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记者节感言精选
11月8日,是第十七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者节感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记者节感言
一如阳光每天倾照大地,种子蛰伏发芽,秋风春雨冬雪夏花,而我们一如既往行进在赶赴新闻的路上。第17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们在这里为全市新闻工作者送上一份虔诚问候和暖暖祝愿。
或许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更能深刻领悟新闻的含义,更加体会媒体的责任,更应对当下和未来满盈信心。
上述这一番感言,基于面对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和挑战。在推进传统媒体融合、多元、转型发展的探索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清醒。这种智慧和清醒,或可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路径判断和应对选择。
我们应当清醒,“转型”不是“转行”。在一片“转型”声中,传统媒体究竟如何“转”,往哪里“转”,怎么“转”?“型”在何方?有无“定型”?很多传统媒体因此自乱阵脚,把自己“转晕”了。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传统媒体“转型”,绝不是“转行”,再怎么“转”,“本色”不能变,“底色”不能丢。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基于“新闻”和“媒体”的发展与做强,是以互联网思维,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谋势而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把传统媒体办好、办活、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我们应当明白,效益兼顾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体的“双臂”。断其任何一“臂”,都会丧失元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两全”之时,我们的选择永远只有唯一。在新媒体建设初期,注定了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但新媒体从诞生的那天起,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已经产生着社会效应。这种良好的社会效应,反过来助推着经济效益的孕育。所以,即便新媒体只有社会效益,还是要毫不犹疑地推进,因为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我们应当知道,今天的布局关乎明天的“起跳”。今天的谋变布局,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一针见效”、“立竿见影”的事情几乎没有,不能因为见效周期长而忽视、不为。今天的谋划,或许需要在三、五年后才能见到效益。新媒体建设正是如此。每一项工程,都有建设周期,新媒体也不会例外。当然,新媒体的“蛋糕”再诱人,毕竟远水难解近渴。关键还是要把握当前,过好当下,解决当务之急。所以,必须一手抓新媒体建设,一手抓办好传统媒体;提升新媒体造血功能,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力融合。只有过好当下,方能行稳致远。
从媒体和新闻的发端追溯,以时间为经纬的长河里,媒体的演变只是“载体”发生的多元。正如,在纸媒之后,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一样,想必彼时,面对广播和电视这样的“新媒体”强势崛起,纸媒也曾经有过被挑战的担忧。今天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不过是基于“互联网载体”而诞生的媒体新成员而已。新媒体历来不是“天外来客”,也非“洪水猛兽”,更非“增值造血”的“灵丹妙药”,恐怕也不是要取代传统媒体一跃成为“老大”。显然,今天的媒体格局,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巅峰对决”,也谈不上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媒体种类的推陈出新,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产力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面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危机感属于正常反应,但不应也不必过度反应。
传统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和政治优势,是新兴媒体所无法企及,难望其项背。而新兴媒体的鲜活、极速、便携、无空白覆盖,也正是它们崛起的资本。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样一个规律:不论一个话题或者事件如何凭借新媒体发酵,再怎么掀起网络舆论的惊涛骇浪,但最终,总是需要传统媒体站出来,以“老大”的权威身份对其作出终结。这一现象,给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走向的大致规律性判断:它们终将融合,并汇聚成为一体。
归结到话题的本源,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激荡、融合的伟大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壮大社会主流舆论,决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一肩独挑,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共同坚守。由此,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将更为繁重。
面对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应当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力。应当清晰地传递这样一个认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并需要互相审视和彼此认同,接下来发生的可能就是拥抱、融合。这大约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最为紧迫的,或许是需要进一步提升驾驭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融合新媒体的本领和能力。
篇二:记者节感言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我放弃了曾经稳定安逸的工作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果实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惩恶扬善时,我树立了党报记者的威信。7年的采写历练,我学会了用嘴与被访者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而备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觉新闻记者不好当。一位同行对我说,"这一行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与顶峰的差距。对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时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涵,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经验丰富的你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做了多年记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篇三:记者节感言
1997年至2002年,我曾在一家地州级小报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以自己的行动,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学习业务,开拓创新。
由于我最初学课程非新闻专业,因而从工作以来,我就在不断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于1999年报考了云南大学新闻系,希望能通过自己掌握先进文化,进而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同时,在工作中,我在多次参与报纸改版的同时,在画版上选择了其他人很少用的线条活跃版面,并对标题是精心制作。《心手相握,所有的日子阳光灿烂》、《胆大妄为,13次窃储户存款75万元;转战千里,巨贪何学俊梦断上海滩》等一系列标题在报上出现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在图片的画版中我也一直在努力,别人一版仅画8张照片,但我却通过认真处理在半版内画了7张,且从视觉上看也极为美观。
不怕苦和累,面对压意力不低头
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曾多次在采访中因车被堵受困,两次遇到车祸,无数次在极为危险的原始森林、灾难发生地采访,历尽艰辛,并因为写舆论监督报道,部分违法者将我恨得咬牙,为此我很少敢穿印有报社名的衣服在街上行走,但这些却从没有使我改变新闻写作的志向。在往盈江新城采访时,我曾从天亮便开始走路到乡下采访,在不停地采访与走路上奔波到10点多才回到住处,最终写出了《景颇农民自发悲绝毒品》、《延伸的阳光路》等一大批文章。2000年报社安排我采写长篇报告文学《镌刻在章凤大地上的诗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长达4万多字的文章,为了报道好这一举世瞩目的陇川县城搬迁大工程,我曾爬上极为危险的电信发射塔上拍照,而且在一次夏天的采访后我曾在离开章凤的路上中暑几乎晕倒,但我始终挺住了!2001年6月,为了帮助交通局写长篇报告文字,我在10余天的时间里没日没夜的奋斗,采写出了56695字的文章;2002年底,我还与边民一起闯进原始森林中寻找传说中二战期间坠毁在中缅边境的美国飞机,结果忍着劳累和饥饿在一天中找到了全部三架飞机,寻找这三架飞机的新闻发表后被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采用,并引起外交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而新闻采写过程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我们记者行业的人知道。
在写批评报道中我曾因写《潞西市59名青少年连酿血案》等文章触动地方保护主义的神经遭有些领导不断地怒骂,但老百姓的呼声却让我不能自已,为此在近年的工作中我还是写下了《追踪芒市赃乱差》、《制售假文凭活动“入侵”德宏》等文章。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愿选择压力,我愿为民请命,至死不渝。
不怕牺牲,默默奉献终不悔
在报社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要做新闻工作更要有一种牺牲精神。这第一种牺牲是牺牲空余时间,虽然我在部上完成的任务不是最多,但为了追求任务的质量,我把60%的空余时间花在了事业上。2002年旅游节期间,潞西市极多的活动仅我一人采访,点多且分散的实际使我白天奔波,晚上熬夜,连我89岁的外婆去世我也没有请假回去看一眼。为了工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乐,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享受,一年没几次能够回家。1999年我开始攻读云南大学的新闻函授本科班后,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使我不得不在深夜加班工作,即使假日也没有时间陪家人。我的家虽与我的单位仅距离100多公里,但实际上我每年仅有时间回家1至2次,很多时候到了家乡那个乡镇却无法回家。2002年年4月3日晚,晚婚且拥有18天婚假的我婚假才刚开始3天,德宏各地突遭7—9级大风袭击,城市因电线被刮断而一片漆黑,铁皮被风卷走,广告牌被撕烂,在没电的情况下,我硬是冒险在城市中察看后,在烛光下写了一条消息,打手机把内容念给云南省城一家报纸,最终新闻当晚就得到编排。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又为自己所在的单位报纸跟踪对此事报道,我的婚假再也没有延伸下去。第二种牺牲是自己爱好的牺牲。工作前的时光中我一直喜欢小说、散文等作品的创作?
说实在的,在那些日子里,面对微薄的收入和自己无休止的牺牲劳累,有时候我会在问自己这样没命的忙碌值不值得,但是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妪为儿子因公伤牺牲而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时候,当看到被歹徒打伤的学生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呻吟不止的时候,当默默奉献的典型人物或突发新闻出现的时候,无论怎样我还是会迅速带上笔记本与相机踏上征程,因为我知道我是人民的记者,我得带着良心去为人民选择。
几年的工作中,全部门最年轻的我可谓战果累累,省级到中央的媒体上已采用过我的400多篇文章,我还于1999年夺得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于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次夺得云南报业好新闻一等奖;2001年获得云南新闻奖二、三等奖,并夺得其他30多个新闻类其他等级的获奖证书,这在本地是极为少见的,然而,当时,我的生活却十分的的艰难,身上仍背着1万多元的贷款。
2002年8月,出于工作的需要,我服从组织的安排离开了报社到行政部门工作,在报社时借的那些钱仍在影响我的生活,但报社工作中的那些经历,却成了我工作的一笔财富,那些精神,一直伴着我。因而,如今我每年仍然写出了好多篇能在全省叙事国获奖的文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以记者工作时的那种劲头,去做好我的工作。如果那一天再需要我去做记者,我仍将做最能冲锋的新闻战士。
【第17个记者节感言精选】相关文章:
记者节感言范文(精选6篇)05-27
记者节感言范文模板02-20
第87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获奖感言范文05-09
记者节校园活动策划书03-06
告别感言范文精选12-20
工作感言范文精选02-19
精选升职感言范文02-14
青春感言精选范文02-13
升职感言精选范文02-13
高考感言(精选6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