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万箭穿心》观后感

时间:2022-08-08 14:54: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万箭穿心》观后感(精选10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箭穿心》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万箭穿心》观后感(精选10篇)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1

  知道前些年方方的一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似乎这部影片不是很火,我也是今年也知道。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应该说,这部电影是相当不错,无论剧本还是演员都相当好。而且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好像并不是主流。整个影片扣人心悬,看完之后人的心情有些沉重。一个人的命运竟然有怎么悲催,也真是让人唏嘘感叹了。

  影片的主角是生活在武汉的中年妇女李宝莉。一方面她确实是生活的失败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都特别失败。另一方面,这个人的生命力又是热别的顽强,好像生命打击苦难都摧毁不了她。

  一方面她的失败,悲催的遭遇令人同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她的这个命运确实她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她在家庭里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影片一开头就是讲述他们搬新家,本来好像应该是男性承担的事情,全部都是有她来张罗。甚至在她与搬家的工人因为要增加工钱发生争执时,马学武也始终没有出面。影片一开始,一个泼辣,性格火爆,风风火火的女强人的性格就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夫妻关系中过于绝对强势,做的过火,根本不懂照顾对方的感受。当她朋友来他家里吃饭时看见她的种种表现,也觉得看不下去了。当丈夫提出离婚时,她不知道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肯定觉得非常委屈。当丈夫和她分居,她想尽办法委曲求全地想和丈夫和好。在她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可以找到一些原因。首先她始终有一份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而马学武来自农村。自己长的还不错,当年追求自己的人不少,自己能嫁给他,他就该感恩戴德。影片虽没有交代马学武为什么刚搬新家就提出离婚的原因,但这种长期的生活压抑,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她对他丈夫的死肯定要付相当一部分责任。丈夫的外遇让它发现之后,虽然她在暗地里报复之后,原谅了丈夫,其实在内心深处也是不可能完全释然。当家庭矛盾出现时,这种不满就会从言语之中蹦出来。虽然在她丈夫自杀之后她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在她看起来凶蛮的表面之下,其实内心也并不是冷血。在他丈夫把婆子带回家里的那场戏里,她不同意婆子住在家里,却也开始准备晚餐。婆子离开之后被孙子接回,她给婆子支床准备被褥。

  另外一方面,在她身上确实表现出强大的生命韧劲,不向命运低头的狠劲。为养活老人孩子,她做起了扁担夫的工作,拼命撑起了这个家。当含辛茹苦培养的状元儿子,在得知是她报的警导致父亲自杀,狠心地要赶母亲出门。她伤心地也想投河自尽,但是又想明白重新振作起来。

  这部电影因为只看了一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想明白,写起来感觉不太清楚。

  此外,我还感觉,她丈夫死后,她在家庭里对婆子,儿子的态度似乎和以前变化太大,总感觉不是完全不符合任务性格。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2

  故事开头就听到了《东方红》,歌颂改革开放的红歌,浓烈的时代气息由此凸显。

  当然,从主人公搬家的建筑及装潢风格也能看出当时是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主人公宝莉,没什么文化。因家里条件不好而读书少的人在那个年代随处可见,宝莉便是其中之一。小景,宝莉的发小,也是电影的一个关键人物。她的性格及人物形象无不透露着当时年代的另一面特征,同时,她的坚强、现实和迷信也与当今社会有着紧密连接。电影中每次小景的出现都暗示着下一个情节的开始。小景被丈夫打了跟宝莉倾诉,揭开了宝莉发现自己丈夫在外有了姘头并报警、直至丈夫绝望跳江的情节。于是小景便开始在台词中点题——“万箭穿心”,说宝莉的房子风水不好。

  迷信、风水、八卦在二十世纪末还是相较流行的,人们开厂房、搬新家、办红事白事都要请风 水先生算上一卦才能一路心安。这也暗中细致地描绘了人们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强烈的时代感激起观众对那个年代的无穷追忆,不由得细细咀嚼起来。

  电影虽是平铺直叙,也没有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但在人物形象、行为、形貌上的拍摄极其细腻到位,可谓“不言而喻”。

  当小景第一次提到“万箭穿心”后,宝莉以“万丈光芒”来辩驳,可见当时的她年轻自信、不信命、且勇于与命运抗争。她的儿子跟她的丈夫是一个脾气的人,有话不直接说,在人背后暗暗“寻找”——儿子“寻找”父亲自杀的原因,丈夫“寻找”女人的爱。就是这样“不痛快”的性格才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事情的发展愈演愈复杂、揪心和痛苦。儿子对母亲的恨也因缺乏沟通日渐加深。他们都是不完美的人,他们都不珍惜被爱,他们都不够懂包容与宽恕。这也正是人的本性,“自利”的天性!电影对人物的剖析,真实到让人感觉似乎被扒光衣服一般。儿子的眼中只有死去的父亲,要母亲离开,完全不愿认那个含辛茹苦靠挑担养大他的妈。残忍的现实、母子断绝的痛对于宝莉来说又如“万箭穿心”。小景再次出现了,电影中她第二次点题,宝莉依旧不信那一说法,但看得出她不坚定了,她开始怀疑,怀疑命,她开始动摇了……

  后来宝莉为了儿子离开家,她对着建建说那房子在个“万箭穿心”的地方。最终,她服从了一切。电影中三次提到“万箭穿心”,;两次转折,一次收尾,让人感觉这不像是观赏一部电影,更像是阅读一部结构严密的小说、欣赏一个文学作品。小说的写作技巧,起承转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包括点题,都以拍电影的形式一一展现,深刻、动人,且发人深思。每一个年代都是特殊的,每一个年代也都有着它特殊的故事,而悲剧总是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看完电影,观众也有着如同“万箭穿心”的感觉。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3

  有幸在电影节里看到王竞导演携新片万箭穿心而来,从看到片名开始我就在等待那个万箭穿心的时刻,可是到最后一向爱哭的我却没能流出一滴眼泪。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悲剧,我只能称这就是所谓的生活。那些街头巷尾,三姑六婆,带着一张忒贱的嘴和一颗坚韧的心,我无数次看到她们从我的眼前掠过,或在牌桌前抱怨自家的男人或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临走时顺走一颗大葱…

  故事就是这个故事,一个内向有点儿文化的男人娶了个泼辣但却美丽的老婆,从相爱的原理来讲,他们还算互补与合适。但是在生活无尽的重复和折磨之下,女人放肆的在众人面前羞辱自己的老公,毫无面子与自尊。热情助人的一面都留给了朋友,结果老公不疼儿子不爱。电影开始,我就拉着朋友,要是有一天,我稍有类似的苗头,你一定要提醒我,我现在加一句实在不行可以把我打残,女人做成这样,真是没脸活下去了。

  李宝莉愤恨的和闺蜜说他就是个乡里人,当初承诺一直对我好现在这样真是可恶。可是人家爱的是当初那个美丽热情的你,谁知道有一天热情变成了口不择言的唠叨生活陷入没完没了的吵闹。太多女人抱怨丈夫这个那个,可是真的让他们去离婚也没哪个会落实。男人不是你闲言碎语抱怨吐槽的垃圾桶,他们忍你一天两天一定会有爆发的一天。

  一直以来有无数个人问过我是要嫁给爱我的男人还是我爱的男人,我姑且不论不爱我的男人凭 什么娶我,我不爱的我又是吃撑了要嫁他。大多时候我会反问一句那么你呢。我听到太多人说要嫁给一个爱我的男人,现在我不得不把艺术原型拿给你看。生活本来就是让一个人在你面前扒掉所有光鲜的一切,露出最不堪的内里,如果你一开始就看不上他那么你只会越来越看不上他。要死要活的爱情都抵不过难堪的七年之痒,你这没有丝毫资本的潘磕训来虻糜岁月那把杀猪刀。

  女人天性里总是喜欢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整天重复那些你的不堪过去我的无怨无悔,好像以此为证自己的无上地位就能得以保存。你那曾经青葱的岁月里没人逼你选择身边一文不名的男人,更何况你别忘了如今身边这个发福的男人当年也是一把青葱。 天下女人难道非要把自己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消磨成惹人嫌弃的大姨妈!读了此文看过电影的女人们,,为自己做警戒,实在不行写在手机里挂在墙上,警惕自己千万要做男人心里永远的少女。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4

  上个学期,老九几乎每个礼拜五都会到武昌的江滩球场踢夜场球。开车从天兴洲大桥的匝道上下来,远远的就看到前面的高楼顶上竖立着铁四院三个红字。铁四院这个字眼,在《万箭穿心》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小宝念的中学就是在这附近。至于长江一桥、二桥、轮渡码头,还有宝莉做扁担的汉正街,都是武汉再熟悉不过的地标了。当然,熟悉的还有宝莉并不正宗的武汉话。老九第一次看得是普通话的版本,觉得差了点汉味,后来又专门找了武汉话版本再看了一遍。

  因为有了武汉这个元素,让我们觉得熟悉和亲近,但如果抛开这个元素,可以说,这样的故事,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通常大家都会说,宝莉性格不好,在家强势,老马的自杀是她一手酿成的。老九却认为,宝莉是外强中干,强势实际上是她作为一个下岗女工缺乏安全感的过度反应。和老马为婆婆来住的事情吵嘴,老马的回应是,房子是厂里分给他的。老马自杀后,婆婆也强调房子是老马的。再到后来小宝也这样说,要把宝莉扫地出门。直到逼入绝境,宝莉才想到自己的法律权利,而在那之前,她几乎没有共同财产的概念。

  或者说,她也认同老马是房子的当然主人,一旦要闹到法律出场的地步,她自己已经输了大半。正因为如此,在宝莉发现了老马的外遇之后,她没有大哭大闹,但又因为一时咽不下那口恶气,所以才报警。对于宝莉这样的性格和情商,如果还要求她处理得更好,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只是她无论如何想不到,老马在被下岗之后,居然会跳桥轻生。所以才有了一段和发小小景在轮渡上的对话。衣食无忧的小景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典型,她的生活甚至比宝莉更憋屈。老公拈花惹草,她的底线却只能是不能搞到家里来。小景有钱的老公,宝莉没钱的老公,都无法保证给她们最需要的安全感。所以小景只能从风水上给自己找解释,万箭穿心由此而来。不同的是,倔强的宝莉并不认命,要把万箭穿心掰成万丈光芒。只可惜,在汉正街打拼的宝莉,不在意当年老马需要的男人的尊严,也不知道小宝最需要的亲情关怀,只知道发了狠的挑扁担赚钱,用汉正街的交易规则衡量生活。满以为小宝高考中榜,可以苦尽甘来,谁知却被当头一棒。这时候,她的那股常常是女性才有的韧劲又突显出来。

  江边的那群欢乐的少男少女提醒了她,小宝背负了太多他这个年纪难以承受的重担。于是宝莉选择了让步,打算过自己的生活在电影算不上阳光的结尾,导演专门给了小宝一个镜头,他看着宝莉上了建建的面包车,或许将来母子重逢,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许多人觉得马后炮无用,但又常常对不宽容耿耿于怀。老九想,宽容,与其说是一种道义要求,不如说是沧桑经历之后的经验体认。

  最后,电影拍得不错,有诚意,但在叙事技巧上和老九的预期还有一点点距离,所以只给吝啬的四星评分。关于时代变迁中的家庭故事,老九总在想,如果是李安来拍,我们又会感受到怎样的电影语言?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5

  平直叙述的节奏,让我不知结局在哪里,只是看到演员表升起的时候,才相信故事真的结束了,但故事中的人或许才开始新的生活。

  李宝莉,没有文化、大大咧咧、市侩尖刻。搬家工人临时加钱,她大喊大叫,不顾形象。丈夫让儿子为工人买汽水,她抢过钱,骂丈夫太慈悲。乡下婆婆来了,她狠狠地责骂丈夫,说屋子太小,住不下。丈夫约会外遇,她报警泄恨,害丈夫降职。丈夫因外遇事件失了颜面,她冷嘲热讽。丈夫跳江自杀,她没有哭,没有自责。

  她勤劳肯干、心思粗糙、嘴贱心软。和丈夫争吵后,她默默地为婆婆铺床。丈夫死后,为撑起这个家,她毅然做了“扁担”,穿梭于汉正街的大街小巷。扁担何嫂有困难,她拿出一千块解困。见到出狱的故人建建,她热情招呼。她起早贪黑,交出所有的钱,只是嘱咐婆婆给儿子买好吃的,补充营养。她关心儿子的学习,只会问作业做完了没。面对儿子的冷漠,她无动于衷。

  她不是一个坏人,不是丈夫眼中温柔贤惠的妻子,也不是儿子心中的好母亲。在丈夫和儿子眼里,她是一个没文化的外人。在婆婆和儿子眼里,她又是一个凶狠无情的外人。他们对她的依赖,只有她用苦力换来的钱。她只是一个挣扎着活着,为了孩子活着的贫穷女人,没有丈夫的依靠,没有儿子的理解,没有家庭的温暖,她从来没有计较过。她和儿子之间似乎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的成绩、他的营养、她的钱。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丈夫的出轨,也没有真正了解儿子的心情,当他们无情抛弃她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的伤心和强硬。

  十年了,她已经从一个有些姿色的年轻母亲变成了头发花白、衣着邋遢的“婆婆”,她没有怨言。当儿子金榜题名时,将她赶出了家门,她不明白,难道这就是命?因为她,儿子失去了父亲,因为她,儿子失去了家庭。可她没有想过报应,没有想过亏欠。当她在江边看到一群年轻人的灿烂笑容时,心中有了愧疚,她同意离开,为了儿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地玩,开心地笑。

  李宝莉,不是一个完美、高大的母亲形象,没有太多的好言好语,没有太多的温柔体贴,没有太多的理解宽容,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她的小家庭,却只得到家人的仇恨和报复。丈夫到死也不愿意跟她说一句话,儿子考上大学却要赶她出家门,她的努力换来了万箭穿心的痛,

  是结婚错了吗?她选了一个她看不上的人。是搬家错了吗?新家面对着辐射状的条条马路,如同万箭穿心。是性格错了吗?她自卑自傲又自立自强。是命运错了吗?为什么丈夫、儿子、婆婆都把她当外人。她相信自己,相信努力,却不料人生不只有她一个人的相信。

  当这一切涌上心头,她是否理解了命,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否懂得了自己的悲苦?当人生并没有朝着你所预想的轨迹行走时,你是否接受,并开始转弯换道?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6

  电影看了两遍。

  第一遍看完吓一跳,在李宝莉身上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一心为家庭,为孩子,到头来却谁都不领情,反而厌烦的厌烦,憎恨的憎恨,自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说到底,还是情商的问题。刀子嘴,豆腐心,一心为整个家庭,从来没考虑别的,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儿子对自己日渐的疏离。

  李宝莉身上也折射出很多过得并不那么幸福的女人的影子。不会说话,不会绕弯子,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只会闷头做事。可是,做再多事,也不及一句暖心的话;做再多事,也抵不过一句伤人的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电影的后半段,看李宝莉一个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靠挑扁担养活一家人,供孩子上学,着实心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宝莉的一切,说难听点,是咎由自取。小景劝过李宝莉:你要是不想跟他过,你就把钱财抓在手上,好聚好散,你不吃亏;你要是想跟他过,就想办法好好留住他……可惜李宝莉没有听。以她的性格,她也听不进去。即使她听进去了,也不懂如何去做,后面碰到事情,一样简单粗暴,不留余地。因为她的情商对应的处事方式就是这样,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报警捉奸,马学武跳河……

  小景说:你不要拿马学武跟刘东峰比,刘东峰本来就是稀烂,而马学武,是被你逼到这条路上去的……是啊,跟搬家公司讨价还价,不让马学武敬烟,不让儿子买饮料,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为了这个家。可是,马学武要的,不关是一个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妻子,他要的,更是一个,懂得尊重他的女人。可是李宝莉,始终不明白。

  所以人啊,谁能过什么日子,都是自己决定的。像小景,从她劝李宝莉的话来看,她的情商绝对甩李宝莉好几条街。如果是她来跟马学武过日子,马学武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跳江。所以小景与李宝莉的情商决定了一个开豪车,一个挑扁担。

  其实李宝莉也明白,所以后来马学武跳江后,小景邀李宝莉来跟自己干时,李宝莉说,我就适合出力气,你那些要口脑并用,劳心的事,我真的做不来。她明白她的缺点,可是她不明白,她需要改变,或者说,她不愿意,改变。

  看电影第二遍的时候,理解了李宝莉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因为,她认为自己改变不了。她的阶层决定了她改变不了,她的眼界决定了她不去改变。

  很多人的劣根性也在这里:对未知的恐惧,对不熟悉事务的排斥,宁愿呆在固有的,自以为的舒适圈里一直辛苦,也不愿接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受的那在整个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未知的苦。

  所以,这就是菜农女儿的思维,这就是菜农女儿的眼界。没有尝试,就认为自己做不到。

  其实在这部片子里,也可以看到教育。让我们反思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就像小宝暴躁地对李宝莉说:“从小到大,你除了问我作业做完了没,作业做完了没,你还会说什么?”李宝莉愣了:“我的心是好的呀!”

  是呀,你的心是好的。你什么时候的心不是好的?你那么善良,那么坚强,然而呢?你的好心,你的坚强,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所以,你也意识到了,你没文化,你没见识。所以,你希望儿子不要像你,你希望他能靠文化过上比你更好的日子。所以你才不停督促他做作业;所以你那么辛苦,也要供他上学;所以他考了第一名,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可是,孩子不光是学习就行了的。现在这个社会,更多的是眼界。你见的越多,你了解的越多,你的思维就越开阔,碰到事情,你才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李宝莉的婚姻,如果,她不是菜农的女儿,如果,她的成长环境不是菜市场,如果,她受更好的教育,如果,她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思维,她的婚姻,不会走到那一步;她的半生,也不会如此辛苦……

  所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更自信,勇敢,就该让他去见识更多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开更广阔的思维。

  老祖宗教导我们,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是一点也没错的。马学武的父母都是老师,可以说是书香门第,而李宝莉的父母是菜农,注定了他们的说话方式,处事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注定了他们的结合不会幸福……

  这个片子里,李宝莉和健健,才是一对。而马学武,和周芬是同一类人。如果李宝莉开始就选择和健健在一起,不会像跟马学武在一起时有高他一等的感觉,健健也不会像马学武一样嫌她没文化,没素质,因为健健与李宝莉一样,虽出身城市,但是同是城市最底层的一员。他们说话直接,脏话连篇,却同样善良,耿直,他们才是“门当户对”。而马学武,喝过几年墨水,是厂办主任,男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像他这样,靠自己努力从农村跻身大城市的男人,更渴望有人崇拜,满足其出身的相对卑微。

  李宝莉从来没有认识到这点,反而因着自己的卑微,找不是城里人的马学武,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所以,马学武压抑,憎恶,转而投向会认同自己“好像真的是这样耶”的周芬也就不足为怪。

  也许,一个女人,以崇拜认同的眼神与语气对待自己,马学武在家从来没有享受过。那一刻,他是开心的,愉悦的,甚至,幸福的。出轨周芬,也就顺理成章……

  可惜李宝莉直到发现丈夫死后没给自己留一个字,儿子几年不叫自己,都没有觉悟到,是自己,造成了这整个家庭,包括自己,的不幸……

  当然,这些不幸也有马学武的责任。这个男人,太没有担当,太不负责任。自己一了百了,却把那样一个家庭的重担,扔给一个女人,甚至绝情到遗笔都不提她一个字!这是带着多大的怨恨,多少绝望去跳的江?

  李宝莉没有恨他,甚至来不及怨他,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一个有文化,但胆小,懦弱,一个没文化,但坚强,勇敢,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各自的虚荣或自我满足而结合了,最终造成了各自的悲剧……

  还是那句话,婚姻需要“门当户对”。愿天下所有未婚男女都能明白:门当户对,频率相同的婚姻,才是一辈子幸福婚姻的根基。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7

  看过许多电影,因为喜欢。所以,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基本都用来观看电影了,最近因为网球肘的问题看的更多,一天差不多三四部。对于好的电影,每一部我都会对其内容作只属于我自己的回想,这一回想的过程和看电影有同样的乐趣。《万箭穿心》已经在21日下午四点结束,如今是夜里23点11分,我再次把电影的内容回想了一遍。

  小宝和宝莉在楼顶上的对话像所有经过或看过的伤痛一样的沉淀为平静,已经没有了那份咽噎于喉的艰难和窒息,但却和所有记忆深刻的事物一样在记忆里留下了印象。想要为它做些什么,但我知道我什么也做不了,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经过编剧、导演和演员加工过的故事罢了。只是这些细碎被导演搬上荧幕,却似乎发生在身边,宝莉的无知和强硬把一个人因性格而造成的悲剧挥洒的血淋淋。

  颜丙燕——宝莉的扮演者,对小人物的心理变化把握的非常到位,她全心演绎出普通人生活里的没一个细节用以达成故事人物因性格而酿成的悲剧,这是一个好的演员所具备的技艺。她的演绎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和穿透力,从最初入戏时搬家过程中对待搬家工人的语气和态度已经为以后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结局的时候,宝莉抱着必胜的心态去找儿子小宝谈判,她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自己辛苦经营的生活中去。但是,小宝把对父亲的追查过程告诉了宝莉,宝莉似乎无法面对这些因她自己性格为身边人所造成的伤害,那一夜她在滔滔的江边徘徊与思索。镜头穿插进一群孩子在桥头上嘻嘻,在这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里让宝莉从最简单的事物中看见小宝生活过程里所缺乏的欢乐。为了小宝的快乐,她放弃她努力坚持下来的生活。

  和她死去的丈夫相对比,她没有悲哀,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为了让生命自然的完成它的使命;为了后半生的生活,她离家出走,再次拾起放弃过她也被她放弃过的爱情(虽然这份爱情在故事里表达的很模糊),说实话,在我眼里,这是这个故事里的一点儿最人道的编排,它让普通人的生活看起来有所寄望,我为电影所表达的性格悲剧感到难过。但是,它表达出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在生活中所表现的坚强也是我所敬佩的。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8

  最近有时间看了把《万箭穿心》又看了一遍,感觉和上次看的感受又不一样了,估计再看一遍还是不一样,以下是《万箭穿心》观后感。

  我妈一直不喜欢颜丙燕,理由就是这个演员出演的角色总是不讨喜的,用东北话说都是“欠儿登”,所以这样一个演员出演李宝莉这个人物导演真是慧眼识珠,角色的市侩、粗糙、坚韧被颜丙燕演绎的饱满而不着痕迹。但真正震撼我的是故事中生活的真实和复杂,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每个人伤害过别人,每个人也都是受害者。很难用好人和坏人界定。

  有人说这段悲剧源于李宝莉的性格,但我觉得不然,她就是这样一种人,刀子嘴豆腐心(这点在原小说中更明显),能不能消受全在于你,如果她一开始就找了一个和她一样粗鄙的男人,生活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生活中我们看到多少骂街撒泼的妇女身后同样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老爷们儿?你说是泼妇可有人当宝,在中国这样的妇女不在少数。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家庭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这个家,李宝莉们变得自私,市侩,粗鄙。当然,李宝莉对丈夫的报复显然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做法源自于她的`性格,其实也源于她不想失去丈夫,即使用这种极端不理智的方法。李宝莉的悲剧在于不会爱,不懂得爱,看不透爱,放不开爱。

  马学武到底是不是个受害者?作为一个曾经的乡下人,年轻时倾慕于李宝莉的美貌,苦追到手。可他不知道这个出身于买菜人家的姑娘当她青春不再的时候,曾经的活泼只能被生活演变成泼辣,于是他受不了了,提出离婚,找了情人。以致最后彻彻底底变成了妻子的一条狗,更在当得知真相后跳了江。马学武是可怜的,可他又是可悲、可鄙的,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婚姻是自找的;觉得李宝莉俗不可耐,可自己不一样英雄本“色”;找的情人是个典型的破鞋,本来就是成人无聊不堪的扯淡,事后马学武竟还愚蠢的向其表白。说李宝莉狠心,可他自己的冷暴力对妻子又是怎样的折磨?而选择跳江自杀究竟是难道就是因为生活太痛苦?!如果是因为妻子报案,那只能说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悲剧的种子是他自己种下的,性格中的懦弱,愚蠢,以及那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脆弱和矫情。他死之前难道就没有想到自己老娘和幼子?谁来养?还不是你恨死了的李宝莉?不给妻子留一句话的遗书,这种冷酷的无视和残忍的报复,足见这个人的可鄙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片中以知识分子面目出现的人都是冷酷无情的,马学武,马学武的妈妈,以及小宝,这些读过书的人,做出的事和说出的话反而让人冷入骨髓。其没来由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更是让人难以忍受:马学武和情妇的乱来就是爱,李宝莉和建建的温存就是恶心。相反李宝莉粗俗背后的坚韧,建建嬉皮笑脸背后的默默守候却让我肃然起敬。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9

  李宝莉与马学武是中年夫妻,李宝莉是城里人,长相漂亮,没什么文化,在批发市场给别人打工卖袜子。马学武是农村人,长相一般,有文化,是国企的厂办主任。他们有一子小宝,八岁。他们刚刚搬进了新居,然而美好的生活并没有出现。

  剧情一波三折,一直吸引着观众看下去,从对一个中年女人的厌恶,再到对她的怜悯,直到对她做母亲的赞美,最后是观众的一种心碎。

  李宝莉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这样的人恰恰遇到了不懂女人又有些懦弱的马学武。当初他们这个家庭的建立就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双方各有所图,并没有考虑有没有共同语言,这种隐患,造成了他们中年家庭的危机。

  马学武经历出轨、被妻子举报、丢了官职,又被企业下岗。这些生活灾难袭来,他选择了投江自杀,也许他恨透了自己的妻子李宝莉,以至于遗言里对妻子只字未提。

  李宝莉自丈夫离开之后,就辞职做了“扁担”,每天挑扁担给人送货,她如花似玉的容貌在经历了十年这种辛苦的生活之后,变得苍老黝黑。但更残酷的却是,儿子对于她的埋怨与憎恨,李宝莉在与儿子对马学武留下的房子有争执的时候,一夜之间想明白了一切,作为一个妈妈,她更希望儿子过得快乐。她辛辛苦苦的这很多年,是自己对儿子的热情与希望,就像当初她对自己完整的家一样,但她却忽略了家庭其他人的快乐。这种源自自身性格给自己与他人所带来的痛苦,在岁月流逝中,让她内心千疮百孔。不是风水让万箭穿心,而是自己与所爱之人被婚姻与生活绑架,失去了对快乐的追求,才让美好在心中破碎。

  小宝,八岁时没有了自己喜爱的爸爸马学武。他自小就不喜欢妈妈李宝莉,一直在心里埋怨妈妈害的自己没有爸爸,以至于到了恨的地步。他很少有快乐,一直在奶奶的照顾下拼命学习,成为了高考状元。他对李宝莉的态度,让李宝莉的命运更悲惨。

  李宝莉的朋友很相信风水,告诉李宝莉说她的那个房子风水有问题,楼下四通八达的条条马路,就像万箭穿心一样,威胁着李宝莉的家。但李宝莉无论经历了什么都不相信这个风水,一直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当她走出这个家的时候,她的命运又将如何,电影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的结局。

  结尾,李宝莉离开了家,上了建建的那辆破车,但车刚启动又被迫停下,李宝莉只能下来去推了一段路,车才又启动开去。建建是一个坐过监牢改过自新的人,李宝莉与他相好,也许是相配,也许是命运的另一次捉弄。但无论是哪一种,幸福只有依靠她自己去争取,这个女人在跟命运的抗争过程中,已经做好了准备。

  李宝莉也许就是生活里那个最悲哀最深刻的生命存在,但她的生命毕竟是存在着,好过她懦弱的丈夫。命运总是偏爱坚强之人,但愿生活中如李宝莉一般的女人能自省、能与幸福牵手,用那颗坚强之心来追求快乐,享受人间的美好。

  《万箭穿心》观后感 篇10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完美?我找不到答案。温顺吧,说你不够独立;能干吧,说你不够温柔;朴素吧,说你没有女人味;妩媚吧,说你不检点;勤俭吧,说你没有生活情趣;懂享受吧,说你物质拜金;单纯吧,说你很傻很天真;成熟吧,说你城府深……

  男人可以以养家为借口不理家务,可以以应酬为借口出去玩乐,可以以“我是男人”为借口要求被无条件得给予尊重,甚至可以以“小三是真爱”为理由而获得同情和原谅。

  而女人呢,无论事业多么成功疏于家务就是“没做好本分”,讲义气重友情可能就是“感情用事,不分轻重”,“我是女人”似乎是泼妇无理取闹的标志。

  女人为什么会活得那么累,因为在为别人活,为丈夫,为孩子,为父母。

  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幸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诉我们,至情至性的女子着人怜爱,却也不会被珍惜;《万箭穿心》告诉我们,倔强隐忍的女子能收获尊重,却得不到关爱。

  什么样的女人会比较幸福,我想是“自私的”女人。“自私”当然不是唯自己的利益至上,而是在法律道德上问心无愧的前提下,明白自己要什么并去追寻;不损人,但懂得利己;能够独善其身,但不要求兼济天下;付出是因为心甘情愿,不是因为别人口中的“该或不该”。

  我相信有“圣母”般的女人存在,前提是她是母亲。为了身上掉下来的那块肉,付出多少都不会超出人类的想象,但千万不要要求他去回报去感恩,哪怕是记得、理解、懂得,因为你的付出不是他要求的,你是为自己做的这一切。所以,电影中最后母亲搬出那个房子,我为她开心,她做了她该做的一切从那天起,她为自己而活。

【《万箭穿心》观后感】相关文章:

万箭穿心观后感12-23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12-23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06-20

万箭穿心观后感三篇06-20

电影《火云端观后感》观后感02-28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 观后感550字05-31

《刮痧》观后感06-21

《故宫》观后感12-30

《鹬》观后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