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钱学森有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钱学森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钱学森有感1
逝世10年,“钱学森精神”仍然在他挚爱的祖国大地传扬。
“钱学森同志是我党难得的政治上成熟的战略科学家,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我冒昧地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殷切地期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向钱学森同志学习。”20xx年,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劲夫首次撰文提出“钱学森精神”。自此,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追寻这位卓越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树立起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
赤子归国为人民奋斗不息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炎炎夏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东北角,一座现代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钱学森图书馆。这句铿锵之言,悬挂在馆内。
在钱学森图书馆,陈列着一批珍贵文物。一封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援信,信里“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的话语,至今读来仍可以感受到他浓厚的赤子情怀。
这是一条崎岖艰险的回家路。连行李都已经托运,即将踏上飞机的钱学森却被迫留在异国他乡长达5年,经历了拘留、监视的屈辱,他和妻儿甚至还被限制了自由。
一片丹心向祖国,钱学森终于寻得机会,将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援信送回祖国,并最终回到了中国。他后来回忆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郭永怀等怀着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历尽艰辛回归祖国,以白手起家的勇气奠定了我国多项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开创了多领域科技应用的新局面。
“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钱学森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践行了一辈子的原则——为人民奋斗。
这位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也被人民深深爱戴着。20xx年,一项调查显示,88.8%的人认为钱学森身上最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是爱国,85.3%的人感动于钱学森冲破阻力毅然回国。
“一个国家没有科学技术,就会贫穷落后,在钱学森等科学家身上凝聚着赤诚为国的报国情怀,他们回到国内报效祖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这是非常不得了的。”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这值得大家不断学习。
殚精竭虑树立起创新丰碑
“新一代航天人传承了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建设科技强国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在朱枞鹏看来,以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自己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在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基础上,尽快赶上世界科技水平,“让中国的科技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在没有充分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钱学森创新性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研制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
钱学森数十年如一日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即使到了高龄也从不间断,从不松懈,从不放弃,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时刻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高度敏感性而不懈努力。
据钱学森图书馆工作人员汪长明记述,钱学森“一生的.研究手稿数万页,剪报数百袋,出版著作数十部,参阅过的书籍数万本,真可谓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钱学森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束缚、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的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勇气和毅力。
在航天领域的卓越成就没有让钱学森停下创新的脚步。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钱学森始终在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他将技术科学思想方法推广到其他工程领域,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两门新的技术科学。
“当深度参与到国家科技进步的进程中,我觉得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谈及从事科研的初衷,“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叶聪说,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知行合一,做好本职工作,将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祖国建设中。
观钱学森有感2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五十年代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了重重阻力,回到了自己亲爱的祖国。他就是我国导弹、卫星事业奠基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留美深造二十年,成了一位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科学家。他满可以留在美国搞研究、做实验,然而二十年来,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回到祖国的愿望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尽管美国重重阻挠,使尽伎俩,还将他关在特米那岛上达十五天,然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赤子的心始终和远方的共和国一起跳动着,似箭的归心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的。经过长达五年的不懈努力,1955年他终于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
是何种力量在支撑着这位科学家的顽强意志,是何种力量使他摆脱了对豪华生活的迷恋,又是何种力量磁石般地吸引着这位游子回到贫穷的祖国,那是一颗赤子心,一颗爱国心,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啊!正是那强烈的爱国精神成了他回归祖国的强大动力。这就是《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里所记述的。
看着钱老的事迹,我心中的热血也随之涌动,我的感情在升华,我的.思想在跳跃,我要大声呼喊,我要让世人都听到:钱学森,您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儿女;钱学森,您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的心中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我深为前辈们的精神所感动,我感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召唤我。祖国需要我,我责无旁贷,我真想一下子将我的青春融入伟大的祖国建设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然而我行吗?我能担负起这一重任吗?我在自问,我的冲动渐渐地化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回顾往事,逝者如斯。秋月春风等闲度,我捧着课本在校园里度过六个春秋,我曾为枯燥的学习感到困惑吗,因为我心里只知道考大学;我又曾为社会上一些现象感到迷惘,将来走出校园的我在社会上的位置究竟在哪儿呢?我摇头,我叹息。我虽自比山鹰,却因没有目标而在山林间乱撞。
如今,我心中蠕动开了一扇天窗,豁然亮堂了,我终于明白了,做人要像钱学森那样,不仅要有他那样的才识,更要有他那高贵的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晨曦中,我徜徉于校园的青青芳草上,望着东升的红日,我怅然舒了口气,我懂得了将来要以钱老为榜样,学好文化知识,来报答祖国的恩情!冲破眼前的迷雾,展望未来,我顿觉任重而道远!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向钱老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昌盛而出谋划策,倾尽全力。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更应以钱老为做人的楷模,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向着远方的目标——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观钱学森有感3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最近在学生会的组织下,观看了人物传记片《钱学森》,影片用大量的历史影响画面展现了一个爱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资料翔实,感人至深。影片恰似思想的清流给新一代的我们以精神上的启迪。
影片不长,一个半小时,但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钱老的一生。他历尽波折归国报效,以浓缩为一个传奇。一个抵得上五个师的科学家,放弃优厚待遇,不惧百般阻挠,毅然一心,牵动了两个大国的神经,这在中美外交史上也是仅此一例了。他以踏上祖国的土地,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誉,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在给好友郭永怀的信中,他写道:“快来,快来!……多带书!……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当获悉郭永怀已抵达深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祖国有其他一切地方给予不了的东西。
他归国之后,中国很快就有了“两弹一星”,用了比欧美更短的时间,在那个“冷战”的年代,这个筹码对于大国间博弈起了重大作用。进而,今天我们有了长城系列,有了载人航天。成为今天世界前列的航天大国,他倾注的一生心血已然在神州大地上播下了种子,中国人的航天梦想也一步步走向现实。
因为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学术素养,在中国的科学界,钱学森永远都是一面旗帜,不管自己的声望多大,他潜心学术,强调创新,把浮躁视为科研人员的大敌。他希望中国出更多的大家,他关心中国的教育,在其94岁时,他对的建言更是发人深省---“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中国学界“乏大师”的现状令钱老忧心不已。针砭之言给国家的教育界提出了批评,但更多是期望。改革创新的所需的人才与智慧都将出于教育。他留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航天事业,更是科学的精神。
身在暮年,他说最高兴的是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一生为祖国科学事业奔波,国为重,家为轻,这也是一种牺牲,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必将有抛却。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他的一生中,感悟家国的关系。他们是一体的,这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但正如其夫人在颁奖时所说的:他(钱学森)不敢自称伟大,伟大的是人民。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个人的价值有大有小,但都需立志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20xx年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安详仙逝。总结其一生,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惊世之才,钱学森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逝而不朽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后人将瞻仰,赞叹并传承。
【观钱学森有感】相关文章:
钱学森观后感11-11
钱学森观后感优秀12-24
《钱学森》1200字观后感08-17
《钱学森》观后感15篇12-01
钱学森观后感20篇08-11
钱学森的名言警句03-31
钱学森听课心得04-19
读《钱学森》有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