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

时间:2020-12-25 18:05:19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2017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

  2017年的立秋具体时间

  2017年8月7日09:52:58,农历2017年七月(小)初五

  【歌诀】

  立秋凉风虎热防,

  舒畅情志防肺伤,

  散步太极除秋乏,

  秋收少吃葱姜辣,

  酸果菠乳柔润味,

  防暑除湿护脾胃。

  立秋后虽然有些地方会刮起凉风,但因秋阳肆虐,很多地方天气还非常炎热,应谨防“秋老虎”伤人。在饮食上要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食物。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项目进行运动,以解除“秋乏”;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以消暑敛汗、健脾开胃。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而伤肺。

  【节气特点】

  每年公历的8月7~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表示庄稼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时节,万物成熟收获,天地间的阴气逐渐增强,而阳气则由“长”转“收”。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虽然我国民间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谚语,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的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各地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事实上,由于立秋常处于三伏天的末尾阶段,此时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方天气还非常炎热,故有“秋老虎”之称。

  立秋节气养生提要

  所以,立秋节气养生要做好三件事:护阳、敛阳、清暑利湿。

  一,护阳养脾胃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最易困脾,人的脾胃此时往往特别虚弱。特别是素体阳虚湿热,再兼过食动风、动血诸发物,更感湿热潮气,不免有风湿热痹类病症的发生。如痛风、关节红肿热痛之类疾患,每于此时节发病,需及时预防。可多吃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猴头菇等健脾和胃的食物。以淡补为主,忌食生冷。另外,每天坚持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也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二,敛阳暑湿退

  “湿”不见得都要祛,为什么?对于“湿”和“气”,名医彭子益有独到见解:“火”在“土”上,即可生“湿”,“火”归“土”下,则可化“气”。大家想想,夏天相对潮湿,秋天自然变干燥,并未使用祛湿剂,时至秋天,“火(阳气)”回归“土”下,自然就不湿了!

  因此,顺应立秋节气,天地气机的变化,做好敛阳的工作,可使暑湿自解,事半功倍。那么哪些方法帮助敛阳呢?

  1,酸甘养阴之法。

  乌梅固本汤,此方能建中气、收相火、敛浮阳,因此,中气不足而相火外浮或阳气不收时喝最为合适。不分春夏秋冬,相火外浮,会出现各种不适,如头晕、痘痘、口腔溃疡、鼻衄、耳鸣、咽痛等等;阳气不收,会出现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不适。凡出现此类症状,且符合其病机,都可服用此方。

  (乌梅固本汤:乌梅15克,黑豆20克,绿豆20克,黄豆20克,杏仁10克(打碎),冰糖30克,水煎服。乌梅白糖汤: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敛木安中,最合其时养生。)

  柠檬3~5片,红糖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微苦、微酸、微甜,养阴清热,而且,药性温和,有养脾和胃的作用。

  秋天"吃白食" 中医认为五臓中的肺对应白色,所以秋季吃些白色的食物就能收到"润肺"的效果。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萝卜可潜阳,有很好的理气下气的作用,用白萝卜皮贴敷两侧的太阳穴,可以起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这一招便是很好地敛浮阳、降相火的体现(偏头痛多由少阳浮火为患)。具体方法:将鲜白萝卜洗净取下皮,切成酒杯口大小片状,敷贴在两边太阳穴的痛处,并用胶布固牢,每次贴20分钟,次数可根据疼痛情况而定。晚上吃萝卜,能助阳气敛降。

  2,疏通胆经之法。

  立秋和处暑节气所应经络脏腑为足少阳胆经。常按摩阳陵泉,利于疏通胆经,用食指按住这个穴位,像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就开始有麻的感觉,一旦麻感到脚面,这条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最好的。足少阳胆经是敛降一身阳气的转轮,阳明不降,蕴热头面、上焦,祸患贻久,阳陵泉对于敛阳胆经相火非常有效,可于每晚睡觉前泡脚或按摩。

  三,清暑利湿法常备

  在照顾到天地气机变化,注意护阳、敛阳的同时,我们还必需明白夏天的暑湿之气未尽,甚至仍盛,所以从防病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直面暑湿,用一些清暑利湿的方法,很好地预防暑湿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1,可以经常敲打后背的膀胱经,晒后背,或者膀胱经拔罐,适度运动以出汗、早起梳头等都可以缓解暑湿之气,不妨选择几种方式,坚持一下。

  2,暑湿季节可食薏米红豆粥。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肿,解毒排脓。两者一起,非常适合炎热潮湿的时段食用。

  3,对抗暑湿之邪,试试麦芽茶:藿香10g+佩兰10g+炒麦芽30g,水煎代茶饮。每天来上几杯,人变精神,胃肠功能也正常了。

  4,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山药是中药里的上上之品,滋阴又利湿,健脾又补肾。生吃、熟吃皆宜。冬瓜、莲子、白扁豆、芡实也可以利水祛湿。

  当然,如果出现外感高热病,嗓子干、湿热黄疸,鼻子出血等病,建议及时就医,可按湿热温病治疗,三仁汤、薏苡竹叶散、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饮等方剂,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护阳和敛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如“上火”。

  这主要是因为,立秋之后金气下行,收敛下去的暑火又返了出来,燥金不抵暑火,降气不胜,火反克金。此火上酌,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疾病。且上浮之雾气夹杂汽车尾气,人居其地,颇觉咽喉刺痒不适,即是此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1,立秋后,不少人因为内毒加之外感风寒引起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急性期可采用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通过对少商、商阳等穴位放血,缓解病症。

  2,初秋保健大穴:鱼际+曲池+迎香 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温燥之气最盛,经常按揉肺经上的鱼际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迎香穴,可以起到润肺清热的作用,预防鼻炎、感冒等外感病。每天按揉1~2次,每次按揉3分钟即可。

  3,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沙参:甘,凉。功能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有南北之分。


【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相关文章:

2015几月几日几点立秋?01-02

今年几月几日几点立秋01-02

2016年几月几日几点立秋12-30

2021年几月几日几点立秋05-15

2016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是立秋12-31

今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是立秋2016年12-30

2015立秋是几月几日01-02

2017立秋是几月几日07-10

2015立夏几月几日几点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