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学森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钱学森观后感 篇1
4月13日,我和朝阳区各校的许多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到紫光电影城观看电影《钱学森》。在钱学森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一个真正大写的中国人。常言说,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在金钱、名誉、地位上的淡定、低调、无求,恰恰证明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看完电影,“爱国、淡漠名利和无私的奉献”,这些词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电影《钱学森》是从讲述从钱学森归国受阻、在美国遭受尽迫害开始的。其中贯穿着新中国领导人营救钱学森,他历尽千辛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一个有一个感人故事。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因为“两弹一星”事业的神秘性,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伟的,近乎神的;而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看到的却是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淡然,无私,坦荡。更重要的是,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奉献”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影片中的钱学森的生活状态呈现色彩鲜明的对比:回国前,由于钱学森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科研的贡献和学术地位,一家人生活过的非常优越,设备一流的实验室,漂亮的别墅,汽车……他家里的社交聚会,美国军、政、商界人士均为座上常客,回国后的钱学森,除了一身朴素的军装,就是身着蓝色中山装,与普通工作人员毫无二致,他住的房子简单窄小,和美国的生活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什么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放弃步步高升的事业、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从一穷二白开始,践行祖国强大的梦想,这才是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才是报效国家的有力证明。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创造过无数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与他的辉煌成就相媲美的,是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他在逝期间,美国方面也曾多次邀请他访美,甚至提出,只要他来,就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是,他都拒绝了。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金钱、名誉、地位,()在钱学森这里,没有生存的市场。“感动中国·20xx年人物评选”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的时候这样说:“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反观时下,一些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影响、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绩、在政治上获得一些荣誉后,便开始大肆炒作起来,便开始浮躁起来,开始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我们知道,腐败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东西都有他滋生的土壤。目前腐败现象的高发,直接原因是缺乏对权力的制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转型中公民意识的缺位。正是大家对公共生活的漠不关心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就贪腐者的内心来讲,他们都抱有一种投机心理,但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跳梁小丑永远只可能一段时间得到利益,而历史会还以他本来面目。
观看影片《钱学森》对我来说是精神的洗礼,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党龄的党员,我深深的被钱老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动,从中获得了真真实实的精神力量。
对照钱学森的品格和作风,自己感到脸红。刚刚取得一些教学上的成绩,就想着该如何庆祝;刚刚有了一些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就沾沾自喜……我要像钱老那样,永远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永远与脚踏实地的作风为伍,永远与平等低调的品格为伴,用实际行动争做“思想优、学习优、业务优”的“幸福三优”好党员,用钱学森的品格和作风激励着自己无畏前行。
钱学森观后感 篇2
《钱学森》从开始拍那时候已经翘首以待的了,终于等到要开播的时候,于是托朋友买了几张代用券,只等上画了。
结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
钱学森观后感 篇3
“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钱学森
第一次看到上头的这句话,是在央视最近拍的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钱学森》上。说出这句话的人,当时是个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仅凭这样的豪言壮志,便可成为年轻人佩服的对象。而愈使人震撼的是,他不仅仅是个敢于梦想的有志者,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实践者。日后他取得的成就,光闪闪的撑起自我年轻的梦想,丹青留名。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感情点滴,被美国怀疑而几次被捕入狱理解调查,被美国政府监控管制失去自由而无法归国,与朋友相濡以沫经过电话中播放的《我的祖国》表现了归国报效之坚定信念和朋友的抚慰理解,期间穿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大背景和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尊重,在党中央和中国政府的努力之下,钱学森一家几经波折最终踏上了归国之旅。
钱学森偕同家人归国后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陈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经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比较,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经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能够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着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爱国主义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今的中国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摆脱了以前一穷二白的局面。2007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切令人骄傲的成就证明,我国正在迈着豪迈的步伐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然而,也就是在这30多年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同国际接轨,很多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大举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选择自我前进的道路?这是每个人都应当深刻思索的问题。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以自我历经的道路,为我们每个人供给了深刻的启示。
进入21世纪的今日,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此刻礼貌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为人类礼貌供给了很多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我、成就自我。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可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仅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钱学森观后感 篇4
结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
钱学森观后感 篇5
电影《钱学森》讲述了这位伟人毕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艰辛历程,为每一个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理想的课。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追逐心中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代人都在谈论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们很清楚,梦想之于理想的区别在于能够实现梦想的几率远低于理想,但是我们却很难弄清楚,将梦想转变为理想的要点是什么。
最近,所党委组织观看《钱学森》,电影讲述了这位伟人毕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艰辛历程,为每一个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理想的课。
每天在茶余饭后读报上网的时候,总会听到和看到很多的抱怨,抱怨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仿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现在的人们只有梦想没有理想。但是,电影《钱学森》用这个伟人一生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理想与梦想之间最大的鸿沟是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真正的行动。
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述钱学森老先生的事迹,但它实际上向我们展现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他们就是在那样一种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武器。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没有来自名牌大学的科学家,没有基本的航空制造技术、没有风洞、没有研制导弹的基本参数,他们有的只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和“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献身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仅由信念与行动搭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在我们“痛心疾首”地空谈我们的梦想时,是否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为这个梦想做过什么。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我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积累,而成功就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的”。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近日,我们在所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钱学森》,一部感人至深、激人奋发的作品。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的梦想,我也不例外。同时我还有一位科学家作为榜样,那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控制论的开创者——钱学森。
这部电影真实生动地的讲述了钱学森同志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从最初在国外留学、突破重重阻隔回到祖国,到为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这位科学家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情节令我感受很深。他不畏美国政府的威胁与迫害,不为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所诱惑,立志归来建设祖国的精神自然可嘉。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当钱学森同志给我们国家的研究人员有的甚至可以说只是工农兵讲解有关火箭知识时,问大家听懂了么,当大家都一致表示没听懂时,他回想起了当时在美国讲学时对那些人的不理解置之不理,可是在这儿他却笑着说:“来,咱再讲一遍!”。那是何等的精神,之前都不屑给人讲这些自认为很简单的东西,而如今却耐心地给大家一遍遍重复讲解。这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他把深深的爱倾注于这份伟大的事业,倾注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钱学森同志把他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在钱学森先生的耄耋之年,他对夫人所表现出的那种内疚,夫人蒋英所表现出的那种宽容和大度,他们生活上的互相扶持和心灵之间的默契令我泪流满面。
20xx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我们敬爱的钱学森同志走了,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祖国的科学事业,是我们每一位科院人的榜样。一代伟人走了,可是他的精神永存。
钱学森观后感 篇6
伟大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伟大的民族英雄钱学森钱老20xx年因病逝世。就在一个月前,钱老夫人,著名音乐家蒋英老人亦追随钱老驾鹤长辞……
感伤,为钱老的离去,他带给我们安全和自豪;感伤,为蒋英老人的离去,她默默陪伴蒋老,并时刻支持着他,支持着祖国的核防和航天建设。
带着那份对伟人离去的遗憾和不舍,沉重的看完了新摄制的电影《钱学森》。更加深刻的洞悉了伟人的一生,不禁为钱学森老人的高尚人格所折服。他爱国,他敬业。美国为他这样的一流科技人才提供了那个年代最优越的生活和待遇,他可以在美利坚拥有一世繁华,他可以拥有白宫颁发的各种奖章和无尽荣誉,他可以在红地毯上举着香槟跳爵士舞,他也可以在万人簇拥下落足美国歌剧院,看一场《国王与我》。他放弃了。
他要回来,回到百废待兴的红色中国,回到他日思夜念的家。当导师冯。卡门先生得知自己的天才学生要回中国,他很诧异的问道:“你去那里干什么?那里没有风洞和实验平台,难道你要回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去种苹果?“钱学森很坚定的回答他:“只要为了人民和国家,就算种苹果我也愿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钱学森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军事机构认为钱学森一人抵几个师,宁愿将他监禁在美国本土,也不想让他回到中国发展国防航空。经过艰苦卓绝的外交干涉,钱先生终于踏上了归国的客轮。茫茫大海上,钱先生眼角泛起的光与西太平洋红色中国焕发的血红霞光融在一起,要问我为什么流泪,因为我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中国母亲,我回来了……
踏上国土的那一刻,他便火速赶往南海,收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国家和人民把发展伟大中国核国防和航空建设的重任交付于钱先生之肩。毛主席问之:“学森,中国何时能造出自己的核弹“。“请主席放心,四年之内必将完成任务!“这是五十年代的新中国,除了破旧,一无所有,四年内造出核弹看似天方夜谭,但冥冥之中,核爆炸的成功已是必然,我们有“学问像森里一样“的钱学森,有“千磨万击出深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共和国英雄,有万万爱国人民的支持!
核之路汤汤浩浩,民之求浩浩汤汤。钱先生对挚友说过,有核和无核是不一样的,正如你手里有剑不用与没有剑可用。中国人需要这把核剑,百年的耻辱必须要用这把剑层层刮去,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亦需要这把惊世宝剑护卫,它是中国龙的定海神针!带着人民的嘱托,钱先生踏进了茫茫大漠,这是一场战争。提炼浓缩铀,设计,加注燃料,测风等等各项复杂工作有序进行之后,中国第一颗导弹屹立在了大漠上。
望着这颗心血加注的导弹,钱先生抑制住感情,心里默默对导师说:“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发射倒计时:3,2,1发射。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拔地而起,像神龙,以震溃苍穹之势跃于大地,冲向远方的沙漠。起飞十秒,飞行正常,方向仪正常。起飞二十秒,按计划平行飞行,方向仪正常。……“轰——!!!“罗布泊实验基地,蘑菇云冉冉升起,精确制导,爆炸成功!所以的参研人员激动的跳跃了起来,我们的“宝剑“问世了。一旁的钱学森默默的,攥紧了手,看着自己种的“大苹果“变成一朵云,仿佛看到了人民的幸福。
几十年后,钱先生的头发也已像当年蘑菇云那样暇白,夕阳红下,老人牵着老伴儿的手问:这么多年跟着我,你辛苦了,你后悔吗?蒋英老人很委婉的回答了老头子:我给你讲个故事,记者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你此生有什么遗憾吗?邱母说:“我为大英生出了丘吉尔,怎么会有遗憾呢?“中国可以没有我这个歌唱家,但万万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啊!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陈年的酒,多少恩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20xx年10月31日,钱老先生安然辞世。八宝山悼念厅:哀乐中,蒋英老人的脸贴着钱老的祥容,轻轻的说了句话:“……“
2月5日,蒋英老人安然辞世。天国路上,二老相遇,钱老贴着她的脸,轻轻的说了句话:“……“
纪念伟大的钱学森老人
钱学森观后感 篇7
看完了钱老师的课,第一感觉就是好。这一次研修的主题是《文体教学观照下的语文教学》,需要从文体教学的角度来评价。若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学这类叙事写人的文章时,教师首先要掌握这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即写作特点,继而要将每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加以总结,进而归结出其共性特征,从而捉住文章的文体特征。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叙事写人的文章的规律,方可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深入的学习此类文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合老师的这节课:
1、把握叙事写人这类文章的基本要素
叙事写人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合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捉住人物、事件、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来分析此文。对于引入20xx年感动人物的颁奖词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去深入了解钱学森,我还是挺认可的,若学生是细心的人就会在他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感动中国人物并且积累当中经过锤炼的颁奖词。在把握人物要素这一方面,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第一段感受人物形象,并且引导学生发现有关钱学森的语言描写。无论是事件的记叙还是人物的语言都是为了丰富钱学森的形象。文章中重要的要素就是要突显出钱学森有过硬的技术还有对祖国的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这两个要素中,合老师对于后一要素提炼出“我是一个中国人”来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在自我发现、教师引导下不断地加深对钱学森爱国情怀的认识。还有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恰当引用以及与文本的配对,进一步内化提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清怀。
2、理清文章脉络
一般来说,理清这类文章的手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方式。②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哪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合老师在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部分,适时捉住时间这一关键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倒叙这一特别写法。我们可以发现合老师在发现一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第六自然段后面”时,还让一位同学帮忙补充原因,当第二位同学以时间作答后,他才开始讲解这个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合老师对学生捉关键信息的应道。另外提出为什么使用这种叙事手法时,学生也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去解答,给足学生发挥的空间。
3、要对佳句进行欣赏品析
讲解这篇文章时,合老师带领学生先从第一自然段的语言中感悟钱学森这位伟人的形象。文章中几个重点的四字词语的出现,正是对钱学森最好的概括。合老师在此处就让学生用其中的一两个词来概括本文中对钱学森的描写进而过渡到他要讲的第一段。尤其是捉住第一段中的几个关键句一一表现钱学森那种归心似箭的回国决心。好一个“轮船的甲板”和“火箭的舱壁”的对比分析,好一个“,”的分析,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也体会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总得来说,合老师这节课,我感觉是上的比较沉稳的。我最欣赏合老师的地方,就是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我感觉他的每一部分都过渡得很顺畅,每一处都是那么的顺利成章。还有整节课的上传授的学习方法,都是很自然的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方面会感觉比较自然。要说这节可的不足就是,合老师虽捉住了文中关键的四字词语,也让学生做了课后那道填空的练习题,但是却没有借这道题从钱学森的这些品质延伸到其他相关的伟人身上。我的评价暂时还是比较肤浅的,希望老师们帮忙补充,谢谢!
【钱学森观后感】相关文章:
《钱学森》小学观后感12-30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7-16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01-28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08-02
《钱学森》1200字观后感03-19
电影钱学森心观后感12-28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600字01-04
钱学森语录12-26
钱学森语录经典01-10
钱学森名言警句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