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观后感(精选21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21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
7月8日,我观看了电影《1921》。
电影一开头,借助陈独秀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回顾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情景,及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传递出的信仰之火熊熊燃烧,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各种复杂势力的监控、暗杀和追踪,终于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看完此片后,我觉得它从故事到人物、从外观到内涵,对历史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还原和重现,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100年前中国人的不屈与抗争。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100年恍如昨日,我们要时刻牢记,是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党带领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要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坚持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1921电影观后感 篇2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句响彻云霄的口号令我现在还沉浸在热血青年们的游行之中。
这是电影《1921》中的一幕,看完电影之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全景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部纪录片有这三个镜头令我十分震撼。
一个是李达先生发表文章抠字眼的场景。他要将“百姓”改成“人民”。这在那些所谓工人阶级当然不理解李达先生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疑惑: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有什么可替换的。可在李达的眼里,“人民”指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而“百姓”的应该广泛,可以指为了利益、钱财,当卖国贼的人,那么他们就和“人民”不一样。
还有一个是何叔衡先生被“逼问”为何要参加革命。他其实考中过秀才。这么一说,我们肯定认为他经历过皇帝的统治。没错,他确实经历过。他讲了他一个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他比何叔衡厉害。他不仅仅考中了秀才,还一步一步地进入了殿试,可以被皇后提问。一百多号人齐刷刷拜倒在皇后面前,头都不敢抬,跟个囚犯似的。后来这位朋友回到家中,何叔衡问他,“你见到皇后了,长什么样子,快跟我讲讲。”等了半天,那位朋友硬是没有回答,又过了一会,那位朋友慢吞吞地回答“没有!”何叔衡疑惑了,“那你考的什么试啊,连皇后的容貌都没看见?”“我们连头都不敢抬,怎么看清她的容貌?”何叔衡这才察觉到,这位朋友已经泪流满面了。“当时的读书人多么憋屈啊,连头都不能抬,是多么丢人啊。”何叔衡摘下眼睛,擦了擦泪水,“我参加革命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改变制度,让社会公平些。”
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只有读书才能解放思想,解救人民,拯救国家,改变命运。
最后一个,也是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各个地区的共产党代表聚集起来召开了第一代表大会。开这次会议的时候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在家中开幕的时候,被密探打扰,会议只好转移别处。这里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上海嘉兴湖畔,在这条船上,传出了铿锵有力的歌声——“起来吧,被咒骂跟着的,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岁月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精神代代相传。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纪重托,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921电影观后感 篇3
记得影片中,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叹:革命的曙光和修远路途中这些志士们前行的力量都源自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令人崇敬。
还记得当影片中革命者李达哽咽着,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伟大意义,我潸然泪下。
还记得当毛泽东这位热血青年在上海的街头奔走,为革命前赴后继时,我看到了他们心中对世态不公的愤怒、呐喊,这不正是革命先辈们追求理想,历经波折却砥砺前行的见证吗?
总是记得李大钊在生命停止的前一刻,那凝重、深远一望,那目光中展望的不正是新中国的未来吗?
影片播映结束了,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前辈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但我们不能在安逸中丧失斗志,在懈怠中荒废青春。走出影院,我心中反复默念这些话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有一颗自信、自强、自省的心,应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感恩伟大的国家,给予我们健康成长的社会。
我珍视今天的生活,也在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日合理规划时间,阅读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聆听《凯叔讲故事》,以增长课外知识;每日坚持练琴并锻炼身体;每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想这便是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爱国情怀的践行吧!此刻,我端坐于桌前,打开《中国历史》,那绵延于字里行间的中华文明、那历历在目的中华屈辱、那铮铮铁骨的中华抗争……一一在我眼前呈现,在我的心头翻腾。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将以此来勉励自己,笃定于自己脚下的路。
1921电影观后感 篇4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有关建党的红色电影也是相继上映。趁着周末点映,有幸观看了电影《1921》,电影以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开篇,带我们走进风云崛起的1921年。电影用了很多笔墨来渲染那时候共产党员所面临的艰难环境,以新的视觉真实还原再现了党代会召开前后的场景,展现了一百年前青年的精神面貌及人生选择。
影片历史人物众多,在还原我党那段特殊历程时,虽线索众多,涉及历史人物众多,但影片依旧杂而不乱、主次分明。既具备历史片的史诗感,又抓取了几位重点人物,极好的突显出角色的生动性,比如黄轩与倪妮饰演的“革命夫妇”,张颂文饰演的何叔衡,都是群戏当中特别亮眼的存在。张哲翰饰演的萧子升与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关于救国道路选择问题的一段交锋戏也是极其精彩。刘昊然饰演北大刘仁静,做到了“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演出了他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血激昂。火烧赵家楼这一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真实呈现在银幕,让人心潮澎湃。一大会场上刘仁静面对共产国际的据理力争,让人看到早期革命者的坚定。
1921年一个将将开始的年份,一个将永载史册的年份,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一个时代的任务,那个时代的热血年轻人的伟大使命就是救国存亡不断地寻找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当影片中的人物唱起《国际歌》的时候,我浑身热血沸腾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致敬。百年前的中国,内外交困,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幸而有一群那个时代满怀理想和壮志的年轻人奋勇而起,勇担重任,献身革命。感谢那群觉醒青年的坚信、不屈和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才激起了更多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奋起反抗压迫的勇气,才有了后来日渐强大的中国。1921—2021,中国共产党用百年的奋斗,换来今日的国泰民安。
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将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时代的接班人,也相信2021年的百岁生日会是我党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如今的我们和一百年前的他们一样朝气蓬勃,心中一样装有星辰大海。
1921电影观后感 篇5
电影《1921》的上映,让国人激动不已。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举国同庆党的百岁华诞之际,享受一道精致的文化大餐,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将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感慨万千,收获满满。
电影《1921》以1921年的时代脉络和“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一核心事件。重现了中共一大召开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故事。
电影《1921》让我看到了: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李大钊、陈独秀传播的信仰火种被全国各地的新青年点燃!心怀救国理想的他们为创造一个新生的中国而奋斗拼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情地碾碎了旧的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她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大地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一百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丰登;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一路向前,披荆斩棘,开辟新的航向。
观看电影《1921》,回顾历史,不仅要缅怀党的光辉成就,更重要的是着眼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青少年朋友,作为新时代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新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新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新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少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伟大的党,奉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祖国母亲和最可亲可敬的人民!
观看电影《1921》,让我想到:我来自于最偏远、最贫穷的农村,我是大山的孩子、农民的儿子。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改变贫穷命运不屈的抗争;我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诚实、善良、质朴的心灵。我不羡慕肥马轻裘、锦衣玉食的生活,我愿堂堂正正地活着,清清白白地做人。我没有对家庭出身的怨言,只有对生活的感恩。我心中始终点燃着一盏明灯:对人宽容、对已克制、对物爱惜、对事尽责;我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激情: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人民!
观看电影《1921》,让我感到: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我身边所有的人,课上课下,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努力保持笑容,希望自己周围的人能在接受自己的帮助后将皱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观看电影《1921》,让我感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只有时刻铭记心中,并付诸实际行动中,才能让这种精神感染身边的人,才能将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电影《1921》虽然看完了,但我还深深地沉浸在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之中,我将从这部电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奋发有为!
1921电影观后感 篇6
1921,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
由此上溯七十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烧杀抢掠,荼毒生灵,强迫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国运衰颓,举步维艰,漫漫长夜,路在何方?所幸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坚韧不拔,奔走呼号,奋斗抗争,不畏强权,无惧牺牲,映照赤子心,彰显英雄气。所幸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觉醒的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
可以说,电影《1921》的艺术规划相当大气。前承七十年苦难,后启新时代辉煌,中间主体浓墨重彩地塑造中国青年的追求与奋斗,大视野、全景式地呈现革命先驱从迷茫到坚定、从分散到集中、从热烈到执着的斗争史;既有具体塑造,更有细节刻画,虽然最终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但仍然试图表达那样一个时代里中国的呼吸、中国的抗争、中国的奔跑、中国的呐喊。从艺术的角度看,全片的叙事结构,类似于《水浒传》,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不同地域的人物因为共同的信仰,百川归海般的殊途同归于建党伟业,后来一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背叛革命,但更多的青年坚守初心,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直面牺牲而不悔,最终在争取国家发展的进步事业中绽放光彩;青春风采因信念而神圣,因忠诚而永恒,因奋斗而美丽。
纵观全片,创作者是相当用心的。开篇,便是陈独秀囚禁在监狱中的画面,透过小小的狱窗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眼睛显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也表现出面对黑暗世界的勇敢与决绝,这样的画面和不断闪现的苦难中国史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蹂躏,旧中国被命运“囚禁”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片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赢得独立,变得富强,苦难的中国终于变成高歌的中国,落后的面貌终于变成辉煌的场景,强烈的反差,让观众觉得当年中国青年的信仰是正确的,牺牲是值得的,奋斗是有意义的,他们的芳华因改变国家命运而壮美。片中不同时期,四次出现同一个女孩,衣着并不相同,总那样纯真而善良地看着这些忠诚于国家、献身于进步事业的热血青年。显然,跨越百年的这个女孩青春不老,永远保持着美好,不可能是一个“现实的人”,也许创作者的出发点,就是以一个真善美的角度,带着观众,走进时代的每个角落,实地见证这一段有温度有追求有希望的历史。
1921,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南湖红船上,一群中国热血青年,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高尚的信仰,为青春芳华奠定了厚重而宝贵的底色;高擎的旗帜,为中国发展照亮了艰难而辉煌的征程。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先生曾预言:试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告慰前辈,中国坚持红色信仰,已创造多个世界奇迹,不但在现代化建设快车道风驰电掣,而且正逐渐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担当者与捍卫者。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中华儿女必将传承革命精神,未来也必将因红色青春而更加美好。
今天是建党百年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在进行庆祝大会,和100年前相比,今日之中国定是那时红船上的他们所期望看得的吧,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1921电影观后感 篇7
《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式地重现了一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们,怀着满腔热血,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向开辟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我们能看到百年前,先辈们在复杂的时局下摸索着中国的出路,他们历经磨难和生死存亡,不管在多难的境遇下,他们都在朝着希望前进。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突破重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新生活,正是因为无数的开拓者们才有了新中国!
当历史画卷缓缓地铺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被那些画面所震撼。我们惊叹于他们为探索出一条真真正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道路的执着,也因他们面对危险时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让我们看到这13位革命先辈们少有人知的青年时期的模样。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到的他们,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是一个个有着鲜明性格充满着热情的青年人。当我看见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对新中国的展望的光芒时,我的心也被这样的热情所点燃。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激荡着旧中国,开拓着新世界。
影片中,嘉兴红船上的会议与逐渐唱起的国际歌,是动人心弦的,是令人为之振奋的。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达对负责印刷的人强调“百姓”与“人民”虽然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变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今时今日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国家从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历经炮火与鲜血的洗礼,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艰难历程,永远铭记历史。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这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强大起来,一步一步迈向世界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负期待,共创美好未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时代的我们,从革命先辈们的手中接过火把,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1921电影观后感 篇8
电影《1921》将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该电影由导演黄建新担任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并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建党初期这段历史,黄建新导演用电影镜头,展现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将青春理想化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以及他们在上海开天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该片导演黄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商业片时代。他在此前的《1921》发布会上曾透露,“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故事、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还表示,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传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该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电影将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让格局更开阔宏大。在此前的发布会现场,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新鲜的角度和史料,耗时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终的创作”。对此,导演郑大圣也表示,这是与现在的全球化语境有所呼应,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当下的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摄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1921电影观后感 篇9
暑假里,我和同学一起去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我心潮汹涌,思绪万千!
电影一开头,陈独秀被囚禁在大牢里,那双眼睛显得他多么渴望自由,也表现出他要与黑暗作斗争的勇敢与决心。在黑暗的监狱中,李大钊走到了陈独秀的牢房前。陈独秀隔着栏杆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要让落后的中国站起来。他们有坚定信念、大无畏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影片中还有很多革命先辈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奋斗,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都让人感动。如革命者李达喉咙哽咽着,嘴角在颤抖,带着愤怒的声音说:“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内心多么地愤怒与不甘,他们拼尽全力要寻找出路,要建立自己的革命力量。还有五四运动的青年们在上海奔走,他们为了追求理想,为了革绿色命前赴后继,历经波折依然砥砺前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中的代表有13人,其中包括毛泽东、陈潭秋、董必武、邓恩铭、李达、王尽美等。这些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躲过特务,冒着生命的危险参加会议。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一位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看了一下又走了,13位党员快速撤离,会议从上海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在这艘小小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象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指明了方向。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100年过去了,这部影片真真切切再现了先辈们的顽强与抗争,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但也要知道这一切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更加努力学习,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0
一部定名《1921》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答案是确定的,《1921》以1921年那一年的时代脉络和“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一核心事件。但这部电影,会怎样讲述这个故事呢?
眼前一亮
今天,电影《1921》正式上映。中午时分,“赶早”的影迷看完了第一场的放映。特地请假一天的刘女士走出大光明电影院,直呼“没想到”:“没想到严肃历史题材的影片还可以这么拍,没想到熟悉的建党故事拍得如此险象环生,没想到百年前的年轻人可以离我们这么近!”
不同于同类题材的编年史纵切面视角,《1921》突破以往建党题材的叙事框架,身在上海的李达,成为故事的主视角之一,串联起所有奔向上海的国际国内人物——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从奥地利出发一路受到追捕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长沙出发的毛泽东、何叔衡,被日本警视厅特高课盯梢的日本早期共产主义者近藤荣藏,他们都汇聚在了上海这个点。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大代表”到达上海后,又开始了开会、躲避、转移的曲折历程,被上海多方势力追踪和监控,多线索纷呈交错,立体交叉,让熟悉的建党故事充满陌生的张力。这种基于史料史实的叙事创新,既在前期的电影研讨中赢得专家“为主旋律电影创作又开辟了一个新高度”的肯定,也在放映后让年轻观众眼前一亮。带着惊艳和惊讶的“没想到”,或许正是对影片导演黄建新和所有主创的褒奖。
心头一震
凶险和紧张氛围的衬托下,那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年群像,更有了触动人心的人格力量。上映前,《1921》发布了一张终极海报:饰演“一大代表”的13位演员齐步向前,朝气而热血的气质扑面而来,传递出年轻人一往无前的决绝和投身革命的无畏。画面上,他们或身着马褂长衫,或身着学生制服,或西装笔挺,但眼神同样坚毅,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有日本留学归国、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达;有出身农民、求学时组织进步团体的毛泽东;有曾为前清秀才、参加过武昌首义的何叔衡……虽然他们的年纪、出身和经历各异,但同样怀着救亡图存的决心,排除万难齐聚上海共赴建党之约。
《1921》是2021年的“1921”,海报内外,是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在对话,海报中的年轻人走向未来,海报外的年轻人在《1921》中重访历史,年轻人在“1921”和“2021”相遇。无论是点映结束时全场齐唱《国际歌》的慷慨激昂,还是上映首日伴着映后字幕不愿起身离去的内心触动,都是观众给予这部电影最真诚的鼓励。“感谢《1921》,把熟悉的故事讲出了新意。与其说许多历史细节鲜少记载,不如说许多革命先辈少年的模样,青春气息喷薄而出,未曾见过。”走出放映厅,黄先生仍有些激动,“感觉那些一大代表,身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芒,向我们走来。跟我们一起,就像‘活’在我们身边。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1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幸和几位评论家一起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更习惯于把视角聚焦于教育。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党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在1921年,他们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们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一样的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一样保存着童趣童真,所以我们也能够看见影片里刘仁静等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大世界快乐游玩的镜头。
影片讲述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青春史,更是讲述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奔跑的镜头。这两个奔跑的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泽东的奔跑。那是在法国国庆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国留学生与法国人民一起在凯旋门下庆祝欢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国人一起合唱《马赛曲》。但是毛泽东等中国人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法国人肆无忌惮在中国土地上欢乐,中国人只能在他们的门外,看着天空燃起的烟花青年毛泽东从愤懑失望中升腾起一种不屈、一种自强,开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当中穿插的,是他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是被父亲追打的奔跑,以及母亲在身后的呵护。这个奔跑的桥段具有很强的寓意,它意味着青年毛泽东把向父权挑战的勇气转为向旧世界挑战的力量,从小我转向大我,从青涩转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泽东内心坚定、目光澄澈,热血沸腾、信心满满。从他青春奔跑的剪影里,我们看到了日后他奔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门的远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时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会悟的奔跑。作为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破例将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达、王会悟这对年轻夫妻作为主线人物之一。王会悟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达走到了一起,在陈独秀的家中结为伉俪。婚后的他们携手共进,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为筹备“一大”忙里忙外、殚精竭虑。在会场遭到特务监视的情况下,王会悟建议把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为一大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个镜头,是王会悟准备向博文女校的校长借校舍给来参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担心校长看出破绽,李达就让她奔跑,训练她克服紧张的心理。最后,她在《国际歌》的旋律中奔跑,顺利完成了任务。一位23岁的女子,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坚毅、沉着,因为,这是向着光明的奔跑,向着未来的奔跑。
通过重塑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这部电影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红色起点”,重温了党的历一个特别的“重要瞬间”,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学习党史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学习教材,也为讲好、讲活党史故事提供了生动范本。影片反映出来的20世纪初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使命担当,为今天的年轻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提供了范本和榜样。
影片起用了许多青年演员,无论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罢工斗争的青年工人,还是一大的代表,他们都是年轻人。我相信,演出的过程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向100年前的年轻人集体致敬的过程,而观影的人们,也将会向100年前的年轻人致敬。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史知识,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革命者,并不是老去的身影,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那些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奔跑的行动者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年轻。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的是感激。
在这激情万丈的日子里,我脑海里的记忆大门,正缓缓向我打开。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传说传说感动着。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照亮了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所谓党民一心,对党就像对我们的亲人。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3
看过之后觉得知识点挺多的,自己读的书没白读,但还是读不够,里面有些人物还是不了解。当然也会有些自己的看法,因为读过不少野史。总体看得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电影里面的很多地方都去过。
倪妮在船上下雨撑着伞的画面美决了,好想模仿。
读书可以让你活得更快乐,至少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看得懂,并且融入。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4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1921》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5
像一颗种子,100年前,播种在中华大地广袤的土地上,今天茂盛繁衍,长成了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像一团星火,100年前,传播在中华民族伟大人民的心坎里,今天代代相传,形成了浩瀚无垠的燎原之势。
今天,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荣昌盛;今天,经济发展迅速,GDP一路攀升,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今天,我们刚刚胜利举办了奥运又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您还记得100年前,那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吗?您还记得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吗?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流金的“一百年”,燃情的“一百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一百年”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的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的名字与点点滴滴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雷锋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成了为人民服务最闪光的符号。他圆圆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100岁的年龄同中国共产党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
光辉的“一百年”,绚丽的“一百年”,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为铺就强国之路,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在困难面前,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一百年”宣言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我们的党带领我们一路走来,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强,今天我们站起来了,但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翻看党的生命纪念册吧,妈妈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认真的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像缀在苍穹中的闪耀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耀眼,它是我们党无穷智慧和理论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脚印。正是在这些重要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壮大。
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不断成长起来吧,或许前行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党,党的光辉就能照耀我们前行的方向!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6
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已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我始终都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思想上与党的先进性保持一致,行为上积极实践各种各样的活动,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才能。看了致敬建党百年电影《1921》,我很高兴在党即将到来的100岁生日之际谈一下我的个人感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眸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一个先进的,崭新的正当的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他带领中国人民胜利的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党始终以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使自己一直保持着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朝气。历史的一再证明,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善于与时俱进,用于理论创新的党,必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个大有作为的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更加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在历史的年轮上,我们渡过了漫漫的100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凝聚了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这是实践探索的100年,是阔步前进的100年,是辉煌胜利的100年,我们送走了一个100年,并将迎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今天,是历史的交叉点,也是历史的大看台,在这个历史交叉点上,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既回头看看我们是如何创造光辉的过去,又向前看看我们该如何开辟美好的未来,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子走的更快更坚实。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历史,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承载着我们的过去,蕴含这对于未来的启迪,中国人民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过去的100年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有顺利也有曲折,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一切都必须认真加以总结,总结,要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即冷静的看待过去,客观的评估的是,辩证的判断是非。总结,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既往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审视,思考,分析,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功夫,努力探索一切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吸取历史的养分,提高认识能力和时间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增强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总的来说,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是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的,我们党经历了长期的曲折探索,通过科学总结正反俩方面经验,终于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简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上,还有许多风险,挑战和考验,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都要在坚定不移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展中,在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牢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把党的前进性建设推向前进。
在这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觉得是时候说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磨练,100年的奋斗,100年的操劳,您辛苦啦!您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也将永远印在我的心中。生日到了,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祝您永葆青春,繁荣昌盛!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7
7月8日,我观看了电影《1921》。
电影一开头,借助陈独秀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回顾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情景,及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传递出的信仰之火熊熊燃烧,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各种复杂势力的监控、暗杀和追踪,终于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看完此片后,我觉得它从故事到人物、从外观到内涵,对历史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还原和重现,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100年前中国人的不屈与抗争。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100年恍如昨日,我们要时刻牢记,是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党带领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要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坚持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8
刚放暑假,爸爸神秘地告诉我,今天我们去看一部伟大的电影,我怀着好奇心走进了电影院,原来这部电影叫《1921》,讲的是首批中国共产党立志救国的故事!
开始,整个屏幕是黑白的,炮火连天、飞沙走石,外国人的飞机大炮对着中国人轰炸,不计其数的中国人倒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画面转到爱国人士陈独秀在监狱与李大钊的对话:“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我感觉到他想救国的决心。他出狱那天,看见人山人海的爱国青年学生静静的在门口等他,应该是都在等他号召吧!还有李达,他翻译了《共产主义宣言》,我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但我知道应该和救国的方法思想有关系吧……还看见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作为湖南的代表,积极地在街头宣传救国。当一大批各地爱国人士代表准备在上海召开中共第一次会议时,被国外和国内的反动势力给发现了,到处抓捕及杀害,于是,他们转到了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13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像一个红太阳,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旗,他是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用鲜血染成的。当开完会,李达、毛泽东等代表有力地搂在一起,动情地唱起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我看到这儿也感觉特别充满希望,感觉中国人马上就要站起来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员不畏艰辛和生死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虽然失去了很多生命,但是,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影结束回到家,有的地方看不懂,路上,爸爸重新给我讲解了一遍。看我对共产党的故事感兴趣,爸爸还给我讲了“小萝卜头”、“王二小”、“刘胡兰”、“邱少云”等等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如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祖国大地处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们欢声笑语,安居乐业,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我为有这么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中国人再也不用受压迫和剥削了,我要牢记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我要努力学习,想做一个电影里李达口中的“火种”,希望以后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电影观后感 篇19
下午全家人一起去看了《1921》,电影让我几度落泪,真的是太好看了。
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本以为不过会是脸谱化的演绎。
但我错了,电影里他们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正当少年、青年,我看到他们对理想的坚持,我看到他们对新中国的期待,我看到他们有血有肉,我看到他们的痛苦与坚定,我看到他们的热切与勇敢。
电影里青年毛泽东的饰演演员是王仁君,一出场,便让人眼前一亮,毛泽东还那样年轻,那样风华正茂,可即使那样年轻,亦让我感觉无比的亲切——再到电影里的主要人物悉数亮相——他们是那样生动,很多人还正当少年呢!
一百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理想——建设一个新中国,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也在我们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壮大繁盛。
电影里黄轩演李达先生,李达的妻子王会悟煮了汤圆端上露台,李达说起,抵制日货时点燃了火柴才发现,竟然火柴也是日货,偌大的国际,竟没有我们自己的火种。当时李达先生和妻子都哭了。当然,银幕前的我也哭了
李达先生,我想跟您说,2021年我们的空间站飞到太空了,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里都是中文;我们的国货现在种类繁多,而且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质量好的代名词;我们有了5G,马上会有6G……李达先生,而今这盛世,可如您所愿吗?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
《1921》为观众展示的主要是中共一大会议的召开,会议的举行要躲避巡捕的追踪和日本的打探。最后一次会议不得不躲到嘉兴的一条船上去举行。然而,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畏惧。即使他们中间有争议,但他们的理想其实是一样的。
正如电影里中共一大结束前,刘仁静(刘昊然饰演)对毛泽东说:“分歧那么大,明天还能不能通过?”
毛泽东说“能!因为我们的起点一样,誓死推翻旧世界。”“我们的理想也一样,盼望着建立新中国,大家想要的人民做主的新中国!”
是啊,大家的理想是一样的,大家对结束旧中国之苦难、对建设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渴望是一样的。
电影里的人物演绎,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青春、明亮。
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他们有朋友、有爱人、有理想、有朝气蓬勃的青春,但他们选择了一条最不好走的路,一条充满危险与未知的路,只为了给我们一个新中国!一个男女平等、人人都能受教育、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电影里杨开慧(周也饰演)问毛泽东:“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理想实现,奋斗还有意义吗?”
毛泽东回答:“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并持续为理想而奋斗。”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断的在问我自己,先辈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而我们又能为后辈们做什么?
我感叹于先辈们在那样年轻的时候,没有去选择得过且过,没有去选择什么“躺平”,更没有去灰心丧气的混日子——他们选择坚持理想,他们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这盛世的我们,而我们又有什么理想呢?我们又能为一百年后的后辈们做些什么呢?
我感恩着,但我也迷茫着——我该做些什么呢?
电影里何叔衡由演员张颂文饰演,他是清朝的秀才,却选择了共产主义,因为他希望读书人可以抬头做人。
何先生,现在读书人不光抬起了头,国家还在为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做着努力。
何先生,我想跟您说,上周我从方庄桥骑车去了平安里,这一路上有好多好多书店书屋,今日之中国,热爱读书的人特别多,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书店,您说是吧;我们每个适龄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各年级的学生都有必读书目作为孩子们的阅读启蒙;很多热爱读书的人和很多大学都给我们推出了书单;而且现在为了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读书,手机里有很多读书软件,还有专门做出来的电子书阅读本;而今不光国家在努力推广大家读书,还有很多人为了推广阅读,为了方便我们读书,在不断的创新,努力的工作。
何先生,您可看到了吗?
《1921》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我没想到会这样好看,连画面也是也是唯美的。
小伙伴儿们,我就不更多的剧透了,电影很好看,他们风华正茂,他们青春正浓,他们在一百年前为了我们的今天,在奋斗,在无畏,在呐喊……
小伙伴儿们,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这一棒,要怎么跑下去,才能不辜负先辈的努力!
1921电影观后感 篇20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光辉的“七一”,绚丽的“七一”,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为铺就强国之路,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七一”宣言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一百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的,党一百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之久而高兴,更为党在一百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
1921电影观后感 篇21
我问爸爸,党在哪里?爸爸让我自己寻找,清晨,我来的公园里,寻找。我俯身闻了闻娇艳的花朵清香,党在哪里?花儿让我问一问路过的鸟儿,我拦下早起的鸟儿,党在哪里?鸟儿不知,但是它却让我问一问公园里那一棵历经了沧桑的树,我又问苍老的大树,党在哪里?大树深沉的回答,党无处不在。
此时,太阳从东方慢慢悠悠的升起来了,我大声喊着,想他询问,党在那里,太阳微微的笑了,笑得如此灿烂。我明白了,他让白云传话给我,那被弹药长期熏染的云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如今是如此纯净,洁白。
这时候我的耳边突然传来美妙的乐曲,原来是在公园晨练的老人。我静静地看着这如此富有朝气的老爷爷,休息时,我跑过去缠着老爷爷讲讲他小时候的事,老奶奶告诉我:以前他们吃的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大白菜,玉米,甚至还有的连饭都吃不上,到处挖树根,一年到头一点油水也沾不上,再看看现在,想要吃什么就有什么,还有什么膳食营养,连吃都有那么大的讲究,以前就是能吃上点肉就不错了,那还会想这么多。听到这里,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有多么幸福,能每天无忧无虑的上学,拥有好的教育环境,好的生活条件是以前怎么也不能够想象的!
此时,我明白了,党,她用她的力量支撑这我们,鼓励着我们,引领这我们,我们都是党的儿女,党用她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我们在你的希望与关怀下,一点能够得到和平与安乐!
【1921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1921》电影观后感02-21
电影《1921》观后感02-17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1921电影观后感02-22
电影《1921》观后感(5篇)03-03
电影1921观后感8篇03-15
电影1921观后感(8篇)03-15
电影《1921》观后感(6篇)03-15
《1921》电影观后感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