化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要让红旗渠精神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红旗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看到了红旗渠就会使人重拾记忆,忆起那个时代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全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红旗渠精神将引领我们战胜困难,鼓舞斗志,走向胜利。
红旗渠观后感4
观影现场,每一个人都深深地被电影情节所吸引,全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大家仿佛置身于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感悟到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一部以红旗渠为题材的励志电影,对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下高速发展的林州风貌,更传播了宝贵的红色精神。
观影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好红旗渠精神,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学生管方汐:通过观看影片,我知道了在修红旗渠之前,林县很干旱,人民很贫苦,红旗渠建成后,人们的生活在一点点地改善。我要传承先辈们的红旗渠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林州。
学生王碧楠: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震撼,红旗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应该发扬传承下去,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学生胡宸瑜: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看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建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观影过程中,教师们几度被影片感动落泪,纷纷表示,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争当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表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旗渠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
教师赵明凤:看了这部电影,我十分激动,我被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红旗渠是我们林州人的母亲渠,更是中华民族强国路上的精神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承担起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任。在以后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向上,同时也会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为建设好我们的美丽林州作出贡献。
教师史晋瑜:观看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我深受感动,作为林州人,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骄傲。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我要将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实际,以更高的工作热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红旗渠观后感5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在党工委的组织安排下,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20日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红旗渠观后感6
我有幸赴河南林州市,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接受红旗渠精神教育。站在被称为人间奇迹的红旗渠边,看着绵绵流淌的渠水,想到当时的林县干部群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穿越太行山悬崖绝壁,开凿红旗渠的情景,内心深处受到强烈冲击、获得强大力量。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毅力和决心,让人震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可以说,这次红旗渠之行,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震撼心灵、启迪思想、增强党性的学习体验,更是一次朝圣之旅。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听讲解、观实物,亲身体验红旗渠的壮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一次次心灵被震撼,一次次被深深感动,收获颇深,启发较大,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红旗渠观后感7
很长时间看电视剧没有流眼泪了,但《红旗渠》这部三十一集的电视剧,却让我几次落泪,不得不写下一点儿自己的感想。
电视剧《红旗渠》以质朴清新的气质亮相荧屏,让新时代的人们再次感受五十多年前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动人故事。
红旗渠的修建始于1960年,那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人民更困难,难就难在水上。人不吃饭,可以活上三天,但喝不上水,一天都活不成。水在林县,确实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死悠关的大事。
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在没有上级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林县县委从人民的需要出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体现了今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红旗渠精神。
“引漳入林”,是改变林县千年缺水,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但又是困难重重,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工程,没有一股热情和毅力是做不来的。
红旗渠的精神,体现在筱怡老师带领小学生们到工地上齐声背诵《愚公移山》的声音里。
也体现在白发苍苍的路教授亲赴一线,收水莲为徒,完成学生吴念祖因壮烈牺牲而没有完成的作业的路程上。
剧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出了事故后,县委书记在人们情绪低落时,在追悼会上,搬出“千古罪人林捷”的活人碑,表现的就是一种担当精神。
在修渠遇到困难,面临要不要继续下去的艰难选择时,县委一班人坚定信念。县委书记林捷立誓:“如果失败,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百姓谢罪。”表现的就是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钢铁意志。
当“挪用公款”被问责,作为县委书记的林捷被带走时,竟然没有时间吃妻子包的送行饺子。(估计要被判刑)对于这一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犯罪行为,大家不是推脱,县委一班人包括银行行长都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们这样做,“不是出风头,不是争名誉,而是担罪责!”
所有这些,都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
从古代开始,就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让人立志的故事,以前我们听的是神话、是传说,但这部电视剧却让我们亲眼看到了中国现代的“愚公”,他们挖山凿渠,奋斗不止,他们不惧牺牲,无私奉献,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人民,目标是未来。
这不再是传说,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血、有肉,有脾气、有性格,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精神,在群众那里,就是不向命运低头,是敢于奋斗,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办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使然。
演员于震饰演的林县县委书记林捷,是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典型代表。他所表现出一股正气和霸气,不畏来自上面的压力,有担当、敢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令人钦佩,特别是“战争年代喝了人民一碗水,今天要还给人民一条河”,这句不忘初心,一心一意为群众的铿锵言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技术员吴念祖献身水利事业,执着、严谨、认真的精神风貌,水生、老石叔、水莲、桑红、大海、冯老师、孙副县长以及河娃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不落俗套,真实可爱,活跃于人们的印象中;就连余副书记、童主任、忽悠等几个被鞭笞的人物,虽然可气,但也真实、立体、鲜活,仿佛就是生活在你身边的人物。这些是这部电视剧在塑造人物上可喜的收获。
勿庸讳言,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不仅有同自然界的奋争,也有与不同思想和认识的奋争,这里面没有阶级的对立,但同样也是波澜壮阔、扣人心弦,它所阐述的同样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奋斗史。
这条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物质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条承载着价值追求的精神之渠,它激励我们几代人的前进与奋斗,这种精神,将生生息息,永不断流!
红旗渠观后感8
近日,单位组织了观看话剧《红旗渠》。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渠长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给我们很多感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1960年,在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引漳入林”无论男女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实干。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四院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观后感9
11月15日下午,林州三小北关校区组织全体师生来到京新好莱坞影院,观看了最美奋斗者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既是一次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也是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部分。
影片再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岁月,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整个过程,全体师生目不转睛,多次为影片中的感人镜头赞叹流泪。的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牢牢把握其精髓要涵,成为奋勇争先、无私奉献的实践者,同时,也期待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自立、自强,勇敢向前,永不言败!
红旗渠观后感10
以追逐梦想为主题,以崇高行为为背景,以重返红旗渠为线索.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于6日在全国发行,让观众重温了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难忘时光。这部电影高度体现了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惊和鼓舞了观众。
红旗运河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这是一个由建设者建造的项目,目的是在困难的条件下把漳河引入太行山腰部的森林。它被称为“人工天河”。红旗运河工程始于1960年2月,完成于1969年。它持续了将近十年。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改编自王先庆的小说《大国工匠》,并于20xx年开始筹备。经过四年的精心打磨和实景拍摄。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
记者在湖北首映式上看到,这部电影以林州方言的一首歌和一声“叮当”的锤打声开始,这立刻把观众带到了激情燃烧的时期。同时,这部电影交织了时代戏剧和现代戏剧的两条主线。红旗运河的精神在“隧道坍塌”、“空中除险”、“铁娘子队”等大型运河修复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雨夜营救》等现代戏剧也让观众哭了好几次。通过新旧时空的平行编辑,这部电影实现了传统红旗渠精神与当代红旗渠精神的结合导演李说,作为林州人,拍一部关于红旗渠的电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希望红旗渠的.精神能够通过这部电影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
观众来自河南林州的郭小亮说:“我爷爷是红旗渠的建造者。我在红旗渠脚下长大。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弘扬红旗渠精神。我希望这部电影上映时,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我的家乡。”
红旗运河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精神图腾和文化标志。湖北首映式组织者、湖北红旗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怀玉表示,在新时代,这部反映红旗区精神的电影应该时不时地出现。
红旗渠观后感11
在一次很平常的安保执勤活动中,忽然发现在五井镇官护山风景区内,在一条很深的山锋中间,在浓密的山林丛下,有一条历经岁月的红色干渠,多年未整修已经干涸,但上面郝然醒目的三个大字"红旗渠"深深吸引了我,再见红旗渠有感。停足驻留,干渠虽然干涸但历久弥坚,那大气磅礴威震山林的气势把我带入到了集体战斗、人定胜天的那个年代。
红旗渠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林州人民为改善生存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克服千难万险,苦战十年,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变了林州干旱缺水的状况,更主要的是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当时修建红旗渠非常艰苦,大家冒严寒、斗酷暑,忍饥饿、战疲劳,在没有任何机械先进工具条件下,硬是凭借劳动人民一双双血汗之手,开天辟地,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铸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它红遍了全中国,在祖国大地特别是干旱地区都大兴"红旗渠"建设,以至于在临朐仍还保留着红旗渠的足迹。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永远激励全国人民开拓奋进、求真务实、干事创业。
抚今追昔,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无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和素养。
今天的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目前,红旗渠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更成为了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更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这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弘扬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举措,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我们公安机关,就要牢记职责使命,敢于担当,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卫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以实际行动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我们全党、全国公安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能保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能砥砺前行、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旗渠观后感12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垂暮老人石头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并探访当年修渠老友,然而他们在路上却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障碍,为实现心愿,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完成了追梦之旅的过程。
影片中,“隧洞塌方”“凌空除险”等当年修渠的大事件一一再现,太行山风景、红旗渠飘带等现代林州的新风貌、新发展也一一展现。红旗渠的修建改变的不仅是林州缺水的面貌,更是重新塑造了我们林州人民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壮丽诗篇。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什么是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要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去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在做每一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个国家工作人员,只要秉持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工作。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敢于担当。当人民需要集中办大事的时候,杨贵书记所展现出的是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勇于开拓。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着勇敢、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修建红旗渠就是一个充分的佐证。通过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我们认识了技术骨干吴祖太,他一心扑在建设工地,忍受着丧妻之痛精心勘测设计出一张又一张施工图纸,当王家庄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入洞查险,不幸被坍塌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没有这勇敢无畏的精神,就不会有今日的伟大的红旗渠工程。
我们这代人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能忘记那些吃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要努力工作,担当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奉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近日,由导演李正伟所执导,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的院线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正在热映。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愿经历冷暖,仍心存炽热。观看完电影后,心潮澎湃,五十年前,一个共产党员,为了林县人民的幸福,甘冒巨大的政治风险,甘顶巨大的政治压力,毅然决然地带领大家修渠,这是何等豪气、何等硬气!
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几次落泪,大荧幕上听到熟悉的林州话落泪;冯技术员身体倒下的一瞬间落泪;林州市副市长李红蕾大雨天带领抢险队搜寻失联老人和孩子时的动员讲话落泪;一个个年轻的志愿者不顾生命危险,争先恐后在林州的小无人区搜寻时落泪;三位雪鬓霜鬟的老人在大雨天不顾一切维修被堵红旗渠时落泪……感动的瞬间有很多很多。
一位英雄的共产党员,在百姓的生死面前,抛开了修渠、抛开了进度,只为了“生命无价”那个初心。在当代,李市长在别人说你是领导你别上鹰见愁时,她坚毅地说出了:“生命无价,共产党员就意味着对百姓的奉献和牺牲。”正是不忘人民这个初心让两代共产党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民的生命,老书记的泪水、李市长的坚毅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对林州这片土地热烈的爱!”
新时代的红旗渠的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奉献和牺牲!作为红旗渠的传人,我将继承先辈们的精神,讲好红旗渠故事,传承好红旗渠精神!
这部电影讲述了垂暮老人石头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并探访当年修渠老友,然而他们在路上却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障碍,为实现心愿,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完成了追梦之旅的过程。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下高速发展林州风貌,更传播了宝贵的红色精神。归来仍是少年,不变的是创业者的初心,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的是红旗渠人的初心。影片的第一个寓意,石头远在美国,红旗渠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第二个寓意,面对同样的困境,共产党人始终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第三个寓意,旧貌换新颜的庙荒、景色迷人的大峡谷,意味着新时代的林州奋勇前行《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把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感人事迹真情再现,协作、拼博与奉献,我们要有归来仍是少年的豪情与担当,把我们当前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清洁家园和创文等工作做实做细。
红旗渠精神自诞生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人对它不懈的追求。红旗渠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创业,鞭策我们求真务实和感召我们无私奉献,教会我们尊重客观实际、不说假话、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敢于负责、无私奉献的求真务实精神。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影片一代又一代更新着,是因为我们每一代人都需要红旗渠精神,在演绎着每个时代应有的红旗渠精神,提倡着我们做着当代“修渠人”。
近期,一部影片在林州市走红,引起热议。影片的主角是荣获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红旗渠建设者。
这部影片曾经取名为《归来仍是少年》,后来正式定名为《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
影片中,“隧洞塌方”“凌空除险”“铁姑娘队”等当年修渠的大事件一一再现,红飘带、庙荒村、大峡谷等现代林州的“新地标”也逐一出现。曾经的一穷二白,如今的景美民富,林州发展日新月异,在影片中形成了强烈对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修渠的年代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雨夜救援”的现代戏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现场观众几度落泪,情绪跟随剧情跌宕起伏。
通过观看影片,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共产党人应担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总共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实际上就是“战天斗地、一心为民”写照。对于我们要学习践行红旗渠精神,首先,就要学那种“瞎子抓驴不放松”的韧劲、狠劲。条件就是这样的条件,路就这一条,并无第二招,我们无法再用鞭子、再用草料来捉。反思我们的工作就要有这种“抓驴”的劲头,工作要记挂于心,牢牢抓在手上,不能干黄了、更不能干没了,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来攻克工作上的山头碉堡,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基础。其次,就要学那种“南山顶上滚碌碡”的实做、真干。碌碡是平整压路、给稻谷麦子去皮之用,要想得到干净的稻谷小麦,要实现道路的坚实平整必须反复碾压,久久为功。红旗渠十年方才修成,正式这种瞄准目标,一刻不松实现的。因此,我们的工作也必须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反思反省,实务精进,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观念,让自己专注、聚焦于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下苦功、出苦力,才能把我们负责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
再次,就要学那种“山高人为峰”的魄力、担当。山就在那里、峰就在那里,是“苦熬还是苦干”林县人选择了苦干。十年修渠,可谓一波三折,不仅要克服大自然带来的艰难险阻,还要面对各种质疑、压力。反思我们的工作有些推进起来有难度,时间跨度较长,但是碰到困难就畏手畏脚,不思进取是不行的,现在的发展是不进则退、进的慢了也是退,时间不等人、工作不等人,只有只争朝夕,一天当作两天用,李沧才能迎头赶上。
通过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深深震撼于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伟大工程、伟大奇迹,有许多启示启发: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在唱反调,如果不是林县县委的始终坚持,多方协调,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伟大奇迹,作为一名肩负领导职责的共产党员,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消极保守,只有立足本职、明确责任、胸怀全局、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坚定信念,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求真务实、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要自觉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组织的培养,无愧于群众的信任,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才能鞭策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们要以杨贵书记、谷文昌书记等先进人物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担当作为为指引,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把工作标准定得高一点,把精神状态调得好一点,对自我的要求严一点,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带领部门一班人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影片根据王献青部长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主要讲述了红旗渠建设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既见证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该影片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实施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中国人有浓浓的落叶归根家国情怀,在国外漂泊了20多年的修渠老英雄石头,他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在美国舒适生活,不但没让他改变本色,反观他却与当地的生活格格不入,不喜欢吃牛排,喜欢吃糊涂捞面条,不喜欢孙女的名字南希,喜欢叫她银叶,他给孙子起了个具有地方特色名字叫栓柱,他要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胸中流淌的是中国的血。更让老英雄魂牵梦绕的是家乡,不能忘怀的是修渠史,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每当他与周公相会时,当年的修红旗渠的峥嵘岁月就会闯进梦里,有叶儿,有铁锤,有水蛋,有眼镜,更有那次可怕的隧道塌方。当他看到老书记杨贵去世的消息,石头悲伤不已,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当他病好之后,不顾儿子的反对,毅然带着孙子和孙女踏上生他养他的地方,去寻找他的根。八十里太行美如画,层林尽染,展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他就像个孩子,兴奋的无法言表,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一景一木他都感到亲切自然!他听到了地道的林州话,尝到了正宗的林州美食,喝上了甘甜的红旗渠水,踏遍了林州的山山水水,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上了红旗渠的渠首,见到了修渠老伙计铁锤和水蛋,叙叙旧,唠唠嗑,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石头热泪盈眶不禁感慨到:“林州变化真大,越来越美了!”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谱写的一曲战太行,81名热血青年埋骨渠畔的可歌可泣的战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来了生命水,引来希望,引来了幸福。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红旗渠精神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林县十年九旱,每个人一生只能洗三次脸,出生时,结婚时,去世时。据说还有个这样的故事,老公爹天不明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到黄昏时老公爹才挑了半桶水回到村口,刚过门的新媳妇帮忙挑回家时,把水都撒完了,新媳妇羞愧不已,上吊自杀了。石头的村和铁锤的村就因为半桶水,打架闹过人命,后来两的村就有不成文的规定,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能结亲。200多天没下过雨,所有的水井、水库都干涸,庄稼都枯死,老书记杨贵在大槐树下召开动员,他慷慨激昂的说:“我们能这样等下去渴死吗?不能,我们要豁出去,和老天爷抗争去!”全县的青年劳动力都来了,争分夺秒盼着早日把水引过来,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啃一块糠窝窝头,累了天当被,地当床,到头就睡,当隧道快塌方时,水蛋为寻找老母亲给他的两块窝窝头不顾铁锤的劝阻,仍然去隧道去寻找,眼镜冯技术员为了去找水蛋,被塌方的石块砸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铁锤也因此被塌方的石头砸伤了腿。在他们困于隧道时,每个人都是饥饿和体力到了极限,水蛋把包了一层又一层布袋打开,把好多月舍不得吃的糠窝窝分给了每个人。最后在老书记指挥下,108位抢险勇士日夜兼程终于疏浚了塌方,把他们4个人救了出来,两个村的冤仇也解开,铁锤同意叶儿和石头交往,石头发誓渠通水时,叶儿要用渠水洗脸,再抹上雪花膏,八抬大轿把叶儿娶回家。20xx年发生特大暴雨,红旗渠发生堵塞,把故事推到高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位老伙计不顾年纪已经80岁,依然是好汉不输当年勇,齐聚鬼见愁,用手刨挖,搬走一块块石头,来疏通红旗渠。当得知石老先生失联后,李副市长带领救险队,不顾大雨倾盆,道路的崎岖翻越大山去寻找,正如李副市长所说:“红旗渠精神就是奉献和牺牲,当领导的就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当找到老英雄石头时,他已经被砸伤。他躺在医院里,老伙计们都来看他,孙子栓柱对石头说:“归来仍是少年!”三位老人蓦然一笑。
这部电影以石头和叶儿的爱情为辅线,穿针引线贯穿整部电影之中。当隧道塌方时,最震撼的一幕是一对有情人石头和叶儿透过缝隙手指尖相互碰触,互相激励对方要有活下去的勇气。石头和铁锤之间有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叶儿的去世,原来当时石头组织除险队,巾帼不让须眉,铁娘子叶儿不示弱也要参加,在一次除险过程中,石头被坠落的石头砸晕了,叶儿为了救石头被坠石砸死了。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生死两茫茫。阴阳两相隔,石头把雪花膏攥在手里久久不能释怀。
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石头一刀一锤为叶儿刻了一块山娇的墓碑树在叶儿墓前,捧来一碗红旗渠
红旗渠观后感13
20xx年4月23日,我们部门员工来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进行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了红旗渠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回顾了林州人民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耗费十年时间完成红旗渠的历史壮举。看着一幅幅珍贵的旧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我们对林州人民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他们靠锤子,铁锨和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讲解员对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可能他们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但是他们的光辉事迹,他们的精神却会被我们铭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许多,打钎的铁姑娘们,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却和男人一样不怕苦,不服输,她们的双手被震裂了,被磨烂了,但是她们的意志却是那么坚强;一位爆破专家,经常被吊在半山腰上进行作业,多少次碎石砸下来,差点要了他的性命,但是就是在与死神的一次次擦肩而过之后,他依然坚持在爆破的第一线上;秘密参加青年洞建设的300名青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太行山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感人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在整个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每个林州人民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远万里去修渠,晚上就睡在山上,饿了就摘些野菜吃,终于完成了这伟大的壮举,完成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浩大的工程,他们仅仅只得到了极少的国家拨款,更多的是靠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缺炸药自己做炸药,缺石头自己采石头而完成的。
后来,我们又沿着当年林州人民开山劈石的足迹,参观了青年洞,由于水渠中注满了水,我们已经不能走进洞中参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300名青年在这奋斗的.场景。我们走在铺好的路上都感觉到惊险,更何况当年在这无路可走的地方进行施工的青年们。
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这正是我们在工作中,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不管我们在什么环境下,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放弃,抱着只要努力拼搏就能战胜一切的信念,必然能获得成功。而且,我们身边有着互帮互助的同事,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讲奉献,少计得失,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
回来的路上,看着林州的田间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红旗渠的灌溉。五十多年前的壮举,仍然造福着这一方百姓。历史不会忘记红旗渠,更不会忘记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民。
红旗渠观后感14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又被称为:“人造天河”。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苦干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重山峻岭之间筑起了这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长渠。这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该剧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为改变命运没条件创造条件`艰苦奋斗`劈山凿石`粉身碎骨也要引来漳河水的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故事从井上`井下两村抢水打架,婚姻告吹切入。鲜明地塑造了聪明倔强`而顽强的农民青年二旺;执着`大义`壮烈牺牲的城市技术员刘广泰;不惧危难`为死先立碑,誓要修出渠的县委书记阎运德和敢做敢当`不计生死的继承干部“王大炮”。同时,还描写了憨厚`善良的'大旺。正直`宽厚的扁担叔,为他人食不裹腹的李老仓和把青春与爱融入工地盼水`秋凤`杏儿`望井``````````这些群像使人不能不重又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不能不再去品味那段难忘岁月留下的奋斗和牺牲精神。那种值的九十年代人去念恋合追寻的伟大境界。
红旗渠观后感15
班一行45人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强化宗旨意识凝聚干群力量”主题党性教育异地培训活动。感悟红旗渠精神,开启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精神之旅。看话剧《红旗渠》,纪录片《红旗渠》,《杨贵访谈录》观摩红旗渠纪念馆,采访红旗渠劳模:李改云,张买江,任羊成。听曹彦鹏副院长讲座……让我们深刻的领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本源;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关键,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宁愿苦干,绝不苦熬,宁可流血,不再流泪,十万民众上太行,誓把山河重安排,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制,一锤一钎两只手,凿出水渠几万米,一炮一车万众心,劈开太行千重山。用十年的时间引来漳河水,干渠、支渠、毛渠,渠渠通水。现在我们看渠、听渠、走渠,次次感动。为我们这些70后、80后上了生动且难忘的一课,让我们真正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感悟出“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时代内涵,看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坚定有力。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有梦想,才有力量
就因为林县人民有对水的渴望,才有不畏万难的战太行,修天河。我们现在也有梦想——创新延庆的教育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做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的教育。有了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向,不畏难的决心和铆足的干劲。一中要打造延庆的教育品牌,提高名牌大学的上线率,一本的上线率,三中要研究中高考,打有准备仗,全线提高上本率,体校要为延庆的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珍珠泉小学要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六幼要给孩子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弘扬红旗渠精神,实现创新延庆教育的梦想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
没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开展工作、指导工作中就会乏力。变一时学为终身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吴祖太经过四次认真科学的勘探测量终于拿出了红旗渠的图纸,杨贵书记问他:“这么大的工程,你学的.知识够用吗?”26岁吴祖太说:“我学的肯定不够用,但我可以干中学,学中用。我向毛主席保证,我一定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吴祖太设计的红旗白家庄空心坝,在任何一本建筑学上都没有过,后来有人看后写诗赞曰:“庞然怪物卧河床,激怒山洪掀浪狂。人造天河穿大坝,强逼漳水忘东洋。远观瀑布白花溅,近看珍珠碧海藏。巧匠神工天地换,交叉引水又一章。”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要想顺利的开展工作必须加强学习。
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克服困难,敢想敢干,伟大的林州人在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机械设备,没有资金支持下历时10年修得红旗渠,我们延庆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将延庆的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例如体校的发展问题,由于时代的特殊性,现在体校招生已经面临巨大困难,田径传统项目不再受学生的青睐,我们就必须求变,趁冬奥的契机上冰雪,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向俱乐部转变,不能墨守陈规,要推陈出新,争取在若干年后,延庆艺术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有延庆体校,由全日制向兴趣班演变扩充。
四、严于律己、勇于担当、讲奉献、深合作
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凡是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高标准,就像除险队长任羊成一样,把最艰巨,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在工作中作为后备人才的我们一定要战位高,有担当意识,不推诿,在学校中不好干的自己干,荣誉面前要谦让,懂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关怀。有团队精神,会构建团队,凝练团队,提升团队,打整体仗。
将近五天的学习,我们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变。真正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自己的工作中,思想有提升,行为有变化。最后我们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共勉。
【红旗渠观后感】相关文章:
红旗渠的观后感06-13
红旗渠观后感12-03
红旗渠观后感(精选15篇)02-27
红旗渠纪录片观后感05-15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2-03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09-15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作文(通用23篇)11-07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优秀作文(精选27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