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导语:“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的道家经典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约束与自由的辩证统一。“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具有了特殊的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欢迎借鉴!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首先它是一种约束力,一种制度化的控制手段,企业管理者借助这种手段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可以看出,“有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这台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比如,销售的灵活度的控制。通过一个完善的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整个销售过程不出差错,然而,在需要做出快速决定的时候,复杂的流程往往会使销售坐失战机。
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大千世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管理者的“无为”。
唐朝是为人乐道的鼎盛王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与老子的思想分不开的。唐太宗治天下奉《道德经》为圭臬。唐初君臣是十分重视“清静无为”的。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宫中嫔妃也知道“为政之本,贵在无为”。唐太宗告诫朝臣们说:“我从早到晚努力不息,只希望清静无为而治,使天下平安无事,终于得以不再大征徭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栽树,只有树根坚固不动摇,枝叶才会茂盛。因君能够清静无为而治,百姓为什么不能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呢?”。这正如老子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应当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去搅扰它(否则小鱼就残碎了);同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他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GE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化非常成功的企业,GE前总裁韦尔奇在总结GE成功的经验时说,GE虽然业务是多样化的,但是文化非常统一,任何人都绝对不允许对价值观有所怀疑,有所违背,也就是说,用统一的文化代替了统一的业务,也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业务上,GE也是高度授权的,各事业部权力很大,总部是战略和文化中心,管理上看似“无为”,但已经是“无所不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很大程度靠的是文化的渗透,当大家在企业需要的统一的文化准则下做事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企业的运作将十分流畅。
世界500强IT企业华为集团,开始创业的时候以严格的纪律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英雄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2000年以后,华为已逐步从一家靠“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化管理的公司。这个时候,作为华为创始人和总裁的任正非开始淡化有为、推崇无为,淡化英雄、推崇职业化。任正非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要完成组织目标,必须具备好的素养和行为,这是无为而治的动机;二是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必须淡化英雄色彩,淡化领导人色彩,这是无为而治的必须;三是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要淡化名利,要平平静静,要有奉献精神,这是无为而治的基础。
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则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将精力耗费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而要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完成。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所以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的参与者,管理者貌似无为,事实上“无为”使整个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之所以说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实施“无为而治”,归根结底是因为:首先,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无论企业的高管、中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舍弃各自角色的不同后,大家都是凡人。人来到世界上,首先是来生活的,其次才是来工作的,工作只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所在。现代企业的主体是现代人,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现代人要面对的各方面事务都是纷繁复杂的。除了工作上的事务之外,我们还要处理好家庭,要照顾老人、陪伴配偶、抚养孩子,这些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此外,我们还要终身学习、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等等。所以在工作上,我们所能投入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
其次,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真的存在那种极端的“工作狂”:每天除了基本生理活动之外,可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也不可能做到巨细靡遗、全知全能。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虽然是毫无争议的工业设计大师,他通过自己设计的“苹果”系列产品,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娱乐和通讯方式。但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术业有专攻”,乔布斯也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比如在法律和医学等方面,乔布斯也必须借助专业人士的专业技能加以处理,而不可能自己越俎代庖。现代企业有大有小,对大企业而言,员工数量成千上万并不夸张。而科学统计表明,纵使管理能力超凡卓著的大师,其能有效管理的人数上限也只是7个,直接统辖人数超过7人后,管理者必然力不从心,管理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想靠一个人的能力直接统辖人数众多的大部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是不可行的。 企业就像一部昼夜轰鸣运转的大机器,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个成员都像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只要大家各施所长,每天都做好自己专精的、也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企业这部大机器就能获得持续运转的动力。任何企业都有部门的划分,有产品研发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核算部、法律事务部等等。这种分工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划分出职责的分野,明确各自“一亩三分地”的边际,出发点并非为了使工作越来越复杂,而是想简化工作、提升效率。如果这种分工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精致,而企业每个成员又都能真正谨守分工合作的原则,那么理想状态下,现代企业管理本来就该做到“无为而治”。换句话来说,“无为而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现代企业管理必然的追求目标和境界。
可是现实到底如何呢?现实往往是令人失望的。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企业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得过且过混日子;企业管理层权责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各个部门设置不合理,叠床架屋,导致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理,甚或互相推诿、互相指责、互相干预……在企业初创期,往往会有一两名“英雄式”的核心人物,他们是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整个企业的火车头,这些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过自负,甚至独断专行,而其特殊的身份又赋予其只手遮天的无边权限,那么当他们肆无忌惮地干预自己并不精通的领域时,企业的灾难就降临了;另一方面,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各方面制度建设都已经蔚为可观,此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机制丧失活力、人心不够凝聚、斗志开始涣散、内耗逐渐加剧……任何希求长远发展的现代企业,都必须警惕以上两方面危机,而我们所追求的“无为而治”管理境界,也必须以扫除以上两方面危机为根本宗旨。
正如前文所述,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那么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究竟哪些事该“无为”、哪些事又该“有为”呢?最科学的思考方式往往也是最简化的思考方式:既然事情分为应该“有为”的和应该“无为”的两种,那么只要明确哪些事情应该“有为”,剩下的就都该力求“无为”了。
什么事情应该“有为”?论者认为,战略层面的管理应当积极追求有所作为,这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构建和论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养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与完成目标过程中的督导及管控、企业奖惩方案的制定及其调整维护、企业社会形象的传播策略等等。战略与战术的区分,其实就是全局与局部的区分,简而言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总揽全局、视野广阔、立意高远、抓大放小,而不能对于具体战术执行层面的小事过分执着,以至于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不分甚至好坏不分。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有极为坚强的信念,并且有能力将这种信念传播给企业的员工,让每个员工也具有相同的信念。企业追逐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对于金钱的追逐成为一家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那么可以断言,这家企业不是好企业,长远来看其前景也必将渐趋暗淡。这种企业内部的成员是乌合之众,因为他们只是利益的集合体,而缺乏信念支撑的企业是没有战斗力的,哪怕在某方面掌握暂时优势,一旦时移势易,也终究难免“树倒猢狲散”的惨淡结局。所以,信念的建立与不断强化,可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灵魂工程”。在这一方面,管理者必须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积极有为,决不能放任无为。在这一方面,无论多么刻意而为都不会过分,但是应当牢记的是,所谓信念,指的是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终极价值观,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追求,而不是走走形式、说说官话的形式主义。如果企业对于信念的建构过程最终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那么这种“假信念”同样是拖累企业发展的“负资产”、“负能量”,即使舍弃也毫不足惜。
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同样是管理者必须积极有为的重要方面。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企业成为一部自动运转、永不停转的“永动机”,如果说“信念”是这部机器的动力来源,那么制度就是其运转的机制所在。制度建设的奥秘与宗旨,是务求企业无论离开了谁都能够如常运转,是务求淡化个人色彩、突出企业自身的整体生命力。所以,对于企业制度的设定与维护,高明的管理者同样不能有丝毫忽视或松懈。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定详细、明确而可量化的惩罚与激励方案,设定令人赞赏的员工福利制度,设定井然有序、完善成套的部门分工方案,设定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设定企业运营整体决策及其执行的详细分解流程和步骤,以及设定有效的“纠偏机制”等等。
信念和制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两条腿”,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有了大家都赞同的制度,企业的员工才能告别“打工者心态”,从而具备主人翁意识和创业者、梦想家精神,他们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也是自己的收入、前途、命运的决定者。这样的企业才初步具备了实施“无为而治”的基本前提。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相关文章:
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01-30
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深远意义07-03
企业管理的作用及意义02-06
现代企业管理的论文08-05
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08-08
培训对现代企业的意义02-09
企业管理体系的意义07-29
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08-28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