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改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新课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 “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擂台赛,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2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课程改革实验给初二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们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还注意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例如: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方法“”换一换方法“。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此外,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现在学生在新课前都能认真预习,特别是能在网上查资料,在图书管找资料,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常常高潮迭起。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3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所有的课文都和孩子一起阅读、欣赏了。学生的很多的能力也都有了一个新的提高,相信孩子的知识也有了新的拔节了。
三年级了,是学生的一个转折,学生除了阅读层次进一步加深,还多了一个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也是学生走向阅读和写作的一个新的开始吧,也是他们迈向语文学习的另一番天地。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悄无声息打基础,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领略母语的文化。
学习语文最基础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这是他们更好的亲近母语的基础。本学期学生的词汇量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阅读课文时都能先自学生字新词,这给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也减少了不少的时间,只要把难记的词强调一下,学生掌握生字就很容易了。只是个别的后进生,需要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把时间都给他们,帮助他们正确的识记,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向更高层次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课文给学生带来的.无穷魅力。
教材的文章的语言都非常的清新隽永,是学生亲近母语的又一个桥梁,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本学期,学生不但欣赏了祖国优美的河山,而且通过对课文文字的朗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陶冶,激发了学生深深的爱祖国的激情。像:千姿百态的庐山的云雾、美丽迷人的南沙群岛、令人心醉的槐乡五月等等,都把学生引领进一片美的天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时候,被课文语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陶醉着,感受着母语文化的恒久魅力,在语言中沉浮着、徜徉着,提升着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本学期,学生也认识了很多的人物,这些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像坚忍不拔的桑兰、才华横溢的王勃、谦虚的萧伯纳、关心爱护藏胞的朱德、神勇无比的李广等,都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孩子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很珍贵的财富,有的是激励,有的是榜样,有的是感动,有的是敬佩,这些都将留在学生的记忆了,是陪伴他们一生的财富和资本。更有寓言故事,给学生一个道理,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总之,课文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整个学期,学生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着语文的魅力,感受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打造自己,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三、在各种活动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语文要多读才行,多读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我始终坚信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除了完成课内的阅读外,还向课外这块阅读阵地进军,利用平时中午时间,让孩子多读书,做笔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让他们出小报,把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一次汇总,这样学生无形中知识就在增加和提高。另外,我还在班级中启动了说话的练习,每天的语文课上,我都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自己的胆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学习语文也有了兴趣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做了铺垫。
四、与生活链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发现,学生现在离生活是越来越远,缺少一种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尽量的引领学生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多了一份生活的经验,多了一种积累,在写作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素材。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总之,本学期学生收获很多,他们学习的路还很漫长,等待他们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愿他们在新课程新教材的阳光下盛开更美更灿烂的笑脸。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在教改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倒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是少之甚少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语文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②“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③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④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2、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①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②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③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3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①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②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4课堂教学建议
①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②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③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一些感悟,从中可以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
【现象】有位老师在讲《最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这天为什么穿得特别漂亮?”一位女生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是个爱美的人。”这位老师说了声“好”,示意她坐下后,又让其他学生发言。最后,他说:“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接着就转入了后面的内容。
【现象】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频频用“你真棒!”“真聪明!”“掌声鼓励”,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惜大加赞赏。最后在当堂训练时,设计了问题抢答,并宣布表现最好的将有一份小奖品。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热闹异常。
【反思】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起尝试的信心。
可是,赞扬也得有个“度”。不能为了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学科陷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因势利导,拨正和疏导学生的思维通道。
另外,超值的奖励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并产生预期奖励的心理,而忽视问题的本身。用小奖品将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这不免让人担心,如果没有了奖品该怎么办?
与口头表扬鼓励相比,小奖品则带上了物质诱惑的色彩。“物”的参与延长甚至阻止了学生走向自重、自律的发展道路。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讨论和发言失去兴趣。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对策】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建立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操作层面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不能简单或粗暴地否定,更不能不作评价,或是笼统地以一个“好”来表达;另一方面鼓励赞扬的同时,还要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目标:终点不是任务的完成
【现象】
一、一位老师在讲《春》“迎春图”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时,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谚语?”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踊跃发言,一下子说了几十个,并由谚语扩展到说歇后语。再延伸到上网去找更多的谚语和歇后语。结果这一节课原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二、下课前老师总是说:“本课内容到此结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就释然了。
【反思】许多人总认为我备好的
课,确定的教学任务就是目标,一节课应该完成我既定的目标,把预设的任务完成才放心,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太长,讨论思考体验的时间太多,“我”的课没上完,“书”没教完,这节课的目标就没达到,就是失败的课。于是不得不让学生从“过程”中走下来,直奔预设的“目标”,“过程”搁浅在“任务”面前。这是很煞风景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不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既定教案的演绎,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当然,不等于完成了教案就是完成了任务。“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目的,着眼“无问题教育”是传统教育目标,它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触动最大的是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目标,而且是长远的目标,甚至是最重要的目标。缺乏过程就是缺乏了体验,缺乏了实践,知识与技能就难以内化,就削弱了创造力培养的前提。
开放的过程必然要有开放性的目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应该更为重要。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现象】一、教师教《散步》,在明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了几分钟后,就让学生分组活动,有的根据文章内容上黑板画画;有的到外面排练节目;有的去上网找资料、找问题分组活动后,同学们忙了起来,但也有少数学生走走看看,什么也干不了。
二、有位教师在教《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学生怎么也弄不明白“吐丝原理”,于是教师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或上网收集资料。两天后,师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广泛交流,终于弄明白了什么是“吐丝原理”。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窄小天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欣赏音乐,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有些课怎么看也不像语文课。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一些问题,作些表演,画些画,甚至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
语文课堂引进小品、表演、演讲、辩论会等形式,给语文课带来了不少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常见老师们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活动,专注于活动的翻新,于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语文被搁置在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阐发、挖掘和共鸣。这样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是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对策】提倡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须知,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削弱,“语文味”不能淡化。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xxx)。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正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一篇篇精选出来的文章,他们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开发的“一个个宝藏”。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脱离语文学科去搞宽泛的综合性学习也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新课程新课堂的标志
【现象】一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问学生:“皇城来了两个骗子,结果皇帝上当出丑,那么皇帝上当的原因是什么?请4人一个小组讨论3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而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笔者随即观察了几个小时: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余的只是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着边际地闲聊;有的小组干脆沉默寡言,无人开口3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教师说:“时间到,现在请回答刚才的问题。”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堂的标志了,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堂。这种泛用的结果是: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为散乱的活动”。对话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对传统教育作了痛苦反思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否则,讨论只能成为闲谈。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学生的讨论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能老师叫讨论就讨论,叫停就停。规定时间一到,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合作是虚设的。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在以班为基础的多样化,是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讨价值的需要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室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5
一学期又将匆匆过去,回首本学期,可以说很忙碌、很忙碌,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以辛勤的汗水和丰硕的成绩在岁尾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感到了一丝欣慰:半年来,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已经慢慢地进入了角色,我们的学生通过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年级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的常规教育上,我们年级组的五位班主任步调一致,训练统一,做到对孩子看得紧,管得严,爱得真。
学生每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老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小到文具盒的开启、放置,都必须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就必须叫他做到位;要求他做好的,就必须完全做好,事无大小,决不能放松、马虎一点。我们五年级的末尾两个班是从下面完小转过来的,对学校的一切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活中还不懂得照顾自己,我们老师就必须时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处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只有在学校里快乐,才能安心地读书学习。
第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五年级的语文采用了新教材。尽管老师们是在本学年才接触新教材,但大家对课程改革态度积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工作实践中,大家主动参与,强烈弹奏出“学、看、做、写”四部曲:
学:即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果,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学习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结合以往的教学,对新旧教材的优势和不足加以比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办公室内,同伴间相互交流、讨教,取长补短,集体攻关,资源共享,蔚然成风。
看:踊跃观摩特级老师、优秀老师及本校老师的公开课,体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学习,借鉴同伴的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特色。
做:精心钻研教材,按要求设计好每一节课,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作业,抓差补缺不放松。
写:一是写教后反思,教后记和课堂教学观察,记载和分析教学过程()的得失,记载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意外感悟以及失败教训记载下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要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不时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认识,使自己不断充实,不断长进。
第三、善始善终的完成各项工作五位班主任积极探索新的家访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创设情境积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教学中,对待学生始终是以鼓励的目光及话语,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希望。认真钻研新教材,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充分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不仅是为了总结成败得失,更重要的是为规划未来。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6
经过三年的改进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
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
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
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勤”
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
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7
课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今年九月很有幸,让我接触了长沙初中的课改教学,并在本学期让我担任八年级(1)班、九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以三层四步为基本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认真履责,圆满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以后更好地推进语文课改工作,现将我一学期以来语文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学校坚持推行课堂改革,由于经验欠缺,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设想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执行的很仓促,但整体上基本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知识性教学八年级主要侧重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议论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并能区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专业性知识。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爱国情操、个人修养等品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拓展知识面,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调动起来,课堂纪律慢慢好了起来,教学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过程经验总结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期来,我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平常参加教研活动,听别人的高效课堂,也有很多收获,慢慢的也能基本按照四步走了。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改改变了一讲到底的习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考时间多了,主持的能力提高了,应该说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质疑、探究能力,焦里展示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胆量,偶尔精彩的发言也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干劲更足了。
3、分层辅导,让每人都有收获
课改,除了四步,还有三层,ABC层,层层落实,层层辅导,层层都有收获。每个小组六个学生,分A、B、C三个等级,每组一个学科组长和副组长,我不定时的对学科代表及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组员,在合作探究阶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带动组员积极参与;在课后怎样对组员进行培训落实作业和听写,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反思也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1.理论与实际存在的差距。设计的导学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实施,因此,在今后备课时,留出足够的变通环节,导学案设计更应灵活,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导学案更好的适应与教学。
2.课堂氛围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影响。良好课堂氛围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这个度,甚至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这就要求在以后教学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由于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有时会忽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些学生易脱离学习主体,自己独立于集体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引导,多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也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坚持每天做工作,并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继续探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2、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
(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
(2)儿歌识字法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
(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
(5)字族识字法
(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
(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8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自己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所以,我熟悉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认识课程结构,了解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为实施积累一点理论指导,使自己在实施中有了方向、原则。为此,我和班级其他科任老师一起商量:将学生分为“白依米”、“黄依米”、“蓝依米”、“红依米”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按学生差异分配组员,选好组长。在上学期的基础上一如既往的做好捆绑式小组的工作。
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观念才有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我积极参与学校听课、培训,反思或与同事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教师角色、教师行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以往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的方向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力求他们会提问题,同时与同学合作,通过观察、做游戏、模拟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我灵活运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利用捆绑式小组,提倡一种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记忆才会更犹新,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才会有所收获。
四、抓住课改的特点进行教学。
低年级语文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高段语文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为创建高效课堂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9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
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十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再就是课后积极进行反思,
一是进行一节课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但有较强的责任心,集体观念性强。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少,中游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朱雨生、朱坤、朱晓阳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测验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
总之,要想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还得从各方面下一番功夫。
首先,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快默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
其次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实处。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视作文多元性评价。
本学期又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农村资源网站”这一教学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惯性。在大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利用晨诵时间,本学期内要完成五十首古诗的背诵任务,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本学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彻底改正教育观念,从不同角度锻炼、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0
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连续十年名列兴济镇前三名,多次荣获第一名。目前我校被确定为兴济镇“教研基地校”,承担全镇的语文评优课、教学研讨等任务,在全镇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十年的课改我校的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宋燕老师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和探索,认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秘诀在于尊重、理解、赏识、激励,遵循“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学理念。她的语文课曾多次获得县级、镇级优质课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草根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获得县级一等奖;主持的省级课题“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已经通过省级验收;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镇前列;她被评为县级“语文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兵”;曾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优秀教师”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奖、“模范班主任”奖,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李洪艳老师潜心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放在首位,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她是我校“公开课”“示范课”的主角,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获得全镇第一名。连续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获得县政府“嘉奖”,县级“教坛新秀”。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县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课改十年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中心校领导和兄弟校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言道: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转变过时的教学的行为。因此,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1、常抓理论学习。我校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先进的经验与案例以及和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观看教学实录光盘等活动。此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理论的自学,并及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更新了。
2、抓外出培训。学校全力支持并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外出培训的机会更多。无论是听专家的专题讲座,还是参与教材培训、听课研讨等,学校对外派培训的教师加强组织规范管理,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必要时还要交流反馈。这样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接受新思想,把握课改的新动向,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
二、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收获最大的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开展教研工作,努力促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语文教研组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这一教研课题,展开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工作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力求达到“提前准备,功效可见”。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等系列活动,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记录存档。
2、组织集体备课研讨。重点以一、二两个年级为实验班,组织语文教师全员参与。集体备课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讲求实效的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同时,校长、主任、各年级教师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共同探讨,一起学习,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全新教风。
3、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主要抓“说、讲、评”三个环节。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改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公开课,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镇级和县级开展的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评优课比赛活动。我校的语文教师虽少,但宋燕、姜玉霞、李洪艳等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较好的评价。宋燕、李洪艳老师在镇级、县级评优课活动中多次获奖。通过锻炼、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形成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与活力的教学特色。
4、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内外语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各类主题征文、朗读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古诗词与成语积累、制作手抄报等等,为师生创设了一个施展才能、发展个性素质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诸多的获奖,是给语文课改工作的最好的回报,同时为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全校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全体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我们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途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商店、学校、市场、车站、饭店、广告、食品及服装商标上的文字都是他们识字的资源。影视、歌曲、报纸、课外读物、同学姓名、班级布置中的常用字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这充分说明: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与能力已初步形成。通过调查,我校一年级结束时的部分学生识字量超过了1200个(课标要求的识字量为950个),这正得益于学生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为了巩固学生识字成果,鼓励他们的识字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课外所认识的字并把它编进《识字手册》,让学生互相传阅。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及其语言的发展。通过阅读大量儿童读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
新的教学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在十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摸索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多角色活动──“小医生”角色、“小博士”角色、“小导游”角色、“小老师”角色;六步写字教学法,即: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六展示;在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采用“五养成”教学法,即:养成以正确姿势书写的习惯、养成整洁习惯、养成读帖习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养成天天练的习惯。
五、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十年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与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关注学生个体,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家校联系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书面阶段测试”等。
期末测试与评价,我们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采用全县期末质量验收卷进行测评。
期末终结性评价是把平时的评价与期末的测试整合为一体。
3、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历经十年的课改实验,我校语文教师拥有着共同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工作很繁重,但仍充满乐趣。有多名语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芳草地》、《幼苗》等学生习作集、《我爱书法》等学生硬笔书法作品集、《教海拾贝》等教学心得集都饱含着我们在课改实验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丽,越开越芬芳。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1
一年来,我先后担任七年级、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动力,以教研为手段,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为了以后自己能更好地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我一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及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年来,我积极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从而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最大限度的改变过去“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学乐、学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在本学年里,结合学校组织外出观摩听课活动以及全校教师的公开教学,我积极听课,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人长处,改进了自己的不足。
4、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⑴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我把对学生的评价定位于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课改教学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改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也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发言的同学增多了,学生的胆量大了,以往沉闷的课堂出现了欢声笑语。新课改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
二、语文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1、自己虽然对新课程的理念、教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说对新课改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有些许顾虑。
2、教学理念虽然得到更新,在教学中也正如专家所说:“摸着石头过河”。但毕竟经验不足,难免在课改中出现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有时课堂气氛看似浓厚,但却偏离了教学重点,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努力方向。
1、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3、总结经验,提升课改水平。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2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又将结束,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本人对照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现将这一学期五年级的语文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
比如在讲授《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通过问题:“除了景色美,作者还是感受到了德国哪些地方美?”引出本课难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我会让学生进行关联词的训练,“因为人人为我,所以我为人人”和“之所以人人为我,是因为我为人人”,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德育渗透,说明做人的真谛。
再让学生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进行口语交际,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最后让他们用“感恩”的语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再以小诗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完之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来补充完整,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课后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节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班学生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很少,中游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
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还得从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快默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其次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实处。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视作文多元性评价。
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惯性。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彻底改正教育观念,从不同角度锻炼、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他们学有所得,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对自己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准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在本期的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打牢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4
从09年秋季开始,学校就开始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神,到此刻也有一年半时间了,各学科都在学习,也取得了必须的收获,我们物理学科在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也在逐步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是由于学科的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必须的困难,具体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按照洋思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经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终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构成本事。可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学科、不一样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异常是我们物理学科,在教师没有具体讲的之前,学生对该概念一点印象都没有,他怎样去完成当堂训练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所以,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我的主角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简便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进取、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进取地表现自我。
我理解的“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资料,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能够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而物理的特点就是资料少,学生看书的文字资料较少,而需要动手实验的较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需要有特定的环境或者说应当具有的基本的实验器材,学生至少有必须的条件去完成自学的资料。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经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经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经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即兵教兵),促使学生相互帮忙,到达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经过必须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到达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展性的作业.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的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提高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善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到达这一目的;并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资料不适合经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所以,此刻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一样的资料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经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善教学。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15
美术课,一个以前一向不被人们注重的学科,现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试行,它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了。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不同的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例如《旋转卡》一课,当卡片快速旋转起来后,卡片两面的图案融为一体,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什么呢?通过查找科技书,知道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会出现视觉暂留这种情况?科技书上没有详细的介绍,我在网上搜索后了解到:视觉暂留是人眼睛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并且还了解到:一般视觉暂留的时间为1/12到1/16秒。动画片就是根据这一现象,来设定一分钟的动画需要多少张图片的`。这样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教给学生,让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在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这就要备好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各有什么特点,有所了解,你才能上好这节课,小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注意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儿童早期的绘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01-28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01-27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03-24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9篇04-26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9篇)04-26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4篇05-21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05-23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4-14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