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工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调查报告
篇一:化工企业优缺点调查报告
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化工企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的安危。之所以说安全是系统性的,是因为安全是一种状态。不是一项或几项措施能够保证的。尽管我们现在的化工厂有单独的安全部门进行安全管理。但是实际上单独的安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而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它包含的意义尤为深刻。工人们天天都在生产一线,时时处处谈到的都是安全,它带给了我们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又凝聚了太多人的牵挂和责任,每一个化工企业的建设者都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安全就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地是对关心你的家人负责;安全又等同于效益,人们更能体会到安全生产带给化工企业的勃勃生机。许多人对于化工保险持保守态度。认为当保险真正发生作用时已经发生了事故。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自身存在着众多危险源,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易燃易爆的特点,甚至产生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所以组织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
现代石油石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损失,也使石油石化产业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
一、石化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加强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安全管理部门积累并探索出大量组织安全生产的经验。
二、大力做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规定:
石油化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档案、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且要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家局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操作技术培训,推行上岗资格取证制度,经常不断地开展反事故演练,练就职工过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识别安全隐患的火眼金睛,增加安全生产的保障系数。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推行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环境融为一体,将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逐步变为保全生命质量、保护环境的持续利用与追逐利润并重,使企业的管理目标特别突出了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围绕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抓好一岗一责制的落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生产,逐步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管理局面。
近年来,石化企业的安全教育可谓声势浩大,每年的第一份文件、第一个会议的内容都是安全生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事故演练活动等,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以提升。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15年远景规划》其次是设备的.安全管理。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实现:
一是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对一些大型反应器、压缩机、燃烧炉等关键设备实施单位领导负责制,查找并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是要建立常年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发动职工针对生产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查找隐患,大患大治,小患小治,绝不拖延,以看板的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说明隐患的名称、部位、治理期限等;三是加大用火、安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化工装置在停工检修、扩建或临时抢修状态下,必须加强动火条件的确认、审批、监护制度及作业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对不符合作业条件的坚决制止。
三是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对于化工原料产品也建立关键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做好安全流畅生产和销售经营。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化学品的管理总体思路是: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含剧毒的物品、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当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针对危险化学品已经采取系列措施:
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国家建立了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批准制度;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定点审批制度;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准购制度;危化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认定和通行管理制度等。
2、加强对重点品种的监管,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液氯、液化石油气、液氨、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的道路运输安全监控,重点打击超载,防范翻车泄漏事故。强化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责任制,加强政府执法监管力度和部门履行职责能力,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严格规章制度,认真排查和整治隐患,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厂和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头。
3、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杜绝“三违”现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该《安全标准化规范》共有10个A级要素、51个B级要素。这些要素从系统管理的角度覆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各个方面,是提升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说,考核机构对照每个要素给企业进行考评,能够分析得出企业目前的安全状况。
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加强企业"双基"工作,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部门根据考评结果,明确重点监管对象,把它作为发证后监管的重要内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继承和推广石油化工安全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现代化信息,不断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预
篇二:关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企业生产人员结构呈多元化的特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实现安全生产,对企业生产人员的所需安全知识也越来越重要了。
一.关于化工企业中存在的可能引发化工安全事故的三大隐患
近段时间,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正对这一现象,国家安全生产监都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长崔克清教授特别指出,事故频发反映出我过部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秩序存在混乱。
隐患之一:作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所有的安全事故归根结底多是人为的原因,其实单就危险化学品泄漏来说,在刚刚泄漏的时候,如果现场操作人员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把它抑制在萌芽阶段。目前,一起起事故频发,问题出在哪里?关键在于人员缺乏必备的素质。
隐患之二:粗放管理难符技术要求
针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崔教授特别谈到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这些危险化学品,比如氯离子腐蚀性大,对于材料、对于技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技术参数要求很高,但是,我们长久已粗放型的管理与危险化学品本身严格的技术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造成了事故隐患。
隐患之三: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泛化
透视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这与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运行秩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旧的社会生产秩序被打破了,但新的秩序并未很快建立起来,这种“破而未立“的状况,正是安全事故高发的深层次原因。
二.近年来主要的化工安全事故
近年以来全国危化行业的安全形势并不很乐观,2013年6月3日6时许,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禽类加工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遇难,77人受伤。8月31日10时50分左右,上海市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10月8日17时57分,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博兴诚力供气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焦炉煤气柜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33人受伤。11月1日16时许,广西区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镇车河村,三堡炮竹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三.怎样在化工企业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安全以及做好安全工作的建议
1 提高执行力与健全管理制度同样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建设和运行中都会按照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规范进行,都有完整的操作规范。但企业内部的管理会因客观条件的差别而不同,如何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
者必须慎重对待的头等大事。管理制度主要是人事考核和各种责任制考核,它是确定企业价值取向的标尺。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OPM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将管理繁琐化,二是与职工对立化。OPM首先突出的是精,细化是分层次的;简则易,繁则难,难执行过程中就容易出错,精细化应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管理方法。在对待管理对象上,一些管理者甚至制定苛刻的管理制度与职工对立,职工的消极态度可能成为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如何将个人的需求与企业的目标一致则是管理者的责任。科学管理的准则是效率,它必须把各项资源在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塑造成为恰当的组成物的一种概念框架,经济的分配和利用人力及物质资源,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所以OPM就是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率为准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考核体系,以确保企业的安全和高效。执行力是确保管理制度实施的关键。一般情况执行标准不可有偏差,也不能时紧时松。只要有相对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2 “循规蹈矩”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小化肥”企业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华,但其中他们技术管理上的“循规蹈矩”和较强的执行力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不管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能按照设计意图检修和操作,不会轻易的改变。而中型企业一些人却自恃技术先进,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对规范的片面理解而自行其事,结果往往给企业安全生产和
效益造成了负面影响。“循规蹈矩”并不是说不能特殊作业,特殊的作业如不置换焊接、带压堵漏等也是有规可循的。在连续化大生产中,不威胁到安全的小问题也是可以运行的,但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化工生产的检修、运行操作、巡检等全过程必须按章办事,安全生产是“保”出来的,一些化工企业将“总控”以外的统称为“保全工”就突出了这个概念。等出了事故再进行处理是极其被动的,“保全”才能长期安全稳定。全面的学习、正确的理解规范制度十分关键。正确地掌握规范条例需要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错误的理解使用规范必将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3 要有必要的事故应急预案
规范和操作法规定了设备装置的管理原则和日常操作程序,但是人们对设备装置的认知和控制还是有限的,隐患随生产过程始终存在。为了使失控状态尽快恢复正常或者减少到比较小的程度,必须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总局下发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准则,基层生产单位对一般事故也必须有相应的事故预案。化工生产中正常操作要遵循稳妥的原则,特别是连续化大生产更应如此,事故处置应遵照从重从快的原则。在实际事故处理中,不少职工和管理者怕影响生产效益,延误了事故的处置时间,造成了事故的扩大。化工相关的规范基本上能够保证装置的相对安全,只要使用得当,操作正确,完全可能避免重大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 设备装置要做到本质安全
化工设备种类繁多,发展也比较快。对于压力容器、特种设备都有相应的规范或者条例,只要按章办事就可以保证装置的安全可靠。对普通设备特别是成熟过程中的技术或设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般来讲,论证和试用期间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对安全性能等会给予充分的关注,一旦投用后只要运行正常可能不会再认真研究。然而问题往往出现在这里,所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对投用的新技术或新设备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近年来国家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安全评价制度,促进和改善了高危企业安全基础工作。“安全靠检查”提法也时常出现在媒体上,安全检查对提高人的理念、规范人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技术复杂的化工行业来讲应将内部安全评价作为一项主要活动内容。内部安全评价以车间为单位定期进行,由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来自基层的意见最直接、最真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安全意识。设备的选用上也很关键,由于受价格、认同度等条件的影响,设备的性能上可能差别比较大,性价比对大部分化工设备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确定的量值。对大工业装置所用设备应将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5 人员的生产和安全技能十分重要
安全生产技能不仅仅来自学校课本,更来自生产实践中。来自学校课堂的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构架,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去充实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能手。来自专业书籍或实际经验知识更能直接使用,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实用技能。定期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原来掌握的技能多么扎实。一方面知识长
篇三: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1、为了落实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生产要求、班组和车间管理、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管理技能。
2、了解企业对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具体素质、知识及能力的要求。
3、获取企业与毕业生对《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4、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5、明确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5、查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课程建设的对策与举措。
6、为制定课程标准,建设校本教材、开展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对象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北燃(锦州)燃气有限公司、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同行业院校、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调研方法
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 (四)调研人员
《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组成员及专业课教师。 (五)调研时间:2011年7月~9月
二、调研内容
调研之前,全体成员共同研究确定调研提纲,并初步设计相关提问。首先在本市若干企业开展调研,主要了解相关工作岗位名称,初步熟悉工作岗位流程,获得感性认识,调研时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与企业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沟通,做好笔记、拍照、录像,索取有关文本材料。2011年9月2日在学校开总结会,并计划下一步调研工作。
课题组成员在省内相关企业调研7天,进行了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活动,获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对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课程内容是否符合企业要求、教学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信息。
有关化工企业管理方面,设计了如下提纲 1.您单位组织机构如何设置? 2.您单位组织文化的建设情况? 3.班组长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4.您单位员工招聘是如何进行的? 5.您单位员工培训是如何进行的? 6.您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是如何进行的?
7.您单位现场管理有哪些办法? 8.您单位生产过程有哪些特点?
9.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生产管理的任务、内容? 10.您单位生产作业计划是如何编制的? 11.您单位生产操作规程有哪些?
12.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设备管理如何进行的? 13.您单位设备维检修、设备事故管理有哪些规定? 14.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生产质量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15.您单位班组产品质量指标是如何控制的? 16.您单位是否实行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17.您单位QC小组是如何活动的?
18.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安全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19.您单位是否有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内容是什么?
20.您单位是否实行了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1.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环境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22.您单位是否实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23.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成本核算是怎样进行的?核算的内容有哪些? 24.您所在的班组及车间经济责任制是如何落实的? 25.您单位班组长的地位与职权是如何匹配的?
26.化工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成本管理的典型案例。
有关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方面,设计了如下提纲 1.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生产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2.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设备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3.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质量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4.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安全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5.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环境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6.班组长和车间主任成本核算管理程序及相关工作细则?
有关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方面,设计了如下提纲
1、您认为学校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质量如何?
2、您认为目前学校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哪些? 3、对今后学校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4、按您急需程度对化工企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进行排序? 5、您希望的化工企业管理实务教学学时是多少?
6、您最感兴趣的管理课程教学形式是什么?课堂教学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7、目前您最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管理培训?
三、调研结果
目前,石化企业操作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正值新老交替的阶段,对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对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标准更高。
(一)通过深入班组、车间,分析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明确本课程地位和作用
调研结果表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燃料油生产操作岗位,发展岗位为燃料油生产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岗位。生产操作是核心的工作任务,管理是重中之重,由此明确了《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在《反应设备与操作》、《化工设备与维护》、《化工生产过程控制》、《典型有机化工工艺与控制》、《燃料油生产工艺与控制》、《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配合专业课教学,属于专业拓展课程,作用是通过对车间和班组典型管理任务的剖析,运用生产、设备、质量、安全、环境、生产成本核算和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在类似的环境下班组运行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后续顶岗实习和将来参加石油化工生产及管理打下基础。
(二)与企业基层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一线管理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企业调研,课程组的老师与企业基层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一对一的交流,结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共同明确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的工作任务与职责。
班组长工作任务与职责
1、协助车间主任开展生产活动,提出改进生产工作的建议。 2、班组技术管理、员工培训、工艺纪律检查。
3、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 4、设备管理与维护、检修制度、设备事故的分类、设备事故的处理。 5、监督检查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器具和消防器材。 6、班组现场质量管理、5S管理。 7、成本费用管理。
车间主任工作任务与职责
车间主任是车间的主要负责人,在车间副主任的协助下负责对车间进行全面管理。车间主任对(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具体职责为:
1、组织实施生产物料部下达的生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2、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加强对车间原材料使用的控制,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3、根据生产计划核算人员需求,确保计划顺利执行;根据公司对车间发展的规划拟定人员编制,并报公司批准;
4、拟定车间管理制度,经公司批准后在车间推广实施;
5、按照公司制度和车间管理制度对车间员工进行奖励、惩罚;
6、根据公司质量部门的要求,配合车间质检人员作好员工的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7、对车间员工展开教育、培训,宣传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8、深入贯彻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9、领导车间做好5S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身作则,提高员的素养;
10、处理车间的突发事件,并随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事件处理进展,对于无法处理的事件要及时请示;
11、积极深入员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车间的稳定; 12、配合公司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做好横向沟通。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化工企业管理实务》的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化工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能运用化工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在实践中能够完成化工企业基层班组或车间的基本管理任务,并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更高发展。
(三)依据教学目标,选取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教学内容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自动化、连续化、大型化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石化生产的各个环节连续性较强,且与其他车间班组联系较紧密。因此,在生产中要特别重视基层管理,特别是班组和车间管理及管理流程再造,而这正是本门课程改革的必要之处。
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建议《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要加重联系实际的成分,深入浅出的形象直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实际就是选取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教学内容,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示(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原有教学内容主要为化工企业管理理论、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的管理基础知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化工企业营销管理等。基于调研和上述分析,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以锦州石化公司、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装置为载体,从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完成的工作任务角度出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在熟悉自身工作环境之后,首先训练管理单项技能,然后训练管理综合技能,进而提高班组长或车间主任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工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四)按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单元 依据真实工作情景设计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和真实工作排序每个阶段学习情境。即将每个阶段的几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习难度由简到难,按照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基本知识、单项技能)到一般(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学习情境进行排序。以化工企业管理任务为学习任务,贯彻国家、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设计化工企业组织管理、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化工企业QHSE管理、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情境,构建以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单元。按照由低级的简单任务到高级的综合任务进行排序,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评价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四、课程改革建议
1、以往教学反思与课程开发思路对照企业对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的要求,《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与企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理论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基本上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①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仍把知识的讲授放在首位,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没有考虑接受知识的学生情况。仍未摆脱“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老路。
②教学手段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很少用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③内容陈旧,基本模式为管理学和化工企业管理等知识的堆积,理论过深,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职业性不突出,基本上还是关门办学 ①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交流太少,很少与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同类院校教学研讨和交流。
②教师深入现场的机会不多。与现场基层管理人员交流、了解化工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少。 ③教师信息量少,教管理的教师对管理实践知之甚少。
(3)考核评价管理,缺少技能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总体上来说还是过于单一,绝大多数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要考试手段,卷面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期末为主要考试时间,不能很好的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4)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偏少
①在教材的选用上,用的较多的是统编和高职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用性或操作性欠缺,教材体系以学科体系为主。另外,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也未充分考虑到版次问题,更新不及时。
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少。缺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管理实际的教材,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