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的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双》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双》的观后感1
这两年我看过的港片都异常激烈,一部是《追龙》,另一部就是今天要聊的《无双》。
说它很激烈,因为音响特别嘈杂,坐在电影院里像坐在迪厅里一样,吵的我头疼。这样激烈的电影,根本无法让我注意力集中,时不时让我想到: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看这样一部电影。
但我并没有说它不好看,在今年我所看过的电影里,它实属上乘。
看电影对于我的用处之一就是我可以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忘却生活中的烦恼,让我投身电影中的情节中,或令人愉快,或让人悲伤。如果恰好遇到一部好电影,在终场后的一段日子里,想起其中的情节或画面,还可以唏嘘感慨或会心一笑。
但是,看完《无双》,感觉像看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演出,但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联系,就像那些百元美钞,我从来没有见过。
突然觉得我像吃多了肉向往青菜一样,厌倦了虚假的繁荣,只想找一些平凡但真实的东西来看。哪怕它看起来很闷呢。
《无双》的观后感2
刚刚看完电影《无双》,还是有些小小激动的,所以匆忙写下几笔。
作为一个犯罪题材影片,这个故事在前半部分竟拍出了文艺片的气质。青年男女的恋爱、异国的打拼、名利的诱惑、艰难的抉择,一切都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节奏,甚至有点些微的沉闷。沉闷得我在朋友群里还发了几个微信,点评了一下发哥的英雄垂暮、城仔的炉火纯青,也八卦了下张静初愈发精致、不知是否有整容的嫌疑?
然而加拿大警察的出现,以及彼时香港女督察与这位同行的暗生情愫,却让我放弃了微信中的调侃,转而专心盯紧了大银幕。这个线条的加入,使我意识到,这部发哥、城仔两大影帝加盟的电影,绝不会如此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几个男女,一定在这惊天大案中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果然,当所有人都发现上当了的时候,郭富城才暴露出他的凶残本质,与他前半部分的唯唯诺诺书生形象判若两人。
而当加拿大骑警惨遭不测,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位香港何姓女督察出场以来一直以短发示人,而且冷若冰霜。
至于一人分饰两角的张静初,才真正配得上“炉火纯青”四个字。在这个片子里,她秀身材,也大秀演技。
在几乎每一部犯罪题材电影里,几乎都有张静初饰演的秀清这个角色:弱势的女人,被男主角救过,从此死心塌地,但在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只是男主角的玩物、替代品或者工具,于是万念俱灰,选择与男主角同归于尽。
角色是相同的,演法却各有各的精彩。
张静初的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她把一个陈旧的设计,演出了新意;她把一个俗套的角色,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她保释郭富城时的高贵冷艳,让我惊讶于她的蜕变;然而这种惊讶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她又在镜头前展现了她与郭富城激情之后的妖娆;这种妖娆给人的视觉冲击尚未平息,她在了解郭富城将其视为替代品之后的绝望,却真正让观者叹为观止了——她点燃一支烟,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嘴里喃喃道:好,特别好。声音极轻又极脆,轻地像魂在飞,脆得像心在碎。
总之,这是一部好戏,不愧为今年国庆档的票房赢家。
《无双》的观后感3
1. 剧情引人入胜
整体看下来觉得伏笔太多,但是剧情还是清晰的,所以感觉这个故事的剧情引人入胜。整个故事比较独特,是不看电影很难遇到的那种。
2. 周润发,郭富城演技精湛
一想到郭富城52岁,周润发63岁就觉得他们的生命还在持续的绽放精彩。在表演上似乎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状态,丝毫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年龄,反而是觉得好入戏。
3. 不仅值得二刷,续集必然会出
由于主角的讲述引入了人格分裂的多层盗梦空间,所以想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呼应式伏笔需要把部分剧情和细节看很多遍。同时即便是看清楚剧情里的细节,很多地方编剧还是留下了多版本的可能性开放式空间。感觉因为可能性很多,它推出第二部,第三部都极有可能。当然作为观众也是非常期待。
整部片子看起来里面讲到的一个方法论很受启发:做任何一件事只要做到极致就会做得比真的还好。回想很多渴望通过移动互联网知识社群变现的人,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做到极致的自己的作品。没有达到极致就不足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头部资源和市场的认可与付费。想要知识变现只能是梦一场。
回到我自己身上,目前自己业余主要做的就是有声书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做到极致,甚至可以说只是在入门阶段。看了这部影片,我意识到即使是录音这样一件小事,也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到极致的。比如规范产品制作流程的白皮书,以及给新主播推荐相应的录音设备,维护和经营好和作者的关系,在技术参数等设置上提供标准。这些都是通过反思如何做到极致后需要在后期改善和改变的地方。
另一个启发就是真假的标准是什么呢?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特别是在人造产品这个层面。于是想到在学习这个层面,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都是无法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主动学习,即便是目前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有时间就去学习吧,因为学习和不学习时间都会过去,如果时间过去了,你没有因为学习而增加更多的技能的话,那么这个时间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幅下降。
整部影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耐人寻味。就好像每一个画面都似曾相识,但又有了新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想着马上再重新细细品味一番。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特质吧,目测这部电影会在今年拿奖无数。具体到对我们个人的帮助,我觉得是需要整理影片中打动你的那些金句。想想看打动你的这些金句是在哪些点和你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你觉得说得好有道理,内心酣畅淋漓茅塞顿开。这些金句会让你想起过往的那些经历或经验,最理想的是把这个思考的过程写下来,我想会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欢迎你可以留言谈谈你的想法。
《无双》的观后感4
每个人都想要上天堂,但没有人愿意死。
一个声音说:天堂是美好的,我应该上天堂;另一个声音说:生活是美好的,我不能死。
两个都是我们的真实想法,但是…只有死了才能上天堂。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并非只有一个自我。
你说的是哪个我
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提到过一个细思极恐的实验
一个小男孩患有癫痫,医生为了治疗切断左右脑之间的连接。脑科学家将这个小男孩作为实验对象。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左脑控制右边的身体,右脑控制左边的身体;左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等功能,右脑则主要负责形象思维相关的功能[注2]。
实验人员首先问这个小男孩,你长大了之后想做什么?小男孩(的左脑)回答说——我想当制图员。
为什么说是小男孩的左脑在回答呢?因为右脑不会说话,而且左右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切断。制图员,是小男孩左脑的理想。
之后实验人员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换了方式:
把问题写在一张字条上,并且遮住小男孩的右眼,让他用左眼看这个问题。然后给了他很多带字母的卡片,让他用卡片拼出自己的答案。这次他的答案是——赛车手。
一个声音说:当制图员吧,工作稳定,没有危险;另一个声音说:当赛车手吧,又酷又刺激,多棒啊!
要知道他只是有癫痫,并没有什么精神疾病。这个实验说明,大脑中本来就不只有一个自我,只不过正常人的大脑中,信息可以充分交流,总有一个声音最终胜出,做出反应。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些重要选择,可能会纠结,可能会进退两难。但我们最终总会选择其一,做出决定。
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对这个选择,这个决定后悔了呢?如果我们对做出选择的那个自我,心生厌恶了呢?
这就是最近热映的电影《无双》想要探讨的问题。
逃避责任的自我剥离
之前的文章《什么是好的垄断》中提到过:有选择必有成本,成本是放弃了的最高代价。
电影里有一段台词是点睛之笔,正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必须付出代价;就算你现在说不想要了,也还是要付出!
我们的主角面临一系列的选择,换句话说,他需要付出一系列代价。
想要成功么,想要配得上你爱的人么?那就把你画的画卖出去,卖很多很多钱,成为世界闻名的画家。
没人买么?想要体验画画的快乐么?那就帮我作假,临摹大师的作品卖钱。
想要钱么?那就跟我们一起印假钞,一起干掉对手,一起枪林弹雨。
选择 = 获得 + 成本
每一个获得都是那么诱人,让他憧憬,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但每一项成本又都是那么高昂,让他害怕,于是他在回过神后拒绝付出。
不,我是一个遵纪守法,有前途的艺术家。总有一天我会成功,会有很多人高价买我的画。我会住上大别墅,衣着光鲜,喝最名贵的红酒,在最有名的画廊办个人展览,我为什么要干违法的事?
什么?杀人?我这样的老实人,看到别人拿枪都会害怕,听到炸弹响都哆嗦,怎么可能会杀人!只有为了最爱的人,我才会鼓起勇气冲入险境。我不会为了赚钱冒这样的风险,就算有人拿枪指着我也不行!
什么?失去心爱的人,却拿别人当替身?不可能,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做不到。
可你分明都做了,一步一步地越陷越深,做的时候,你的脸上甚至还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不不不,这肯定是另外一个人!都是他拉我下水,都是他自作主张,都是他逼我、骗我、误导我……才会发生这么多可怕的事。
可你分明在羡慕他的敢爱敢恨,雷厉风行,你时刻都想要变成他。
不,我可以给他一个名字,一个身份,一张脸。
别傻了,他就是你自己,你所厌恶的那个自己。
这就是一个人内心的挣扎:人不总是理性的,总会在诱惑面前做自己清醒时不会做的事。可以一生小心谨慎不做这样的事(比如老实人),或者做了之后承担责任,又或干脆放弃良知(比如连环杀手),都能达到自洽和平衡。
但如果良心未泯,又不愿承担应有的代价,那就只好否定自我,想要把那个自我剥离出去,就要受到最深的煎熬。
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核心,是珍珠。其他的印假钞、杀人、剧情反转,都不过是装珍珠的盒子。说来说去都是人性,演来演去都是内心戏。
《无双》的观后感5
不否认现下电影的流行性和娱乐性。但一直都不喜欢看现下流行的电影。老是觉得流行的电影缺少点什么,或许缺了点艺术,一点纯粹为艺术而付出的努力。多了点利益和炒作。
《天下无双》,在这个迅速推陈出新的时代,或许这部电影算是旧的了吧。尽管它也是有天后级明星拍的.,有梁朝伟,张震,王菲,赵薇主演,但它并不缺少艺术性。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当然少不了爱情了。这部电影以爱情为主要线索,讲述一对皇帝兄妹与一对平民兄妹的爱情故事。但我看到的不只是令人感动流涕的爱情场面。而是里面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或者活在这个社会必须知道的理论。
一、皇宫也是一座围城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就会是一座围城,每个人生活的圈子就是一座围城,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围城。在这座围城里生活得太久,人会厌,爱会腻,心会死,所以围城以外的生活是我们渴望的。或许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满了黑暗,心机和斗争,但真正出去闯过这些又算什么呢!?影片中张震扮演的皇帝,王菲扮演的无双公主,为了看外面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爱,他们敢于冲破皇宫这座围城。说得激烈点就是冲破封建这座筑封千年之久的墙。其实想想现实生活,认真的应该勇敢地冲破现实生活的阻碍,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真爱的人。还记得卢梭一句经典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是的,人是自由的,枷锁是存在的,看个人如何对待罢了。
二、不要以貌取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着光鲜的,开名贵小车的肯定是“富二代”或富家公子。而那些穿着打扮老土,面黄诟色的肯定是穷小子。唉!!!中国这种思想已经繁殖很久了。要改很难的了。影片中,梁朝伟扮演的流氓痞子,恶作剧干了不少,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赵薇扮演的妹妹,一个男仔头,却有着女孩子的温柔和细腻。他们真是一对好兄妹。或许他们曾经做了许多不对的事,但请不要以以往的眼光看人。王菲在里面说的一句台词很不错“以前他是不好,不过他现在改了”。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也一样吗?不要以貌取人,多一点宽容和同情,自己会活得更快乐。试图相信身边所有人,不要老是抱着怀疑的眼光看世界。否定别人也就是在否定自己。还记得老和尚对苏轼说的一句话“你看别人是什么,也就是你是什么。”
三、关于爱情这话题
这部电影以爱情为主题,肯定少不了爱情的名言。这里王菲和梁朝伟合唱的歌《天下无双之喜相逢》都很有民间小调风格和爱情的味道。不同于一般的流行歌曲,这些歌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加上符合电影内容的歌词,真是独具风格呀!这怎么可以和一般的歌曲相比呢!?还有朱茵扮演的情比金坚说的“桃花树下,千里姻缘一线牵”“镜花水月”等等,好像人与人之间的姻缘是命中注定的一样。这管不了,毕竟是演电影。还有梁朝伟最后对人世间爱情的深深感悟,“曾几何时,我以为我遇上我的天下无双,但后来才发现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在才发现,爱一个人爱得太深,人会醉;恨一个人恨得太久,人也会醉。”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也一样吗!?爱情是手中的沙,握得太紧,流得越快。曾经的我也认为,只要自己爱他就好,只要给他最好的就是爱他,可他爱我吗!?后来才发现那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真正明白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能相爱时尽量爱,不能爱时也不要恨。
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这部戏中讲述做人的道理情节并不明显,只记得梁朝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互换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受用。每个人都会有生气或对别人行为不了解的时候,如果真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同一问题,或许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无论你有多生气,有多么深的误会,多么深的恨,请记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你会在紧急关头做出正确的抉择,阻止更深的伤害发生。还记得《无间道》中有一句很经典话“有时只有事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或许这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吧!!!
电影一门独立的艺术,一门富有情调的艺术学科。本人认为《天下无双》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无论是剧情内容还是演员演技。但我至今也无法接受现下最流行的电影艺术,充斥这浓浓的商业利益味。不知咋的某某电影就火了起来,或许在这个网络普遍化的时代,电影只是一种挣钱的工具罢了。
《无双》的观后感6
今天第三次回味香港动作悬疑片《无双》,这部近几年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无双》讲述一个造假集团大佬吴复生诱惑落魄画家李问一起制造“超级美钞”,两人从曾经的合作无间到最终的反目成仇,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厮杀。
这部电影的剧情很引人入胜,同时有些台词我觉得很经典。
1、“只看到黑和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当画家说自己是搞艺术的,家中三代都是做伪钞,而且只搞批发不做零售,他做的超级美金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 李问表示黑也不会变成白,然后画家就说了出了上面这一句话。很多较真的人、有原则的人,总是希望凡事都能分个是非对错,但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如果真的计较下去就吃亏了。
2、“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连爱情都放弃的男人,一说明你没有责任心,二也是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男人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工作赚钱。
3、“任何事件,做到极致就是艺术。”经纪人说李问的画算不上艺术,但是画家的观点完全不同。《无双》中对于伪钞的制作过程展现的非常全面,其中涉及物理,化学,美术等方方面面。伪钞集团对于“作假”这个事情真的是做到了极致,所以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创作。任何事件,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了!
4、“死性不改,怎么做大事。”画家带着李问和假钞集团成员去抢变色油墨,画家被一个埋伏的押运员打了一枪,然后一发火把押运员打死,连同把没搬下车的变色油墨打没了。鑫叔说了上面这句话。无论自己有惊天动地的能力,还是一般人,都要心存敬畏,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冲动就是魔鬼,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5、“ - 你以为我真的没你不行? - 不是我以为,是真的没了我不行。”李问想带秀清逃离画家的魔爪,画家质问李问,然后就出现上面的对话。李问掌握了变色油墨的配方,画家是缺了李问的变色油墨配方的确不行。所以说,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傍身,特别是独门绝技,绝对不怕没工作,肯定是争着抢人。
6、“行规就是行规,没有对错。”因为鑫叔用自己制造的假钞买了一个古董钟表,被国际刑警盯上了,画家处决了鑫叔,同时把鑫叔的家人给灭口了。在真实世界里,李问处决了鑫叔及其家人也是泰国酒店集团乱斗的导火索。现在的各行各业就是缺少了契约精神,或者说是缺乏了行规的制约。行规就是行规,遵守了行规,特别是高危行业,才能在这个行业平平安安,甚至做得长长久久。
7、“拼命赚钱吧,赚到钱你怕没女人。”阮文是李问的邻居,李问在造假钞的过程中,喜欢上阮文这个邻居,鑫叔跟李问说了上面这句话。当自己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自己份的时候,努力生活、努力赚钱才是硬道理。
8、“其实我们做师傅的,手艺好最重要,心平气和就不会惹祸上身。”上面这句话是鑫叔对刚入行的李问说的。不但是做师傅,做任何行当都一样,手艺好才能立足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话说回来,到了电影的结尾,反转得令人措不及手,没想到李问就是画家,李问所描述的画家则是李问另一个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像画家一样的人。无论是制假钞的专业展示和枪斗的场景,还是反转的结尾,这部电影真的经典。
【《无双》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当世无双成语解释04-05
《天下无双》的经典台词02-26
芳华的观后感02-16
鹬的观后感04-26
父亲的观后感04-20
长城的观后感04-04
灯展的观后感03-30
有关电影的观后感02-22
小孩不笨的观后感02-21
流泪的花季观后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