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

时间:2023-03-26 06:33:19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

  关于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CNrencai小编收集整理的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一

  创业初期,超越凡客和优衣库是他的远大终极目标。2009年至2011年,凡客体如火如荼,鼎盛时期员工曾过万。2011年度销售额近20亿元,同年11月递交上市审批。

  而现在,凡客不再是当年的他所欣赏的凡客。

  “要是您来管理凡客,您会怎么做?”亿欧问到。

  “我不知道凡客现在还有没有钱和资源,要是有,我会把所有的钱和资源全部集中起来做一个新品牌。”衣品天成创始人杜立江笑着说道。

  “我管理起来肯定比陈年好,不是因为能力,而是陈年跟凡客已经连在了一起,凡客之前在用户心中比较低端的形象和失败的品牌烙印,别说对凡客了,对陈年也是个巨大的包袱。所以,我要撇清与陈年和凡客的关系,再做一个新品牌。”他告诉亿欧。

  现在,他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深耕全产业链服装。

  几经周折,黑麻袋里扛出的淘品牌

  杜立江是做技术出身,2007年年底辞去外企的TOP Sales建立集市店。2008年,影响至全国20多个省的大雪灾,令他的货也发不出去,造成库存积压,无奈倒闭。

  2008年年中,他决定重振旗鼓。

  他进入服装行业时间不长,曾经凌晨睡眼惺忪就拿着黑麻袋,在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四处淘货。另外对款式和时尚也不太了解,主要看淘宝上、市场上什么卖得好就拿什么货,只保证拿的货是大众款和基本款。

  2009年下半年,又开始转型,身为杭州萧山人的他,就在杭州附近的找代加工厂,最终谈下杭州萧山羽绒服加工厂,着手定制羽绒服。第一次找到工厂,下单至少2000单,对做事谨慎的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代加工为了保证质量,他聘请了一位工厂老厂长驻厂监督,于是他就迈开了工厂代工的第一步。

  有做羽绒服经验在先,思考更长远的发展之后,在看到服装市场上货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如产品同质化、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的基础上,杜立江选择了 “转型”,主打休闲简约男装,走基本款,人群定位在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群体。

  2010年年初,开业。

  扬长避短,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在公司经营上是怎么思考的?”

  “首先是战略先行,要比别人早半步,不能早一步,太早了的话不是变成先驱就是先烈了,但是又不能后知后觉。所以,衣品天成在转型上都是做的比较提前一点的;其次是执行力,当机会来临,我会集中公司全部精力去跟上新的变化。”他慢条斯理地说道。

  2010年,淘宝商城成立两年不到,“双11”活动日才刚开始不到一年,2010年淘宝的“双11”日交易额才9.4亿元,这时期的淘宝商城需要找更多的卖家。

  “那个时候淘宝愿意去推一些有潜力的品牌,而我们也正巧赶上并抓住了这波红利。”

  但是,随着用户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淘宝线上品牌招商趋于饱和之后,互联网流量见顶,淘宝和人口红利也随之不再有了。

  “传统电商平台格局已经尘埃落定,淘宝京东在前,腾讯在后,传统电商平台已经很难了。但是像背靠非常大流量的网易严选这类集团背景的电商平台,也有可能起来,不过这样的公司并不多。”他告诉亿欧,“现在你要不有个‘亲爸爸’,要不有个‘干爸爸’,像京东之于腾讯,不然传统电商平台很难再起来。”

  回归内容时代后,他虽然看好新的社交电商渠道,但他认为那不是他擅长的事,而且竞争也很激烈。他说,“我们还是把服装这一个事做好,用户聚集由他们擅长的人去做,当用户来到平台以后,我们把服装领域的需求服务做到最好。”

  新零售下,转型专注于全产业链的服装,自建物流应对变革

  “当听到马云说,未来二三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我其实有点紧张。”

  韩都衣舍从淘品牌转型到互联网品牌运营商,茵曼以生活方式切入布局线下店,市场格局的变革也不得不让杜立江思考,一手创立至今7年之久的衣品天成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亿欧在约这次专访之前,他去了全国多个地方,就为了做一件事——强化供应链能力。

  他告诉亿欧,“我们要自建仓储中心和物流基地,预计第一个中心仓建立10万平方,2到3年建立20万平方以上,有20万平方的话能够支持5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另外,在相对密集型的地区也会建立起客服中心,做好线上用户体验。”

  新零售下的转型之术

  他认为,新零售是“更有效率的零售”。

  “不管是自建物流还是布局线下,提高效率才是王道,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后端的供应链,而且还要深度聚焦服装产业,做全产业链服装。”

  他向亿欧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衣品天成现在的转型:

  1、做全产业链服装。他认为脱离产业链谈营销、谈零售是谈不通的,公司从设计端、供应链再到运营等,只有通盘考虑之后,才能在服装产业里提供价值;

  2、现在的用户难以被打动。他们也在整合公司能够产生内容的品牌来迎接内容化打造的趋势,比如说在品牌、运营、CRM可能还包括产品方面;

  3、营销跨界整合。他们不断地突破传统的营销方式,谋求各种跨界联合,利用新媒体、视频、直播、达人等新形式营销。衣品天成集团的全明星阵容——Angelababy、吴磊、杜鹃、宋佳、唐艺昕。

  重构服装产业链

  “毕竟是从零开始,各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不断应对新的'挑战。”

  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改革,而他认为改革的本质是供给侧产品和消费者需求的矛盾。他说,有三方面因素影响前端用户购物成本高,后端供应链净利润低:

  1、卖方市场毛利很高,净利润率很低;

  2、中间有多重的代理商,开发成本占比较高,购物效率低下;

  3、可能会形成库存风险比较大。

  他认为,在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有两个方式和五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发明创造,在服装行业,可以做三维打印,也可以做可穿戴设备,当然还可以做一些新材料;另外一种就是通过产业链的重构来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我觉得就我们公司的基因看,不太具备第一方面的能力,即发明创造,我们不具备条件,所以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在产业链重构方面想些办法。”

  衣品天成的定位和战略非常清晰,就是“多品牌的前端和平台式产业链”。具体而言,可以共分成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产品开发的重构;第二方面是品牌建设的重构;第三方面是渠道运营的重构;第四方面是供应链的重构;第五方面是服务过程的重构。

  后记

  服装行业竞争固然激烈,但是杜立江认为服装产业市场足够大,品牌呈现分散性,要想一家独大基本不可能。

  他介绍到,与国际上的优衣库,Zara和H&M不一样的地方是,衣品天成是做多品牌,虽然在体量上跟国际品牌不能正面相抗,但是他希望通过多品牌的方式去打败他们。

  目前,旗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和不同风格有衣品天成EPTISON、盛放SEENFAAN、米莱达MEETLADY、对白DUIBAI、KOJO、奢步士SOUREPOSE等九大品牌。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个性化定制”已成为服装行业逐渐尝试布局的方向之一。

  他说,不会去做偏于高端定制、轻奢类的个性化定制,但是基于个性化需求去打造个性化品牌是他们正在做的。在产品上,他们会根据不同人群去开发,小规模生产,快速更新,经过数据分析之后,优化产品组合,去满足个性化需求。

  他向亿欧透露道,零融资的衣品天成正在筹备走向资本市场,预计2019年提交申请。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二

  没有钱,没有人脉、甚至没有手臂,该如何创业?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但他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拥有几百家连锁店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如今身家5亿。

  一只手臂的他,学过画画,做过老师,卖红薯,开过花店,最后做起了梳子,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怎么做到的?

  18岁意外失去手臂,25岁差点自杀,一路颠沛流离,差点饿死街头!

  1957年,谭传华出生在重庆开县的的一个农村,18岁的一次经历让他终生难忘,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他刚刚初中毕业,和哥哥一起到河里抓鱼,但每次都抓得特别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做雷管炸鱼。没想到,这一炸,就把手臂炸没了。

  失去了手臂就相当于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对于经常要干农活的农民来说是很残酷的。

  村里面的人没有一个人看好他,都认为这个人这辈子算是完了,是他妈妈给了他勇气,对他说:不怕,眼睛还在,一只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学习画画,这也是一门手艺,以后可以靠这个来养活自己,但最后他并没有成为一名画家,而是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谭传华很快就成为全县优秀教师,可是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其他老师和校长的尊重。

  为了尊严,也为了证明自己,1980年,23岁的'谭传华决定辞掉教师这份工作,拿着50元,离开了父母兄弟出去闯荡。

  谭传华先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西北,50元很快就花没了,为了不饿肚子,最后不得不把衣服也卖了,一个价值120元的手表,20元就给卖了。

  于是,他成了睡在街边的流浪汉,可以为了6个馒头给别人画画,甚至被人认为是小偷被追着打,甚至还被送进了收容所。

  几乎绝望的谭传华一路辗转来到了峨眉山,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想找一个地方自杀。

  可能是老天爷也不想让他去死吧,那天山上正好因为下雪封山进不去,回去后他想了想,最后决定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后来,谭传华一边流浪一边画画,好几次差点饿死街头,一场大病过后,不得不返回了老家。在老家修养一段时间后,1984,他决定下海经商。

  为了寻找转型,赌上全部身家,发现巨大商机!

  之后,他曾尝试过卖红薯、当贩子卖魔芋块儿、卖中药材、开花店、开水泥板厂等,靠开花店赚了第一桶金。

  刚开始开花店确实赚钱,不久后开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花店也不好做了,这个时候谭传华考虑转行。

  最后他决定做起了祖传木匠活——木雕。没想到这一转行差点就把多年的积蓄都亏掉了。

  1992年,为了寻找一线生机,他带着全部人的心血来到了深圳参加展览,看到同行的雕刻不仅精湛还便宜,谭传华深深受到了打击。

  在深圳逛街了解市场的时候,他从销售员口中得知木头梳子销量高得惊人,谭传华开始考虑做梳子,回来后他问了一些资历较老的木匠做梳子的工艺,得知做梳子和做传统手工木雕差不多,于是开始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从两块钱到三千块,谭传华看到了希望!

  几个月后,谭传华终于做出了第一批梳子,他迫不及待拿到市场上卖,结果两块钱只卖了一把。第一次尝试起码还能卖出,说明这梳子还是有市场,有希望的。

  他把卖出的两块钱当成了一种激励,但是为什么只卖出一把,问题出在哪里?他问了销售员,才知道原来梳齿又利又短又小,所以顾客才不愿意买。

  知道问题的所在后,他回去对设备进行了调整,把梳子做长、做钝、做大些,按照市场的反应去整改。

  一个市场认可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成功的产品。经过谭传华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梳子的销量慢慢有了起色。

  为了更准确地摸准市场的喜好,谭传华和销售团队一起去推销梳子,在一次推销的过程中,他发现销售员在用胶梳子,他觉得很诧异,自己卖木梳子,用的却是胶梳子,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产品,又怎么有底气销售得好?

  另一方面,不用木梳子,胶梳子应该有比木梳子好的地方,于是,他又拿着胶梳子回去开始研究了起来。

  之后,谭传华拿出经过改良的木梳子,让销售员去重庆最好的商场销售,没想到一下就卖完了,这样一下就赚了3200元钱,也让谭传华更有信心把小小的木梳子做大做强。

  从加盟连锁到上市融资,再到中国梳子大王 !

  1997年,谭传华决定把梳子生意做得更大。做大就需要资金,但解决问题,对于小企业是比较困难的,没有固定资产抵押,银行又不愿意贷款。

  无奈之下,他打出了这样一条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企业怎么招聘银行?很快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因此蜂拥而至,对这件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原来是小企业希望可以得到银行的支持,也引起了大家对“银企关系”的讨论,后来,谭传华不仅得到银行方面的贷款,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

  虽然有了资金支持,但做木梳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他把以前的商场铺点模式改为了专卖店的模式。

  改为专卖店的模式后,他发现销量一路飙升。那个时候的市场,做梳子的多,但鱼龙混杂,产品参差不齐,很多人并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谭传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设立了专卖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1998年,谭传华又改为了加盟连锁的模式,此次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他投资250万拍摄方言电视剧,没想到却交了100万的学费,最终只收回了150万。

  冷静下来后,谭传华不想求快了,只要把店做好就可以了,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发展。

  创业8年后的2001年,谭传华百年老店的目标更进一步了,专卖店开出了一百多家。

  一把梳子,做出了十几个专利,两千多个品种,满足了各种消费群体。

  2009年12月29日,谭传华实现了谭木匠在香港上市的梦想。

  到2010年,谭木匠已经开了853家特许加盟店,甚至开出了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都有分店,每年卖出350万把梳子,谭传华身家达到了5.32亿,排在重庆富豪榜11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梳子大王 。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

  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放弃了就没有可能,坚持就会有很多可能!

  失去手臂后的谭传华,很多人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可是现在呢?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8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7-24

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09-26

80后女生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07-30

传奇80后王麒诚的创业故事07-21

义乌传奇80后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故事08-07

少林弟子白手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09-25

80后男孩白手起家创业07-29

80后的创业故事:5个U盘起家创业变身大富豪07-26

80后创业新星的创业故事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