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观后感(精选22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展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展观后感 篇1
4月10日那天早上,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带着笔记本,心里像无数的浪花,兴奋不已,因为我和丽敏一起去图书馆参观书画展。
刚走进图书馆,一幅幅书法作品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宁静致远”这四个字铿锵有力,十分秀美;而:“海纳百川”这几个字龙飞凤舞,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蛇,与“宁静致远”这几个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秀美的字体,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一直站着欣赏那美丽的字体,又想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里的认真和努力。
我和丽敏飞快地冲上了四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一幅幅透露着小作者努力的书法作品,一个个精美的手工制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我们走到了一幅书法作品面前,我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些字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既有些古朴,又不失风雅;既十分端正,又有一点儿龙飞凤舞。这些字仿佛拥有了生命,跳进了我的心里,让我陶醉其中。在这些作品中,有的人写古诗词,有的人写名言,还有的人写富有感染力的词句。但无论写什么,里面都包含着小作者们的努力和汗水。看着这些作品,我们仿佛看见了小作者们在灯光下不停地练习书法,流下了一滴滴汗水的情景。
我们又走到了一张长桌面前,上面摆放着许多手工制作。我看着,不禁为这些作品感到很惊叹:看,一个用木头做成的风车十分精美。我看呆了,用手轻轻地拨动着,它便转动起来,像是一位舞者,在人群中翩翩起舞。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坐在一个十分精美的秋千上,嘴角荡漾着一丝迷人的微笑,看着后面的两只美丽的纸鹤仿佛在说:“鹤阿姨,再用力一点儿吧!”而一只小熊独自坐在小木屋门前,十分寂寞,一双充满了忧伤的眼睛望着小兔的秋千好像在想:要是我也有一个秋千那该多好啊!一旁的花儿看着小熊,也是伤心……
我正看着那些精美的手工制作。突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我向前拉,我的双腿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我走啊走,在一幅水墨画跟前停了下来。一看到那幅水墨画,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画。蓝蓝的天空就像一块无边无际的蓝布,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漫不经心地漂浮着,又似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嵌在天际,灿烂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大地上,金黄色的油菜花,充满着活力的蝴蝶,平坦的小路和一座座绿色的山,彷佛把人带入了仙境。不,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我看着这些画,很是沉迷,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些美丽的画。
快十二点时,要回家了。在父母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图书馆。我抬了抬头,清凉的雨水滴在我的脸上,让我感到十分的舒服和凉爽,也让我想起了图书馆里那些美丽的画。
这次画展,使我大饱眼福,还使我懂得了每一分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劳作。这次画展,让我受益匪浅。
画展观后感 篇2
《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于20xx年5月31日至6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9日那天上午12点前我进入美术馆一层主展厅,展览已接近尾声。
步入展厅,如同步入大自然的怀抱中,烂漫山花扑面而来。一幅题为“天地和同春光锦绣”的巨幅绘画让我驻足良久,那画中的色彩、意境和技法,在以前的传统花鸟画作品中看不到的大景、大美、大气、大势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郭怡孮先生的创造风格和他提倡的艺术主张“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就是我的花园”、“技法重组—写交响曲”、“重彩写意”等创作理念在此可见一斑。
《大好春光》展出了郭怡孮先生从艺五十年来的一百二十余件作品。分别布展于中国美术馆的1、8、9厅。时间关系,我只是看完了第一厅,虽然是主厅,但还是为没能全部浏览倍感遗憾。
我对绘画没有过研究,但是美的东西无须去理论,也无须去研究它的前生后世。只要入眼,好看就是美丽的。
我依次观赏了展厅的画作,其中对我最喜爱的《罗宵山花》《晨光》《错落珊瑚枝》《翠微山下》《布谷声中山花新》《昨夜又梦文殊兰》《花好何须问名字》等作品多看了好几遍。以我外行人的眼光,我看出郭怡孮先生的花鸟画表现的是活生生的自然真实和心灵真实,他将传统花鸟画重组为更接近于现代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并注入了非常广阔的想象才能,为花鸟画艺术调制崭新而深邃的审美视野;我看出了他的作品向观众呈现出的是春意盎然、诗意盎然的童话美,也呈现着沁人血脉的大自然之恋和人间之爱;我看出了郭怡孮先生的花鸟画作品是真正的从大自然中来,得江山之助的具有天然之美、天性之美、天真之美。作品中永不凋谢的姹紫嫣红和绚丽怒放生命诗意是传统花鸟画中前所未见的。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心灵期望和艺术美感,使传统的花鸟艺术在内涵和本质上增添了内在的光辉和自由的境界。
画面上无处不在的原野的交响、阳光的诗篇、飞翔的节拍和欢乐的色彩冲击着我的审美感官,也使我进入到一个目不暇接的梦幻之中。
闭馆的时间已到,工作人员开始劝人离场,但是人们却像没听见一样拍照、让亲临现场的郭怡孮先生签名、与其夫妇合影。郭怡孮的太太也时时以微笑与观众互动。我也随大家一起拿着郭先生的作品宣传画让他签名,并与他的太太合影,满足了一次作为郭怡孮先生崇拜者的一个心愿。
画展观后感 篇3
刚跨进李自健美术馆的大门,里面便引起了我的好奇:一个这么有名的画家,他的美术馆却这么空旷,可真叫人奇怪。
忽然,一些看起来很明亮的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进入了陈列它们的展厅。展厅很大,到处都是画,展厅就像一个万花筒,能看见许多不同的东西。忽然,当我再次扭动万花筒时,一幅人与小狗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乍一眼望去,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小狗坐在石头上,头望向右边。这景象可跟别的画有些不一样。每一幅画都活灵活现,这幅却少了一点框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我看到这个女孩,打扮的有些普通,却感觉藏着不少有趣的东西,我便仔细观赏这幅画。
女孩的打扮很普通。一件布白衬衣,口扎在了手肘上。一条并不精致的玫红色的布裤子,露出膝盖与小腿,花围巾搭在肩膀上。双手搭在膝盖上,左手的手指捥着一根芦苇。我想,她一定有什么心事。看打扮,小女孩应该是一个农村孩子,莫非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的猜想,让我继续细心的盯着她的五官。
女孩的五官刻画的极其细腻: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右边的远方。嘴角微微下垂着,看起来有点失落的感觉,失落中又带着坚毅。这两个角度给了我不少的引导,也给画添加了不少想象色彩:父母可能要回来,女孩坚定的等待着;父母即将离去,女孩把失落放在眼里,静静的看他们离去……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又对它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我静静的紧盯着那幅画,仿佛每一笔的行色;每一点的色彩,每一对事物的搭配,都藏着不少玄机。我真的猜对了,在那大笔一挥的水面上,藏着不少用心。
那一片清澈见底的水将我带到画的下方。
女孩的脚踩在水下方一点点的石头上,水很清澈,可以望见水底的沙石。可是,那微微荡起轻波的白浪花,在女孩脚边浮现,这浪花是女孩不小心荡起的吧,尽管这是最理智的想法,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远方的船只荡起的浪花。不然又怎样会引起她的注意呢?
女孩的打扮、女孩明亮的五官、水面上的白花,这些东西指引着我,也像是神秘方向的拼图。天哪,天哪,这些神秘的小东西,把我深深的吸引了。我也像着了魔一样,一动不动地盯着这幅画,只为了解开那个谜。
女孩坐的大石头边,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竹篮,里面放满了白色的小花。这是给谁的?我猜想这是女孩送给她父母礼物,也许是女孩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事物。也难怪,她盯着那儿看的。女孩的身旁还坐着一只小狗,小狗跟女孩望向一样的地方。奇怪的是,小狗为什么会这样安静,是因为女孩吗?还是因为远方让小狗充满了期待……
刚踏出大门,心里就生出一番别样的失落。忽然,我仿佛也懂了女孩的心情,是那远方的越行越远,是她心里空了一块的酸……
画展观后感 篇4
书画作品,乃是历史与现代的结晶,还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与艺术。而在一个周末里,我就到了鹤山图书馆参观“快乐二小,幸福童年”的书画展。
一踏进图书馆,浓浓的书香味“扑鼻而来”,遍布四周。不知是被书香味感染了,还是心中怀着对书画展的向往,我的心像翻腾的浪花,兴奋不已。我的脚底像抹了油似的,飞快地奔上楼梯。
到达四楼展览厅,里面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可谓“人头攒动”,书画作品琳琅满目。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拿起记录本,细细地欣赏每一幅作品,认真地记录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台上的手工制作和生活绘本,“打头阵”的是一间间“手工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是用小木棒制作的,不但富有童趣,而且非常精致、惟妙惟肖;欣赏完“小房子”后,我上前继续参观。这时,我看见一架“手工小风车”它虽然也是用小木棒制成的,但却独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架“小风车”,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轻轻地拨动着“小风车”,“风车”转起来了,那一刻,“风车”转出了我童年的乐趣,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幕幕。接着,我又继续参观下去。展示台上的作品还有很多,有车子、秋千、照相机、还有一个大大的汉堡包!这些作品都制作得活灵活现,各有千秋;另外,还有一些“迎新春”的生活绘本,这些绘本生动地描绘出新年的喜庆气氛,这不正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吗?
参观完手工作品和生活绘本之后,我又情不自禁地移步到展示墙欣赏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真是精彩纷呈、创意无限。首先参观的是绘画作品,有油画、素描、蜡笔画和国画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一幅油菜花田的画,这幅画描绘的是一片油菜花海,油菜花儿在蓝天白云之下绽放出最迷人的笑容,是那样朴素,却又不失华丽,一群孩子在花海中嬉戏打闹,我凝视这幅画,这幅画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更使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花海之中;接着还有一些书法作品,用墨汁渲染出的一字一画都包含着我国历史文化的气息。这不正是历史与现代的结晶吗?这不正是我国的文化与艺术吗?
这次的书画展充满了色彩、快乐、童趣与创意!那转出我童年乐趣的“风车”,那勾起我童年回忆的油菜花田画,那别具一格的书法作品,都会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深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画展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与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参加画展的观后感3
这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的时候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画展观后感 篇6
共青城市“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协委员曹文军个人画展被安排在了“两会”主会场的入口处,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共青城市第三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既是共青城市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具体表现,也可谓是为“两会”胜利召开而锦上添花之举。
在曹文军个人举办画展期间,共青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两会”代表与员,利用休会时间观看了曹文军近年来潜心创作的66幅国画作品,其中包括写意山水、工笔花卉等种类。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文军的山水画创作,不仅严格遵循中国画的传统,留足了空白,真正做到了“以白计黑,虚实结合”,其作品更是若现“云在山中飘,水在石上流”之感;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爱艺术,也爱大自然。
爱艺术也爱大自然的曹文军说,因儿女们都在共青城工作,在星子县中学从事了大半生教师职业的他,便和老伴搬到了共青城里定居,也正是定居共青城后他发现,共青城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他和老伴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的同时,也再次激发了他书画创作的激情。于是,他又开始潜心研习中国画,加上长期对自然山水的情有独钟,因此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由于儿女们在共青城工作都不错,收入也不菲,加上他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没有任何生活压力的他在订阅《中国书画报》供自己刻苦研习的同时,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游山玩水”,走出去与书画界的名家们交流学习,并先后参观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和书画展,仅去云南省参加书画展就有10多次,尤其是在参观张大千画展时更是让他大开了眼界;在昆明市他还拜访过云岑书画院院长及其他画院多位著名山水画家,使他的山水画创作同样受益匪浅。
说到此次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的初衷,曹文军说共青城市是一座知名高很高的绿色生态美城,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分享了共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普通市民,同是又是一名市政协委员的他,觉得共促共青城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是每一个文化艺术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曹文军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之举,市委、市政府不但高度重视,而且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协更是给了大力支持,让他感动的同时对自己今后的创作更加有了信心。他表示,在今后的国画创作中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会融入更多“大美共青”元素,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并展现共青城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画展观后感 篇7
15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农村娃描画新农村”画展。画展分为四部分:新生活,新房子,新风景和新产业。
新农村,新生活。如今,农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家用轿车、电脑等已经不再是城里人的“专有品”,农民也会上网冲浪了,坐在家里轻点鼠标,有可能就能做成一桩大买卖。太阳能热水器这类生活用品早就走进了农民的家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洗个热水澡了!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被我们的农村小伙伴描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也被这一幅幅图画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新农村,新风景。在小画家的画笔下,新农村的景色是那么迷人!你看,远处那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河边的一排排柳树多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仙女,河里的荷花竞相开放,鱼儿在尽情地玩耍……
新农村,新产业。画展中,我们还了解到润州农村一些重要产业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我们的农村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安康!
画展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作为生在农村的孩子,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为建设家乡也贡献一份力量!
画展观后感 篇8
这一星期的星期一下午,我们来徒步来到了食博园,目的只有一个:来看杨明老师的画展。就在这一天的上午,我们也看了杨淇老师讲敦煌壁画的两个视频,虽然们怎么认真看,不过也看了也算是有备而来吧!
我们进了画展前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刘永胜老师看完画展为杨明老师写的序言,麻校让我们不要说话,等进了展画厅才可以窃窃私语。我们穿过大厅,推开那沉重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在那图墙上挂着,摆得井然有序。
最显眼的就是那副千手千眼的菩萨,每一只手,每一只眼,都是杨明老师慢慢勾出来的,有时要趴着,有时要跪着,有时要坐着,据杨老师说这幅画他画了一年多,听了这个数字竟是惊讶。摆在这幅画旁边的就是杨明老师的自叙——《一个追梦者的自叙》看了以后挺感人的。
我们几个又往里走,我看见了一个挺丑的菩萨,一看竟然是观世音菩萨,又一想《西游记》里的观世音菩萨,截然不同啊,我们就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走着,看见了形态怪异的佛像,还有一些没上色的,也有一些杨明老师的学生画的。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姚老师正在为一些同学当向导,我们也混了进来,听起姚老师讲起来,不愧是主任,讲的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听的我们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穿越了一般。
我们把这里转了一圈的时候我们就该回学校了,还真有点依依不舍,我们告别了食博园,就踏上回学校的路了。
画展观后感 篇9
进入大厅我们便可以看到陈列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一个个非同凡响。走近细细一看原来那些便是各院校的作品,大多数是国画,还有的是绘画和摄影作品。每个作品带给人们的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摄影放映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绘画呢?告诉人们的则是个人的人生或生活的感悟,它们都是如此的具有魅力。在绘画中品出了人生,而摄影展则带给了我们无数唯美的画面,让我们由此心生向往和憧憬之情。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各自的韵味!都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看了这些作品之后似乎感觉到老师们在鼓励着我们,告诉我们艺术是充满魅力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无止尽的。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珍惜青年时光,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穷的魅力!
时光易逝,作品展也因此变得更加的珍贵,就让我们趁现在时光未流逝之际,好好去把握它们把!让我们的激情永不灭,一直伴随着它的继续而流动吧!最后,预祝所有老师们在此次的作品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预祝此次艺术作品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画展观后感 篇10
近年来看过两次印象派油画展;一次是在2005年4月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一次是2007年3月于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19世纪艺术家们的乐园》。两者相加也算看了不少,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梵高的《画家的卧室》,德加的《舞蹈课》,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莫奈的《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嬉戏》,莫奈的《七面鸟》,雷诺阿的《抱猫的女孩》等等;这些佳作均与此前看到的印刷品有极大的出入,无论颜色的偏差,层次感,笔触痕迹以及色调效果均有很大的区别。
且看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就可知此公的画果真名不虚传了;一笔笔点染的绿色树叶,是那样的有条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狂野的成分,斯斯文文的,把那巴黎郊外阳光底下的蓬图瓦兹小景写得那样的温婉,那样的幽悄和绚,其笔触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整齐有序,雅致大方,色调浓重而和谐,给人予一种很舒坦的感觉.
莫奈的《七面鸟》,极尽树荫以外的阳光感,其光与暗的对比,更显外面阳光的明媚,不是通过画家当时现场的观察是难以刻画得如此唯妙唯俏的。
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粗中见细,动中显静,小小的变形而不显怪,仍觉厚重稚拙可爱,色彩调配和谐悦目,不失为其早期的杰作。
德加的《舞蹈课》,写的是芭蕾舞教师于勤-佩罗的课徒情景;佩罗的神态,女演员的动作都充分显示了德加写实工夫的独到之处,此幅画无论用色,用笔,构图及人物的神态都堪称一绝。
还有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值得一提,此画以点彩形式写海浪可谓一绝,给人一种从印刷品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觉,每笔都浓浓重重,整整齐齐的,绿与蓝的搭配,把那海水写得很透亮,很有动感。(此前我最不喜欢点彩派绘画)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梵高的《画家的卧室》,色彩在喧闹中见自然,用笔显闲熟老练,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而言,以上所述之印象派名作,看不出有什么狂怪与哗众取宠的成分,没有凌乱,肮脏的感觉,不俗气,一样是和谐雅致,斯文大方;可见中西画理趋同,一样要讲境界与格调,不能乱来.
画展观后感 篇11
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画展观后感 篇1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 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么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么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可以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么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可以否认它的价值,但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子,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而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可以!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而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写的样子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接受。 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
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况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一定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么画他就怎么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同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知道。我需要知道么?又有谁知道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
我们这些后来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
”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多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可以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我很愉快。
画展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去了前进中学参观画展。我们学校共展出了18幅优秀作品,都画得棒极了!
刚进展画厅,一副《春秋艳景》就进入了我的眼帘。这一栋栋房子、一颗颗大树,从树上飘落下的叶子落到一座座红顶房上,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仔细赏阅《春秋艳景》这幅作品,好像真的流连其间,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节,一时流连忘返。这次画展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出色作品,真的是一时欣赏不完。
通过这次参观画展,我觉得每一个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就不能显出自己的才能,就不会被重用。妈妈经常对我说:要我一定多学本领,有一技之长,那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当然,学习好了,当然好了,可是,一定要有“外门”的特长。在这次画展中对我的感触很大。参观后,同学们依次走出了展画厅,每一副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油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要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画展观后感 篇14
1月16日上午,跟着老师们去到沙河市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书画展。虽然天气有些冷,可热情很高涨。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进门就被整个展馆的气势震惊了。偌大的场馆,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师们的作品:有龙飞凤舞的各家大字,有惟妙惟肖的工笔人物,有气势磅礴的写意山水,等等,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因为会场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我没能一一细品。
在众家的大作中,我只留意了一些写意花鸟画。看落款这些大部分是刘鸿敏和李景森两位大师的作品。每到一幅跟前我都要伫足品赏一番。他们的画儿笔法流畅,韵味十足,令人叹服。我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各家的牡丹了。李刘二位大师的牡丹各有千秋,但更吸引我的当属刘现禄老师的牡丹了。刘老师的牡丹颜色鲜美,造型优雅,神韵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等参观完一圈以后,胡老师又带我回到刘老师的牡丹前,细致地给我分析讲解,花头的调色,花瓣的分布,点蕊的方法,还有枝干,叶子,留白等等,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下午李老师也对刘现禄老师的牡丹评价很高。晚上我想找到刘老师的空间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牡丹,可惜王老师说他不上网,真的是有点遗憾了。
这次展会上,我除了注意了王老师崔老师等老师们的字以外,我还特意注意了一幅字画“书魂”。关于字是哪家啥体我不懂,也没注意落款作者名字,我只是对这两个字感兴趣,我想练练,等啥时候自己也写一幅贴我的图书室里。
会场上,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可算是一大亮点。
这次展览活动还有最欣慰的一点是,三人轩的两位小妹的作品也参展了。虽然和大师们的大作比起来看上去有点小家气,但已经很不错啦。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经历,也是我们的动力。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三人轩茁壮成长,希望沙河书画事业蓬勃发展。
画展观后感 篇15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月14日,岐山关中大厦门前彩门夺目,鞭炮齐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的书画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领导约千余人汇聚西岐,于关中大厦八楼展厅内观赏作品,畅谈艺术,座谈交流。此次展览嘉宾之盛,规模之大,氛围之浓,让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这次,承蒙赵老师邀请,我这个即不会写毛笔和硬笔书法,又不会画画的人,也充当了嘉宾中的一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参加了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座谈会,参观了这次不平凡的展览。虽然对曹宇老师的篆刻、书法、绘画、剪纸已早有耳闻,却迟迟未能谋面。通过这次展览和座谈交流,让我对曹宇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钦佩和敬仰之情。
当日展厅内,热烈的氛围,激情的场面,涌动的人群,这无疑是对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定位。尤其是,艺术界老前辈们专业的评论和点评,让我感受出了有一种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师身上闪闪发光。正如大家所说,曹宇老师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学者、一位奇人。他献身艺术生涯五十载,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这是他的一种境界、一种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态。
此次展览取材丰富,风格迥异,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师和他的学生之手,而且参展的作品都是经过统一装裱,皆为新作。因为自己不懂书法,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以上所述,也就个人的观后感,用外行话做以总结,不到之处,还请曹老师多见谅!
画展观后感 篇16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同神态,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样子。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子画的十分仔细,可以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各种画有不同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画展观后感 篇17
10月1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盐城会展中心参观中国水墨画展。来到会展中心,我透过玻璃门,远远看到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画,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画前。
进了展厅,一幅幅水墨画陈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欢“八仙图”。你看,那八位神仙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正坐在树荫下休息,互相谈论着自己过海的经过呢!瞧,何仙姑正手举莲叶望着地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闲地吃着水果。
我还非常喜欢“锦绣天堂”这幅画。这幅画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户户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正如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说得一样。我想,能生活在这种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图引入我的`眼帘,图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梅花能在寒冬开放,不愧为“岁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许作者正是佩服梅花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才画梅花的吧!
妈妈正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画。我想,究竟是什么画夺走妈妈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仕女骑马图”。图上的仕女都坐在马背上,丝毫不害怕,显得雄姿英发。
在参观的过程中,水墨画专家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画法。有中外结合法、古代画法等,我们都第一次听说。
画展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回家了,这次活动真难忘!
画展观后感 篇18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的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的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的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的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的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的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的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画展观后感 篇19
周二早晨阳光明媚,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老师来到教室后说:“同学们下课可以去中院看画展。”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连课都没有认真听,只想着下课铃可以早点打响。
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就一窝蜂的冲出教室,冲向中院去看画展。我挤进人群里,“哎呀,是谁踩到我的脚啦!”“看,这幅画真好看!”赞叹声和尖叫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又吸引来一大群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刚挤进去,便看见了五彩斑斓的书画作品:水彩画,毛笔字,刮画,钢笔字,粘贴画,一幅幅美丽的书画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让人眼花缭乱。
看到老师写的字,刚劲有力,令人惊叹。又看到了一些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写的字,漂亮极了,我自愧不如。
我越看越痴迷,这是我眼前呈现了一幅荷花图,线条是那么柔美,看着看着,到了忘我的境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出现在我的面前,小溪里铺满了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地站在水中央,粉红色的花瓣层次分明将那黄色的花蕊包了起来,这种画面就如诗意一般。突然,刮来了一阵风把我带到了水下城市,在水下造城市?我很奇怪,在海洋里走了一阵子,我才发现。我既不会游泳,水下有没有空气,我怎们可以在水下行走这么久呢?隐约走来一个人,我便迎了上去,问他我不懂的问题,他说:“这全是科学家的功劳,让我们能在水下行走。”突然,一个巨石向我砸来。“啊”我大叫一声,原来这都是一场梦。
上课了,我念念不舍的回到了教室,但这些画还在我脑海中浮现。
画展观后感 篇20
今天,我们天台岗小学组织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参加,有区作家协会代表、妇联主席、作家及企业书法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才11岁。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全校师生与家长代表穿着雨衣有序来到操场,听着嘉宾们谈着自己对画画的感想与体会,我感触很多。当11岁的小作家雷淼淼带着她的作品“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的书法上台时,同学们不禁抱以热烈的掌声,当她说完写这幅字画的经历后,同学们再一次将掌声送给了她,真了不起,如此小的年龄竟能完成如此优秀的作品,真让人赞叹不已。随着主持人一声“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正式开始,我们便开始参观女作家们的作品,看着这些飘逸潇洒的书法、挥毫泼洒的作画,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我印象最深的是万小怡的《嬉水图》,水中的两只鸳鸯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戏水时的嬉笑声。丁华老师的扇形作品很有特点,花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但她把背景涂成深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衬托出花的鲜艳。罗心琴老师的作品是《刺花烂漫》,画的枝干有浓有淡,有干有枯,无比美丽。
看完这次画展,我感叹这些艺术家精湛技术的同时,更敬佩的是他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与信念。现在的人们,忙于生活,忙于功名利禄,已经逐渐淡忘了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接过“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榜样,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我知道,要想达到大师们的造诣,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为了理想,我会努力,会奋斗,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
画展观后感 篇21
印象派大师莫奈展览在上海k11商业购物中心展出,这样消息对于广大业内人士来说也许不算什么,毕竟现在业内人士观看各种展览的机会太多了,何况印象派在业内来看已经是“过去时”了,但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白领小资来说,莫奈这个名字意味着品味、格调、优雅,尽管本次莫奈的展览是商业行为,100元的门票票价不菲,但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观众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观。作为曾经是艺术学子的笔者也有着对这位美历史上最出色的印象派画家的崇拜之情。
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k11商业中心是一座综观商场,设计非常时尚富于现代艺术气息,各种时尚餐饮、娱乐、服装应有尽有。莫奈的展览位于地下2层,展览为了不过于拥挤采取了限制人数的规定。透过大玻璃门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展厅莫奈的油画作品,在排队的观众里不仅有年轻人,不少上海的老年人也非常踊跃的排队等待参观展览,有一位小伙子对他的同伴说,“南京的老头喜欢打麻将,上海的老头喜欢看画展”这些细节足以反映上海市民的审美品位。
莫奈的展览分为两个厅,第一个厅里是他早期作品。第二个厅是他晚期作品尤其是他的花园系列,莫奈是美术史上有名的高产画家,他86岁漫长的创作生涯,如果用这两个小厅的作品来概括其实是明显不足的,但考虑到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各大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能搜集到这些作品也非常不易了。
如果说第一展厅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是他的油画作品而是他的讽刺漫画,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他少年时期的素描作品,很多人对印象派画家有误解,认为印象派画家重色彩轻素描,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及时在莫奈如光速般的油画写生里面,也能看到他对景物形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把握。这些在他早期的讽刺漫画里得到了最鲜明的呈现,在这些小的素描作品里莫奈用细细的铅笔轻松的描绘充分显示了他对形体、人体结构、空间关系的精准控制,完全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素描画家,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夸张的描写也让人忍俊不已,想不到对光线色彩如此敏锐的大师,曾经能够如此精准的捕捉人物形象。如果他不画油画,也一样能成为一位讽刺漫画大师。但莫奈后来放弃了这条路,他后来很少描绘人物,人物往往是风景里模糊的陪衬。
在第二展厅里,莫奈展现了他复杂而丰富的花园系列创作。就莫奈中期的系列作品如《干草垛》《鲁昂教堂组画》这些作品就足以位列美术史大师的行列,但显然莫奈不是一个知足的画家,而恬静的吉维尼花园宁静幽雅的环境焕发了莫奈晚年全部的激情,他热爱东方艺术,尤其喜欢日本浮世绘所描绘的东方神秘迷人的自然之境,他栽种了大量的花卉把花园建设的美轮美奂,建设了日本式的“虹桥”这座著名的虹桥无数次的出现在他花园系列里面,在本次莫奈展览里面也出现在几幅作品中,虽然身居如桃花源般地绝美之地,但莫奈晚年的生活并非顺利,好友、妻子、长子的相继离世和他晚年患白内障都给他晚年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一个画家如果视力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将是多么痛苦,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莫奈仍然坚持绘画上的实验,在他晚年花园系列里能看出他尝试了多种表现技法,有的作品色彩和笔触都极为狂野,如火山爆发一般接近于表现主义,有的作品则接近于东方式的恬静平和。同为虹桥,一幅作品的色彩几乎运用了鲜艳的原色的红色和绿色,而另一幅则接近写生的观察。莫奈在他晚年最著名的睡莲组画的系列里完全达到了印象主义的梦想之境,在巨大的画面上,光与色彩交相呼应,形体融化在如精灵般魅惑奇异的色彩中,在空间与光线的迷雾中已经无法分辨出现实与幻梦的区别,这次带来的大尺寸长幅作品《紫藤花》与橘园美术馆、MOMA美术馆的睡莲作品相比自有一种风姿卓越之感,这幅作品是一副“简笔”之作,莫奈显然把水面上的色彩大面积挂掉了,利用残留的底色、刮痕与水面上的紫藤花束做出繁简的鲜明对比,花枝的笔触如疾风般地的掠过,近看那些刮痕和某些笔触略显粗陋,但退到一定距离后,那种水、光与空间那种迷离空幻的氛围就呈现出来,近乎某种东方的玄思冥想。从晚年的作品来看,莫奈在色彩和用笔上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妙入毫端的境地,无论是繁密复杂的物象还是寥寥寂然的景观,他无论在绘画手段和情绪表达上都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倾向,尤其在近乎抽象的睡莲组画里已经预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开启。
中国人常喜欢印象主义的作品描绘自然是东方人先天喜欢的因素,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比人物画更为发达就是例证。另一方面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千年来一直在水墨间盘桓,水墨的极简最能体现东方的哲学,《道德经》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所以我们中国画传统艺术形式里往往摒弃了自然的光影、色彩这些外在之物,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强调意象之美。中国人对自然独特的审美体验成就了中国画独树一帜的风格但也抑制了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千百年来的传承文化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浮世绘虽然是东方线结构造型,但在形式、构图尤其是明亮用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也给欧洲饱受僵硬的古典主义画风和摄影术冲击的欧洲画家带来了新的启发,日本浮世绘绚烂的色彩某种程度催生了西方的印象主义画风,色彩和光影从此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开放的中国,国人的眼界早已打开,艺术的鉴赏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印象主义宜人的感官之美比某些晦涩难懂的当代作品更适合今天中国人的审美。
步出莫奈的展厅,进入书店,里面琳琅满目的画册应有尽有,尤其在一边还有以莫奈作品派生的各种纪念礼品,其中一些饰品制作的非常时尚雅致,那组映着睡莲色的丝巾上别有一种浪漫的情调...
别离莫奈的展览也有些时日,但那迷离朦胧的水天幻境仍然时时浮现在眼前。
画展观后感 篇22
今天去看了莫奈的画展,虽然展厅人满为患,在讲解器的帮助下,最后感觉还是有一点收获的。
莫奈很热爱使用蓝色,我发现他的早期风景画中大片的草地都是用的浅蓝色而不是用绿色来描绘,甚至在展览最后的放映室里看到莫奈故居的墙壁和窗帘都是蓝色的,更让我确信了这一点。但是他的早期作品底色多为浅蓝色,但后期偏紫色一些,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画风也随着更加成熟稳重一些。
莫奈很爱她的第一任妻子凯米莉,在他们没有结婚的时候,莫奈就有很多描绘妻子的画作(很可惜没有看到《穿绿衣的女人》,而且今天的展会上面几乎没有看到莫奈亲笔的关于妻子的肖像画)。自古美人薄命,凯米莉在他们结婚十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以至于大师晚年定居吉维尼小镇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倾注在描绘睡莲上以寄托相思,因为凯米莉在大师心目中如睡莲一般纯洁美丽。或许这也是大师的睡莲系列画的如此清新秀丽的原因吧。
莫奈是一个很坚强执着的人,坚强在晚年得了白内障依然坚持创作,执着在一直到去世的一刻仍笔耕不辍,大师之所以会在众生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对艺术有着非常的热爱和信念。
他还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他除了绘画之外还热爱收藏画,凡是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作品他都会特别收藏起来。还有从他的一位朋友赠与他和妻子的肖像画上可以看出细节处理的很仔细,可以看出朋友之用心,大师人缘之好也不言而喻。
画展中有一幅渔夫画像对我的映像很深,描绘的是一个渔夫坐立的样子,大师并没有选择去描绘渔夫劳动时的场景,偏偏使用静像表现劳动者,而且画中的渔夫眼神傲慢轻蔑,伫立时间久了,真以为他的一双眼睛正盯着我呢,感觉很神奇。
最后最让我欣赏的是大师对生活的态度,尤其是晚年居住在吉维尼小镇的时候,大师精心料理了一个大花园,种上了各种美丽的花,在这样一个梦幻的花园里,大师尽情的挥洒对艺术的无限才能和想象,创作出了多幅精妙绝伦的画卷。《睡莲》,《日本桥》,《从远处眺望小屋》等作品都是美到不禁让人赞叹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除了举世闻名的大师们,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做生活中的艺术家,只要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倾注力量,就能收获美和享受。
【画展观后感】相关文章:
画展观后感11-23
画展观后感05-11
参观画展观后感02-06
画展观后感格式02-07
参加画展的观后感11-23
参观画展观后感05-13
毕加索画展小学观后感02-21
画展邀请范文01-01
画展合作协议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