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1-02-26 18:54:44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

2016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的民族艺术节,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三月三为什么放假

  因为三月三是壮族等南方广大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的传统节日,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广西有权根据本自治区民族风俗习惯来灵活安排传统节日放假。

  又到一年“三月三”。这个在壮乡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节日,从祭祀、歌圩等形式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同欢庆的日子。

  2014年,“壮族三月三”成为法定假日。同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以此为契机,组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激活民族文化软实力,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和地方文化发展。

  “壮族三月三”,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从古代的上巳节纪念黄帝到民间祭祖,从壮族悠远的赶歌圩到踏春游,揣着一份敬孝,怀着一份美好。

  “壮族三月三”,是凝聚民族团结的象征。一直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步伐始终如一。广西人热情、友好、包容的精神风貌延续着壮乡人的质朴情怀。各族人民在共同的欢庆中,更是增进民族间的融合发展。

  “壮族三月三”,是一种充满活力与欢乐的民族文化。在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消弱的今天,她在民间仍有着生生不息的信念。与民同乐的个性,使其踏着时代潮流的节拍欢歌而行。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一张新名片。一种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种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探索其品牌建设的路径。

  今年的“壮族三月三”首次搭建电商平台,以“互联网+”形式推介壮乡特产。广西各地举办300多项文化活动。在如火如荼的文化盛宴中,在不断跟进现代化步伐的民族文化建设中,我们该如何擦亮这张特色文化名片,使之焕发生机活力,在延续生命力的同时不断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期“花山”特邀长期关注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的专家学者,给“壮族三月三”发展“把脉”,以期增添这个具有重要意义节日的独特魅力。

  “壮族三月三”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一起,构成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标签。

  相对于办了多年的民歌节,“壮族三月三”是古老而年轻的节日。古老,是因为有悠久历史文化。年轻,是它被确定为广西民族习惯节日只有3年。加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族文化遗产的相关机制保护下,可顺承东风,在全国成熟节庆活动中汲取成功经验。

  纵观一些节庆文化,创意产业是时代潮流的方向。传统文化包括民族节日的传承,是在当代语境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当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烙印。而当代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创意密不可分。“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在坚守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可以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保护和利用“壮族三月三”节日,使之成为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一条途径。

  融入创意产业的“壮族三月三”,应具有关于“壮族三月三”创意产业思维基础之上的顶层设计,包括建立全区性的“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组织,对各地节日活动进行协调,对区内外、国内外的观光者、考察者、投资者及旅行社、新闻媒体等提供咨询与中介。需要注意的是,“壮族三月三”是自发、原生的民族习惯节日,民族民间文化的天真、质朴、自由、活泼的本来样貌和原生态应得到完整传承,因此这一全区性组织更宜半官方、半民间或官方指导下的民间组织,政府部门行使的是指导、协调、服务功能,不宜太多干预。

  有了整体性的把握,还应将“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融合进行。“壮族三月三”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节日活动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其中关键是人才。各地应继续发现、培养和扶持相关传承人,并以传承人为核心培训和带动一批骨干,使之成为活动的中坚。人才是保证节日活动内容优质高能和吸引力、凝聚力的根本,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扶持正是创意思维的用武之地。

  通过创意,促使“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文化产业链的上游高端乃至“发动机”。“壮族三月三”节日作为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态,属于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在新世纪创意经济时代,需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企业或由当地群众自行发起组建股份制公司,投资经营节日活动。但这种投资经营须保持“壮族三月三” 的核心元素和原生态,避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在此基础上,对其外部进行创意设计和包装,如表演、服饰、道具、餐具、工艺品、土特产等,乃至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项目的投资和生产有的已经存在,但一些仍处于松散、无序和粗放的经营,而非文化创意思维驱动下的创新性、系统性、规模化和网络化的集约式发展,仅是一种低效的传统产业形态。

  文化是民族和地域的灵魂和命脉,也是民族和地域的形象和名片。作为壮族文化和广西地域文化重要内容也是载体和符号的“壮族三月三”,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形象,拉动文化消费,为广西经济发展和文化强区建设发挥全方位功能和作用,的确值得社会各方深长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