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业机会有规律吗
管理是艺术or科学
曾经,人们认为管理是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很难传授,要靠天赋、悟性、灵气,优秀的管理者是天生的。
后来,人们又发现管理是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是可以学会的,就可以开设管理的学科。现在,管理学科已经高度体系化了。
再后来,人们发现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有很多理论,没有一套理论是可以放之四海的,都有其适用的边界条件。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争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管理肯定有科学的成分,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可以学习和把握的。管理也有艺术的成分,越往高端走,艺术的成分越大。
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的教学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化的教学体系,中国的管理学院就是这样做的;另一种是案例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让学生把握了规律,却不一定会在具体的环境中使用这些规律。
案例教学是哈佛商学院MBA的标志性特征,它的基本原理是让你在案例的分析中自己把握规律。哈佛商学院的理念是:当一名学生在MBA期间分析过800个案例后,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应对?
案例教学法非常有趣,它不是直接告诉你规律是什么,或者理论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去做,它是通过分析,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规律。
我非常认同案例教学法,以前也做过几年的案例教学,对学生很有益。
创业这个话题,我讲过一些案例,我发现这些案例所讲的道理对读者影响很大,但能否总结出规律,则还是因人而异。
艺术学习的规律
艺术有规律没有?肯定有。但艺术的规律比较难以总结,会总结的不一定是艺术家,艺术家不一定会总结。
以前,我一直费解艺术生如何授课。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可能教出来的是艺术批评家而不是艺术家。就如同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教出来很多只会批评别人自己却不会做事的学生一样。
后来到艺术学院观察了几次,发现都是讲得不多,主要是靠学生练习(包括临摹),老师在关键时刻指点一下。
同样是老师的指点,有人悟性高,领悟得快;有人悟性差,竖子不可教也。
“研究”要有规律
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世界罕见,难以复制。
当“研究”取代发明后,研究变得比“发明”有规律。现在,好像有学历的专家在做研究,低学历的人才做发明。
央视上有一个与发明有关的栏目。我看过一些,你不得不佩服有些发明者确实有奇思妙想,但有些发明确实是在胡闹,明显的不符合逻辑,或者挑战公认的理论,如永动机、水变油等。
从“发明”到“研究”,研究有其规律性的东西。
商业创新的规律
德鲁克所讲的创业的七个来源,主要指的是商业创新。
商业创新,以前同样认为没有规律。很多创新确实是灵光乍现,很多创新者并不是在规律的指引下进行创新的。对创新的神化更加剧了创新好像没有规律的认知。
德鲁克对问题的认知往往比其他人深刻,在被神化的创新背后,他发现了商业创新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创新和七个来源。
只要反复出现的现象,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样的形式被总结出来,期间千差万别。
理论是规律,模型是规律,高度抽象的概率可能也是规律。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做决策首先要做问题的性质判断,是偶然性问题还是重复发现的问题,两个的决策目标完全不一样。
创业是反复出现的现象,对每个创业者来说,创业或许都有偶然的成分,但把众多创业汇总来看,一定有其规律。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描述规律。
创业机会也有规律
有规律就可以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把握规律。
必然性中有规律,偶然性也有规律。概率就是偶然性中的问题。
有些规律,可以建立模型,以严密推论的逻辑发现规律,比如,波特的五力模式,把握了这种规律,没有产业经验的MBA学生也能做战略咨询。
有些规律,属于抽象的规律,比如德鲁克关于创新的七个来源,这样的规律,因为比较抽象,把握的难度较大。
创业机会有规律吗?研究几个案例,好象都很独特,正如只做过一个行业的人更加强调“隔行如隔山”一样,好像每个行业都不一样。做过多行业的人更强调“隔行不隔理”,不同的行业是有共性规律的。
【创业机会有规律吗】相关文章:
想创业,有机会吗09-25
想创业,有机会吗09-25
创业成功靠拼命吗09-25
关于做简历不带求职信会有风险吗08-12
创业培训导师靠谱吗的创业故事09-08
小生意也会有大市场创业故事09-03
创业投资赚钱的十大黄金规律09-25
你敢冒险吗创业指南08-22
开店创业,这些计划你想过吗?09-25
“新一线”城市适合创业吗?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