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时间:2021-02-19 20:00:1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1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15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可以说,不一样的世界,一样的父母,每个国家的父母,都不遗余力的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如影片中法罕的父亲,唯一的空调也要装在儿子的房间,拉贾的家庭,即使一贫如洗,也要让儿子读最好的大学;买学区房,如北京海淀,如上一篇推文介绍的《起跑线》;请家校;上补习班……可是,家长们付出了这么多,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我们随波逐流的跟着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脚步,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从没有走进过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导致很多毕业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和大家一起读书而已,既然大家都说上大学好好,那我也上大学,仅此而已。

  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吸取足够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能从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笔者定义,不喜勿喷)就如同影片的中的兰彻,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学以致用,幸福异常。

  影片中最大的转折恐怕就是法罕和拉贾在查尔图的带领下,千辛万苦找到兰彻后,却发现眼前人“改头换面”了:真正的兰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学历而已,周围的人关注的也只是墙上挂着的那张毕业照而已,至于是谁读的书,读了多少,读的怎样,没有人关注;影片中除了“冒名兰彻”,以查尔图为首的其他人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豪宅名车,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这里,笔者不是完全批判学习功利性,因为从另一个方面讲,功利心可以督促你更加发奋和上进,取得更好的成就,但是如果既有功利心,又有喜爱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不是更好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在印度,每年有40万学子报考皇家工程学院,然而,只有200人才能考上这所大学。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进入大学后,这种激烈竞争仍然在延续。

  兰彻达斯·夏马达斯·钱查德是很有思想和个性的学生。他对学校填鸭式教育方法深恶痛绝,他的叛逆行为常常给老师和院长带来不少的麻烦。兰彻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一个叫法涵,一个叫莱俱。法涵虽然读的是理工,但喜欢摄影艺术,而且,在摄影方面很有才华。莱俱很喜欢所学专业,但因家庭贫困,思想负担太重,以致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但他却自己铺路

  跌倒,爬起,

  他无忧无虑的前行······”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开始的:大学毕业5年后的某一天,摄影家法涵在飞机上接到了同学查图尔的电话,说他可以带他去见兰彻。飞机已经起飞了,法涵见兰彻心切,假装心脏病突发,致使飞机返回机场,法涵骗过机组人员飞速逃离机场。在出租车上,法涵告诉莱俱有关兰彻的下落,莱俱没来得及穿上裤子就赶来与法涵会合。

  查图尔开着豪华汽车来了,他骗法涵、莱俱出来,为的是要报一箭之仇——查图尔要证明一个5年前的誓言,查图尔要让他们知道,他比兰彻更成功,更伟大。法涵和莱俱想见失散多年的兰彻心切,查图尔想以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来“回敬”兰彻。三人不同心态、共同目标,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途。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 上你。”

  “阿哩贝咧!”(一切顺利)是常挂在兰彻嘴边上的话。

  热心帮助朋友,正直、幽默、乐观,才华横溢的兰彻,赢得了维鲁院长女儿琵亚的青睐,她与法涵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程。当他们找到兰彻时,才得知兰彻另有其人,他真实的名字是奉苏克·望杜。默默地在山村实践着改革教育体制的小学老师望杜——原来他就是全印度知名的科学家。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笑时让人捧腹倒地;哭时让人泪满衣襟;风格别具一格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劲爆的宝莱坞舞蹈,让人感受畅快淋漓。有时间时还是您自己看吧!优美的歌声绕梁三日:

  “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

  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 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

  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看过几次《三傻大闹宝莱坞》了,每次总被发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乐,同时也被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所打动。法罕是三人帮之一,迫于家里人的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摄影师。

  在兰彻的鼓励下,他终于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声,他发自肺腑的言说说服了一直期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从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实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而在步入职场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呢?金钱、家庭往往是人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障碍;不能绝对的说考虑薪资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确的,但是对于追逐自己的梦想, 是不是应该更纯粹一些呢?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是多么的讽刺。这反映了一种

  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的制度。难道仅仅一张成绩单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叶障目,如此行为不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间接成为了此国家并不发达的根源。我们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尽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败了也无所谓。看着兰彻对体制的反抗,对老师的大声质问,不禁理解了何谓自由。让那些固步自封,只会说老生常谈的话的人闭上嘴巴,以傲视给予回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印度电影,如今看来却仍是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兄弟:兰彻,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最高学府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兰彻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他出生于园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成为孤儿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后来又阴差相错地成为了代替主人儿子上学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张证书,而兰彻热爱上学。在印度,最重要的就是文凭,而最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工程师。因此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便会对孩子予下成为工程师的期望。兰彻是一个天才,他反对这种死板的理念,于是他在大学里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师对着干是常事,于是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笑话”。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师在问机械是什么的那一段,兰彻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评,而“消音器”用极为官方极为啰嗦的语言来回答却得到了教授的赞赏,理由为后者可以得分……就这样一个“调皮”的人在最终的考试里得了第一名,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有着四百多项发明专利!

  法涵是一个十分热爱拍摄野生动物的人,但是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他不得不放弃拍摄而去学工程。当兰彻看到法涵那优秀的作品时便鼓励他去向父亲真诚地谈一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法涵那样做了。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出了好几本书!

  两人看起来像极了坏孩子,然而一个成为了科学家,一个成为了摄影师。这正应了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靠近你!”

  或许很多同学会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这两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并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顺流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消音器”那样,那样努力,那样要强,成功也会靠近你!

  加油!追求卓越,不负此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这个电影,总之每次看完这个电影都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我认为这个电影中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代表着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反映出社会中的弊端或者是纯洁的美好。Farhan代表着一直顺从父母,被父母私定了一生的道路的人,学的都是自己不想学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却往往不被父母认可。Raju则象征着一部分出身比较贫寒的青年,家里有许多困难,自己承担着养家的所有压力,学习只是为了改变命运,找个好工作,然后养好家。有时正是因为他们压力过大,才会选择极端做法。Chatur是影片中最功利的一个。他对老师说一不二,并且总是费尽心思的讨好老师,结果反而总是露洋相。他是填鸭式教育的典型产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I will memorize it”不管是知识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他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背。这种没有思考的学习方式显然是我们应该远离的。

  下面就要说到最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了——病毒教授和Rancho。病毒教授是一个思想很僵化的人,非常的不近人情,非常冷酷。他认为的学习就是你照我说的做,认真听我的课,按时完成项目,一切就都很好。而且他认为工程师是最好的职业,所以还逼迫自己的儿子报自己的学院,最终导致儿子自杀。

  他不但间接害死自己的儿子,还因为我愿意给一个有创造力的同学多一点时间完成项目,而间接“谋杀”了他。我非常不喜欢这一类人,觉得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的人应该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带来好的影响。反而是Rancho为学校带来的正面的影响。这是一个传奇性的角色。他其实是代替一个有钱人上学。这代表着他将没有文凭,只是能在这个校园里学习。这证明他只是单纯的爱学习。并且他认识到了学习的真谛——思考与理解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这在与教授的争辩machine的定义时展现的清清楚楚。而且他的思维极具创造性,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他帮助他的好朋友们实现了梦想,让他们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令人感动,也令人敬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这个电影了。

  影片讲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每次都会感动到我,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成功的结果,而是他们在阴云密布的重压下如何突破阻碍,破茧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人,叫兰彻。他似乎什么都不怕,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在大家都在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沉浸所爱,活得逍遥自在,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事,一边静静等待成功走上门。从第一次看开始,我就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兰彻瞎编了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寻找定义。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兰彻却反问:“你们在知道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过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吗?”

  每次我自己都会被这个问题带入沉思。

  整个电影有好几个巨大的转折,第一个是他的两个朋友发现兰彻当初是在代替一个富家子弟学习。大家上学都是为了学历为了学历背后的辉煌人生,而只有兰彻是单纯想学习,简单的就想要那些知识。第二次,是在十年后发现兰彻原来是一个蜗居乡村学校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经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会找上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兰彻,不会在人生路上那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特长,可他身边的两个伙伴改变,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人会面临的。

  毕竟兰彻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真正在成长的,是他的那两个朋友。

  在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长,但被规则和期待压的喘不过气;另一个是其实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恐惧。他们在兰彻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恐惧,越过规则的束缚,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7

  在看《三傻》之前,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不深,只有好笑和无厘头。所以,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去看电影《三傻》的。这部电影改编自印度热销书《五点人》,情节十分引人入胜。电影名中所说的三傻所言非虚,男主兰彻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灵活变通,敢于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实践能力远超其他学生,旷课、闯祸,违规的事情都做了一遍,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可他的成绩却十分优异。要知道在“人为考试狂”的印度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学生未免有些戏剧化,可就是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性格,为观众揭示了许多道理。在学校里他与校长“病毒”处处对着干,唯一理解他的只有两个好友法涵和拉杜,电影以回忆插叙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了那段荒唐、难忘、深刻的大学回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顺利”,电影中出现了几次带有印度特色的歌舞,也许是一种乐天派的精神——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

  尽管电影过于理想主义,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比如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特立独行的兰彻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勇气、执着、仗义还是让我十分敬佩。

  这部电影让观众唏嘘不已,泪点笑点都是满满的,我看了不止一次,很奇妙的是,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前几年看的时候,看的是热闹,最多也就看出来了友情的珍贵。如今再看却是感慨万千,时间真的能让人变得成熟,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不一样。第二次看完电影,体会到了应试教育的错误之处、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的不能让人真正理解、遇到事情学会冷静。乔伊坐在栏杆上弹唱的那一段我反复看了许多次,就好像自己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他的悲伤隔着屏幕慢慢地流淌出来,将观者包裹起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乔,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乔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乔人生的过程。同在皇家工程学院,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乔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乔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乔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乔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罕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罕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们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罕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这样的一部经典之作,作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中国的创新体制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

  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9

  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0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

  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在选择做成功的人还是做幸福的人这道选择题上,很多人迷茫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长起来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读书学习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父母们也迷茫了,他们费尽心思地为孩子安排今后的路,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出国,他们想让孩子成龙成风,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

  所以总是一厢情愿地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幸福,然而结局不总是完美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整片影片不仅有令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最值得赞扬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很能激发人的斗志。“All is well!” 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这个影片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它让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 它就犹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标,时刻纠正着自己前进道路中紊乱的步伐,为我指明对与错,走向正确的征途。

  每一个活到这种境界的人,他内在的道行都不低,也就是他内在的意识维度都不低,他要是维度不够的话,他根本活不出这种自在,有创造性的生命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未来的赢点是在智慧所达到的境界,当下的赢点是直觉,直觉我们能够驾驭什么样的空间场意识,是由我们当下的状态决定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1

  已经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印度电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和恐惧。电影用诙谐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问题,让我们在一个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电影的亮点。

  中国的教育者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漠视。学生嬉戏场面与学生被校方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同样,在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有类似的问题。

  电影中,三傻的友谊也很令人感动。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跟着感觉走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学校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决定从事摄影的时候,成功向他打开了一扇门;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面对生活时,幸运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许就如兰彻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而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病毒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知生活的残酷,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

  电影的最后,三傻终于在兰彻的学校重聚,而兰彻与女主的爱情也很圆满。故事类似喜剧,但又并不是顺风顺水,也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跟着感觉走,终会柳暗花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

  二刷三傻,拉杜一直想要早点挣钱养家,买各种祈祷物品祈祷自己成绩能过,害怕自己不成功找不到工作,家庭不能摆脱当前的厄运;法尔罕有自己的梦想,去当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面对深爱着自己的父母亲,却走向工程师;兰彻是三人中最喜欢机械、工程学的人,认为教育需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当一个模范学生,他的热情能够让他一直把成绩保持第一,即使经常被老师赶出去。一次醉酒、一场赌约,三个人向自己一直不敢跨进的区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这场赌约,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挑战了自己,挑战了教育制度,或许院长都认为他们会成功,在晓得他们去偷试卷的那一刻,本来有一丝松动被熄灭了,反复怒吼出“骗子”,也是心里的呐喊,逐渐燃起希望被掐灭,说好的改革呢?最后兰彻还是没让他失望,用自己发明的变流器帮助产下婴儿,院长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把上一任院长传下来的钢笔传给了兰彻。

  影片中的教育理念是男的工程师、女的医生,一出生就被打上这个标签,竞赛式的教育、填鸭式的学习,每一天的生活被安排好了,标准答案就是教科书上的答案,固然不会出错,但训练思维、鼓励支持孩子去追求梦想,是每一位亲人、长者需要的做的事情,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但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想要的生活,他们大多不懂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只知道爸爸妈妈让我去做的,我要做好,不应该让父母失望,然后父母看到了觉得,不错,做的真好,看来他喜欢。这或许不是我的猜想,而是尴尬现实。

  这部电影抨击了教育制度,竞赛式、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讽刺了印度的教育制度,我国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小学到高中,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然后到了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也许是被压缩的弹簧之后的反弹。突然萌发一个想法,现在的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大一这一学年没必要把主课程设置得很多,应该把选修课程开放,提供给学生们去选择,让学生们可以尽可能的接触多的学科,激发出自己的爱好,然后设置一定的转系规定,提供给那些真正想追求梦想的人,张弛有度,让学校添加更多积极向上的阳光面孔。

  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澡堂子说的那句“学习是为了完美人生,而并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为了去充实自己的技能,为了了解别人获得共鸣,让自己变得有趣,这就是学习的魅力,从被动到主动,才是我们应当教育给下一代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龚家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

  法罕、拉加和兰彻是同寝的大学同学,他们都在印度的著名学府帝国工业大学就读。法罕其实并不想学工业设计,他想成为一名野外摄影师;拉加的家庭十分贫困,他的家人希望莱吉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兰彻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这个谜要到他们毕业十年之后才能揭晓。

  大学里的生活总是和学习、考试、爱情相伴。兰彻成绩很好,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而另外两个室友法罕和拉加则没有这么好的脑子,虽然学习很努力,但他们总是倒数的学生。法罕每天惦记着摄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试通过。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彻还是一个喜欢开导别人的人,他似乎是先知、又似乎是上天派来的神明,每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恰当地出现,恰当地给予指点。因为他的这种高强的“本领”,他得罪了学校的院长、整蛊了只会死记硬背的同学、而且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毕业前夕,院长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彻,并告诉兰彻,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兰彻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学校。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十年之后,当年被兰彻整蛊的“消音器”找了回来,他要带着拉加和法罕找到兰彻。在他被整蛊的那个夜晚,他和兰彻打了一个赌,要在十年后的今天一比“事业的成功”。如今他拿着高薪、开着沃尔沃,自诩为“成功人士”。于是他便带着“两个白痴”按照一个模糊的地址便走上了寻找兰彻的旅程。也许这更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旅途渐次展开,他们也在屡屡回忆着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兰彻那离奇的身世和经历也将一点一点被揭露开来。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在一个硕大的学校里,在笑眯眯的兰彻面前,那个“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脑袋。而当年和兰彻一坠爱河的姑娘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锦15篇02-01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合集15篇02-06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锦15篇)02-23

《大闹西游》观后感7篇04-03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精选15篇04-11

【热门】《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02-15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热门】02-15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推荐】03-24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汇编15篇02-10

办公桌“健康三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