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飞天》观后感

时间:2022-04-26 10:59:1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飞天》观后感(精选22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飞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飞天》观后感(精选22篇)

  《飞天》观后感 篇1

  静谧!叹服!沉思!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飞天》。当最后一个字消失在荧幕中,我的心情却已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似的,久久无法平静。

  《飞天》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宇航员在神七上天,选宇航员时落选了。在听了妻子和队友的劝慰下,他一直艰苦努力,在天宫二号救援时成功上天。

  我在回宿舍的时候还在冥思苦想:为什么那位宇航员能一直坚持艰苦训练,在失败后能很快地恢复过来呢?后来,妈妈向我解释:“其实这种坚持已成习惯,不用一直坚持,已经形成自然了。”

  我不禁想起了在奥运会夺冠的刘翔。他在训练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新人加入了刘翔所在的队伍,可他刚训练不到一天,就抱怨连天。教练见此状,只是在旁冷笑了两下,并对刘翔说:“如果不懂坚持的意义,就连奥运会的赛场都看不见。在你坚持了那么久后,你还会觉得累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往往成功就在于坚持到最后的几秒钟!由此,我又想到我学习上的事情。

  一个下午,我捧着一张灰色的卷子,回到了家中。那张灰色的卷子悄然掉落,上面用鲜红的字体写着一个狰狞的数字——87。要知道,在三年级,这样的分数已经可以排到三四十名了。也是在那个下午,我开始坚持刻苦学习,不会的,问老师、家长,听不懂的,让老师再讲一遍……可是,在下一次单元测试中,我却依然没有名列前茅。我失望地回到家,这时,我看见自己在墙上写的几个醒目大字:要想取得成功,单凭努力是不够的,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我一看,眼里重新燃起斗志。在期末考试中,我果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要想成功,天赋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汗水,是每次成功的必备条件。让我们记住六个字:坚持就是胜利!

  《飞天》观后感 篇2

  金子总会发光,花朵终究开放,天生我才必有用,莫等被人发掘时,已化为尘土,随风而去。

  ——题记

  在《飞天》中,航天员张天聪几次落选,丢失了飞向太空的机会。他坚持着,十年、二十年地等,而人已是中年。因为自己的“飞天”梦,长时间看不到亲人,妻子反对他继续参与航天事业,母亲也因脑瘤离去,自己也要承受魔鬼般的的训练……结果又是一次又一次错失“飞天”的机会,与实现梦想擦肩而过。

  “问天一号”的事故,给了张天聪一个机会,可以让他大展身手,并完成他坚持了20多年的航天梦。但是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张天聪也许永远也不会穿上宇航服,登上航天飞船,漫游于太空之中了。

  我听过一个故事,说荒地上一朵百合还未开花,长得和草一样,但它却努力地生长,坚持最早迎接阳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盛开。旁边的草笑道:“一株草而已,还想开朵花,笑话!”

  百合听了,也当没听见似的,它深知自己是朵花,经过锲而不舍,饱经风雨之后,百合开花了。看到百合开花,几株草也学着,数日后,这里开满了花。很快,荒地变得芬芳,成了景点,花朵都是明星。

  其实,它们早就应该开花了,因为它们本不是草,但它们的心中已经迷失在暂时无花的自卑中。有开花的潜力,却没有坚持的恒心、毅力,对花的感觉渐渐淡化,所以认为自己是草,而麻痹自卑。如果心中盛开,坚持自己,也许就在浓绿而纤细的茎上,开出灿烂的花朵。所以,荒地一直是荒地,“草”也一直是草。但是一朵花开了,一簇花开了,一片花开了,荒地变成了花坛,人们看到的,必定是万紫千红。

  无需自卑无花,只要心中有花,坚持着行动开花,让人们看到的必将是一片绚丽多彩,让人感受到的,必将是油然而生的佩服、尊敬和赞叹。

  《飞天》观后感 篇3

  星期四下午,钱老师宣布全班同学去阶梯教室看电影,话音未落,教室里欢呼声连连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到了看电影的时间,大家来到阶梯教室,过了一会儿,阶梯教室里一片漆黑,电影开始了。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航天员名叫张天聪,他的梦想就是登上飞船飞上宇宙。可是一连三届都没有飞上宇宙,和他一组的两为航天员都劝他放弃,连张天聪的妻子也让他退出,可是坚定的信念并没有使张天聪放弃。他的女儿张思羽决定替她的爸爸完成心愿。于是,思羽不上北大名校,改做了航天员。这时,航天社发来讯息:飞船的太阳翻版被太空垃圾砸坏了。情急之下,航天社派张天聪一组上问天二号。就因为这一道命令,张天聪的飞天梦实现了,他的家人都为他高兴,为他祝贺。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我觉得我们要像张天聪一样,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果半途而废,那不就功亏一篑了吗?在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必定会有崎岖和坎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要坚持下去,才会成功。例如:我数学考试总是考不到100分,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坚持了下去,最后考到了满分。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相信,成功的道路即使有再多的坎坷,也会成功的。

  《飞天》观后感 篇4

  今天,有幸在影院观看《飞天》电影,有感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有感于为中国航天事业崛起而默默无闻的航天人,正是有他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观影中,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电影《飞天》的主人公航天员张天聪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身为航天员的他却屡次和亮相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天聪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但他凭着对梦想的坚持,选择作为一名教练员留守。这份坚持最终也获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女儿也选择将父亲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怀揣着“飞天”之梦的张天聪,他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飞天梦,要说中国人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了,从神舟一号揭开中国人的飞天梦之后,神二、神三、神四,再到神五杨利伟,神六费俊龙、聂海胜。可到了神七又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并且这次和前次又不同的是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这又是第一步,正如为“神七”航天员出征壮行时发表的简短讲话是说:“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

  从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开始,中国人就充满了对太空梦境般的遐思。几千年来,玉兔与常娥,广寒宫与月桂树,成为中国人想象力的最佳延伸。而电影《飞天》恰恰圆了中国人千年的梦想,那遨游太空的飞船和太空舱,既是真实的,又有梦境般的幻觉,亦真亦幻,令人无不舒心惬意。当然,也鼓舞着地平线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们,激发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显然,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是主人公张天聪一个人的梦想终能实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终于在一个新的时代得以实现的崇高境界。

  观罢《飞天》,应当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历历在目,它不仅书写了几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我们从张天聪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投影,他说:“当年搞两弹一星,参战人数以百万计。今天搞载人航天,参战人数以几十万计,没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载入史册。我真的是喜欢这个职业。能一辈子做个中国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将总指挥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建空间站,明天我们登月、上火星,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当年,如果我们不搞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如果我们不在太空占据重要位置,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创作出这样一部富有历史感的鸿篇巨制,无疑是最好的献礼。

  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张天聪所代表和象征的是一种不折不挠、坚持到底的价值观:所谓的英雄,不一定是获得了多少鲜花掌声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在奋斗路上那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同样的,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是孜孜追求却又默默无闻的,这要求我们要摆正心态,认真学习,坚忍不拔,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梦想的实现。

  《飞天》观后感 篇5

  电影《飞天》的主人公航天员张天聪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身为航天员的他却屡次和亮相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天聪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但他凭着对梦想的坚持,选择作为一名教练员留守。这份坚持最终也获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女儿也选择将父亲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问天一号航天员遴选的时候,张天聪再一次落选第一梯队,但他仍然坐在控制室为队友加油。影片中,太空站刚刚正常运行不久,就遭遇了太空垃圾的碰撞而需要紧急维修,张天聪作为备份终于得以升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圆了自己多年的太空梦。但此时在家乡的老母亲却已经永远看不见了。

  看到这里,在场不少的同学默默抹去了眼角的泪水,为张天聪最终圆梦而感到兴奋,也为他的坚持和牺牲而感动。

  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张天聪所代表和象征的是一种不折不挠、坚持到底的价值观:所谓的英雄,不一定是获得了多少鲜花掌声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在奋斗路上那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同样的,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是孜孜追求却又默默无闻的,这要求我们要摆正心态,认真学习,坚忍不拔,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梦想的实现。

  看完电影,不少同学感慨良多。沉下心来看,发现主旋律电影还是很感人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有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这样说。当最后航天梦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由衷为之喝彩。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有曲折和磨难,但是纵然一路崎岖,却从不轻言放弃。

  此次集中观看《飞天》是由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学生党员活动,得到了党员同学们的支持和好评,同学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一起讨论和交流。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国内首部展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影片《飞天》主要以航天员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讴歌了以航天员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刻苦训练、甘为人梯,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中心新一代研发人员具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大家纷纷表示自己能来到一汽是正确的选择,《飞天》精神也是全国各行业科技工作人员精神的代表,自己作为技术中心的新员工,要学习电影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将自己的梦想与一汽的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主产品品质,为一汽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沃仲声副部长作总结讲话,引起大家共鸣:要学习一汽的历史,学习航天精神,融入到团队,到基层和现场去、到项目中去,梦想的翅膀就在实践中、就在岗位上。一汽人要学习航天员永不言败的精神,相信自己,相信选择,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一汽自主事业,圆民族汽车梦、圆一汽自主梦。

  技术中心此次组织员工集体观看电影《飞天》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支持和好评,大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讨论和交流。

  《飞天》观后感 篇6

  《飞天》是国内首部展示我国航天员的影片,同时也是我国太空科幻片的开山之作。作为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片,《飞天》还有着巨大的魅力与感人之处。

  片中有一句话“如果以前我们不研制导弹、原子弹,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国地位;而现在,我们如果不发展太空技术,那么若干年后,我们就会落后”,是的,如果没有老一辈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而现在,向太空发展也是一项具有远大战略的部署,所有致力于这一光荣使命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仰望。

  当杨利伟升空、翟志刚出仓在太空行走后,所有的中华儿女为他们骄傲与欢呼。在看完本片后,我们还会知道了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着,却不为我们所知的另一些“备用”航天员,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的不同于常人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要为此做出巨大牺牲的:他们把亲情、友情、爱情都无私的留给了自己的飞天信仰。在他们的心目中,祖国知道我,人民知道我就已经足够了。

  我被宇航员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与韧劲所感动着,也为默默支持他们事业的家人与朋友而感动。这里有着20年来一如既往支持丈夫的妻子,有着满心期盼支持儿子的老母,有着懂事争气支持父亲的女儿……影片中都以细腻的手法向我们展示着:当年迈的母亲在自家的门口翘首遥望着远方的时候,就是那样的一刹那,当观者望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矮小的身姿时,满眼的期望,满眼的祈祷,没有理由不为之潸然泪下;女儿也是,正是因为理解,在她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虽然父亲没有出现,但她依然会在心里为自己的父亲加油。类似这样感人的画面还有很多,影片都以比较适当的镜头感动着我。他们是飞天的功臣,正是因为他们的宽容与理解,才能让宇航员们放心的扑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同样也是伟大的。

  宇航员们的训练是为常人所不知的,而这已经不能用“苦”字来形容了。我很感动我生在这样一个永远求上进的国度,更我庆幸的是我正和他们同代,他们的航天精神深深打动着我。我承认我很渺小,也经历着很多的失败,但是应该向他们学习,永不言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心中有大理想,有大格局。

  《飞天》观后感 篇7

  看了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普遍较低。但在我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有他的可看之处的。

  首先,他的立意是很好的。他是想用电影的方式来再现航天员的生活,让我们普通百姓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类人。影片中的张天聪可能就是航天员的典型代表。航天员的生活艰辛,孤独,而且像杨利伟那样成功的人毕竟也是少数,而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就是这类普通人。当然,最后的结局过于戏剧化,怕是加了导演的很多感情因素吧!

  那么,这样一部很好的电影,为什么会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它是主旋律电影吧。因为看过太多主旋律电影了,所以观众总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这部片子。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一般。因为这类电影大多有通病,就是模式化,时刻意识形态提醒,总是时不时的强调我是主旋律电影,而忽略了观众的需要。

  电影中的人物对白太脱离生活。例如,“妈,我不去北大了,我要当飞行员”你就算是宇航员的女儿,你就那么容易考北大吗?这纯属编剧的YY,。两人一说话,就永远语重心长,永远大道理一大堆,谁平时生活这么讲话的?在俄罗斯集训时,丑化美国人,俄罗斯又对中国人多么多么钦佩,这里面太多编剧的主观因素了。

  另外,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我想大多数人是不认同的。张天聪的一生,一直想飞天一直被落选,一次次失望,带着老妈老婆孩子跟着情绪低落,连自己老妈临死前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这就是为了所谓的梦想吗?这样得来的理想未免太过自私了吧!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吧,那家人怎么办?朋友怎么办?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受,他有一个很好的立意,但是没有很好的表达。现在观众越来越挑剔了,好的题材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真的很难打动观众。不过,还是可以当做航天知识的科普电影来看的。

  《飞天》观后感 篇8

  电影《飞天》播完后,让我刻骨铭心的不是张天聪忠孝两难全的感动,而是因祖国强大而自豪。

  电影中的主人公张天聪是中国首批航天员,身为航天员的他参与神五、神六、神七的选拔,可无奈都与之擦肩而过。他的两个同伴都放弃了梦想转了行,只有它坚持梦想留在了航天部,成为新一代航天员的教官。在每天艰苦的训练下,张天聪没有放弃。但他却要面临年龄、家庭压力的考验。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得到了妻子与儿女的理解。他坚持了20年,但在问一的选拔中依旧落选了。问一发射到太空中,遭到了太空垃圾的撞击,无法进行维修。所以发射了以张天聪为首的问二到太空进行维修,也是这次的特殊任务圆了张天聪的太空梦。

  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技技术先进的中国,中国科技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像张天聪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中国科技技术的先进,相信建成永久性太空空间站指日可待。

  整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看到航天员对国家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年少的我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梦想时常挂在嘴边,为了实现梦想我也曾努力过、付出过、行动过,但是面对困境我迷茫了、困惑了、恐惧了、逃避了。我常常底气不足的安慰自己:“没有关系,毕竟成功者只是少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的理想变得很飘渺,信心缺失,行动更加迟缓。看了这部电影,再一次激发了我面对现实的勇气,让我明白了凡事先竭尽全力再尽力而为的真正含义。是的,人就是在挫折中长大的。人可以没有钱、没有权、没有经验,这些都不可怕,怕的是真正失去了去追求梦想的那颗坚定不移的心。

  中国航天员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因为拥有这些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强大。我愿坚守这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持到底。

  《飞天》观后感 篇9

  电影《飞天》,当我看完后,胸腔中是一股热血,一种自豪,一种震撼。

  有谁能做到张天聪这般执着?为了自己的梦想,他牺牲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战绩卓越,却与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擦肩而过。一次、两次、三次,他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航天事业,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跌倒,跌倒后一次次的站立。两位好友双双转业,仅他留下,继续经受魔鬼式的训练。面对妻子的不理解,他仍坚持着。也许是付出终于有回报吧,妻女最终理解并支持了他。在“问一”、“问二"落选后,又由于太空事故,增援太空的“问二”,多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它并没有去讲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而是讲述一个坚持追梦的人的圆梦之路。就像那句歌词一样:“是谁说伟大才值得被歌颂,乘风破浪后也不一定会成功。”同为航天员,他们经历了多少魔鬼式训练,却登不上太空。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有时候是更值得被歌颂的。他们坚定不移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跨过一道道坎坷悲伤。成功者必是少数人,而这些人一定都会有自己坎坷的追梦之路。也许“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太绝对了,可如若你连努力都做不到,又怎么会进入少数成功者的行列中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或许我们不是英雄,但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追逐梦想,一定不会成为狗熊,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着的。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必是找到梦想,然后坚持下去。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张天聪那样的执着,可至少多年之后再回想起曾经的追梦之路不会后悔,至少我们为之奋斗过,挥洒过。请不要轻易地说放弃,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认为坚持所承受不来的痛,会让你再往后的舞台上完成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勇敢的追逐梦想,不轻言放弃。纵使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张天聪一般执着,但坚持下去,至少你不会后悔。

  《飞天》观后感 篇10

  我们往往只看到航天员银幕上风光的形象,却不知其背后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上周六,语文老师带领了我们观看了电影《飞天》。电影里主人公张天聪对航天梦的执着与追求,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因为怀揣着梦想,所以他坚持;因为坚持,所以他成就了梦想,追逐梦想,不轻言放弃,只要你再努力一点点,成功将触手可及。

  电影开头有一句主角心里默念的话:到大西北那片神奇的戈壁大漠深处,去等待出征的命令,去实现飞天的梦想。这也许是当代航天员心里暗藏的决定吧。

  电影《飞天》主要讲的是张天聪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刻苦训练、专业技术过硬,做了十年的航天梦,坚持了十年,但仍然在神舟七号宇航员选拔中失利,再次与“飞天”擦肩而过。面对昔日战友的转岗、离去和自身年龄偏大的困境,以及妻子、家庭施加的压力,张天聪依然没有放弃飞天的梦想,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航天员大队,成为新一代航天员训练教练。没有哪一个梦想的实现离得开坚持。

  为了体验长期失重对人体生理造成的影响,在一张床上,航天员需要头冲下脚朝天连续仰卧七天七夜,在一张小床上吃喝拉撒睡;为了适应太空狭小空间和孤独生活,从而避免出现烦躁症,在一间黑屋子里,我们的航天员就像电影里被惩罚的犯人一样,一连五天独自一人不见天日。普通人在真空环境如果没有航天服的保护,几分钟就会死亡,而我们航天员却要在低压舱里坚持检测四个小时,一旦失压就会失去生命。

  看到这些,我突然有些悲伤,因为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航天员们风光银幕中的形象,却不知道他们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背后付出了多少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

  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退缩,但现在想想,我们的困难是多么的渺小。

  请不要轻易地说放弃,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认为坚持所承受不了的痛,会让你在往后的舞台上完成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

  《飞天》观后感 篇11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4月24日,中国首部全景展现新时代航天事业电视剧《大国飞天》正式发布航天日特辑,以热血磅礴的气势致敬航天先辈,传承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人。同日曝光的部分美术布景图,更从细节处突显匠心质感。

  辗转南北实地拍摄精密还原中国航天事业崛起

  特辑开篇是一段地球宇宙卫星的画面,神秘浩瀚、气势磅礴,隐藏着全人类的未解之谜,等待中国航天人去探索。

  《大国飞天》开拍前精心筹备,四年磨一剑,剧本数易其稿,访谈航天事业亲历者,攻克艰深的专业资料等等。在导演张蠡的制作班底带领下,剧组各制作部门力图追求真实,从航天工作者的穿着、日常工作场景到精密搭建空间站,重视每一个细节,以期用视觉全方位解密中国航天事业崛起的点点滴滴。同天曝光的美术布景图,同样展现出高高质感的匠心制作。《大国飞天》已经正式开机一百多天,全体剧组人员秉着中国航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走过风沙刮面、天寒地冻,在凛冽的风雪中克服种种艰难,穿越了冬天、春天,从一路坎坷到渐入佳境,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

  大国飞天,梦想启程!

  《飞天》观后感 篇12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这天,全景展现新时代航天事业电视剧《大国飞天》正式发布航天日特辑,以热血磅礴的气势致敬航天先辈,传承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人。同日曝光的部分美术布景图,更从细节处突显匠心质感。

  特辑开篇是一段地球宇宙卫星的画面,神秘浩瀚、气势磅礴,隐藏着全人类的未解之谜,等待中国航天人去探索。这支特辑揭开了《大国飞天》制作幕后的冰山一角。剧组辗转南北,横跨大半个中国实景拍摄,奔波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城,穿越额济纳西夏王陵、胡杨林和巴丹吉林沙漠,抵达宁波码头和大凉山邛海等地进行实地取景。

  《大国飞天》访谈航天事业亲历者,攻克艰深的专业资料等等。在导演张蠡的制作班底带领下,剧组各制作部门力图追求真实,从航天工作者的穿着、日常工作场景到精密搭建空间站,重视每一个细节,以期用视觉全方位解密中国航天事业崛起的点点滴滴。同天曝光的美术布景图,同样展现出高高质感的匠心制作。

  《大国飞天》倾情刻画中国三代航天人的不屈精神,传递时代强音。

  《飞天》观后感 篇13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

  这些工作在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时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有幸观看了《飞天》电影,我的感触颇深。

  主人公航天员张天聪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但他却屡次和亮相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天聪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但他凭着对梦想的坚持,最终选择作为一名教练员留守航天局。经过数年的坚持,他最终乘坐天宫二号载人飞船飞向那期盼已久的宇宙。

  梦想可望而又不可及,一路上布满着曲折和荆棘,有欢笑和泪水,但真正的成长离不开梦想的支持。毛毛虫因为有梦想,才可能成为美丽的蝴蝶;小鹰因为有梦想,才可能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丑小鸭因为有梦想,才可能成为洁白高贵的天鹅。

  任何一个梦想就像一架小小的飞机,只要有动力,就能飞起来。而梦想本身就是通向未来的动力。

  记得年幼时,奶奶把我搂在怀里,轻柔地问:“宝贝儿长大有什么梦想吗?”我坚定的回答我要当一名军人,我要保卫祖国,那样就可以让她不再受到伤害。奶奶乐呵呵的笑着。

  如今,我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奶奶依旧问我:“姑娘长大有什么梦想吗?”我想了想说:“我要当一名神医。”“为什么?你不是要当一名军人吗?”我回答:“如果我是一名神医,就可以治好奶奶的病。您就可以永远陪在我身边了。”奶奶又乐呵呵地笑了。奶奶那美丽的笑容又一次展现了,那笑容已好久未曾出现过——受疾病缠绕的奶奶一直依靠药物缓解病痛。

  时光不等人,梦想也从不等待。今后无论生活多么无奈,我都要为实现梦想,勇敢的走下去。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却永远学不会放弃。

  为梦想插上翅膀,可以到达脚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为梦想插上翅膀,可以让有梦者飞越千山万水。就像黑夜中的曙光,梦想让我们的旅途不再孤单,让我们的青春不再迷茫。

  《飞天》观后感 篇14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一个小女孩坐在大槐树下,托着下巴望着月亮,遐想着美丽的飞天梦。

  让我紧张万分的垫高椅、美仑美奂的绸舞、刚劲有力的爬杆、技艺高超的单手顶、轻盈的台圈、养眼的绸吊......

  在众多精彩绝伦的表演中,最让我惊艳的还是“头顶圈”。

  女演员站在一只铁圈里,着一袭橙红色的纱裙,金灿灿的腰封,头顶上一束火红的狼毛头饰一直延伸到她高高的半扎马尾辫上。她好似一只激情万丈的火烈鸟,飘逸的裙摆,便是美丽的翅膀。男演员穿着蓝色的朝鲜族风情服装,头部顶着那个铁圈。

  女演员在圈里做着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她双手抓住铁环,两腿笔直,呈180度,头向后仰,腰部出现了优美的曲线,像一只高贵的天鹅,在空中舞蹈。忽地,她又单屈膝盖,单手握圈,另一只手抓住左脚。圈下的男演员,此时已经双手松开,单靠头顶着铁圈。天啊,这么危险!在这美艳的艺术舞蹈背后,一定有无数的辛酸、无数的泪。突然,女演员旋转到了铁圈的顶部,她的后背扣住铁环,双手松开,这时铁环也开始转动,越转越快。她不怕掉下来吗?被转了那么多圈,她不晕吗?台下的掌声热烈,一阵盖过一阵,此起彼伏,没有间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在我看来,这样的动作,如果没有惊人的决心和毅力,要想练成,何止十年?我看到了观众们捂着脸,张大了嘴,惊讶的神情;我听到了对两位演员的技艺,以及联想到的他们平时的刻苦不绝于耳的赞扬。

  我为他们不畏困难的精神所感动。想到自己,一星期三小时的练功,就叫苦连天,在地上练横叉都觉得很痛,而她们却能在空中沉着坦然地舞动着,体态轻盈如鸟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苦练多年才有今日的辉煌,我们是不是也该加倍努力了?

  《飞天》观后感 篇15

  在上周星期二的晚上,我们全校师生有幸观看了反映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的一部电影《飞天》,看后使我感触颇深。

  飞天,是我们实现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实力强国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科技发达了,我们的国家也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飞天》这部电影中,我最佩服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张天聪,另一位是他的妻子。

  张天聪,在经历了十年的苦艰后,只为能踏上飞船为国做贡献,但十年的艰苦努力却未让他踏上飞船,别的两位队员在落选后,决定放弃,但他却不想,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快乐。他坚毅地留下,默默地为航天事业作贡献,在又一个十年后,他希望自己能还有机会上天,可是上天好像没有心情来管这些事,又一个十年,他又落选了,当天宫一号上天后,他的任务完成了,可没想到他却以另一种方式,让他完成了二十多年的梦想,他笑了。

  张天聪的妻子——曲丹,在丈夫投身航天事业后,无畏的付出,照顾着整个家,为整个家付出了自己华丽的青春,在丈夫十年航天工作结束后,她以为自己能够和丈夫安享下辈子,可没想到丈夫仍然追求自己实现机率渺小的梦想,她不想自己的丈夫那样艰苦下去,但看到丈夫辛苦的过程后,她不忍心了,她决定再次支持自己的丈夫。

  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祖国未来的花朵,栋梁,是否具有飞天员的精神呢?他们在无法承受的困难下,他们坚持终不放弃,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的呢?在追求自己的梦想上,飞天员不放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努力地追求着,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国的飞天员付出自己青春雨季,默默无闻的奉献看他们只做不说,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坚持、勇敢、努力,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勇往直前,要先做在说或做了不说。

  《飞天》观后感 篇16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筑梦征程任重道远。按照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前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中国将于2019年至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空间站的组装建造,期间会根据需要安排若干次的载人飞行,等空间站完全建成后,航天员将长期在太空驻留。2024年,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将终结,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可能会成为太空唯一的空间站。于是,建设空间站成为广大航天人“太空筑梦”的重要目标,这也将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标志。

  梦想照进现实。2013年6月11日17:38分,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穿越大气层,环游外太空。这次任务,飞船将在太空飞行15个日夜,这是中国飞往太空的第十艘神舟飞船,也是中国建立空间站的一次重要飞行。在杨利伟首飞成功之后,10年间中国航天员12人次飞往太空,一次次让世人仰望,一次次创造奇迹。

  神箭冲天起,九霄会天宫。神舟十号依然以靓丽的身姿,赢得全球瞩目。首次飞天的王亚平时不时透过舷窗,从各个角度遥望地球,她不禁感慨道“地球,你真的好美!”正是这次飞天,使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由她实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失重下的水球是啥样?”“陀螺在太空中如何旋转?”“小球在失重条件下的圆周运动是啥状态?”等,这些具有足够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太空实验,让全国青少年乃至世界人民大开眼界。40余分钟的太空授课,全国8万所中学共6000万名师生坐在电视机前同步收看了直播。

  为完成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在地面上不知想了多少办法、练过多少遍。她说:“整整两个月,我满脑子都是授课、实验,连做梦都在讲课,几次因梦见课堂上忘词、冷场被惊醒。一句话,压力山大!”王亚平还用“三个没想到”形容授课后的心情:第一次讲课,没想到讲台竟然设在天上,没想到被全程直播,没想到有这么多“学生”听课。

  “神十”的完美表现,不仅令国人骄傲,还引发全球关注。飞天前,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芭芭拉·摩根表示,非常期待通过互联网聆听王亚平的太空授课。飞行中,62岁的摩根通过互联网向33岁的王亚平发去问候:“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王亚平回复道:“谢谢您的关心和祝福!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开启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梦想而共同努力。”

  然而,“神十”在太空飞行了15天,王亚平的家人却担心焦虑了15天。那段日子,父母每天只想做一件事:盯着电视看飞天直播。看见女儿画面时开心,看不见时揪心。父亲经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坐在床上自言自语道:“我女儿还在天上呢!”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王亚平凯旋回家那天,看到父母憔悴的样子十分心疼,当即问道:“今后若再有飞天任务,你们还让我上吗?”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让你上。你现在不光是我们的女儿,更是党的人、国家的人。只要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就支持!”

  为了走向更深太空,中国航天人的脚步从未停止,也永不停止。3年后,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再次造访“天宫”,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次,他们飞得更久、任务更重,共飞33天。

  “爽不爽?”飞船一入轨,第3次飞天的景海鹏就问身旁的陈冬。“美,很美!”正通过舷窗凝望地球的陈冬答非所问。“我是问你‘爽不爽’,没问你‘美不美’。”两人无意中的一个玩笑,使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下来。

  对于首次飞天的年轻航天员陈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很刺激;但对于景海鹏而言,却似乎在享受飞行。“神十一”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这个新“太空家园”的30天里,他们做实验、记参数、拍影像,听音乐、看电影、写日记,工作生活井然有序。

  50岁的景海鹏,还在飞行中迎来他的第一个“太空生日”。其间,他经常望着美丽的地球陷入沉思:我们之所以能一次次飞天,并不是我们自己力量有多大,这一切都是用祖国航天事业60年的发展成果和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奉献换来的。若完成不好任务,就对不起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更对不起党和国家的培养。

  “我听说,你是在天上过的生日,这可是个‘高水平’的生日啊。你三次上太空,而且是将军上太空,希望你继续努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2016年12月20日,在会见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及参研参试人员时对景海鹏说出的这番话,至今令他热血沸腾。

  2017年4月20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往太空。这艘被喻为“快递小哥”的货运飞船不辱使命,成功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成功,为中国航天探索更深远的太空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大胆设想:“只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太空货物运输补给能力,建设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基地将成为可能。”

  谈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杨利伟如数家珍。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航天员们习惯将我乘坐的‘神五’返回舱比作太空中的‘一居室’,将‘神六’的返回舱和轨道舱比作‘两居室’,将天宫一号和同等大小的天宫二号比作‘套房’,将未来的空间站比作中国人的‘太空别墅’。”他还说道:“当空间站里的中国航天员超过一定数量,将来可能还要成立党支部、过组织生活,那将是全中国最‘高’的党支部!”对于中国航天的未来,杨利伟信心十足,他说:“如果有机会,我想去月球!”

  《飞天》观后感 篇17

  追梦之路,从来不缺少挫折与挑战,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飞天之路,更是如此。

  回顾世界航天历程,一次次重大意外事故触目惊心:1971年6月6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返回途中,因空气泄漏导致3名宇航员急性缺氧死亡;1986年1月28日,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发生爆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解体,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心怀报国志,生死何所惧。这一切,没有吓倒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努力,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终于迎来飞天梦圆的一天。

  这一天,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中国访客,也是中国实现飞天梦的第一人。从此,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自主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为此,美国试验过8次,苏联试验过5次,中国只试验了4次。

  “神五”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振动。杨利伟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明显觉着自己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内有死亡的感觉。”期间,他还有过180度上下颠倒的错觉,这是失重后90%以上的航天员都会遇到的'情况。“那种痛苦,简直难以忍受!”杨利伟说。

  当时的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内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当杨利伟的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时,突然有人喊道:“他的眼睛在动,他还活着!”昏眩中的杨利伟,通过耳机隐约听到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时,他才意识到:“我还活着。”

  待返回舱着陆后,杨利伟探出头来,向着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后来说道:“当我把名字写在国旗上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中国航天员是荣誉、是责任,更是使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去挑战风险,对于我和我的祖国都意义重大!”梦想于心,励志于行。2005年10月12日,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圆梦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在轨飞行5天5夜后,平安返回地面。

  “神六”凯旋后,费俊龙被人们称作“太空归来的‘中国龙’”。他至今难忘在太空玩“空中特技”时的情景。天宫舱内,他半蹲在座椅上,用双手撑住座椅的边缘,然后轻轻一翻,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滚翻。望着正为自己拍照的聂海胜,费俊龙又调皮地翻了3个筋斗。这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当时飞船的飞行速度计算,这条“中国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对于所有航天员来说,每一次太空飞行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将面临生死考验。2008年9月25日,同年出生、同年招飞、同进大队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人,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再次出征。但这次任务中的一次险情,至今提起他们仍心有余悸。

  9月27日16时,飞船正环绕地球平稳飞行。按照指令,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在刘伯明协助下准备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就在准备出舱那一刻,飞船突然报起火警。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作出决定。在刘伯明的配合下,只见他镇定自若,迈出舱门,紧抓扶手,缓缓转身,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呈现“倒立”姿态。这时,翟志刚用洪亮的声音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紧接着,翟志刚接住刘伯明递出的国旗,用力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美丽背景下,五星红旗在太空徐徐飘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约20分钟后,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此时,飞船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走”过了9000余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我们是航天员,更是共产党员。党和祖国培养了我们,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航天梦,需要希冀,更须耕耘。神舟飞船一次次出征,中国航天员一个个飞向太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也一次次被托举。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再次升空。

  历史惊人的相似。1963年6月16日,苏联人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49年后,同样是6月16日,34岁的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

  这次出征,对于43岁的刘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他是14年备战、一朝梦圆。110米,80米,60米,30米,10米……在首次实施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时,刘旺果敢冷静,瞄准靶标,精准操作,不出所料地打出一个“太空十环”,交会对接成功。这次对接,比自动对接精度更高、燃料更省、时间更短,仅用时7分钟,比自动对接缩短了3分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向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为了这一天,刘旺准备了14年;为了这一刻,他在地面完成1500余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成功率保持在100%。

  这时,兴奋之中的刘洋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师兄,真棒”,一边向刘旺挥动,一边竖起大拇指。很少喜形于色的刘旺,喜极而泣,振臂欢呼。至今想起,他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兴奋,太兴奋了!当时因处于失重状态,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却怎么也掉不下来,眼前一片模糊。”

  从天宫一号撤离的前夜,住了10多天的“太空之家”,突然令刘旺十分留恋。他“游”来“游”去,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每一寸空间,每一个物件,他都想一一珍藏心底。临走前,他还写下对下一个航天员乘组的祝福:欢迎你们来到天宫一号!

  3名航天员归队那天,战友们在营院内集体列队迎接。当看到刘洋出现在人群中时,作为刘洋此次飞天备份的王亚平没有感到遗憾,反而特别欣慰,眼泪一个劲地顺着脸颊往下流。她冲上前去,给了刘洋一个深深的拥抱。王亚平说:“那一刻,我是真心为刘洋感到骄傲!我们航天员大队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不管谁飞,都代表大家,我们都会为他们祝福、鼓劲。”

  《飞天》观后感 篇18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航天精神,一代代航天人承继着这种精神,铸就了我国辉煌的航天事业,让我国走向了科技强军之路。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岁月。但是帝国主义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首先在朝鲜挑起事端,伺机进犯中国,在遇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迎头痛击后,曾想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在国共两党的台海争端中,美国以用核武器威胁新中国。这使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新中国没有自己的航天科技,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宁,中国人民就不可能过上和平日子。因此,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首的老一辈航天人肩负党的国家领导人的期盼以及全国人民的梦想,按照周恩来总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质量工作指导原则,在大漠深处掀起了航天建设热潮。没有机械建设工程设备,航天人就用肩挑背扛,建设一座现代航天城;苏联专家撤走后,没有经验和数据,航天人就自己分析计算,边摸索边试验,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就成功引爆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引爆原子弹的国家,就连法国总统戴高乐都十分震惊,中国会比法国先掌握核武器。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中国航天人再接再厉,又成功引爆了氢弹和发射卫星,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航天科技技术。先后建成了酒泉、西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多家集科技、生产一体的导弹研制基地,为国家研制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巩固了新中国国防,使帝国主义不敢通情再用核武器威胁中国,而是与中国谈判,与中国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一百多颗国产卫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建成了天宫一号太空工作站并投入科研使用。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中国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建成运行,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201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首先覆盖亚太地区,到2020年,可以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每当我回想起这我国的航天发展历程、看到今天的科技成就,心里无比的骄傲自豪,我那颗想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梦想在心里跳跃着,这些一个个伟大的成就,从小就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里。当我看到中国一次次成功发射卫星,增强国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将一批又一批航天员送入太空,取得一项项太空科研成果,不久将有航天员登上月球时,我心里就无比激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而骄傲,向我国的几代航天人致敬,正是一代代航天人遵循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树立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才使我国日益强大起来,成为了东方的巨人。从此,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用中国的航天精神激励自己,用航天人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在实验室里为人们带来更多神奇的东西。我会发明一种神奇的药,使人类不会失去亲人而痛苦。我又发明一种“保护伞”,使人类不在为火灾、水灾和天灾所担忧;使人类不在为生病而感到发慌;而我们不但要为先人们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还要自己奋发图强,不畏艰苦,创造中国的美好未来。做一名老师,把自己的所有知识传授给新一代的花朵;做一名建筑师,设计世界上最抗震的房屋;做一名清洁工,把大街小巷打扫干净……无论什么工作,都有它的伟大之处。待我们长大后,无论什么工作,无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无论这个工作是否能使自己闪耀,只要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中国奉献出自己微小的一份力就好。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都应该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之路,勇于探索太空秘密,地空一体,强我国防,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飞天》观后感 篇19

  今晚,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了《飞天》,让我体味到了一种对梦想不言弃的坚持,让我的灵魂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

  电影《飞天》的主人公是航天员张天聪,他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屡次与升上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面对种种压力,张天聪没有放弃飞天梦想,并且毅然选择了继续留在了航天大队,成为谢朝阳、王立三、周晓苏等新一批航天员的教练。

  面对国际对外太空资源抢夺的加剧,中国政府决定建立永久性空间站,而宇航员正是这项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张天聪不仅是新一代航天员的教练,同时也是他们的竞争者。怀惴着飞天梦想的张天聪,与新一代的航天员经历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磨炼,无论是在狭小的空间经过五天的封闭,承受心灵的孤独与寂寞,控制烦燥的心理,还是在床上保持7天的躺卧姿势……。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并且为了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远赴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俄罗斯、美国等同事的尊重。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训练中,张天聪的执著和顽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女儿张思羽,放弃保送北京大学的机会,考入飞行学院,决心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新一轮的选拔来临,张天聪的命运却再一次的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因探望刚刚执行完抗洪抢险任务的女儿,患上了病毒性感冒,又一次错失了飞天的机会。

  张天聪并没有陷在失败中,虽有遗憾,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投票会议上,谢朝阳组因年轻优势获得了问天一号的飞天资格,张天聪组备份,执行问天二号的增援任务,问天一号成功飞天,但却在途中遇到不明物体的撞击,遭遇困难,张天聪组立马乘坐问天二号增援,他们凭借出色的技术完成了增援工作,全国上下都为之欢呼,为之自豪。

  张天聪是全中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自己的梦想,我想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说因太累、太难、消耗时间太长……而放弃,为了梦想,我们应坚持不懈,越战越勇,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学习,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一些曲折与磨难,我们应向片中的张天聪一样,纵然是一路崎岖,却从不轻言放弃。

  《飞天》观后感 篇20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哼着小曲去蓓蕾电影院观看电影《飞天》。

  《飞天》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航天员张天聪的故事。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飞上太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30岁才开始参加训练,因为他想比别人更早飞上太空,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比其他人更认真、刻苦地训练,比如:别人在沙漠里跑一小时,他要跑上一个上午;做各种航天训练时,他比人家做的时间多得多… …

  可是,十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飞上太空。妻子想让他放弃,可他却仍然执着训练,只是一心想要飞上太空。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可是他却生了重病。在他几乎失去信心时,大学毕业的女儿参加了航天队,这就好像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重拾了信心,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他50岁那年,他飞上了太空,实现了梦想。

  啊,张天聪这种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飞天》观后感 篇21

  我观看了电影《飞天》,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张天聪追求梦想的故事。他刻苦训练、专业技术过硬,但是命运总是跟他开玩笑。一次次的选拔飞天宇航员,他都没有被选上。过了20年,他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太空救援者,终于飞上了天。

  这部影片没有大片的华丽场景和那些所谓的噱头,只是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一名航天员的真实生活。在长达数年的训练中,张天聪的执著和顽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女儿张思羽,为了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放弃了保送北京大学的机会,考入飞行学院,

  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阐述了“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须“有志”;若无“志”则“事”不成。

  古往今来,这样的示例不胜枚举。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李白铁杵磨成针,也是为了事竟成。还有范仲淹,他家境贫穷,苦读诗书,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吃,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可能什么都不缺,却缺少了张天聪的那种执着、坚持的精神。我们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常常会遇到许多荆棘,在追梦的道上,总有一些风风雨雨。我们只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学习,坚忍不拔,坚信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们就能打开胜利之门!

  张天聪曾经说过一句话:“战士的每次冲锋都会有人倒下,可战士的使命就是冲锋”。天聪之所以能实现他飞天的梦想,是因为他面临一次次的落选,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把挫折当作成功的垫脚石,勇敢冲锋,用微笑迎接一切。

  梦想是我们美好的向往。在面对一切打击时,我们都要用最好的面貌去迎接,不要气馁,更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只有这样,梦想才能离我们更近!

  《飞天》观后感 篇22

  在上周星期二的晚上,我们全校师生有幸观看了反映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的一部电影《飞天》,看后使我感触颇深。

  飞天,是我们实现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实力强国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科技发达了,我们的国家也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飞天》这部电影中,我最佩服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张天聪,另一位是他的妻子。

  张天聪,在经历了十年的苦艰后,只为能踏上飞船为国做贡献,但十年的艰苦努力却未让他踏上飞船,别的两位队员在落选后,决定放弃,但他却不想,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快乐。他坚毅地留下,默默地为航天事业作贡献,在又一个十年后,他希望自己能还有机会上天,可是上天好像没有心情来管这些事,又一个十年,他又落选了,当天宫一号上天后,他的任务完成了,可没想到他却以另一种方式,让他完成了二十多年的梦想,他笑了。

  张天聪的妻子——曲丹,在丈夫投身航天事业后,无畏的付出,照顾着整个家,为整个家付出了自己华丽的青春,在丈夫十年航天工作结束后,她以为自己能够和丈夫安享下辈子,可没想到丈夫仍然追求自己实现机率渺小的梦想,她不想自己的丈夫那样艰苦下去,但看到丈夫辛苦的过程后,她不忍心了,她决定再次支持自己的丈夫。

  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祖国未来的花朵,栋梁,是否具有飞天员的精神呢?他们在无法承受的困难下,他们坚持终不放弃,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的呢?在追求自己的梦想上,飞天员不放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努力地追求着,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国的飞天员付出自己青春雨季,默默无闻的奉献看他们只做不说,而我们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坚持、勇敢、努力,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勇往直前,要先做在说或做了不说。

【《飞天》观后感(精选22篇)】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精选15篇)03-17

《孔子》观后感(精选15篇)02-12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04-13

八佰电影观后感(精选30篇)03-22

防溺水观后感精选15篇03-19

电影《1921》观后感(精选8篇)03-19

电影《1921》观后感(精选7篇)03-14

1921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3-14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11篇03-09

奇幻森林观后感精选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