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风筝习俗介绍
清明节放风筝:
风筝古时称“纸鸢”、“鹰”“鹞”、“风鹞”,据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宋高承《事物纪录》说:“纸鸢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做。高祖之征陈稀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之远近,欲以穿地隧人宫小111”-五代后汉的李邺,受口吹竹笛可以发出响声的启示,在纸鸢上缚上竹哨,纸鸢升入空中,在风的吹动下,便发出占筝般悦耳的声响,故纸鸢又称“风筝”:唐朝时,风筝1:不仅装有弦和笛,而上[还有人在风筝上安装灯笼或小彩灯、夜晚风筝升空时,町见华光点点。明清时放风筝已十分盛行。
传统风筝足以竹木为骨架,制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纸裱糊。现在人们不断改进技术,采用了缨料、尼龙等材料,使风筝可放n/收,更加坚固耐玩;风筝的外形寸渭千姿百态,色彩斑润-由最早的模拟蝴蝶形状,发展到厂孔雀,大唯,喜鹊、仙鹤、蜈蚣、鲇鱼、凤凰、飞虎,金鱼、蝙蝠,长龙等动物风筝。此外,还有传说中的各色人物,如嫦娥、哪吒、哼哈:将等。《红楼梦夕的作者曹雪芹对风筝颇有研究,并著有《商鹞北鸢考工汜》,其中详细记载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书小不但绘有彩图,而且还附有诗句说明风筝的扎法和画法。
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放风筝不但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意味着可带走一年的病痛和烦恼。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的制作在各地相当普遍。但作为风筝的集萃之地,还要属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四地最为著名。各地风筝各具特色,自成一派。古老的风筝文化孕育了许多善制风筝的能工巧匠,许多家庭因制作风筝的技艺精巧、独特而发展成厂风筝世家+北京著名的传统风筝用的多足曹雪芹的图案,最有名的风筝制作艺人是哈氏和金氏两家+哈氏四代人传承技艺,风筝骨架制作精巧,画工肃整,既可放用,又可摆在案头陈列欣赏。哈氏风筝曾于1915年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4只风筝荣获银质奖章。金氏风筝以造形雄伟,画工粗扩而见长。金氏风筝的传人“金大姑”的制作工艺享誉一方、她有两个保存了四十多年的遗作曾在北京第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亮相。一只是绢制窄翅蜻蜓,另一只是三十六节的老式蜈蚣,色彩逼真,起伏摆动,活灵活现-天津风筝的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国初-当时,有名的风筝制作艺人有七把兄弟、老金记兄弟、帘子李等人。但最著名的当属风靡海内外的“风筝魏”的创始人魏元泰和雅文斋周记风筝的创始人周树棠。纵观这些艺人的技艺生涯,由于他们出类拔萃地继承并发展了天津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各种工艺技术,使得天津风筝得以跻身于全国三大风筝流派之列。魏元泰制作的风筝在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其中11只风筝获得纪念金牌和奖状。
潍坊是山东风筝活动的盛地,也是我国风筝的主要产地之一。潍坊的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风筝制作工艺精巧,浑厚淡稚,具有独特的民间地方特色。位于潍坊城东三十里的杨家埠,是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在那里,“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潍坊风筝便吸收了杨家埠木板年画和绘画的技艺,扎、糊、绘、放俱佳,由普通玩具跻身于工艺美术之列。潍坊风筝种类繁多,单花鸟鱼虫计有500余种。风筝不仅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潍坊风筝最初是自制自放,由于它的工艺精美,后发展为馈赠亲朋的礼品和深受欢迎的娱乐商品。
南通风筝与北京、天津、潍坊的风筝齐名,但以独特的音响效果独树一帜,驰名于世。
中国的风筝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已传人朝鲜、日本。十六世纪又由马可波罗传人欧洲,再经欧洲和阿拉伯传人美洲和澳洲。
风筝不仅在国内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我国的风筝现已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风筝在异域的放飞,中国古老的文化tll传播到了国外,因而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清明节放风筝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解析01-17
清明节习俗介绍01-20
清明节习俗的介绍01-17
清明节文化习俗介绍01-17
宁海清明节习俗介绍10-24
南京清明节习俗介绍10-20
最新清明节的习俗介绍01-21
关于清明节习俗的介绍01-20
清明节的祭祀习俗介绍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