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众点评CEO张涛的创业故事
说到大众点评,许多人会想起它与美团网相爱相杀的场景,那么大众点评CEO的创业经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CN人才小编收集整理的大众点评CEO张涛的创业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大众点评CEO张涛的创业故事
见到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直觉便告诉你,一家互联网公司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务实、低调的创业者感到庆幸。无须提问,也可以感知大众点评缘何会生存下来的原因。
12月19日,星期三,张涛一路从上海飞到北京,为的是去领取《环球企业家》颁发的首届“创新领袖”奖。低调、务实的他在3分钟的获奖感言中,真诚地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过去两年,大众点评网借由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赢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两年,大众点评将提高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体验,并专注于吃喝玩乐等的本地生活服务。
那些让人欣喜的用户数据让它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领跑者。目前,大众点评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客户端)超过12亿,其中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总体浏览量的60%,移动客户端的独立用户数超过4500万。
面对这样暴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张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沉稳而自信地笑道:“未来,我们的用户数将远超这一数字。我也希望能够给全国14亿用户带来更好的本地生活服务。”
爱美食成创业灵感
做点评一定要选择那种竞争激烈、信息丰富、用户需要经常做出选择的领域
从履历上看,张涛与其他互联网创业者并无二致。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之后出国留学,在沃顿商学院获得MBA学位。2003年,受到国内互联网创业浪潮的鼓舞,回国创立了大众点评网。
创办大众点评,源于一种偶然的灵感。2003年,他从一家美国IT咨询公司的ERP部门辞职后,回到上海。喜欢美食的他自然开始在上海寻觅美食。但很快,发现自己知道的美食场所有限,而对于没有吃过的地方,味道美味与否,仍然有试错的风险与成本。于是,他灵机一动,如果将餐馆的评价信息都集合在一起,一定是一件很有机会的事。
在创立大众点评之前,张涛有过一次非正式创业。大学时,他和几个朋友创立了一个帮助大学生找兼职的公司。当时,大量外企进驻中国,正是大量用人之时,而当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轨制,外企在中国还无法直接招聘大学生。于是,张涛就给双方建立了一个桥梁,打通两边的需求。
“当时,学校里面还有一个给大学生介绍家教的企业,我们就叉开了定位。创业的几个人每个人都赚了几万块钱。”这是一次成功的经验,让张涛对自己的嗅觉充满信心。
现在回想起来,创办大众点评则更多出于直觉。张涛凭借直觉认为“做点评一定要选择那种竞争激烈、信息丰富、用户需要经常做出选择的领域。”这一直觉令大众点评网能够活下来。“如果,我们当时选择做房地产的点评,或者按摩院的点评,那么可能早就死掉了。”
于是,一些小的尝试便开始了。2003年10月,张涛试着把最初积累的餐馆点评信息先出了一本书,反响还不错。在网站上,也确实有一批核心用户整个粘在社区当中,撰写优质的点评内容。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感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紧接着,他顺势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到了2004年底,大众点评就覆盖了20多个主要城市。到了这时,在“流量就是一切”的宗旨下,中国的互联网便开始寻找盈利模式。
但是,2004年,互联网大肆吹捧流量变现的时候,大众点评相对较小的流量无法获得风投的青睐。彼时的张涛有些焦虑。那时,几个创始人创业时的启动资金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弹尽粮绝”。
在一次偶然与商户的接触当中,张涛探索到了大众点评网最初的商业模式。“当时,我们跟商户接触,发现很多商户都有自己的打折卡,我们就想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会员卡。”张涛回忆说,这个会员卡可以积分、可以打折。
虽然这个会员卡在市场的检验下,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但是在2005年,大众点评凭借着这个会员卡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100万美元,这是大众点评的第一轮融资,让其能够继续活着。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大众点评也不是一蹴而就。从会员卡的尝试失败,到优惠券的试水成功。紧接着,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挺入团购行业。到现在,公司的盈利模式还在不断的摸索中。
“团购是按照销售的多少来分成,商户的优惠券走广告模式。”张涛介绍说,目前,大众点评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获得营收。目前,国内团购网站业务的毛利和国外的团购网站比起来相对较低正在接近10%,虽然现在整体还处于微亏的状态,但张涛表示,未来,可以通过精细化运营逐步提高团购业务的毛利率来减少亏损。
低调的十年磨一剑
势就在于在趋势之下,不要犯大的错误;再就是选择大的行业,然后就是想办法活下来
在互联网领域,对那些创业者来说,十年时间足以实践自己的创业梦,也足以让一家公司从默默无闻到上市后“一举成名天下知”。
互联网从来不缺乏火箭般创富神话。百度于2000年创立,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新浪于1998年底创立,2000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腾讯1999年创立,于2004年在香港挂牌上市。
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4月,即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年,却始终还是一家低头干活的公司。当然,正是这样精细化的运营,让大众点评在UGC(用户生产内容)上有了很深的积淀。这也是公司获得领先优势的利基,同时筑高了O2O准入门槛。
在内容上,截止到2012年第三季度,大众点评网月活跃用户数超填写5400万,点评数量超过2200万条。收录的商户数量近180万家。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这样的海量数据让大众点评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在外界看来,这家网站在一个垂直的细分领域大获成功,其中有很多的运气成分。
而任何看似一帆风顺的成功,背后都藏着很多不易的故事。十年磨一剑的成绩,凝聚了张涛的小心翼翼,以及多年的坚持、忍耐。
“创业需要顺势而为,并把握用户需求。”回首过去近十年的时间,张涛总结道,势就在于在趋势之下,不要犯大的错误;再就是选择大的行业,然后就是想办法活下来。
大众点评是张涛的第一次正式创业。他坦言,近十年,很多时候都是如履薄冰,因为“你不知道明天醒来公司能不能活下来”。一开始的创业,他是跟着感觉走,当公司逐步进入正轨时,他开始琢磨起了管理的问题。
张涛的作息比较规律,每天早上9点~10点钟到公司,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8点。平常也很少参加外界的活动。这与他的低调、沉稳的做事风格有关。
阅读的时候是张涛的思考时间。经常的深夜或凌晨,他一个人静静地看书。从管理到经济,从互联网产品到心理学,张涛无不广泛涉猎。在广袤的书籍当中,张涛最喜欢的还是心理类。“做任何事情,到最终都是对人的本性的深刻理解。”多年的创业经验告诉他,好的产品体验是从把握用户的需求开始,对公司的管理也是出于对人性的了解,对人的理解更是如此。
虽然,行业内喜欢将大众点评比作中国的Yelp、Groupon加Foursquare,但是张涛却并不热衷谈论这些概念,将大众点评包装得“看上去很美”。在他看来,大众点评给商户提供的价值在于带客流,给用户带去的价值是那些有观点、有功用的评价信息。
正是这样明确、条分缕析的定位,让大众点评在互联网“概念一浪接一浪”、“创新一波接一波”的环境,始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有些O2O行业的分析人士认为,在2010年,整个团购行业开始很火的时候,大众点评不应该“跟风”进入团购行业,而是应该把握时机把酒店与某些旅游景点的点评做起来。如若如此,就会拥有更大的机会。
对此,张涛觉得,“酒店本身并不是本地应用”,与大众点评定位于“本地生活服务”并不完全相匹配。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与人力去做太多。”在整个O2O领域,虽然张涛看到了很多机会,但是他知道,好企业都需要专注,企业的死亡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想抓住太多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更是长跑
做企业的最快目标不是为了盈利,最终的目标也不是为了上市。未来更需要精细化运营
如果不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那么大众点评早就可以实现盈利。如果不是为了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那么近两年,也有机会上市。
但是,2010年,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后,张涛即刻决定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快速加入”。他觉得,做企业的最快目标不是为了盈利,最终的目标也不是为了上市。
从PC端切入移动互联网,对张涛来说也需要做出微创新,并改变原先做产品的一些思维。张涛举例道,在iPad的客户端上,用户可以用手指划出一个圆圈,来圈定某个区域的美食。比如,用户对上海淮海路沿线的美食有需求,那么只需要手指轻轻地划一个圆圈,那么就可以把这些美食划出来。
这些看上去很小的创新,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做成一件事情需要耐心。”张涛坦言,正是一个个这些微小的创新积累,才会有大的质的飞跃。
在张涛的眼里,没有10-20年,很难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比如苏宁、国美、京东等,都是经过了10年以上的历练才生存下来。当然,互联网有一些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唯快不破,快鱼吃慢鱼”成为互联网的制胜法则。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这种耐心开始变得关键”。
之前,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PC互联网公司巨头,都是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通过强大的用户基数,以病毒式营销来迅速做大。微信、Dropbox、Twitter等工具型应用即为如此。
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更加深入生活,仅仅借助互联网这个单一的手段并不能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市场,那么更多地需要打通与传统行业的桥梁。而O2O正是实现的方式。
在张涛看来,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是解决人与信息的关系,如百度;二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如QQ、SNS等;三是解决人与商品的关系,比如电商;四是解决人与服务的关系。大众点评就在第四个领域里创新。
在前三个领域,巨头林立,寡头遍布。现在留给新的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要做,那么就要做一个巨头不关注的领域,或者巨头企业基因当中没有的东西。
“我们与互联网巨头更多的是一种竞合关系。”在采访时,张涛提到,虽然现在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开始切入O2O等领域,但术业有专攻,双方在很多地方将会是一种合作关系。
当问及,目前,哪些细分行业拥有哪些机会,张涛笑道,“在O2O领域,那些拥有脏活、累活等垂直O2O领域都有机会。”张涛觉得,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都有机会。
在张涛的计划中,未来两年,大众点评将是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我们会增加研发、技术工程师,但对于后台运营人员,我不会增加多少,只是精细化运营。”这意味着,一直亏损的团购业务将会扭亏为盈。
而在行业上,围绕“吃喝玩乐”主题,大众点评在餐饮、娱乐、SPA、丽人、美容、美发、足疗等都有所涉及。
“企业最终的利润是毛利乘以消费频率,其实在吃喝玩乐的每个细分行业,规模都是不小的。”张涛说,作为一个行业,餐饮的体量仍然很大。这一业务是大众点评的重点。未来,“上海的文化演出也会放在里面,结婚、亲子等领域也是如此。”
大学生张涛自主创业的故事
从走街串巷开始,经过10多年的打拼,如今的张涛已经拥有了三家店面,不但自己创业成功,还带动30多名妇女姐妹就业。"如果当初我不狠下心来去闯一闯,而是呆在工厂里倒班,混到现在这个岁数下岗了,再想干一番事业,哪还有那份心气儿?是年轻、自信给了我出去闯的资本。常听周围的年轻人包括大学毕业生抱怨找工作难,其实现在的工作机会怎么说也比10多年前要多。吃苦是人生的历练,也是财富的积累。"谈到就业、创业,已近不惑之年的张涛感悟颇多。
年轻就是闯的资本
张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和车间工人一样倒班,很辛苦,挣钱又不多。难道就这样在这个小天地里呆一辈子?进厂两年多,年轻的张涛脑子里开始不断迸出这样的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她下定决心出去闯。一开始,由于手头儿没有多少钱,她就按照朋友的指点干起了化妆品直销。每天走街串巷,进单位、访住户,甚至在街上碰到女士,也要上前热情地推销产品。冷眼、冷漠,甚至斥责,张涛都遇到过,背地里她流过泪,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她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擦干昨日的眼泪,当新一天太阳升起时,她又重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补充点阿Q精神,开始了自己的奋斗。靠着自己的执著以及产品的信誉,张涛赢得了一些固定的客户群。走街串巷的直销很苦,却让张涛有了创业经验积累。一年多后,张涛不再满足于走街串巷式的经销方式,她用直销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在轻工大棚一楼大厅租了一个柜台,经销化妆品,结束了满街乱跑的日子,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张涛心中充满了希望。
辛苦中积累创业经验
租柜台做生意,当起了小老板,喜悦劲还没过去,困难便接踵而至。家里人都帮不上忙,卖货、进货全是她一个人的事儿。每月她至少要到沈阳进两次货。"那时进货真辛苦啊!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张涛特别自豪,她为自己年轻时的坚强喝彩。那时火车运行特别慢,坐半宿车,第二天凌晨4时多到沈阳,在车站等到天亮了,再去进货。回来时一手提两个大箱子,真沉啊,就感觉站台特别特别的长,总也走不到头儿似的,至今看到站台还有一种恐惧感。后来不坐火车进货了,汽车更方便,提大箱子走站台的艰难时期过去了。可是坐汽车进货也有遭罪的时候。有一年冬天进货回来,车在半道坏了,正常晚上6时就到家,结果第二天凌晨2时才到,冻了半宿,浑身哆嗦,嘴唇发紫,两脚发麻,人都冻得快不行了。
轻工市场冬天没有暖气,特别冷,就像一个大冰窖一样,穿多厚的衣服还是感觉冷。可张涛从没随意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即使怀孕的时候也天天去看摊。张涛说,那个时候年轻,不觉得苦,也没有条件叫苦。一年中只要轻工市场不闭门歇业,她都按时出摊,舍不得休息。有一年元旦下大雪,家人都劝她别去了,可她还是执意去。她说,站在柜台前,她觉得心里踏实。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业务不断拓展
在轻工市场干了4年后,她花3万元在轻工市场附近租了一个门市,店面大了,品种多了,生意趋于稳定了,她不仅经营化妆品,还做起了美容,大学的文化修养使她经营的视角更加宽广。由于有了多年的辛苦创业经验,张涛在这个行业做得越来越成熟了,客户群越来越大。她所代理的品牌在辽宁省都是做得最好的,年年受到总公司的嘉奖。张涛将业务拓展到新城区,先后又开了两家店。在张涛的创业经历中,基本3年实现一个跨越。张涛说,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吃苦没有打怵过。现在的大学生比她那时的家庭条件好、社会环境好,只要肯吃苦,有责任感,就业的机会就很多,将来也一定会有所成就。
从走街串巷到一个人的柜台,再到三个规模不小的店面,张涛一路走来,创业有成。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安排就业、依法纳税、关爱弱势群体,张涛做得执著而平静。她说,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应该心存感恩,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你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付出,更得益于社会的给予。
80后男孩小火柴成就大事业郭俊峰:中途退学 做大学生创业咨询第一品牌80后大男孩网上卖化妆品 细微成就事业徐乙兵:人品无价 24岁忠厚小伙成就大事业。
兴趣
张涛是一个“重度看书爱好者”,每天都要看一点书。因为留学了十几年,所以看国外的书比较多。看西方历史书或西方政治体系,就会发现最终都是和宗教分不开的。
张涛一直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不是创新缺乏,而是缺乏认真和细致。大众点评的企业文化之一就是追求极致和卓越。他认为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新,即使是一些从美国过来的创意,一旦来到中国,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和修正,以适应中国独特的市场和需求。但是很多事情,中国人可以做到六七十分,做到八、九十分就很难了。
中国人有些浮躁,不善于把事情做到极致,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想赚快钱,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也没有出现特别知名的消费者品牌。如果看看日本和德国,他们特别擅长精益求精。张涛认为中国企业不需要赚快钱,而是需要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慢慢专心去做。
要了解用户行为、做营销、做产业、做管理都需要了解人性,把握人性。张涛比较喜欢看管理类和心理学书籍。管理很多书是根据心理学来写的,比如《引爆点》、《可预测的非理性》和《思考,快与慢》。类似这类书都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的书,参透的是人性的本质,对做产业、做产品、做管理都有借鉴意义。
这些书虽然是社会学、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书籍,但是关乎管理,只是它们界入的角度跟一般的管理学书籍不同。一般管理学的书籍是建立在对公司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比如说迈克尔·波特的书。管理学书籍比较抽象,以案例为导向。但是张涛喜欢看的这些书是建立在社会学或者心理学基础上,谈论的却是管理的本质。
张涛认为当下外面世界的变化很快,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因此他倡导公司里每个员工注重读书,保持饥渴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大众点评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一。大众点评的每个小团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真正实现了推进学习、好书共享。此外,大众点评的企业文化强调把事情做简单,因为只有目标明确,专注,才能实现卓越。
【大众点评CEO张涛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05-17
摩拜CEO创业故事09-10
美女CEO郝颖的创业故事03-16
唯品会CEO的创业故事09-25
唱吧CEO陈华的创业故事09-25
饿了么CEO张旭豪的创业故事09-14
新浪CEO曹国伟的创业故事02-18
ofo创始人兼CEO创业故事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