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大学生回乡带领村民大棚种植创业的故事
2016年4月17日,走进濮阳县郎中乡德甫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座座塑料大棚内的甜瓜秧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忙着打尖、对花。
“我在这里干了四五年了,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再加上家里5亩地的收入,日子过得还不错。今年儿子娶媳妇我给他买了辆小轿车。这都多亏了80后小伙子张俊亮啊!”郎中乡王海村村民蔡云英说。
蔡云英所说的张俊亮是郎中乡张寨集村村民。2011年的初冬,当很多大学生在忙于奔波寻找工作的时候,张俊亮却在自己的家乡带领村民搞起了塑料大棚种植甜瓜,实现了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创业梦。
说起张俊亮搞大棚种植,并非偶然的事情,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他,深知当农民的辛苦,上大学时就定下了毕业后要带领村民致富的目标。张俊亮一家人十几年前就从事大棚种植,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差,父母为了照顾小孩和老人在家种好地的同时,还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
一年的冬天,正在上初中的张俊亮,在图书馆看书时了解到搞塑料大棚种植效益非常好,且听说山东省寿光市搞塑料大棚种植已成规模,他就有了触动。2006年,张俊亮在村里承包了15亩地,全部建成了塑料大棚进行甜瓜种植,使家中富裕了起来。2008年,张俊亮的家里盖起了2座2层的小洋楼,成为村里第1个盖起小洋楼的人家。致富不忘父老乡亲,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许多村民都建起了塑料大棚,累计达到100余个,面积300余亩。
2010年,“一创双优”活动再一次吹响了濮阳赶超发展的号角,在各级政府大力号召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的引导下,2011年,张俊亮和家人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建设了120座塑料大棚,2座日光温室,大力发展甜瓜、西瓜种植。为更好地发展,他和家人投资220万元,以父亲的名义成立了德甫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德甫”牌商标,同时还注册了河南省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他和家人的努力,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们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息求发展”的宗旨,采取“合作社十家产”的模式,累计带动周边村民500余人走上了致富道路。经过不断开拓市场,目前,他们的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湖南、平顶山、开封等地区和城市,还实现了农超对接。2013年,他们的甜瓜总产量超过了200万斤,产值300余万元,效益达到了150万元。2014年,他们的甜瓜产量超过了250万斤,产值350余万元,效益达到了180万元。
小成就并没有让张俊亮感到满足,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展事业的雄心。他计划在未来2年内,把大棚改造成高标准智能化温室,使效益亩产值能达到5万元,并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大学生回乡带领村民大棚种植创业的故事】相关文章:
大学生种植红心猕猴桃的创业故事09-26
大学生回乡创业靠种子致富09-25
大学生创业故事04-03
欢迎海归回乡创业宣传口号12-01
大学生农业创业故事09-26
年轻大学生的IT创业故事09-26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09-02
穷大学生创业的故事09-25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03-01
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