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刘唯艰的太阳下的主题展观后感散文

时间:2021-04-12 20:20: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刘唯艰的太阳下的主题展观后感散文

  弥尔顿曾说:“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走近刘唯艰的《太阳下》,此次展览将呈现20余件创作于2011至2013年间的布上丙烯作品。正如策展人和评论家柏徳沐为艺术家撰文所言,刘唯艰在他的作品中细腻地把握住了充实着旅程的饱满情绪和感受,炎炎烈日下的干渴,夜幕降临后的微凉,以及失去的担心和对前行的畏惧。在这番现实与内心的双重旅中,“(艺术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作品高度的艺术张力,让作品本身成为了目的”。

刘唯艰的太阳下的主题展观后感散文

  映入我眼帘的第一副画是在一块块铺着的砖瓦路上,太阳的霞光照射在路上,一个人走在路上的背影。歌德曾说:“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画面虽然是以一个背影呈现,但是强烈的光和周围的影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刺眼的光在阴影的一圈,增加了画面的饱满感。这幅画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正面,而是用背影的光和阴暗去表现整幅画面,让人们的侧重点集中到太阳的主题。

  与此类似的是在一片蓝色的背景下,一位盘着头发戴着眼镜的女士的背面。创作者强调这个人物是朝前看的,我在想人生的旅途可能有诸多的不顺心,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积极!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是创作者给我最珍贵的提醒。

  曾经有一个研究发现:喜欢简单事物的人,往往都是内心丰富的。我想刘唯艰就是这样一位内心丰富,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在一朵腊梅的创作中,他将天空,河岸边,大海,中间过道以及腊梅树和草地分为不同的区域,用蔚蓝色表现天空的纯净,用远处的山脉和房屋表现远距离的感觉,用天蓝以及深蓝色表现阳光照在河面,用棕色分割了海和大陆。在岸边,在嫩绿的草丛上,一朵粉色的腊梅树傲寒绽放,这是生命的张扬!不得不提的是他对草地的用色,在接近阳光的地方是嫩绿,然后是草绿,背对太阳的地方是深绿和黑色。就这寥寥几块深绿色表现出草的韧性,逆风而上的一种精神,不得不赞叹创作手法的高超!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幅沙发的图。在一个万里无云,阳光强烈,还有几抹绿丛的背景下,摆放着一个赤红的沙发,上面堆放着衣服,还有一摞子书。沙发下面,显得脏乱的棕色地板。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刚从外面旅行归来,脚踩的泥泞的土,然后在沙发上休憩。看似随意乱,但是能感觉到一种压力的释放,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又让我联想到谚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途,最主要的不是风景,而是一种经历,一种人生的体悟!恐怕这是我们从书本里学不到的吧!

  再来看看刘唯艰的组图。第一组是以垃圾桶、红色的旅行包、皱褶的纸袋子、满满的黑色的垃圾袋、旅行箱、一桶水以及一个椅子等。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日常用品,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对比,让人们看不见太阳,却感受的到强烈的光芒。在我看来,这组画要表现的是最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用处,人不一定要成为其他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一样能有自己的光彩!

  第二组是登岩石的组图。第一幅是两个男人站在陡峭的山石上,面对着苍茫的大海,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第二幅是阳光直射在绿色的平原。第三幅是一个拖拉机在一条平坦的大陆上作业。第四幅是在海边搭起的一个临时帐篷。第五幅是三辆黑色轿车驶来。看似不相关的图构在一起,仿佛是一个故事,串成一起,两个男人在思考着如何开发这片美丽的风景,于是先想到的是要开一条路,用拖拉机铲出一条路,搭了一个临时帐篷,等建成之后,带更多的人参观美景。换一个角度再看这一组画,创作者用接近还原真实的笔触表达环境的过度开发。一方面,人们发现美景之后,想要开发,给更多的人参观。另外一方面,过度的开发何尝不是对原生态美的破坏呢?

  第三组是高层建筑和天空,创作者用三幅巨型的画给人们一种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力。创作者把笔触强调在天空的云朵,在我们印象中,云朵应该是白色的,而在画面里是白色,灰色,黑色,墨绿色等,毫无疑问,创作者要表达的是城市污染和人们生存状态的问题。这和近几年大气污染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城市化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呢?

  参观完这次《太阳下》的主题展后,我在想,艺术家不仅要创作出美的作品,更应该通过作品,对社会现象、全球性的热点等问题进行关注,这是作为有良心的艺术家的责任体现,也是义不容辞的担当!

【刘唯艰的太阳下的主题展观后感散文】相关文章:

誓词下的婚姻爱情散文12-01

以青春为主题的散文12-14

刘姓女孩的取名11-28

好听的刘姓男孩名字01-07

刘姓女孩的取名技巧12-02

刘积仁的创业故事02-01

洋气好听的刘姓男孩取名05-31

刘姓男孩取名洋气点的02-10

好听的刘姓男孩名字推荐01-17

关于刘丙库的创业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