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小生意的加减法创业故事
戏法人人都会,技巧各有不同。只要你知道怎么在生活中多动一点脑筋,尝试着减一点,或者加一点,或许你也能搞出大名堂来。
一向聪明能干的朱呈,曾经是“市级劳动模范”,但1997年,她也下岗了。整整两年,她一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位置,虽然也总是苦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1999年的一天,朱呈到平邑县走亲戚。途中经过一片很大的山楂林,她看到有农民在砍山楂树,于是很好奇地上前去询问。农民告诉她,因为平邑县前几年开始大量发展山楂树种植,结果造成山楂过剩,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山楂1公斤只能卖5分钱,不但没有挣到钱,还要赔钱,他们只好把山楂树砍了种别的东西了。
面对满眼的山楂,朱呈的脑海里一下就浮现出一串串红红的糖葫芦。虽然她并不了解糖葫芦能有多大的市场,但是1公斤5分钱这个数字,深深地刺激了她的神经,她的直觉告诉她,不管怎么样,这样低的成本,肯定有利可图。她当机立断,马上收购了9000公斤山楂,她的人生从此和冰糖葫芦扯上了关系。
虽然成本很低,但市场上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做糖葫芦,充满忧患意识的朱呈就琢磨着要让自己的糖葫芦和别人的不一样,所以,朱呈并没有贸然地开始做糖葫芦,而是细心地观察研究。很快,她发现市场上现有的糖葫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都有核。这样的糖葫芦不但食用不方便,而且会导致有些不太注意环境卫生的顾客随口将山楂核吐到地上。看到这一点后,朱呈才开始做出第一批产品——无核冰糖葫芦。这批糖葫芦一投放到市场上,马上一售而空。
虽然无核糖葫芦的销售一直很好,但有时候人家提起朱呈来,也总是不以为然地说她只是个卖冰糖葫芦的,这让好强的朱呈心里暗暗不服,她想,等着吧,有一天我要把这小小的冰糖葫芦生意做出规模来。虽然志气很高,但做起来谈何容易?要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才有可能把冰糖葫芦做大呢?朱呈每天都在苦苦地思索。
有一天,朱呈辛苦了一天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儿子手里拿着一块月饼正吃着。看着儿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朱呈的心突然一动:我的糖葫芦能不能也像月饼那样填点“馅”进去?在糖葫芦去了核的地方不是正好可以填充东西吗?
朱呈马上开始试验。她给糖葫芦填上了巧克力、果酱、熟鸡肉、牛肉等,凡是好吃的东西她都要试一试。做好后,她送给亲戚朋友们品尝,结果所有的人都交口称赞。朱呈意识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期来临了,她要好好地干一场。她马上注册了“朱老大”商标,又贷款5万元,先找包装厂特别生产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包装袋。然后又租了一间厂房,购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工人,像模像样地办起了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小厂做的第一批产品——700支夹心冰糖葫芦,上市还不到一天就全部卖完。很快“朱老大”这个招牌就随着那别出心裁的夹心冰糖葫芦一起在临沂以及省内外的大中城市打响了。几个月后,“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就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辟了市场,发展了一百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2元1支的冰糖葫芦,竟被朱呈做成了大买卖,行销十几个省市,年销售6000万支。
人们纷纷赞颂朱呈所具有的敏锐眼光,佩服她能发现产品,发现市场,能把最普通的小食品做成大事业。而朱呈只是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学会了做‘加减法’而已。去核,是减法;夹心,是加法。”戏法人人都会,巧妙各有不同。只要你也知道怎么在生活中多动一点脑筋,尝试着减一点,或者加一点,或许你也能搞出大名堂来。
“戏法人人都会,巧妙各有不同”,朱呈的冰糖葫芦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大,就因为她什么时候都在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朱呈在选择冰糖葫芦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的时候,她就明白,要让自己的冰糖葫芦有市场,就必须得创新,必须与别人的不同,这样才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让自己的冰糖葫芦行销十几个省市。
【小小生意的加减法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创业的故事11-03
2017年创业做什么生意最赚钱09-26
村姑创业故事05-04
草根创业故事06-10
明星的创业故事09-26
邵逸夫的创业故事11-09
成功创业故事04-12
创业励志故事12-12
名人创业故事11-04
经典创业励志故事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