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甲午战争:本不该输得这样惨烈(全文)
提要
为进行对华战争,日本进行了长达近三年的精心备战和针对性训练。而清政府则把迎战寄希望于日本不会发动战争之上,对要跟什么样的对手打什么样的仗,根本就没有研究和针对性训练,备战严重流于形式。
“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前,当时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认为日本会不自量力挑战堂堂大清,也没有人认为,中日一旦爆发战争,中国会败给日本。但历史却偏偏是另一个结局!”
从军事方面看,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和反思两个甲子前的那段历史,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马刚教授。
一、甲午战争是一场在军事上教训深刻的战争
深圳特区报: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从军事上来说,有什么值得反思之处?
马刚:甲午战争是晚清帝国本不应该打败的一场战争,或者说是本不该输得这样惨烈的一场战争。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等。从军事上更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一是,清政府对当时国家所处的历史时代缺乏明确的认识,导致对战争威胁认识不足,特别是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晚清政权误认为西方列强开始弃恶扬善了。
清政府对日本战略判断失误,特别是对同时期日本的发展走向认识不足,对日战争威胁认识不足。日本制定了“清国征讨策略”,对此,清政府对日本总体判断严重失误,知敌甚少,对日本“征服满蒙、东亚共荣”的野心之大估计不足,对日本敢于在中日海上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挑起战争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对日本举国动员、拼死一战的决心估计不足。
这种巨大的反差,导致清政府对日战略判断严重失误,战略指导严重偏差,最终注定战争败局。
二是清政府缺乏明确的战略,战争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对日作战被动应对。战争爆发前,清政府没有从国家安全的大局上筹划对日作战,没有制定明确的应对日本扩张的军事战略,而是把希望寄托于靠列强外交调停来阻止日本军事入侵上。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又没有及时确定明确的作战目标,直到日军对辽东半岛形成海陆并进的态势时,清政府才将目标确定为保卫京畿,但为时已晚。缺乏战略,目标不明,致使清军在诸如应该在哪儿作战、如何作战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茫然不清,在战争指导、物资筹备、兵力部署和战争意志等方面准备严重不足,为战争失败埋下巨大隐患。相反,日本的战略则目标清晰,先索台湾、琉球,试探清国,再亡朝鲜,创造对清先机,后攻清廷,扩大侵略战果,步步赢得战略主动。
三是战争准备不充分,出战不慎、处置失措,缺乏周密的战略筹划。战争准备与实施中,日军计划缜密,特别重视初战,善于以前次作战的胜利成果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战争初期,日军首先把主战场选择在海上,通过丰岛海战,不宣而战,先发制人,直击北洋水师;在夺取制海权之后,又立即将主战场选择在陆上,歼灭驻朝清军,为后来的决战创造有利态势。
而清政府的战争准备则很不充分,缺乏总体、全面的计划,步步仓促应战,无论在指挥将领选定,援兵部队派遣和防御作战部署上,都缺乏整体考虑,陆海战场和各个作战行动之间没有相互配合和联动,孤立失控,致使清军连战连败。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
二、清军在作战中消极防御、处处陷入被动,这也是海战战败的原因之一
深圳特区报:中国人对海战的关注度远远超过陆战,北洋水师是一支付出了巨大投入的舰队,但最终战败。总结原因,除了上述您说的,有的认为北洋海军纪律松散,训练弄虚作假,技术不专业;有说清政府政治腐败、北洋海军军队腐败,您怎么看?
马刚:清军平时训练弄虚作假,战时贪生怕死、士气低落,导致军队实战能力低下。为进行对华战争,日本进行了长达近三年的精心备战和针对性训练。而清政府则把迎战寄希望于日本不会发动战争之上,对要跟什么样的对手打什么样的仗,根本就没有研究和针对性训练,备战严重流于形式。比如,平时训练弄虚作假,北洋水师打靶竟事先量好距离,以致黄海海战没有一发鱼雷命中敌舰。
另外,清军战斗精神严重不足,开战之后,清军虽不乏冒死抵抗的勇士,但高层指挥官更多的则是贪生怕死之辈。比如,在朝鲜公州之战时,守将连日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就拔腿逃跑。高级将领如此必殃及广大普通官兵的抵抗意志,造成清军一触即溃。
深圳特区报:清军作战思想消极防御是否也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马刚:清军在作战中消极防御、处处陷入被动,这也是海战战败的原因之一。日本政府和军方对侵华战争中制海权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并制定了周密的和积极攻势方略。针对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一是如果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就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及北京;二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只占领朝鲜,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三是若海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海军协防日本沿岸。日本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把整个战争基点放在制海权的争夺上,在设想的上、中、下三策中他们取得了上策。
相反,清政府和李鸿章对这个重大战略问题的认识却很模糊,对战争中海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没有清晰的思路。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看不到及时出兵朝鲜,强化在朝军事存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兵迟缓。甲午战争平壤之战中,清军与日军基本上势均力敌,加之清军具备居险防守、以逸待劳的优势,完全可以赢得胜利。但是,驻守平壤守军主帅叶志超丧失抵抗意志,趁雨夜弃城而逃,结果遭日军伏击,6天狂奔500里,逃回国内,致使日本轻易占领朝鲜,获得了进攻中国的战略跳板。
此外,清政府看不到日本战线长、补给困难的致命性弱点,而不敢有针对性地采取攻势行动,多次错失本可扭转战局的良机;更看不到对黄海制海权的重要性,也没有以威海卫和旅顺口两个战略要地为重心,建立钳形防御部署,而一味“弃海保陆”,导致日本掌控制海权,形成了对清军海陆并进的有利态势。
清政府海军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积极而为,大有胜算。再者,清政府看不到日军花园口登陆难以立足的脆弱性,没有组织积极的反登陆作战行动,而是坐以待毙,贻误了战略反攻的大好时机。
http://www.cnrencai.com/【甲午战争:本不该输得这样惨烈全文】相关文章:
输得一败涂地的说说11-11
认真就会输得说说(通用160句)04-04
不该动情的说说02-11
放弃不该爱的人句子04-13
不该对你动了情的说说04-17
动了不该动的感情说说03-29
爱上不该爱的人说说11-23
爱上不该爱的人的说说12-18
戒毒条例全文09-26
立法法(全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