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

时间:2022-09-23 13:16:38 中秋 我要投稿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那么你知道八月十五还有什么别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欢迎阅读!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 1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 2

  八月十五的别称有八月节、八月半、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等。八月十五指的就是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到了汉代的时候逐渐向外普及,在宋朝时期盛行。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一个综合,包含了很多节俗因素,具有非常古老的渊源。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用月圆来寄托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期盼着阖家团圆。中秋节的习俗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比如吃月饼、赏月、玩花灯、赏桂花等,到现在依然都是非常流行的。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 3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然而中秋节传承到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叫“中秋节”,却不知它还有另外10个别称。分别是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八月十五的起源和别称】相关文章: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习俗的作文01-01

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来历和习俗09-08

八月十五的诗句01-07

八月十五的来历01-09

八月十五的由来09-09

八月十五贺词大全06-17

八月十五夜玩月01-01

昔年八月十五夜01-01

描写八月十五的诗句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