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时间:2023-10-20 13:34:12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1

  自封大象科技"首席体验官",但目前尚无女朋友。刘克楠,典型IT技术宅男,生于1990,身高1米93,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大四开始在小米科技工作,负责全国渠道以及分公司的管理工作。20xx年6月和同学创立大象和他的朋友们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套品牌"大象"横空出世。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因出身小米,大象的一切都刻上了小米的影子。先看产品宣传,"香料来自厄瓜多尔,润滑剂来自荷兰,代工厂位于拥有全世界最好橡胶的马来西亚,安全套成品被运往天津一家替苹果负责外包装盒的厂商组装成盒"。

  再看"大象盒子",黑与绿的外形搭配,瞬间让人想起了另一款互联网极客产品--印象笔记。整个盒子除了印满设计感十足的.符文外,正面没有任何产品说明,只一句"20xx,再不用就该胖了",让人不明觉厉。团队里有3个是小米前同事,泰山资本百万美金级的天使投资也是经由雷军创立的顺为基金牵线搭桥。

  刘克楠的名句"我卖的不是安全套,而是安全。就这一点来说,和周鸿祎做的是同一件事"。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2

  90后创业典范,最年轻的90后美女CEO,是不是美女,仁者见仁,年轻是毋庸置疑的。

  本名张孟宁,2008年云南省高考语文状元,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以上经历扒自百度百科,真实与否待考)。毕业当天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创意情趣的用品店powerful,一举成名,而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马佳佳的跨界能力。

  参加过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第323期11号女嘉宾,也上过《一站到底》、《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在娱乐圈小露头角。2013年底,在中欧商学院分享《一个情趣的用品店的互联网思维》,各种毁三观,在商界扬名;2014年2月15日,受邀万科演讲,放言"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就不买房",一举拿下房地产界。6月27日,出任时尚传媒集团旗下《时尚COSMO》新媒体总编辑,轻松拿下媒体圈。不得不说,马佳佳是个跨界营销的天才。

  马佳佳还长期在微博、微信上进行性教育答疑,写过搭讪大法,热衷于调戏粉丝。言辞犀利,有幽默感,热衷于自毁形象。以女神形象出现,但深谙叼丝心理,在互联网上拥有大批忠实拥护者。

  炮否科技合伙人马威说,马佳佳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她性格是外向的`张扬,她不擅长策划,却善于表现自己,她最擅长的是搞笑--佳佳是个好演员。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3

  在阳光100社区,有很多的创业青年,他们用青春成就了社区的活力。在演出当中,一名90后女孩将她的创业梦搬上了舞台。她叫马绎茹,刚刚踏出大学校门,却有着近的“舞龄”。她从小就梦想拥有自己的舞蹈教室,直到与阳光100结缘后,大学生创业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如今,她要将最美的舞蹈带给社区居民,以回报社区好心人的热情帮助。记者曹建民了解到,2012年7月份,马绎茹刚刚大学毕业,就随父母搬到了阳光100小区A区居住。通过走访调查,她发现社区居民对舞蹈培训班有很大的需求。幼时就梦想拥有舞蹈教室的她,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想法,要在阳光100小区创办舞蹈培训班。

  8日上午,记者再次见到了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小茹老师,正在T2号楼的艺文舞蹈培训中心忙碌。暑期开始,培训班开始忙碌起来[来源:/]。培训内容包括少儿拉丁、少儿启蒙舞蹈、成人拉丁、爵士和肚皮舞。她说,平时自己负责瑜伽和肚皮舞的授课,拉丁和少儿启蒙舞蹈由专业的舞蹈老师负责教授。

  两间舞蹈室面积约50平方米,浅色的地板和墙上的落地镜交相辉映,这里就是她的创业基地。舞蹈培训中心开业到现在已经有两年时间。经过她的努力,这里不仅是教学点,还经中华国际舞蹈联合会批准,为济南市指定舞蹈考点之一。

  “我从小就喜欢跳舞,考入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舞蹈编导专业,并在大一前就考取了瑜伽导师证和高级肚皮舞教练证。”她说,拿到证之后,自己就在一些大学俱乐部、瑜伽馆等地方兼职做舞蹈老师。

  马绎茹说:“要做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当然要有好的.体力才行。不过,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只要一走进课堂,一看到那些热爱舞蹈的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就像被注射了兴奋剂,浑身又充满了精神和力量。”

  2012年10月份,马绎茹的舞蹈培训中心正式开业,前期免费试听、免费教学的模式让这个不大的舞蹈教室迅速挤满了人。随着舞蹈培训中心知名度的提高,社区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向她“拜师”学舞。

  捧回奖状的时候最甜蜜

  努力,自然会有收获。办学一年后,从2013年开始,小茹老师的学生逐渐在各级比赛上拿到奖项,孩子们捧着证书拿给老师看的时候,马绎茹说,她最高兴。

  回忆起带领孩子们参加2013年和谐春晚的情景,小茹老师脸上绽放出漂亮的笑容。“那次参赛,孩子们第一次上台既期待又紧张。下午的比赛,从早上8点开始孩子们就来化妆、彩排,看孩子们那么认真,我心里也很感动。”比赛很顺利,孩子们上台表现非常好,最终顺利夺得大奖。“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办学宗旨就是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放心。”马绎茹说。因为这份责任心,她要投入更多精力在舞蹈之外。她说,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社区居民推荐自己的舞蹈课程。社区居民小丁开始跳肚皮舞以后,两个月的时间瘦了10斤。马绎茹说,看着学员不但瘦身成功,还给业余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她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4

  姚涛是舟山国际水产城声名显赫的千万富翁,旗下不仅拥有商铺、豪宅和名车,而且因为豪爽大方,还被人誉为赫赫有名的“涛哥”。然而,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名富甲一方的风云人物,居然是靠在海边捡小鱼小虾,捡出来的一个千万富翁!你更无法想象,仅仅靠着收集渔民加工后随意抛弃的鱼杂,他竟神奇地改变了命运!

  信不信由你!海边捡小鱼小虾捡出个千万富翁——浙江舟山一个打工他是如何“咸鱼翻身”,又是怎样从人们最不屑、最不齿和最看不起眼的小行当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的传奇经历又带给人们什么启示呢?此文无疑为你打开了一道开启智慧的财富之门——飘泊打工满眼泪绝境时撞开致富门。

  姚涛是个传奇而又命运多舛的人。他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一个农民家庭。他家8口人,上有父母,下有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因为家庭贫困,他高一时就辍学了。辍学后,为了供弟妹上学,他曾借钱办了个养鸡场。可没想到,由于缺乏经验,小鸡还没长大就死光了。1988年夏,一心想改变命运的他辞别父母,前往烟台打工。此后,他先后在苹果园当过管理员,在窑厂当过搬运工和在建筑工地当小工。但令他沮丧的是,他打工两年,始终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

  1990年,失魂落魄的姚涛返回阜阳,应聘到阜阳棉花厂做了一名工人。在这里,他有幸与同厂女工曹爱华相识并结婚。姚涛结婚后,因为女儿和儿子相继出世,他眼见自己和妻子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家人,于是,他再次萌生了出外闯荡的念头。而就在这时,他获悉村里很多人在舟山市沈家门镇打工都赚钱回家的消息,便坚定了前往舟山打工的信念。

  舟山市沈家门镇位于舟山岛东南,该镇人称小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渔港和海产品集散地。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渔民云集,水产品市场一片繁忙。姚涛了解到那里急缺搬运工,于是在春,怀揣200元,与老婆一路辗转来到了舟山。

  然而,姚涛去了后才知,安徽人在舟山名声不很好。此前,由于安徽人在那里打工大多干的是搬运和体力活,当地一些人特别歧视他们。姚涛和妻子去了后,一连找了3天都没有老板愿意接受他们。此后,眼看口袋里的钱花光时,被逼无奈的姚涛只好找到码头的一个冷库老板,主动提出干活管饭就行,老板才答应留下了他。

  冷库干活需要24小时待命,在这里,姚涛干的是当地人最不愿意干的最脏、最累的搬运活。他除了一天干十多个小时外,半夜每有货来,他就得从床上爬起下货、转运、码堆。冷库里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姚涛即使穿着棉袄,手指也被都冻得麻木。干活不久,他便感到里面浑身汗水,外面冰凉冰凉。

  在冷库干活的日子,姚涛月薪800元,但即便这样,他还要每月寄300元回家供弟妹上学,承担两个孩子和家庭开支,几乎每月捉襟见肘。后来,曹爱华见他干活又累挣钱又少,便想法也去了冷库打工。

  安康鱼滑腻腻、粘乎乎的,每次货车一到,曹爱华就得忙着卸货,将鱼码放在货位上。而出货时,她要用手去分拣鱼块。戴手套干活不方便,她只有赤手分拣一批批货物。三九天北风呼呼,冷库里就像冰窖,她干不了几小时,手脚就会冻僵。此外,她还要忍受那刺鼻的臭腥味,经常被熏得呕吐不止,一连几餐吃不下饭。但尽管如此,为了每天多挣10元钱,减轻丈夫的负担,她还是豁出去了。

  这样,在冷库艰难地熬过一年后,姚涛见这里挣钱实在难以支撑全家人的生活,于是前往港口码头做了搬运工。与冷库不同,这里搬运工的工钱是一天一结,他每装一包货可挣0.5元。就为了多挣些钱,他每天都抢着装200包货物,几乎连命都拼上了。

  一天,港口运来大批货物,姚涛为了多挣钱,不分昼夜地连续装卸了三天三夜。咬牙干完活后,由于劳累过度,一下倒在海堤上沉沉地睡着了。几名工友担心海水涨潮,他在睡梦中翻身滚到海里,几个人大呼小叫地喊他,可喊了半天硬是没能喊醒他。最后,还是曹爱华闻讯赶来,让4个老乡把他抬回了出租屋。

  搬运工的活很累、还危险。一天夜晚,曹爱华收工后没见姚涛回来便找到了港口。当时,姚涛正忙着把鱼搬到小舢板上,曹爱华见他干活吃力,便主动上去帮忙。谁料,由于那天风急浪大,他们抬着鱼筐登上小舢板时,一个大浪打来,一歪,曹爱华站立不稳,一头栽倒了海里……

  漆黑的夜里,大海恐怖而狰狞,姚涛见妻子落入海中,赶紧跳入冰凉的海中,急速拉住妻子。开始,他试图将妻子直接托到船上,但由于慌乱,一下未能托起,两人一起沉入海中。千钧一发之际,他拼尽全力,再次抓住妻子,一手扒着船帮,一手将妻子奋力往上举。最后,在船主帮助下,才终于将曹爱华拉上船。

  船靠岸后,由于妻子已陷入昏迷状态,姚涛立即将妻子平放在岸边,不断按压她的腹部,直到妻子咕噜咕噜地吐出了海水,醒了过来,他才筋疲力竭地瘫倒在沙滩上……

  在血和泪的艰辛付出中,渐渐地,姚涛以勤奋和善良赢得了船老板的心。由于每次装卸货物后,他都会坚持额外把渔船打扫得干干净净,船老板高兴之余,于是就把卖不掉的小鱼小虾都免费送给了他。

  一筐鱼虾能卖二三十元,给的船老板多了,姚涛往往一天能卖五六筐,能额外多收入100多元。姚涛在向冷库出售这些小鱼小虾时,意外发现很多冷库加工鱼产品后,随意丢弃的鱼垃圾也是一个生财之道。他更没想到,接下来,由于他开始捡拾鱼垃圾,他的'人生骤然发生了逆转!

  再苦再累不认命大丈夫誓圆父亲遗愿

  在水产码头,一些渔民在把鱼卖掉后,往往把剩下的卖不出去的小鱼小虾丢弃在码头。时间长了,这些被丢弃的小鱼小虾腐烂发臭不说,码头环境也被污染。姚涛见渔民随意丢弃小鱼小虾是个浪费,于是干脆把它们都捡拾起来。由于鱼的种类繁杂,他把它们按不同品种归类,然后以不同价格卖给鱼粉厂。鱼粉厂再用这些鱼虾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鱼粉。这样,渔民丢弃的小鱼小虾,经过姚涛转手就变成了一种意外之财。

  舟山渔场码头有12家冷库,大多都搞外加工。杀鳗鱼、安康鱼时都要去头、去尾和去内脏,鱼精加工后,鱼肚、鱼排、鱼骨,都被当做垃圾处理了。一个冷库一天请5个工人清理鱼垃圾,最少要付300多元,加上运费、环卫部门处理垃圾的费用,一个冷库一天最少要花费500多元。

  姚涛意识到这里暗藏着一个商机,他观察,如果将这些鱼垃圾处理后,转手卖给鱼粉厂并加工成鱼粉,那他便相当于做了一笔无本生意。

  姚涛主意打定,便让妻子找来几个老乡,以义务劳动的名义,承揽了妻子打工的这家冷库的垃圾清理。他将这些垃圾运到鱼粉厂后,以0.2元到0.3元一斤的价格卖掉,支付完运输和人工费后,居然发现清理一个冷库能赚300多元!姚涛无偿清理鱼垃圾的事情一传开,那些码头的冷库老板们觉得,让他清理鱼垃圾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于是纷纷找到他。此后,随着清理量加大,姚涛又动员了更多老乡,租来更多货车,拉走这些垃圾。高峰时,他仅清理12个冷库的垃圾,一个月就能净赚2万多元!

  姚涛业务扩大后,春节过后,他便把初中毕业的弟弟接到了舟山,他梦想着,等自己的业务扩大后,便成立一个专门收集鱼垃圾的公司,由此一举改变命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姚涛的人生出现转机时,他的弟弟却因在清理冷库垃圾时,与人发生口角被人砍成重伤。为了抢救弟弟,他一下拿出了好不容易才赚的10万元,才终于保住了弟弟性命。但他一夜之间又变成了穷光蛋。

  屋漏偏逢连夜雨。弟弟刚刚伤愈,父亲又身患胃癌。而更悲哀的是,当时他父亲的胃癌明明处于初期,如果及时手术完全有可能治好。可他偏偏两手空空,找人借钱时,人家明明有钱就是不借给他。那段日子,他可谓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在一边暗暗流泪,一边默默祈祷,在伤心和自责中痛苦度过。

  知子莫如父,姚涛的祈祷没能唤回奇迹。206月,已病入膏肓的父亲,弥留之际,痛彻心扉地对姚涛说:‘涛涛,爸爸就要走了,爸爸最大的遗憾,就是今生没能给你幸福……我希望你今后不要像我一样被人看不起。如果你是男人,就一定要混出个名堂。否则,没有钱谁也不会瞧得起你……”那天,就在父亲溘然逝去的那个悲惨夜晚,姚涛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他跪在父亲的床头郑重发誓:今后无论再苦再难,儿子也要实现你的夙愿,好好让那些鄙视我的势利小人,看看我究竟如何成为大器!

  父亲病逝后,姚涛又欠了5000元债,被内忧外患一逼,无路可走的他索性又找人借了3000元返回了舟山。他一回来,立即开始经营起收购海产品的业务。但偏偏这时,他的生意刚刚开始,就再次遭遇厄运,而这次,差点搭上了妻子的性命。

  年8月的一天,姚涛在码头收购了一车小杂鱼。但他租来的一辆农用车载重2吨,而他为了多装货却装了5吨。更不巧的是,该车因为停在码头一个斜坡上,车辆由于刹车不灵,他装好货后,司机没有刹住车子,这辆农用车竟顺着斜坡倒滑向了大海。当时,姚涛的妻子正在车里睡着,姚涛发现后拼命喊叫,直到冒死将妻子从里面拽出来后,农用车就掉进了大海。5吨鱼可以卖4000元啊!但顷刻间就白白葬送了。除此,因为打捞和修理车辆,姚涛又支付了1000元吊车费和1500元修车费,这无疑让他雪上加霜。

  姚涛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后,顷刻陷入了绝境。面对接连厄运,他的心也像跌入了万丈深渊,感到前途一片灰暗。收购海产品是做不下去了,由于没钱经营,加上又欠下债务,这时,曹爱华唉声叹气地说:“也许是我们的命不好,我们命中注定不是经商的料,也发不了财。唉,我们还是回家种田吧!”是啊!姚涛为何命运如此不顺呢?当初,他眼看拼出一线生机时,为何弟弟和父亲偏偏出事?而后他要干大事时,妻子又为何突遭劫难?听着妻子的话,姚涛想起自己的种植恍遥唤亲右凰幔淮劾峁雎涠隆

  然而姚涛并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摆布,身为铮铮男儿,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此刻,他一想起父亲的临终遗言,胸中便升腾起一股豪情壮志:对啊!是男人就不能趴下,如果自己连这道坎都迈不过去,还何谈改变全家命运!痛定思痛过后,姚涛打定主意,即使没钱收购产品,宁愿再去冷库打工,也要重新崛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千万富翁熬出来

  冬,走投无路的姚涛说服妻子,再次双双回到了冷库工作。这次,他和曹爱华的工作是分拣鱼块。三九寒天,冷库里的鱼结满冰块,他们分拣时必须用手将冻鱼掰开,然后进行分类。但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异常辛苦。一天,曹爱华分拣冻鱼时,一不小心被一条鱼的毒刺刺进手心,当她咬牙干完活后,这才发现整个手掌肿得像面包一样,浑身发起高烧。后来,幸亏姚涛及时带她去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身体上的劳累还可抵抗,而姚涛最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那时,为了多赚钱,每天下班后,他就和曹爱华赶往码头捡拾鱼垃圾。姚涛以前收集鱼垃圾赚钱曾远近闻名。可现在,他忽然被打回原型,又变成了穷光蛋后,一些人便议论说:“看来,这个安徽人就是个穷打工的命啊!这不,他不又捡起垃圾了吗?”有人说:“这种活也就只有安徽人干,你见过我们这样的人干这种下贱活吗?下贱人就是下贱,是永远成不了大器的!”面对冷嘲热讽,姚涛懒得搭理他们,只是心里暗暗发誓:你们越是瞧不起我,我还一定要做个老板给你们看看!

  就在这样的执著追求中,姚涛和妻子不分昼夜地忙碌,终于靠着在冷库打工和销售捡来的鱼垃圾,艰难地赚了20多万元。夏,姚涛见自己已有了一定基础,便在沈家门水产码头租了一个10平米的门面,开出了第一家海产品收购门市部。

  姚涛的生意开张后,随着经营好转后,便将家乡的女儿和儿子接到了舟山。从此,他在收购鱼垃圾的同时,开始收购红头鱼、带鱼和各种杂鱼。这样,在夫妻俩共同努力下,经过艰辛经营,姚涛终于赚取了60多万元。此时,业务扩大后,为了运输方便,他一口气买了两辆货车,并雇了两名司机和10名小工,开始大规模向冷库和渔民收集鱼垃圾和小杂鱼。而没想到,因为收集鱼垃圾,他幸运地认识了著名商人陈玉龙,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人生。

  陈玉龙是浙江省玉环县龙生水产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裔老挝木藤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他曾因开发研制东海渔区混合低值小杂鱼,生产出鱼糜而名扬海外。鱼糜是一种新型水产食品原料。小杂鱼斩拌后,加食盐等进行擂溃成粘稠的鱼肉糊,成型加热后变成具有弹性的凝胶体,可制作成鱼丸、鱼糕、鱼香肠和鱼卷等。由于该产品细嫩味美,又耐储藏而成为市场宠儿。巧的是,姚涛收购小杂鱼时,陈玉龙在水产城进行调查时,发现了姚涛收购的杂鱼非常适合他们的原料,于是,他和姚涛有了业务往来。

  一天,姚涛给陈玉龙送去了15吨杂鱼原料,因为是第一次和姚涛打交道,经商挑剔的陈玉龙想试探一下姚涛的人品,于是故意将2万元的货款装成5万元,放进一个信封交给了姚涛。返回的路上,姚涛清点货款时,发现多出了3万元,便立即调头回到陈玉龙的公司,将这3万元如数退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陈玉龙见姚涛为人本分,做生意不贪不沾,便将公司所有收购杂鱼原料的业务全部交由姚涛经营。当他获悉姚涛经营资金不足时,还让夫人肖赛香专门拨款100万元,让姚涛用于经营。这样,有了陈玉龙的鼎力支持,姚涛的收购量便从开始的一天20~30吨,暴涨到100多吨,月收入猛增到30多万元。

  这之后,借着陈玉龙的相助和引荐,姚涛四处出击,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财源滚滚而来。此后,随着他声名远播,福建腾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慕名找到他,要他专门提供鱼丸原料。福建腾新公司是一家专业加工鱼丸的上市公司,姚涛同时为两大买主收购原料,财富便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后来,姚涛的事业发展后,他便在沈家门收购了一家宾馆,将业务扩大到了住宿、旅游和服务业。

  然而,姚涛富裕后,并未忘记农民本色和养育自己的家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先后推荐和引入了20xx多名老乡前往舟山工作,并出资200多万元为家乡建桥、修路,接济救助孤寡老人、孤儿与穷困户。而他收留流浪汉花桂南17年如一日,更是被当地传为美谈……现在,他不仅一跃成为舟山最知名的千万富翁,还买了两套住房,并拥有了名车和数家店铺,奇迹般地成为舟山国际水产城最有名望的老板之一,还被选为舟山水产城水产协会理事……20xx年5月,姚涛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表示,他下一步打算将自己的经营逐步推向沿海,并将其业务扩展到海外……

  一个穷苦农民,仅仅靠着捡拾渔民随意丢弃的小鱼小虾和抛弃的鱼垃圾,居然奇迹般惊变为一个大富翁。其实,纵观姚涛的成功经历,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规律:那就是生活中越是不被人看好,越是被人忽视的事情中,往往蕴含着巨大商机。这就如被城市人淘汰的手机、电脑,台灯,儿童丢弃的高档玩具,经收购后转手卖到农村一样,同样能创造新的价值。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商机,随处都有金子,人们抱怨找不到改变命运的途径时,岂知商机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姚涛,他正因为身处绝境时留意了身边不被人注意的细微现象,他才从捡拾小鱼小虾的这种极普通的小事中,发现了巨大商机和财富宝矿,因此他才因势利导,一举改变了命运。读者朋友,读罢此文,你是否已从姚涛的成功经历中获得了某种启示呢?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5

  从小喜欢玩洋娃娃,也喜欢把洋娃娃身上的衣服拆下来,自己设计并缝制成新的样式再穿到洋娃娃身上;和许多女生一样,吴育林喜欢逛街,尤其喜欢逛服装店。“每个女生其实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就是自己开一家服装店。”吴育林告诉记者,她从中学时期就有了开服装店的想法,但由于学习的关系,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高三毕业后,吴育林就想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于是,她和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一起从故乡湖北咸宁来到武汉汉口,购进一些适合年轻女性穿的衣物,并成为故乡第一个在夜市上摆摊子的商家。由于款式新颖,经营得当,吴育林很快尝到了卖衣服的快感。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后,大一上学期她就和几个同班同学去进货:衣服、围巾、鞋子等,一下课就抢着到学校附近抢位置摆地摊。因为学校要求大一学生要上晚自习,摆地摊虽能赚钱,考虑到学习,摆了一段时间的地摊后,吴育林还是决定好好学习,放弃了地摊上的生意。

  不论是夜市还是地摊,在卖衣服这方面,吴育林都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大一寒假时,她想开一家卖服装的实体店,于是她就留心家乡的店面情况。凑巧的是,当时有家卖包包的店主要转让门面。但开店最缺的就是资金,向父母说起这事时,考虑再三,吴育林的母亲决定对这个包包店进行投资。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她跟吴育林约好“这钱就算是借你的,到时候你把本钱还我就行,再用你赚的钱去开服装店。”有了充足的资金,2010年8月初,吴育林就把店面盘过来,开始了自己长达半年的“卖包”生涯。由于包包店开在咸宁,而自己却在武汉读书,平常课较少时,她就抽空回去看店,学习忙时就让妹妹帮忙打理。

  同时,吴育林也在寻找兼职,而她做得最多的就是卖服装。基于自己卖包包的经验,有服装店兼职时,她的业绩一直让老板赞不绝口。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虽然包包店的生意红火,自己也赚了不少钱,但开服装店一直是吴育林的梦想,在经营包包店的同时她留意着合适的地段及门面,并做了相关的市场调查,半年之后,她就将包包店转让,用所赚的钱加上贷款,在故乡开起了首家经营16-30岁女性衣物的服装店。

  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将包包店转让后,吴育林把之前借的本钱还给了妈妈,虽有不少余额,也租下了一个比之前更大的门面,但是装修门面、付水电费、进货等方面都需要的资金是自己远远付不起的。怎么办?门面已经租下来了,如果不装修、不营业,就等于白白砸钱了。

  爸爸希望吴育林专心学习,并不看好她的经商能力;妈妈明确表明不提供资金资助;向家里借钱已是不可能的事了,吴育林就想着去贷款。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而且在信誉方面也不见得能顺利通过,于是吴育林转向身边的熟人贷款。一个年纪轻轻的女生,实战经验并不多,如何才能筹到相应的资金?品学兼优,之前将包包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吴育林贷款时,家乡一阿姨放心地把钱贷给了她。留下贷款的单据,吴育林拿着首次贷到的资金开始了装修门面。当时正值暑假,从上午九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吴育林一个人辗转于各个市场,挑选装修所需的木材、灯、瓷砖、油漆等材料。轻的东西还好办,重的材料也就难倒了这个娇小的姑娘。“像木板、油漆这样的重物,靠自己那是很辛苦的”,为了装修门面,为了服装店早日开张,吴育林坐上自己平常并不看好的三轮车,将所需材料拉回店中。一路上都是相识的人,坐在三轮车上,吴育林时常低着头避开熟悉的目光。“装修的那段时间,我就是在三轮车上度过的,当时挺尴尬的,但现在想想觉得当时也挺有趣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在感慨的同时,吴育林脸上浮现得更多的是笑容。吴育林将自己的服装店命名为“私人衣橱”,她介绍到“带有点韩国风味,主要卖的是外贸货。”

  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门面装修完工后,吴育林就和姐姐一起来武汉进货。凌晨24:00出发,早上3:00或4:00到达武汉,在车上睡一会,等到天亮差不多就是6:00了,吴育林就和姐姐就沿着大街小巷逛各个服装店并挑选相应的衣服、包包和鞋子,13:30左右把要买的东西买齐后,再搭车回家,到家已是16:00;将衣物搭配好、对码、标价、挂到货架上,完成之后就是21:00了,此时吴育林才能放心地休息。在包包店转让之后且服装店开店前,吴育林就自行开网店,把平常购进的衣服拍上照片,用淘宝助手倒出来放到淘宝网上供顾客选择。服装店正式开张后,她往往利用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时间完成新进衣物的拍照、照片上传以及在QQ上更新货物这些事宜。由于所卖的女装适合于16-30岁的女性穿,且为外贸货,款式新颖,质量也有保证,加上之前开包包店所积累的人脉,吴育林的服装店立即吸引了很多顾客,销量也不断提升。因而,每隔一周她就到武汉进货。那段时间,妈妈出了车祸,除了自己的服装店,吴育林也帮忙打理妈妈的店,本来身材就很苗条的她一下子暴瘦了十余斤。为了服装店的正常运转,她就“个人品质、态度”这两方面招取了店员,秉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带着服装店不断发展。“开学之后,我就不能时常在店里了,所以在招人这方面比较谨慎,招的都是可靠的年轻女性,在用心服务顾客之余,她们也时常穿着店里的衣服吸引顾客。”

  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为了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吴育林只得继续向其他朋友贷款。“刚开始很多人是不愿意贷款给我的,但我就拿出之前摆地摊、卖包包的经历说服他们,让他们相信我能够把服装店开好,而且能按时还好贷款。”就是这样的韧劲以及不放弃的精神,前前后后,吴育林共筹到八万多贷款资金。“八万多贷款,你还得起吗?”面对妈妈的质疑,吴育林说:“我还年轻,才20岁,就算服装店开不好,我还是有时间去还贷款的。”面对如此自信的话语,吴妈妈提供给吴育林更多的精神支柱。吴育林也不断告诉自己:有些事情不尝试,有些场面不经历,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高度,所以要不断努力。

  辛勤工作,半年还清六成贷款

  开学之后,吴育林就把服装店里的事务交给店员打理。已经大三的吴育林除了学习之外,每周六上午六点她一如既往去汉口进货。吴育林告诉记者,她每次至少进五千元的货,平均都是在一万到二万之间,“一个人提那么多货物很吃力,时常是姐姐陪着进货。进完货就回家,将衣物搭配好、对码、标价、挂到货架并拍照且在网站上更新。”有时候姐姐有事不能来,吴育林就自己一个人去进货。一个人进货是很辛苦的,“有一回我提双手提着重重的.袋子进了一家服装店,老板告诉我‘当时只看到两个袋子在动,根本没看到你人’。”这件事让吴育林印象很是深刻。一个人进完货之后,拿着大堆小堆的衣物搭公交,人多时,吴育林也感到很累。“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是值得的。”想起自己的初衷,吴育林更能坚持了。

  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对于服装,吴育林坦言自己对它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喜欢,而是到了热衷的地步。平常逛街时,她看到新潮、好看的衣服就想着如果放在自己的店里会不会受欢迎?“有时候都觉自己有职业病了。”吴育林表示。在武汉读书这三年,她逛遍了武汉各家服装店,也和很多店主成了朋友。每次逛街时,店主都会问她是自己买衣服还是来批发衣服的;遇到合适的款式,吴育林就毫不犹豫地批发下来并带回店里。

  只要学习任务不重,作业不多,吴育林都坚持每周回一趟家,看看服装店的生意。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由于时常在汉读书,许多顾客并不知道吴育林就是店里的老板,而是把她当成顾客,和她一起聊店里的衣服;在聊天中,吴育林不断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做相应的改进,店里的衣物也越来越受欢迎。尽管生意很好,但巨额贷款以及部分课程成绩的下滑,也成为吴育林苦恼的来源。“本来就是因为喜欢英语才学英语专业的,现在怎么能不好好学呢?”看着身边勤奋学习的同学,不管多忙,吴育林都会抽出时间学习并努力补自己落下的功课。

  服装店每月平均能赚五六千元,不到一年时间,吴育林已还清五万多贷款,虽然身上还背着三万多债务,吴育林一直微笑着行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和两年前相比,吴育林已很少向父母要钱了,大部分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开服装店投资创业好项目。开了服装店之后,只有两次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向父母借钱;当父母资金周转不济时,她也能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听说了吴育林在开服装店,班上许多同学纷纷去她的网店观看,有的同学还让她推荐适合自己穿的衣服。除了同学,她的老师们也很关注她,她的高级英语老师亲切地称她为“小店老板”,翻译老师也时常去逛她的网店。

  谈起吴育林的创业经验,该校会计专业大二学生吴德庆直呼其为“人才”。国贸专业大三学生秦玉表示,女性创业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她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大一女生刘桓町说道:“我觉得这个女生很自信!能下定决心贷款,并贷掉如此多的资金,且在短期内还了六成,也足以说明她很自强。”大四学生王先飞表示,吴育林是个很有能耐的女生。吴育林的素质导师张静说:“白手起家,靠贷款做起,从小做大,从实体做到网店,有思路有想法,敢于挑战,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她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不怕困难,不旷课,也保持好成绩。”她对吴育林的创业行为很赞赏。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

  他原来是一家国营单位的技术主管,在改革开放后不久,他带领着十几个同事开始下海经商。在下海前他所在的单位就是开发和研究电脑的,因此下海后他和同事依旧做电脑生意。当时改革开放不久,他的生意很快就做得热火朝天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在20世纪末,就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IT公司之一了。

  可是在21世纪初,整个公司却陷入了瓶颈,公司的发展停滞不前,而他和当初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一天他来到了广济寺,广济寺是他最常来的地方,当工作或者生活有什么不顺心的时候,他都会到广济寺去散散心,因此广济寺的住持和他是很好的朋友。

  他在广济寺又碰到了住持,住持看他满腹心事,于是和他攀谈了起来。他和住持一向交情甚好,于是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困境告诉了住持: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靠自己的经验来管理了,而是信息化管理。可是自己擅长的却是过去那种依靠自己经验管理的模式……

  住持静静地听完了他的话,然后对他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不懂,可是有一个故事讲给你听,也许对你有所帮助。”住持从禅房里端出了两杯茶,然后开始讲故事。

  住持喝了一口茶开始讲了:“从前在一个小镇有一个木匠,他的木工做得最好,因此他家的家具是整个小镇上最漂亮的,小镇上大部分人家的家具都是他打的。每次当家具有损坏的时候,他总是很快就能修好。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总是夸奖他心灵手巧,可是时间长了,人们再也不夸奖他了。而是告诉他他的家具已经落伍了,可是他却不信,他以为是人们骗他。可是在几年后,当他偶然去别人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家的家具真的已经是整个小镇上最落伍的家具了。”

  住持顿了顿接着说道:“你知道为什么他的家具是最落伍的家具吗?”他摇了摇头。住持说道:“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的家具是做得最好的,因为他是小镇上最好的木匠。可是小镇上已经不流行他做的家具了,再加上十多年了,他总是对家具修修补补,所以他的家具已经是小镇上最难看的家具了。”

  他看着住持,不明白住持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自己。住持笑着对他说道:“你是不是那个木匠?”他恍然大悟,是呀,自己现在的.处境与那个木匠又有什么区别,都以为自己拥有一身的本领,可是不知道这身本领已过时,自己最擅长的却成了阻碍自己继续前进的障碍。

  他谢过了住持,很快回到了公司。三个月后,他在公司全面推行信息化改革。由于大部分同事都年纪大了,因此信息化推行很不顺利,可是在他的强硬推行下,半年后信息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公司的业绩又有了大踏步地向前。而他也明白了没有永不过时的本领和法宝,只有不停地学习和改变才是永远不变的制胜法宝。他就是柳传志,而他所在的公司就是中国最出名的IT公司之一的联想公司。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7

  陈宗恒是中国酿酒界的一个奇人。他曾因为酿酒、藏酒倾家荡产,而造出世人震惊的绝世美酒后,竟藏入深山老洞30年一滴酒不卖!穷困潦倒时,尽管他全家挤在几间常年漏雨的破屋里生活,每天吃着野菜度日,他却始终不渝坚守着这座金山,死死地坐等着改变命运的最佳时机。一晃,30多年过去了,陈宗恒如此疯疯癫癫地酿酒、藏酒,究竟命运如何呢?他将这些多达1000吨的窖藏酒卖出了惊天价格,还是守得穷途末路呢?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人们纷纷议论他是疯子时,他的窖藏酒却如天外飞仙,一鸣天下知!而更神奇的是,如今,他的酿酒和藏酒不仅傲视群雄,跻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还奇迹般畅销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一举传奇般地由一个穷光蛋变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佩服!“30年做一梦”的乡下汉成了“一代酒王”他是如何创造这个财富神奇的,又是怎样守得云开雾散呢?陈宗恒的传奇经历,为天下读者树立了一个经典创富榜样!

  陈宗恒1958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李子村一个农民家庭。利川市山清水秀,为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民俗素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传统习俗。而李子村还在清朝光绪三十年间,家家都酿酒,村里长年弥漫着诱人的酒香。陈宗恒一家祖传酿酒,从小,他就痴迷酿酒事业。

  1977年和1978年,陈宗恒曾两次参加高考,虽然两次成绩都超过高考录取分数线,但因为历史原因和政审,他先后与大学无缘。高考梦碎后,为了改变穷困命运,他东挪西凑地借了一笔钱,搞了一个酒作坊,开始尝试制作高粱酒和陈酿窖酒。那时,因为整天痴迷在酿酒事业中,在酒窖中待久了,每当他从别人身边走过,人们就会闻到他一身酒香。

  1982年春,陈宗恒经过研制,酿出了一种苞谷酒。第一缸酒开封那天,他欣喜地端着酒满村乱跑,大声嚷嚷着请人喝酒。看他疯疯癫癫的样子,乡亲们以为他酿酒走火入魔,纷纷摇头叹息说:“看来这小子是酿酒酿疯了,居然酿出一种破苞谷酒竟也这样大惊小怪。”不过,当乡亲们品尝了他酿出的酒后,立刻深感这酒不仅甘醇爽口,还有一种特别的香气。陈宗恒的一个堂弟品尝后,立即找到他要求学习酿酒技术。

  1982年夏的一天,一位老乡因为听说陈宗恒酿造的苞谷酒味道非同寻常,便带着远道而来的亲戚找他买酒。那位客人品尝后,不禁诧异地说:“你有这么好的酒怎么不卖给更多的人,让它变成财富呢?”陈宗恒觉得有理。他考察后,便在凉雾乡粮管所租了几间房,将家搬过去创建了一家酿酒厂。

  然而,让陈宗恒万万没想到的是,酒厂建成后,因为搬家变换了水质,他正式酿酒时,质量却下降了很多,口感也没有以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他经过翻阅资料和咨询专家得知,酿酒对水的要求很高,而想要酿出清香绵甜的好酒,最好是用甘甜的泉水。而凉雾乡的水质过硬,属中性盐含量较高的苦水和咸水,因此,他酿出来的酒自然比原来的酿酒口感差,还有杂质。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名酒有佳泉。”好的水源是酿造佳酒的必要条件。为此,陈宗恒决定寻找新的水源。一次,陈宗恒在巴东县一处大山腰采集水源样本时,突然感觉后背一阵发寒,扭头一看,只见一头狼正盯着他,绿幽幽的眼睛透着阴森的寒光。陈宗恒心中一惊,想到老人常说,遇到狼时要有威慑力,狼就不敢靠近。于是,他转过身来,一边壮着胆盯着狼的眼睛,一边缓缓后退。果然,狼见他没有伤害的敌意,对峙了一会儿后扭头走了。见狼走远,过度紧张的陈宗恒顿时瘫软在地。

  1983年底,陈宗恒来到距利川市城区20多公里的水莲洞散心时,突然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原来,水莲洞是一个天然的大溶洞,位于长江支流清江源头地带,地下伏流2万米。看到山泉汩汩,陈宗恒掬起一捧山泉品尝,顿觉清甜爽口,沁人肺腑。他赶紧将随身携带的玻璃杯装满山泉,下山找人测量水质。后经省水利局专家鉴定,此水硬度只有20mg/L左右,且水可挂壁,极适合酿酒。要知道,北方水质硬度高达600mg/L,南方一般地方,水质硬度也达到400mg/L,而硬度只有20mg/L的水质极为难寻,这无疑是酿酒的最佳水源!

  这一结果让陈宗恒大受鼓舞,因此,他决定将酒厂搬到水莲洞附近的山上。但意外的是,他这次决定再搬家时,妻子大发脾气说:“我们刚搬到这里不到一年,你现在又要搬迁,你这不是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厂毁掉吗?你要知道,这个酒厂可是投入了我们全家的财产啊!你再这样穷折腾还怎么赚钱?”陈宗恒的母亲闻讯,也气得用拐杖敲着他的头,大骂他是败家子。但陈宗恒坚持认为,造酒一定要好水,水莲洞的山泉是制造高质量好酒的绝佳资源,这次搬迁一定能让自己脱胎换骨。

  陈宗恒性格执拗,他认定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1984年春节一过,他就决定将酒厂搬到水莲洞所在的大山脚下。他观察发现,这里有两处泉眼,十分适合酿酒。但主意打定后,前期为了造酒他已折腾完了全部家产,再无能力搬家。这30多公里的山路加之坑坑洼洼,泥泞难行,陈宗恒又担心那一大批酒缸经不住颠簸,不敢用拖拉机拉运,便赊账找来30多个挑夫肩挑背扛。可那些挑夫挑着酒坛走路太累,又嫌赚钱少,还是赊账,拖拖拉拉地干了几天,就陆续有人不干了。其中,一个挑夫见累死累活还拿不到现钱,便故意在路上碰破了一坛陈年好酒,趁机招呼众人豪饮,一时气得陈宗恒又急又怒,而又无可奈何。后来,他见实在没钱支付他们运费,便与这群挑夫达成口头协议,挑夫帮他运酒,他以酒作为酬劳。

  这样,经过千辛万苦,陈宗恒终于在山清水秀的花梨岭上建起了酒厂,并让泉水直接通到了酒厂。他梦想着,一旦利用这里的山泉酿出美酒,日后就只等着在家里数银子了。

  然而,陈宗恒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泉酿出美酒后,因为当地经济落后,消费力有限,他酿出的52度白酒只卖几角钱。而当时,同度数的茅台酒已卖到了20多元。

  同样是酒,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为了一探究竟,让自己的白酒也变为“金凤凰”,1984年5月,陈宗恒带上自己酿造的酒,前往贵州省茅台镇和四川宜宾,分别拜访了茅台酒厂和五粮液酒厂。酒厂的品酒大师品尝了他的酒后,感到他的酿酒品质不错,但缺乏历史底蕴,一名品酒师告诉他,酒的价值不仅与口感和味道有关,更与其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品酒师说:“酒窖藏的时间越长,酒越醇香浓郁。而且酒液、酒瓶、酒标和酒包装也会有岁月刻下的印记。所以,窖藏老酒不仅藏的是酒,更是品质和历史文化的体现。有了这些底蕴,酒的价值自然也就会上去。”评酒大师说:“很多企业之所以都将自己的酒储存于风光秀美,闻名遐迩的‘洞天福地’之中,就是洞藏白酒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

  听了评酒大师的一番话,陈宗恒茅塞顿开,他心想:“利川风景独特,有山、有水,有洞、集雄、险、奇、幽于一体,这不是得天独厚的藏酒之地吗?”受此启发,陈宗恒决定立刻将生产出来的.白酒都窖藏起来。

  此后,从1984年开始,人们只见陈宗恒生产出大批白酒,却不见他卖酒。但这样一来,他将全部白酒都屯在了窖房里,随着生产量加大,他酿酒的粮食消耗惊人。酿造1公斤原浆酒,陈宗恒要消耗10公斤粮食,天长日久,他把全家的粮食都用于酿酒、囤积起来,再无粮食可酿酒时,他就把养的猪卖掉换粮食。最后,为了造酒、囤酒,陈宗恒像疯了似的,几乎把家中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直至欠下巨债,一家人被逼得后来不得不挤住在一个四处漏风的土房内,靠采集野菜、野果度日……

  陈宗恒这样癫狂,又只酿酒、囤酒,终于激怒了家人。一次,陈宗恒的妻子见孩子几个月没吃肉,整天哭闹着要吃肉,便偷偷从酒窖取出2斤白酒,到街上换了2斤猪肉。事后,她气愤地对陈宗恒说:“我以为你藏酒还能藏出个金元宝来,原来你拼命藏酒,2斤酒也只能换2斤猪肉啊!你这样做搞得全家人都一起受罪,你是疯了,还是走火入魔了呀!”一听妻子抱怨,陈宗恒顿时火了:“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我告诉你,我现在倾家荡产藏酒,、后,这两斤酒就能换回一头猪你信不信!”但他无论怎样解释,妻子就是不听,气得直骂他简直就是个傻子,傻到只会做赔钱生意,不会赚钱。而更令她恼怒的是,此时,陈宗恒的堂弟已开了一个酿酒作坊,他见陈宗恒不卖酒,短短几年,他倒通过卖酒赚钱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而与此相反,陈宗恒却因为大量藏酒,生活捉襟见肘——

  守着金山却过着乞丐似的生活,为此,陈宗恒的家人多次劝他卖些酒来改善生活,可他坚决不肯,甚至说,宁愿讨饭,也不卖1斤酒。有人见他如此偏执,于是开始怀疑他脑袋是否坏了,并建议他的妻子带他去精神病医院检查一下。但不管别人怎样议论,陈宗恒仍然如痴如醉地酿酒、藏酒,乐此不彼……不仅如此,陈宗恒居然还研究起新的酿酒技术,并由此一举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次,陈宗恒在山上采摘野果刺梨充饥,吃着吃着,他突然想:这里满山的刺梨能不能酿酒呢?如果酿造出来会不会别有财富玄机?当晚,他找出酿酒的相关书籍查阅,结果发现,刺梨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和籽均可入药,是加工保健食品的上等原料!

  原来,刺梨全身都是宝啊!第二天一早,陈宗恒急忙上山,采摘了刺梨试制出果酒。此后,经过几个月摸索,他的刺梨酒终于在1994年底成功酿出。令人惊奇的是,此酒酿出后,他品尝时一入口中,便感觉唇齿、舌尖、喉咙满处留香,绵绵香甜。那天,他以酸萝卜泡菜下酒,居然喝了一斤,浑然不觉醉意。有了这个巨大发现,他当天兴奋地拿出了20斤酒,纷纷送人品尝。人们品尝后,也被这前所未有的酒香陶醉。后来,此酒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而更奇妙的是,凉雾乡派出所所长喝了刺梨酒后,他久治不愈的胃病竟奇迹般痊愈了!

  刺梨酒为全国独创,陈宗恒深知,自己虽然酿出了绝世宝贝,但在酿酒工艺上还存在缺陷。因此,他决定外出偷师学艺,以丰富自己的创造。

  1995年春节后,陈宗恒请来一个师傅在家酿酒,自己前往全国各地的知名酒厂打工。偷师学艺期间,他在一个个酒厂辗转学习、偷窥。这样,经过两年颠簸,他终于学得各大酒厂的酿酒技术,然后集百家之长,酿出了一种举世震惊的刺梨酒和猕猴桃酒。随后,他又一举试制出火棘、玄参、李子酒,终于让这些随处长在深山数千年的野生植物变成了佳酿美酒!

  有追求便会有奇迹。20初,利川市人民检察院两位检察官,因为到陈宗恒所在的村子蹲点扶贫。他们见陈宗恒家中贫困,便将他列为帮扶对象。在朝夕相处这段时间,陈宗恒觉得他们平易近人,便将自己心里的秘密说了出来:“其实,我并非贫困对象,我的梦想大得几乎没人相信,也不会有人理解。为了追求梦想,我可是忍辱负重了十几年啊!但我坚信,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也会造福整个村子……”见检察官不解地看着自己,陈宗恒哽咽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然后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窖酒室。

  曲径通幽,酒香扑鼻,酒窖还没打开,检察官便被里面数百坛散发着醇厚香气的酒味所醉晕,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个原来被扶贫的对象,居然在这样一个隐秘的山洞里藏着一座大金山!之后,当他们品尝了其中一种花梨酒后,更是惊得大呼小叫:“好酒、好酒啊!这种酒简直晒过茅台、五粮液啊!入口绵甜、唇齿留香,简直回味无穷啊!”一个检察官饮用此酒后,竟连打嗝时还感到香气绵绵,肠中久久回荡……此后,当他们了解到陈宗恒无钱购买原料,便协助陈宗恒贷款了10多万元。

  有了钱,陈宗恒随即承包了400亩土地种植了高粱等农作物。一年后,陈宗恒收获高粱40多万斤,迅速扩大了酿酒生产规模。后来,利川市招商引资,检察官又将一个台湾老板带到花梨岭酒厂参观。台湾客人品尝了他的酒后,顿时惊呼道“天哪!这是什么酒啊!这种美酒怎么能藏在这大山深处呢?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呀!”接着,他问陈宗恒一斤酒卖什么价格?陈宗恒心中没底,还在犹豫时,对方却试探性地问他:“一斤酒1000元怎样?”陈宗恒愣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酒竟能卖出这样的高价!但让他更吃惊的是,那名台湾商人见他没开口,居然将价格提高了一倍:元!这时,在场的人们都震惊了,陈宗恒却抑制住怦怦乱跳的心说:“既然这样,我给你个吉利价格吧!1888元怎样?”

  一斤酒卖出1888元,这对于当地贫穷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这些村民平时买8元一斤的酒都嫌贵,他们何曾听过如此天价?居然还超过了茅台酒的价格!乡亲们死活不肯相信,陈宗恒的堂弟更是不信,但是,当一切都变为现实,陈宗恒的妻子最终得知,丈夫坚守几十年就是为了这天,她这才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而更可喜的是,随后,陈宗恒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花梨岭”商标,还对花梨岭酒的包装进行了更新改造。8月,“花梨岭”牌刺梨酒作为“湖北十大森林保健酒”选送北京,获得“中国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并被钓鱼台国宾馆选用……如今,“花梨岭”牌刺梨酒品种越来越多,也越叫越响,陈宗恒先后与广东、浙江等地客商达成合作意向。陈宗恒的花梨岭酒也像湖北一张名片,迅速成为中国土家名酒。这之后,随着口耳相传,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商人也纷至沓来,与他签订了销售合同。现在,陈宗恒的酒已被人誉为“土家茅台”,广泛定为各级政府采购和集团订购指定内部供酒,陈宗恒30年储藏了上千吨年份老酒,经专家评估,价值3亿多元!这个又穷又苦的乡下汉,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他不仅在利川市买下了一幢4层楼别墅,还添置了一辆高档别克轿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值得一个乡下汉子痴守30年?其实,陈宗恒一点也不傻,他把一坛坛的美酒当做梦想的种子深埋地下,让其30年后变成琼浆佳酿,他也因这30年穷守终于守得云开成富翁。而反观他的堂弟,同样酿酒,但酿了就卖,至今仅仅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与陈宗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就像买股票,散户进进出出,也许一辈子都赚不了钱,发不了财。而那些认准了绩优股,长线持有的人,最终,岁月会让他们赚得钵满盆满。但愿“酒痴”陈宗恒的故事,能给天下读者以启迪。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8

  陈迪是浙江温州一位富商的女儿,20出头的她住别墅,开名车。为了适应移民意大利的生活,她投资开办一家中餐厅,学习经营管理,由于对餐饮业一无所知,生意日渐清淡。来自大别山区的穷小伙顾磊出任前厅经理,锐意改革,很快就让餐厅扭亏为盈。两个年轻人也因此碰撞出爱情火花。面对母亲的百般阻挠,陈迪抛下万贯家产,与顾磊回到郑州重新创业。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赢得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80后女孩陈迪出生于温州市一个富豪家庭,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母亲管理公司账目,家资千万。,父亲因肺癌去世,虽然家族事业运行平稳,母亲依然决定让陈迪移民意大利。舅舅建议她一边补习外语,一边开酒店练习经营技巧,做好移民之前的准备工作。

  春节刚过,“吃爽西酒店”在鞭炮声中开业了,打算一试身手的陈迪整日忙得团团转,但由于缺乏经营技巧,酒店的生意每况愈下。为此,陈迪决定招聘一名前厅经理协助经营,厨师长李克向她引荐了顾磊。见面之后,陈迪的心凉了半截,清瘦的顾磊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吗?

  顾磊出任前厅经理后,先是将门面、招牌、卫生进行了彻底整理,接着就是不停地更换员工。陈迪十分气愤,直接将顾磊叫到自己办公室,质问道:“这些都是跟我一起打拼的员工,你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说辞退就辞退?”顾磊温和但坚定地说:“现在我是经理,就需要履行职责,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对方讲得在理,心中不悦的陈迪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憋了一肚子不快。

  酒店很快在顾磊的经营下有序运转起来,从厅堂的装潢到管理的细化,从酒菜的烹饪到员工的服务,每一个细节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当月月底,陈迪盘账时惊喜地发现,利润竟比上个月多了近万元。当时,陈迪认为是元旦节庆聚餐人多的原因,谁知第二个月盘账时,利润比元月又多了2万元。事实面前,陈迪不得不对顾磊刮目相看了。

  高兴之余,陈迪邀请母亲一起,设宴答谢顾磊。觥筹交错间,陈母也对精明能干、谈吐不凡的顾磊赞不绝口。借着旖旎的灯光,陈迪仔细端详了顾磊一番,觉得他愈发气宇轩昂。那天晚上回到家,陈迪竟然失眠了,顾磊的身影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没过多久,陈迪发现前台李娟娟与顾磊走得很近,凭女人特有的敏感,陈迪觉得顾磊和李娟娟的关系非同一般,心中感到无比失落。

  在顾磊有条不紊的经营策划下,酒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每月的营业额也在不断飙升,陈迪知道这些都是顾磊的功劳。每日看着顾磊忙碌而又朝气蓬勃的身影,陈迪心中总会泛起波澜。

  有一次,李娟娟在工作中犯了错,陈迪要将她辞退。顾磊走进陈迪的办公室,有些气愤地把李娟娟的辞职信交到了陈迪眼前:“按照酒店的章程,只该扣发奖金,你有什么理由把她开除?”陈迪看到顾磊专门为了李娟娟找她理论,一时气愤,脱口而出:“这个酒店我是总经理,我有理由开除任何一位员工!”

  第二天,顾磊的辞职信也交到了陈迪的手中,这让陈迪很意外,她没有料到顾磊会因为李娟娟而辞职。她没有直接回复顾磊,而是电话联系了李克,想从他那里多了解些顾磊的事情。李克的一番诉说让陈迪恍然大悟——原来李娟娟是李克的妹妹,顾磊对她的照顾也是出于对朋友妹妹的关怀,而陈迪不以为然的态度让顾磊很气愤,所以打算离开。知道了实情的陈迪开始嘲笑起自己的鲁莽和幼稚,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没想到暗恋也会让人失去理智。

  为了表示歉意,陈迪特地为顾磊、李娟娟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这以后,陈迪与顾磊的交流更加流畅了。其实,顾磊一直对直爽善良的陈迪充满好感,但碍于两人的身份悬殊,他一直将这份情感压在心底,在了解了陈迪的心意后,他便勇敢地表白了。

  爱情的滋润让他们尽情地徜徉在欢乐和愉悦中。顾磊和陈迪恋爱的消息很快在公司传开,陈母听说陈迪和一个穷小伙谈恋爱,气急败坏,连打几个电话催她回家。为了让女儿乖乖放弃这段感情,陈母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地说:“你爸爸在天之灵也不会同意你嫁给这个穷小子的,我还指望你出国后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把家业做大呢……”说完又是一阵嚎啕大哭。看着妈妈伤心欲绝的`样子,陈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顾磊得知陈家的反对态度后,亲自上门拜访。他向陈母保证今后一定给陈迪幸福,不会让她受到任何委屈。陈母不为所动,一连串的“你拿什么保证”让顾磊无言以对。是呀,拿什么给陈迪幸福,勇气和才能吗,一定能够成功吗?

  回到酒店的顾磊和陈迪落寞而沮丧,没有亲人祝福的爱情是不完美的,可是越过这道坎却如此艰难。但他们仍然相信爱情的力量,决定经营好酒店,用事实向母亲证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在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时,有一天,陈迪突然接到姑姑打来的电话,说她母亲抑郁成病,躺在床上不能进食了,让陈迪赶快回家。心急如焚的陈迪驱车赶回家,却见母亲安然无恙地坐在沙发上和姑姑有说有笑。感到被蒙骗的陈迪气呼呼地坐在母亲对面,正准备发问时,母亲却递过来一个信封。狐疑的陈迪打开信封,看到了署着自己姓名的出国签证。“明天你就要去意大利了,一切手续都已办好,你舅舅在那边也帮你安置好了,你不用准备什么……”“我没同意出国呀,再说我这边还有很多事情没办呢!等我安排好了再出国也不迟吧?”但母亲的态度坚决而不容反驳。陈迪瘫坐在沙发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顾磊一直在等陈迪的电话,直到下午三点,电话才响起,却是一个陌生号码,“我是陈迪的母亲!陈迪在我身边,她不愿意和你直接说,我代她告诉你一声,陈迪明天就要飞往意大利了,你们就这样分手吧,好聚好散,酒店的事情我明天派人去处理,你可以另谋高就了!”没等顾磊反应过来,电话就挂断了。

  顾磊怎么也没有想到盼来的是这样的消息:陈迪,你怎么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呢……那一晚,注定无眠,顾磊突然很想回家,永远离开这个和陈迪有任何关联的伤心之地,不再回来。喝完最后一瓶啤酒,顾磊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关掉手机,失魂落魄地向火车站奔去。

  那一晚陈迪也伤心欲绝,通过说服表姐,她终于拿到了被没收的手机,立即给顾磊打电话,关机,再打,还是关机;发短信,不停地发,但始终没有回复。看着近乎发疯的陈迪,表姐终于心软了,偷偷打开房门,让陈迪赶快去找顾磊。

  但是空空的宿舍哪里还有顾磊的身影,电话也联系不上。陈迪再次绝望了,绝望中她突然想到顾磊以前说过,“伤心的时候最想家”,于是毫不犹豫地驱车直奔火车站。

  夜半时分,狂风暴雨肆虐着整个城市。开往家乡的火车就要启动了,顾磊还是迟迟不肯检票,他一万个不舍得和放心不下,但是面对陈迪的绝情,他还能怎样呢?他突然想给陈迪打个电话,虽说下午给她打了无数个电话都无人接听。他打开手机,随着铃声的提醒,一百多条来自陈迪的短信涌现在他的眼前……

  顾磊的泪水涌了出来,他飞奔出火车站,他要找回他的爱。就在接通陈迪电话的瞬间,他看到了那个跌跌撞撞却又十分熟悉的身影在暴雨中朝自己跑来,是陈迪。两人在暴雨中相拥而泣。

  相守:不畏一无所有携手创业

  爱情的道路如此艰辛,让顾磊和陈迪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守。为了摆脱母亲的强硬阻挠,陈迪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和万贯家产,和顾磊一起远走他乡,重新创业,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换得母亲的认可。但是去哪里呢?顾磊老家河南的省会郑州交通便利,餐饮业也很繁荣,他们决定去那里试一试。

  当他们满怀希望和信心准备在郑州大显身手时,却遇到了各种前所未见的困难。资金匮乏,人手短缺,让他们感到迷茫和失望。刚到郑州时,两人就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小房间里,环境的嘈杂让过惯优越生活的陈迪有些吃不消,再加上创业屡屡碰壁,这些都让两个年轻人信心尽失,他们似乎看不到未来的路在哪里。

  幸运的是,在他们苦苦寻求创业突破口时,由河南省创业办和郑州市劳动局联合举办的餐饮业技能大赛开始了,顾磊技压群雄,从而声名大振。万事开头难,一旦突围就顺利了。7月17日,顾磊的“笑笑王土豆粉”店在郑州市二七塔附近开张了。有了以前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陈迪的协助下,土豆粉店很快火爆起来。

  那段日子,顾磊和陈迪几乎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两人都成了连轴转的陀螺,看到顾客络绎不绝,营业额与日俱增,他们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生意越做越大,很快,一个店已经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这让顾磊和陈迪喜上眉梢,他们紧抓机会把事业做大,“笑笑王土豆粉”开始扩张,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挣下百万家产的时候,顾磊发现陈迪的情绪低落起来,他知道陈迪肯定想家了。虽说当初赌气离家而去,可陈迪牵挂母亲的心却从未减弱。当初创业的艰辛和忙碌让陈迪无法顾及母亲,现在店面基本上都有助手管理,稍有闲暇的陈迪多想让母亲看到她现在的成就呀!她想让母亲知道她当初选择顾磊是正确的,他们已经尝到成功的幸福,她想让母亲一起分享。

  顾磊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他心平气和地和陈迪沟通,让她主动给母亲打电话,有空可以去看望母亲。但是陈迪很担心,怕她的出现让母亲再次气愤。在顾磊的鼓励和安慰下,陈迪终于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接通了,那边是熟悉而亲切的母亲的声音,这边是泪流满面的陈迪。“是小迪吗,是小迪吗?”母亲急切地呼唤着。陈迪哽咽地喊着“妈妈”,那天的通话持续了很长时间,陈迪给母亲讲了一年来对她的思念,还说了他们创业的艰辛和成就。母亲在电话的另一端也是悲喜交加,听说女儿现在过得很好,而且通过他们的努力,已有百万身家时,陈母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其实一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女儿,怕女儿受骗,怕女儿吃苦,常常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醒来,然后就抱着女儿的照片流泪。

  虽然母亲仍不同意他们结婚,但这次通话之后,陈迪抑郁的心情明显愉悦起来。顾磊也放下繁杂的事务,抽出大量的时间带着陈迪游览河南的名胜古迹,他希望陈迪不仅爱他本人,也爱上这个地方,让她找到根的感觉。顾磊知道物质上的满足并不是陈迪真正想要的,她真正想要的是他的关爱和陪伴。繁忙工作之余,顾磊留出更多的时间与陈迪一起分享。但是一直让顾磊感到亏欠的是,还没有给陈迪一个正式的名分,他要让陈迪成为他最幸福的妻子。

  12月17日,河南息县临河乡杜围孜村早早地热闹起来。顾磊和陈迪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不凡的经历,曲折的爱情,让他们的婚礼更是多了几分浪漫和宝贵。那天,村里人都来了,他们想趁着千万富翁小伙的婚礼开开眼界,也想沾沾他们的喜庆。孩子们在乐,老人们在笑,随着一阵鞭炮声响,新娘陈迪在羞涩和微笑中被顾磊抱下了车,他们携手走上婚礼台,等待着神圣时刻的到来。随着结婚仪式的临近,陈迪不安起来,她越过人声鼎沸的院落向远处张望,因为她不知道母亲会不会来。在这样神圣的时刻,她希望得到母亲的祝福……

  “来了,来了!”看到远处疾驰而来的几辆车,陈迪激动地喊了出来。陈母快步走上前,拉着陈迪的手,不停地打量,还未说话泪水已涌了出来。和陈母一起来的还有陈迪的舅舅和小姨,得到了家人的认可,这让陈迪万分欣慰和感动。

  结婚仪式准时举行,当顾磊拉着陈迪的手戴上钻戒时,当顾磊向陈迪宣誓要给她一辈子的幸福时,陈迪哭了,母亲哭了,亲戚朋友们也哭了。在泪水中,他们欣慰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更期待未来生活的幸福。那年顾磊23岁,陈迪25岁,他们用努力和信心为爱情铸造了一道坚实的诺言。

  迈入,顾磊的事业又上一层楼,资产已达千万,陈迪在协助顾磊的同时,也为这个幸福的家庭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郑州的夜色很美,当陈迪躺在宽大舒适的别墅中和顾磊一起回忆恋爱时光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个远离温州的异乡,他们携手将爱情的风帆开启,将婚姻的航船开向幸福的彼岸。这里,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在人生的征程上,他们相信,有才智、勤劳和勇气,有爱相伴,他们会一直幸福下去。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9

  魏雅静今年23岁,家在平度崔家集镇魏家村,可谁也没想到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普通女孩靠着经营快餐店年赚30万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魏雅静的这家快餐店位于平度市区,是在年3月份开始营业,而一年时间里,她就卖出了六万份。“说实话,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说起此事,魏雅静还显得有些害羞。

  她从青岛一所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与千千万万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大学生一样,魏雅静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但是她心里却怀着一个梦想。“洋快餐卖遍全球,有很多大品牌,我就是学的餐饮,也希望能创造出一个中国快餐的大牌子。”魏雅静说,就在上学期间,她都会到一些酒店、快餐店打工、而毕业之后她还当过送餐工、做过包子工。

  由于本身就是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魏雅静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打工中结合实践,不断摸清了餐饮业的经营方法。“20年底,我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包子铺。”魏雅静说,由于自己的堂哥也经营着多家包子铺,所以从进料、配方等多个方面,她能得到堂哥的帮助。“卖包子让我赚了一些钱,但后来因为这家店要拆除进行改造,所以我不得不放弃了。”魏雅静说。

  用心数百次反复调味配制食谱

  那为何要做鸡米饭这样的快餐呢?魏雅静说,她在酒店打工时就事事处处用心,而期间她就特别留意到,在平度的很多酒店内,客人们都很喜欢点红烧鸡块这道菜,而且也喜欢配着米饭吃。

  “我本身学酒店管理,所以对做菜也特别喜欢。”魏雅静说,她在平时也不断尝试着做这道菜,而且琢磨如何能做到让大众都喜欢吃的口味。

  特别是当自己包子铺关闭后,她就有了做鸡米饭的想法。20xx年3月份,她将之前靠包子铺赚的几万元全部拿出,然后在平度市区租下了一个门头,之后又向堂哥借了几万元进行装修,最终开起了这家快餐店。

  3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这家店时,不时有客户前来购买,根据量的多少,每种快餐的价格也不同,最便宜的.15块钱。“小魏特别用心,我跟她年纪差不多,但我真是佩服她。”一位员工小王透露,为做到口味统一、口感纯正,开业之初魏雅静反复调整配方,“她一边做一边尝一边改,光鸡腿就吃了两千多个。”小王说。

  据介绍,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调味尝试,魏雅静最终配制出了自己的食谱。据魏雅静介绍,目前她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0元左右,而好的时候能达到5000元。

  “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专科毕业生或者中专毕业生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实比较难,所以我也想带动她们一起创业。”采访中,魏雅静说,现在快餐店里有7个员工,其中4个是毕业不久的大中专生。

  “我们都是年轻人,就得勤快点,吃点苦不算什么。”为了自己的梦想,魏雅静和自己的员工们都很努力,起早贪黑。另外,快餐除了要有好的口味外[/],还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快”。为适应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的特点,魏雅静在“快”上下足了功夫。“一份鸡米饭保证6分钟完成。”魏雅静说,她采取的方法是用高压锅闷压,再用砂锅收汁,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口味。此外,为了提高销售量,他们还做起了“外卖”。

  回馈挣的钱资助6个贫困小学生

  “我父亲和母亲起初都在我们镇的供销社里上班,可后来两人全都下岗,家里以前也挺困难的,我知道贫困的滋味,现在创业有钱了,也应该帮助一下像我一样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好好成长。”魏雅静告诉记者,做人不能总是向社会索取,而不回报,“我能创业成功,多亏大家帮助,我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魏雅静说。

  魏雅静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很早就出去挣钱打工了,小小年纪辍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从创业之初,魏雅静就决定了,每卖出一份快餐,就要从利润里面拿出一毛钱,将这些钱攒起来,拿去给需要帮助的儿童,资助他们的学业。魏雅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20xx年,魏雅静一共卖出了6万份快餐,魏雅静就拿出了6000元,送到了平度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6名贫困小学生手里。

  “一毛钱很少,但是积累起来就会很多,我能帮助的人很少,但是人人都拿出爱心,力量就会很大。”魏雅静告诉记者,她决定不仅是在这个本店,今后加盟的分店也会将这个“一毛钱”的传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她这样做虽然也有人质疑,但在她的眼中爱心没有错,为了爱心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提起为什么回馈社会的时候,魏雅静总是谦虚地说“因为很多人帮助过她”,由于双亲下岗,家境贫困,她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相关文章:

90后董事长的成功创业故事09-26

创业故事:90后男孩的成功创业路08-10

90后小伙回乡创业成功创富的故事08-21

90后情侣创业故事09-25

90后创业小故事10-09

成功创业者语录11-21

国外创业者创业成功的三个小故事08-10

90后李锦江的创业故事09-25

故事分享:90后的创业梦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