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1-02-20 15:42: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现已播至第二集《工业强国》。它向观众全面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史和发展工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下面是关于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1

  今天,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播出第一集《规划中国》。

  五年计划和规划始于1953年,这是占世界上人口1/5的中国实施的一项伟大实验。60多年来,从“一五”到“十三五”,每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五年(计)规划”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国家蓝图,它如何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如何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纲领,如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发展蓝图,必须“有战略”、“有布局”、“有步骤”地铺陈开来。

  本集将沿着“五年(计)规划”的时间大脉络,通过重大节点的具体项目和人物故事,解读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建国初期“建根系”、“造血脉”、“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规划“成森林”,“拓视野”,并迎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

  本集将从“一五”时期的156个项目出发,途径“三五”时期三线建设等历程,一路追寻,瞭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全新的战略规划远景。

  在今天的节目中,您还将看到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如何创建,新中国如何从“一五时期”的七个化工项目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如何从156个工业项目,打下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海拔2000多米的雅砻江,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人们肩扛60米长的重达2吨的锚索,像钉钉子一样,钉入山体,确保山体的稳固。而这样的锚索需要17000多根。这里即将建设成中国的第三大大型水电基地。目前,中国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3亿千瓦,世界第一。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这些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吃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洞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还将在这里住一年左右。

  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在高100多米的高塔上,正是这些电路工人们用他们在大山深处跳出的孤独而美丽的“高空中的舞蹈”成就了一天比一天增长的输电线路,如今已达百万公里以上。

  年近八旬的韩吉禄老人是投身“三线建设”的第一批建设者,当年到贵州大山时,他只有19岁。正是成千上万个像韩吉禄老人这样的建设者投身“三线建设”,进山洞、分散、隐蔽,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历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的努力,才把贵州从无到有建设成中国今天成体系的航空基地。

  中国白茶发源地安吉,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村民年收入十万、几十万,在这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村民笑说自己比县长县委书记收入都要高,都要幸福。

  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区域一体化等等,都是规划的作用。而这正是规划的力量。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这就是规划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说,经济发展本身是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港口也必须不断地完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市场自己解决不了的,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必须两只手同时用。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用几句古话强调五年规划的作用。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大国要有蓝图,大国要有目标管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则评价,我们通过规划的科学地实施、科学地制订,确实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每次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2

  “一五”中国开始建设156个工业项目,直到“五五”,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布局基本完成。改革开放、放眼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纷纷进入中国,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完成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中有哪些规划要点,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领域,有什么样的人物故事,今天,《五年规划》第二集《工业强国》就为您勾勒一幅幅的肖像,从中追踪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脚步。

  饮料罐对人们来说,司空见惯,但是,制造饮料罐的钢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短板,看看这家钢厂是如何生产这些高端产品的。

  每个现代家庭都有100套以上的轴承,中国已经成为轴承制造大国,但是高端轴承仍然被世界轴承巨头垄断。但是高速奔驰的高铁列车上的轴承却被国外垄断,中国人已经在攻克这一难关,350公里的轴承已经研制出来,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一台拖拉机可以拥有96个档位,拖拉机也可以自己工作,拖拉机还可以实现无极变速,智能制造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家里喝着茶聊着天,摁动开关,拖拉机就可以自己到田里去干活,这看似科幻的一幕即将实现。

  一分钟就能给一辆公交车充满电,每次充电后可以行驶6公里,这是中国制造的世界最领先的清洁能源器件,超级电容。而这一技术的突破竟然来自于口香糖。

  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举行,婚礼的伴郎伴娘礼宾都是由机器人担当的。这是机器人在这自己的设计者们服务的一场集体婚礼,这些机器人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人机交互的时代是不是已经到来?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3

  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小康,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在中国人的双手上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正在路上。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贫穷不是幸福,落后不是幸福,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

  吃饱穿暖、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都是好日子的必需部分。

  今天播出的《五年规划》第三集《民生为大》,从粮食生产、精准扶贫、城市棚户区改造、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民生等不同方面,阐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治国理政新实践和新思想。

  “一五”时期开发的北大荒,是中国的粮仓,至今依然为中国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食粮。粮食收获后怎么处理,怎么储存?

  南泥湾,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如何实现粮食的增产,成长为今天的新粮仓,森林覆盖率达到87%。

  美味的雷笋鲜嫩可口,以前只有春天才可以上市,如今,冬天也能吃上鲜美的竹笋了。而且还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了的收入。这是怎么实现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呢?

  万里黄河第一县玛多县,曾经因为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草场急剧退化。如今,这里又成了千湖之县。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努力呢?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经风沙肆虐、寸草不生,如今近2/3的沙漠呈现绿色,当地百姓的年收入也从500元增长到13000元。

  广西贫困山区的中学生们可以和北京人大附中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可以享受到全国最好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中间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这些孩子们又学到了什么呢?

  百年大戏,传统秦腔,如何实现既受到乡野山村百姓们的喜爱,也吸引90后大学生们热情的目光。

  曾经在“一五”时期为156个重点工程贡献了青春的老人如今仍然一家人挤在46平方米的房子里。也有社区工作人员因为做拆迁时遇到了自己未来的爱人,组建了幸福家庭。棚户区改造是如何做的?为百姓带来怎样的实惠?

  贵州贫困大山里的村民们如何实现脱贫致富?一朵香菇、一片木耳如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5-23

山河岁月纪录片观后感03-20

纪录片变形记观后感04-20

微观世界纪录片观后感05-02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3篇04-21

纪录片开题报告格式01-09

传记纪录片科比的缪斯12-26

规划实习心得01-21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范文5篇03-04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范文9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