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创业小故事

时间:2024-05-07 18:40:34 剑锋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创业小故事精选10篇

  导语: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创业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创业小故事精选10篇

  创业小故事 1

  4年前,凯尔大学毕业了,当他真正走出校园去找工作时,他才发现,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真的好难。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他也愿意干。几年下来,他先后换了6份工作。有的太辛苦,他吃不消;有的因为专业不对口,他觉得吃力……

  今年年初,他无意间看到一份招工广告,去农场打理树林,就是为树剪枝、施肥、除草等。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他打算先去这里呆一段时间。来到农场,他发现这里的风景很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农场主是个大老板,从事汽车销售工作,老板从小就喜欢森林,于是租来这片土地,种上树,工作之余,就来这里消遣,打猎、散步、锻炼身体。老板很大方,给凯尔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不错,凯尔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无忧无虑地工作。凯尔觉得在这里算是给心情放了假,天天与美景相伴,心情自然轻松舒畅。

  不知不觉,秋天来了,树林里的落叶很快就铺了一地。有一天,凯尔的大学同学来看他,走进树林,看到片片落叶,禁不住大叫起来:“好美的秋天景色,我整天呆在写字楼,真没机会见到这么漂亮的落叶。”凯尔见同学这么兴奋,便开玩笑说:“要不,我捡点落叶,让你捎回去,工作累了,看看落叶,可以调节一下心情。”同学听后,笑了笑回答:“你还真提醒了我,我要多带点回去,让我的同事也一起享受享受落叶的魅力。”就这样,凯尔真的选了一大包外表好看、颜色均匀的落叶,让同学带了回去。

  一个星期后,同学打来电话:“凯尔,再弄点落叶吧,我的同事见我带回去的落叶,特别喜欢,不够分呀,他们让你再寄点过来,他们用钱买。”凯尔答应了同学的要求,并说不用付钱。他很快选好落叶给同学寄了过去。一个星期后,他还是收到了同学的同事承诺买落叶的钱。这时凯尔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落叶真有人喜欢,并且愿意出钱买,那不如我在网上专门卖落叶,这样,就能让那些想看落叶而没机会看的人,不出家门便能欣赏落叶,感知秋的风景。重要的是,自己工作的地方,落叶多,不计成本。

  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卖落叶的`网站开起来了,他在网站上打出了广告,“在家里看秋色,我帮你实现,一包落叶19 。9美元”。秋色就是落叶包裹,凯尔提供了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叶子,大小各不相同,为了保鲜,叶子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然后加上适量的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使其保鲜。拿到订单后,凯尔仔细包装好,快速托运到客户手中。截至目前他已经卖出了超过 200 份的“秋色”。凯尔说:“创业刚起步,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现在,许多大学生想创业,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可是,好多人觉得找不到好的项目,创业梦一直未能践行。从凯尔创业卖落叶来看,只要我们肯创新肯动脑,善于洞察大众需求,把普通的东西变为商品,商机就在你身边,财富离你并不远。

  创业小故事 2

  23岁的杨晓琳在大学毕业前就开始创业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都当了半年多的糕点店老板了——杨晓琳,山东轻工业学院财务管理2010届毕业生,从小就很喜欢烘焙,进入大学后,“想要开一家糕点店”的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强烈。2007年5月,当打听到上海有烘焙展会时,她坐不住了,带着自己攒的零花钱来到了展会现场。在现场,看着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烘焙糕点,杨晓琳特别兴奋。考察中,台湾有一家公司展出的当地特色糕点让她过口不忘。

  回到济南后,只要上课不忙,杨晓琳就喜欢跑到市区四处转悠,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糕点店。经过调研,她发现自己吃到的美味凤梨酥等台湾糕点在济南并没有太多销售商家,这个发现让她“蠢蠢欲动”。几经周折,2009年刚上大四的杨晓琳联系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这家台湾公司,表达了自己的意向,希望能在济南也开一家台湾糕点店铺。

  “人家一听说我还是在校生,开始并不太乐意。还好,最后他们还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杨晓琳说。一旦确定了目标,杨晓琳立刻开始行动。她找到父母,将自己的市场调研结果详细地讲解给父母听。终于,杨晓琳的父母同意先借给她创业资金。

  借到了创业资金,杨晓琳又开始到处租房。有了房子,她就开始跟着台湾糕点公司派来的烘焙师傅学习。那段时间,杨晓琳多数时间都泡在店里。有时为了研究怎样能将糕点做得更好,她经常要熬夜到凌晨。

  2010年1月,杨晓琳的小店正式开张了,还没毕业的她成了小老板。小店的隔壁是一家已小有名气的糕点店,有时一些顾客来买糕点时,看到杨晓琳的小店会好奇地到店里去转转。但他们问杨晓琳最多的就是“你们店里的东西好不好吃”。

  开始创业后,杨晓琳才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学。做出了好吃的糕点顾客却很少,或者顾客很多时来不及做太多糕点,这些都会让杨晓琳“头大”。另外,如何和顾客打交道、怎样管理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员工等,这些都是初次创业的杨晓琳不停学习的内容。

  创业小故事 3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吴立杰就在琢磨,怎样把自己设计的服装草图卖出去呢?整个暑假,他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顶着烈日,背着一包画好的服务图,在杭州的各个服装厂穿梭,逢人就一脸诚意地推销自己。遗憾的是,整整奔波了两个月,人晒得像河塘里的泥鳅,工作依然没有着落。

  吴立杰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村子四面环山,唯一的小路修在悬崖边上,从小到大,他从未走出过大山。伴着青山绿水,他爱上了画画,小花小草树木河流都跑进了他的画里。因为太痴迷,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太大起色,高考时,与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央美院擦肩而过,反而接到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吴立杰第一个念头是复读,除了中央美院,任何学校对热爱画画的他都没有吸引力,父亲的一番话却如当头一盆凉水,浇灭了他心中蠢蠢欲动的种子,父亲说:“家里这么穷,有书读就不错了,1万块钱学费还是你姐拿的。不管学什么,只要你踏踏实实去学,总会有收获!”

  明白自己没有权利挑剔,除了往前走,他别无选择。吴立杰背起简单的行囊,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

  别人都在谈恋爱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吴立杰俯在桌子上,认真地画着服装草图,虽然他喜欢的是画油画,但是他知道,他必须把专业学好,还要用它赚大二的学费呢,他不能一直用姐姐的钱。

  大一暑假,他整整跑了两个月,没有卖出一张图,原来服装设计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在日记里激励自己,同时更加勤奋地学习。工夫没有白费,大二第一学期,他的作品在第二届“脑白金”杯CCTV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然后,又陆陆续续在一些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吴立杰渐渐成了学校的“名人”。

  有了底气,他再次出击,选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服装公司,带着自己设计的草图,直接找到了公司老板。最终,老板选了8张,一张50元,共给了他400元。捧着这来之不易的第一笔钱,吴立杰欣喜若狂,他对老板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他要在这里打工,月工资只要600元。

  老板看着他的设计图,越看越觉得有创意,完全可以和公司里的专业设计师相媲美,而这些设计师年薪至少要五六十万呢,有这样的大便宜,他当然乐意捡。于是,吴立杰有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然后,他又如法炮制,在另外3家公司也同样找到了兼职的`工作。

  同学们知道后都说他笨,4个兼职的工资其实在一家就可以拿到,居然不知道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笨”,开出这么低的工资,凭他一个在校的学生,哪能轻易找到工作啊。虽然辛苦了点,但是也是一种锻炼,何况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再也不用靠姐姐供着了。

  即使拿这么低的工资,兼职的工作也并不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还是要经常重新找工作。那一次,他去一家国外品牌服装代理公司面试时,老板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请问,我们这个法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如何开拓?”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一时窘得面红耳赤。

  回到学校后,他左思右想依然找不到好的方法,见到同学就虚心请教,还专门跑去问老师,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问题迎刃而解。一周后,他胸有成竹地再次找到那个老板,说:“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欧式服装要根据中国人的身材适度缩小,板型做一点小小的改动,您看,我身上穿的这套就非常合适。第二个建议是,找模特给改版后的服装照相,制成宣传画册,向消费者发放。”

  老板没有想到他的建议如此细致,主动要求让他全权操作。吴立杰知道,这将是树立自己品牌的最好时机,因此,他做得很认真,亲自去找模特和摄影师,全程参与。画册做好后,老板非常满意,而吴立杰却有另外的想法,他拿着画册到各个公司去推销,结果,他兼职的一家公司也愿意做一本,并开出了4万元的价格。

  当时,这种画册的市场价是8万元,同学们又说他笨,有市场价在那里摆着,干吗只卖4万元啊?因为吴立杰找的模特是大学生,设计又是自己动手,所以省了不少成本,4万元他已经很满足了。凭着比市场低一半的价格,他接连揽了不少“生意”,一下子赚了好几万。

  整个大学期间他就用这种笨办法为自己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毕业后,他开起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并找到当初自己打工的公司,提出了合作经营的思路:他出技术,对方出资金。此时,他已是杭州颇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而且以前的合作也让老板认为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于是,合作事项很快谈妥,他借助对方的销售网络,把自己设计的服装卖到了全国15个省市。

  本来只想画画,没想到,在设计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现在的吴立杰身价已经超过千万,这个“80后”的小伙子,谈起自己的成功,总是一脸谦虚地说:“我用的都是很多人不屑的笨办法,其实成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的波折、转机,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驾驭!”

  当你没有金钱没有背景,也非天赐奇才时,也许,只有一些笨办法,才能一点点积累,最终彻底改写你的人生轨迹。

  创业小故事 4

  在四川、重庆等其他西南地区,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习惯,而小龙虾则是当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龙虾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陈竹旺和李沅埙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陈小虾”的名号打出去就看这三个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陈小虾”在绵阳涪城区正式开始营业了。

  开业没多久陈竹旺就带着他部分团队去了成都、南京、武汉等一些做小龙虾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断调试陈小虾的口味。品类也由开业最初的7道菜变为了现在的15道菜,不仅增添了新口味还加入了新菜品。

  “对于做餐饮的老板来说,除了产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埙告诉我们,他们店铺里的虾子都是由陈竹旺亲自到市场上去挑选,下锅之前还要清洗三遍。“洗虾子的过程,只要消费者愿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对于食品安全这一块我们十分重视。”

  为 了配合吃虾子旺季的到来,陈竹旺和李沅埙还带领着他们的团队在绵阳当地高校举办评选校草活动,在当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响。利用电台、网络,微信进行推广、活动策划、话题引爆这应该是陈小虾做的十分到位的一点了,店铺经常会结合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举办一系列的落地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等美 食栏目前来录制专题节目。他们清楚的知道,培养粉丝的粘连性是需要真实互动.

  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对于陈小虾品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埙告诉我们这应该和他们工作经历相关,“陈竹旺以前是做活动策划执行的,脑子很活泛,我是当兵的`,所以执行力很强。”这样默契十足的配合对于才开始创业的一对年轻人实属不易。

  小龙虾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对于陈竹旺和李沅埙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两兄弟起早贪黑的去市场挑选虾子,买菜,和掌勺师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训团队,学习管理,李沅埙甚至开始学习做小龙虾,“不懂不怕,但干了就要钻进去,餐饮要求就是精细,我知道我们能做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40万元,这让他们兄弟二人十分振奋,在龙虾旺季的三个月里,“校草陈小虾”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平均每个月50万的销售额。

  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的让他们相信创业的艰辛都只存在故事里,2014年9月他们决定开分店!分歧和意见都没能阻止校草陈小虾分店的开张,分店也顺利开张。但好运却不再相伴他们左右。

  冬天是吃虾的淡季,生意想要像之前那样是不可能,但是总要想个办法过冬吧。“大多数做龙虾的都会选择在冬天关门,但是我们不关门!我们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李沅埙告诉我们2014年的冬天他们选择了冷锅串串带着他们的陈小虾一起过冬。

  “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陈小虾的两家店铺就这么走过来了,新店开张后分流了客流量很多客人都去了新店,后来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6月份,他们决定关掉分店!李沅埙说,分店虽然没给他们带来收益,却给他们的创业之路上了生动的一课。急功近利怕是创业起始的大忌,始终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至关重要,要想做好产品,做好品牌,稳扎稳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陈小虾无论是在菜品质量,味道量化上已经较为完善, 下一步即将是实现战略扩张,陈小虾团队同时也希望更多热爱餐饮行业的人加入进来,全国连锁的路上将不在孤单。

  创业小故事 5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而这恰恰发生在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创业小故事 6

  在南京建邺区莫愁湖东路,有一家卫生纸批发公司,尽管门面很不起眼,可女老板刘希的生意却做得很是红火,年赚十万元。最近,这个苏北女教师还被评为滨湖街道创业明星,她在给下岗姐妹们交流经验时坦诚地说,生意好不靠运气,只要用心,小小卫生纸也蕴含大商机。

  1998年,辞去小学老师工作的刘希跟随丈夫来到南京,寻找创业项目,丈夫原来在当地是造纸厂的业务员,何不推销家乡的卫生纸呢?当时南京还没有这个品牌的卫生纸,而在苏北已经很畅销了,她因此看到了商机。由于人生地不熟,刘希的创业是从跑街开始的,每天费力蹬着自行车,车后堆着一人多高的卫生纸,穿梭在大街小巷中,见到人就推销,但人们不认识这个品牌,往往忙了一天只推销出了几包。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希打开了市场。那天她经过莫愁湖社区时,一位社区主任叫住她,问卫生纸是否零售,她乐坏了。从那以后,社区成了她的老顾客,听说她想创业,社区创业园热心帮她联系单位,安排她参加创业培训。就这样,经过社区的'牵线搭桥,每家辖区单位都需要卫生纸发福利,也都来买她的卫生纸,后来社区又将她的创业故事上报,省妇联也伸出援手,联络了一些医院使用该品牌卫生纸……

  2000年,刘希注册了南京翱翔纸业批发公司,把家乡的品牌打进了超市,还拿下了几个知名品牌的南京总代理,又增加了抽纸、卫生巾等。创业成功了,刘希吸纳了三名下岗人员,并培训了十几名失业人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他们就业、创业。

  创业小故事 7

  1998年,高燃有半年在东莞樟木头的一家厂里打工,那时他是中专毕业。半年后,他考上清华大学时,村里有乡亲激动地评论:“高燃将来肯定能当中央委员!”2003年,阴差阳错地,高燃错过了南方报业集团的最后一轮面试,后来他在《经济观察报》做了财经记者,还被报社评为当年最佳新记者。

  8个月的记者生涯后,大学里对财经、IT一窍不通的高燃纵身到IT界创业了。正是人脉网里的清华校友,帮他现在的公司融入了一笔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下子身价价上了千万。

  后来,高燃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出现了。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长春参加一个会议时,见着了站一夜火车来递计划书的高燃。蒋锡培投给了高燃100 万,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没把这笔投入烧出个所以然。他开始选择另外一些项目,这时清华的同学邓迪琢磨出了P2P流媒体传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一部片子的.视频直播成本从7元钱降到7分钱,2005年2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并在6月将各自的公司合并,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诞生了。

  有钱以后“早晚要买一辆悍马”

  李想给自己定的年薪是15万,平均每月领。有房、有车后,他基本没什么大项开销。衣服买来买去都是那几个牌子。

  而戴志康早在2004年就有一辆铁灰色的宝马3系。戴说自己买大东西决定快,比如上地那套160平米的房,2004年6月,知道推出后的第一周就买了,花了100多万。他的公司已经3年没分红,虽然给自己定的是2万的月薪,但从没动过。

  茅侃侃不想车的问题,他自己2002年买的赛欧已经半价转手,现在开的是公司的尼桑车。他说一个月8000元的工资,给女朋友买礼物,隔两天两人吃顿比萨饼就成月光族了。

  创业小故事 8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大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创业小故事 9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时,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顺理成章。时刻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我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之后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正因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正因上帝赋予你的时刻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创业小故事 10

  1982年,刚刚放下“青苗”或红十字卫生箱的周潮仁还只是位24岁的青年,“赤脚医生”失去行医资格,同时意味着他将回到农民的行列。没有本钱的创业,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里没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晓的老行语。一天,在家闲得发慌的周潮仁在镇上喝早茶时听人说:上海人爱吃蜜饯,男女老少都爱吃,根本不管这蜜饯腌缸里有蛆虫。

  到了上海,他扛着蜜饯一连到好几家食品店推销,得到几乎相同的回答:“没有国营集体工商执照,什么生意都不能和你做!”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檐下度过。守着一大袋蜜饯直发愁。天无绝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乡和他相遇,并答应帮他解脱困境,同乡用自己的`营业执照,银行帐号和批发票,很快将30公斤蜜饯以168元成交。同乡付给周100元现金后走了。虽然100元对于当时的周潮仁来说不是一笔巨款,但更使他振奋的是同行凭着一张营业执照在10分钟里赚了68元,赚钱就像魔术师。他暗暗发誓:我也要当赚钱魔术师。

  回到家乡,周潮仁一口气办了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营业执照。该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乡收购近1吨的蜜饯,再次闯荡上海,由于这次他持有多种“版本”的营业执照,他的蜜饯生意格外红火,这次他净赚1500元,是他过去当“赤脚医生”六年的收入。

  这次的成功,使周潮仁的野心更大了。他在家乡成立了“凉果收购站”,在上海租了一套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据上海蜜饯市场的销售动向,让自己的秘书编制生产计划向家乡电传。没有本钱的创业,与此同时,潮州每天发往上海的长途运输车队中,有一辆车是他包下的。几年过去,周潮仁成了响当当的上海蜜饯市场大王。

【创业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创业的小故事07-31

创业的小故事精选08-02

创业小故事08-04

创业的小故事08-03

创业小技巧小故事07-31

创业成功小故事07-30

创业融资小故事07-30

名人的创业小故事07-30

商界创业小故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