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

时间:2022-10-27 22:20:15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以下是论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仅供参考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

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强制制度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约束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

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二、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内部环境。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

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四、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http://www.cnrencai.com/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相关文章: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03-26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12-30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制度03-08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02-04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02-20

企业人员招聘管理制度范本12-29

企业工资管理制度范本03-26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08-03

小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样本12-30

企业管理制度没必要的细节12-30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以下是论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仅供参考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

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强制制度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约束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

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二、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内部环境。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

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四、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http://www.cnren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