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华为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3-04-22 11:54:53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为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祖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他的所创办下的华为是一个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无人不为此乐道。下面看看他的创业经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华为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任正非的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6人。任正非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所以,任正非的童年虽然是在贫穷中度过,却是快乐美好的。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在校期间,他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自学完,接着还学习了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从军队转业到深圳,事业低谷,婚姻破裂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上了建筑兵。那时法国一家公司向东北辽阳市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这是任正非当兵后监守的第一个工程。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任正非才离开。1983年随国家调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在这里,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陡坡":任正非在一笔生意中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大国企南油集团的铁饭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经到头。

  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任正非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达人生低谷。

  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的任正非,前行之路陷入无际的迷茫与昏暗。

  不惑之年开始创业,肩负重压,毅然做出抉择

  处于中年危机之中的任正非没有时间去感伤,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急迫,令任正非迫不得已,走向了一条下海干实事的道路。

  “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的。”任正非回忆当时的窘境。1987年,任正非43岁,人生轨迹已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大三角形,但毫无建树。迫使他脱离体制内“下海”的,与其说是勇气、胆识或前瞻性,不如说是生活的无奈。25年后,任正非面对法国记者“当时为什么不出国”的提问,他说已经有了老婆小孩,总不能自己出国留学不管他们,且自己英文不好,既要挣钱又要补习英文很困难。“因此我目光短浅一点,没有出国。”他说。

  1987年,脱离体制的任正非“下海”,以21000元资金创立华为。起初公司主要代销香港产品,风险极小,靠差价获利。

  创业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仅仅只是为了糊口、为提高家人生活品质。而这是一个扛着压力向前、被逼无奈的创业故事。可以说,任正非的创业初期带着些许悲情色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有过几次经历,任正非萌生自己干的想法。

  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43岁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决定自己做研发。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心,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起初,华为在用户交换机的HJD系列产品上取得了小规模成功。然而,这种成功并没有持续下去。由于对趋势的认识错误,华为接下来推出的一款模拟交换机JK1000遭到了新产品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在推出的第一天,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就成为了落伍之物。

  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倚靠深圳公司发展迅猛

  重压之下,任正非依然坚持自主研发,他转向了数字交换机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最初公司员工仅50余人。

  当时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

  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创业公司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此时,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不得不人手一本普及交换机国内规范的小册子才能开展工作。本应在1993年春节前完成的交换机迟迟没有研发成功,华为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任正非私下对身边人表示,如果C&C08研发失败,他只能跳楼。

  1991年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当时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直接面临就是破产。幸运的是,这三台交换机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元,利润则过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还只有100人而已。这样的成长速度,响应了深圳速度的口号,而这样的盛况只属于那个时代。

  1993年年末,C&C08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为华为占领了市场,直至今日。

  孤注一掷之后的成功,很容易被解读成胆识造英雄。但任正非却说,他是因为无知,因为傻才在电信行业里走下去。“我以为电信市场那么大,做一点点能养活我就行了。进来才知道电信不是小公司能干的,标准太高了,进步太快了。要活下来只有硬着头皮干到底,不然就干不下来了。”11月25日,任正非在法国接受当地记者群访时说。

  创业很少是富家公子的选择。创业太艰苦,太容易中途放弃,更适合没什么退路的人。任正非说,当年是硬着头皮才坚持下来,即使一开始已经知道电信业“最难干”,因为产品太标准,小公司疲于追赶新标准。“不努力往前跑就是破产,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只有坚持到现在。我根本跟不上电信发展的速度。”任正非说。

  任正非眼中的自己,和别人赋予的标签,似乎有很远的距离。别人说他低调,他说自己其实喜欢夸夸其谈,“否则不可能鼓动十几万华为人。”。别人说在业界他已是一言九鼎,他说“其实我们是个无足轻重的公司”,相比中国每年万亿级别的出口,华为对美国的销售额每年只是10亿美元。

  “快乐”这个词和任正非很少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年届60才进入媒体的视线,任正非总是一副思考者的神情,眉宇间都是烦忧。但他说:“我认为自己从来都很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都很快乐,因为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包括小时候很贫穷,我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富裕是什么样的。”

  年届古稀,任正非比其他晚辈企业家更有资格回忆自己的商业轨迹。在他眼里,自己并不是英雄,只是个被生活追赶着担心明天就会失败的商人。就像他说的,自己在开放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仅仅是个过客。与其说他过分地谦卑,不如说,任正非怀揣着一颗经历过沧桑的平常心。

【华为任正非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任正非创业简短小故事08-03

任正非语录12-22

华为的创业小故事07-31

华为创业背后的故事09-05

任正非的语录35句04-19

任正非的语录120句01-30

任正非的语录39条11-04

任正非的语录38句09-23

任正非的语录46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