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电影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那边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
他们,坐落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没有像我们一样漂亮的教室,像我们一样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没有资深的教师为他们授课。《天那边》,一部很平凡的电影,向我们揭示现在社会很多人看不到的一面。
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埋怨老师太罗嗦,在上课时间里刷着微博,斗着地主的时候,他们正在摇摇欲坠的教室里认真的听着课。当我们课余时间呆在宿舍打着cf狂喊无聊的时候,他们却只能在长满青草的草地上玩着早已消失在大城市的小游戏。我们,真的很幸福。放学不用摘猪草喂猪,吃饭时有宽敞明亮的饭堂,不用过着整天都吃着青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肉的日子。当我们在荒废着时间时,我们是否想到他们,和他们相比起来,我们是否对得起我们是一个大学生?
大学,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得地方。以为来到大学,我们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可是来到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有时比高中更迷茫,更不知所措。来到大学,感觉就是高中的复制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加肆无忌惮的荒废我们的时间,挥霍我们的青春。可是,我们都没有看到,《天那边》有一群人本来也可以过着我们一样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只能羡慕的望着外面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或许能吃上顿有肉的午餐,可以上课就已经很满足了。看看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荒废我们的青春,荒废我们的学业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上大学我们以后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而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社会有多残酷。《天那边》中的两个许萌萌和江可可两个大学生,向我们诠释了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的一小块缩影。偏僻的小山村,枯燥的工作环境,没有娱乐场所,这一切就更刚刚踏入一个新公司没有诱人的薪酬,枯燥工作都是自己在做一样。如果你经不起这一点小风浪,以后又何以在社会上立足呢。只有经历的辛苦的磨练,我们才会成长,以后遇到障碍,我们才敢已去超越它。
《天那边》没有那么多华丽的场面,确是一幅幅朴实耐人寻味的电影。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有无数的斗士正奋战在这些地方默默无闻。日子虽然艰辛,清苦,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他们为这些闭塞的地方带来了希望,带来了阳光。
即将踏上大二的我们,再过一年半以后也要毕业了。在如何择业就业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做好慎重的考虑。是否只有那些国企大型外资才会更吸引我们的眼光,还是看清自己的所需,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更大长处呢。相信只要看清楚自己的方向,从哪个方向起步,我们都会闪现出自己最亮的一面。今天的我们,正跨越向美丽的天那边。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2
刚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有着相同的处境和感受?说不清楚,看的过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几次。
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
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师。
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
其实我还满感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
虽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对优越许多,可是……
知足应该长乐,但是,我始终内心孤独,始终还是融入不到这里,我的.心不在这,可能有一天我还是会跟可可一样选择离开……
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挺难受的。
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了……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3
月光冷冷的,照在黑暗的苍穹,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与我肩并肩行走的几位女生,还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而我却无心参加她们的交谈。
今天刚看完《天那边》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罗老师与许老师了。
开头讲到村长李大头即江老师的到来,“男记者好,女记者好,男记者女记者,你们好!”一句句朴实的有些笨重的话语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罗老师,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在这么贫困的山区里还会有这样的老师,他为人憨厚正直,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有着一颗单纯而又善良的心,一心只为孩子们着想的心。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标准,上课方式不科学,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尽管孩子们“破罗”“破罗”的叫着他,但孩子们也绝非是对他的不尊敬。他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文化欠缺,所以,他的想法有时就会显得幼稚可笑。
他,是人间最美的教师!他的美自然的,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美也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明白了该怎么做好一位好学生。
他就好比一根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
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一生来教导孩子们,让他们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
当然,许老师也是十分值得人们敬佩的,她与她的男朋友江可可一起来到这个贫困的山区支教,对于她来说,这是为了磨炼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对于她的男朋友江可可来讲,他仅仅是为了陪伴许老师。江可可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这样艰苦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许老师休克在与江可可分别的那场雨中,我知道,他的离开给许老师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光是苍穹的天空为他们流泪,就连道路两旁的花花草草也为许老师感到悲哀。
没过多久,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欢乐很快就把许老师心中的伤感抑制住了,三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老师终究不是大山里面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她,他们都落下了不舍眼泪。
在天的那边,许老师又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继续她的工作,可在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新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的消息后,她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回到山区。
其实,这部电影的确挺感人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这么的高尚伟大,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样的奉
献,挺佩服许老师的,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放弃优越生活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甚至失去了美好的爱情,也无怨无悔。
故事的结局是拍了一张关于学校的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唯有一束鲜花的合影,看得我黯然泪下......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4
前两天我收到两张免费的电影票,就是这几天为“教师节”放映的电影《天那边》,起初以为也就是表现农村教师的电影,或者说也就是赞扬那种蜡烛精神的电影而已,可当我和我的女友在电影院里与几乎满座的人们共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实在是小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以后许多的话拥挤在胸,只感觉不写点东西为这部电影心中就不会畅通的。
先从罗老师不让这两个支教的老师上课说起。
从这开头一看,我觉得这就是个引线,是个导演安排的一个让人带着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悬念,当看到罗老师与村长一起参与这事时我就更加确定这个想法。也正是有这么一个悬念,使得人们从开头的一点笑声慢慢的被带入一个疑问中:什么那个罗老师不让她们俩个上课呢?难道真如电影后面所说的只是罗老师的一点“私心”吗?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觉得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悬念存在的,这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电影所要表现的一切都从这个矛盾演发出来,而这个矛盾就是:当下农村的教育实际情况与“我们”的主观思想的矛盾!
为什么我要在“我们”上上个引号呢,因为我觉得这个“我们”包含的群体太多了,不仅仅是支教的我们,还有教育界的我们,还有象身在事外的类似于看电影的我们。其实,电影的矛盾是借罗老师那一点“私心”从他口中表述出来的,当下的我们真的对农村的教育实际不了解,或是说不太了解。农村的学校与我们城市里学校的情况实有大相径庭之感,这里有人知道农村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农村学校除了寒暑假还有别的一个假期吗?
这个或许绝大多数人不会知道的,这倒不是我在突显我什么,只是用这种疑问的方式更深的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注意程度。这其实我也是偶然知道的,因为我奶奶曾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我们去看望她时我得知这个情况的:农村小学上课时间不象我们城里一样早8点午12的,他们早上会推迟一个小时,因为早上要帮家里上山做点农活或做一些家务活什么的,下课也下的早,原因也还是刚说的那个;他们除了寒暑假另外还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假期——秋假,这个在他们那里叫“农忙假”,我一说这个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秋天是收割庄稼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得忙这个,所以农村的学校会因为这个情况而自行的放一段时间的假,没什么,这是实际需要的,有些农村生产力还不是很高,不得不靠人力来补充。这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不同之处,农村的孩子们不单单只是学生,他们还是家里生计的劳力,所以整体知识水平上不去也还有这方面的原因。据我打听,其实在一些农村还有几天春假的,不是为春节而是为春耕,春耕秋收还有秋耕秋种,在这些时间里,农村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调整上课或叫上学时间的。这些情况应该是些不为大家所知的事情吧。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5
这是一部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百花奖影帝吴军、华谊兄弟新秀刘科、实力新人赵冉共同主演的关于“农村支教”的电影。
昨天才看的这部片子,有很多的感触。
来回看了两遍,结尾的地方还是会流泪。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在其中,看到的还有许晓萌和江可可的爱情。首先,对于江可可这个人物我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还有许晓萌用这样的方式考验两个人的爱情,这种做法也是站不稳的,这与爱情无关,这是生活,爱情在生活面前,要考虑的并不是只有爱与不爱。
“江可可选择退缩和放弃,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后的退缩和放弃了与许晓萌的多年的感情。”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语句,是我所不赞同的。江可可的选着是更现实化的,许晓萌的选着则偏向理想化。
还有一些影评人认为,80后大学生后应该思索,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责任,比如理想,比如对社会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一部影片下,把如此沉重的帽子扣在某一个阶层年龄上的人,这样显然也是有失考量的。
关于“农村支教”并不是哪几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毕竟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如此肤浅。
当然了,电影只是电影。生活终究是生活。
只是,我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没有哭,却在面对这部很早以前的片子的时候潸然泪下。在罗老师背对着许晓萌讲那一番话然后又大口扒拉这碗里的饭的时候,泪水就那样来了。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那边观后感3篇03-28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
电影搜索观后感03-19
电影观后感【热】03-15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1
电影刮痧观后感03-10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1921电影观后感02-22
《1921》电影观后感02-21
电影《1921》观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