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腊月是小年及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小年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小年是大年的前奏。小年的由来和习俗分别是什么?中国人才网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小年的详细解释:
1、短促的寿命。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唐·张柬之《处士张景之墓志》:“共惜小年,同归大夜。”
清·吴伟业《哭亡女》诗:“儿女关馀刼,干戈逼小年。”
2、少年;幼年。
《北史·卢询祖传》:“邢邵常戏曰:‘卿小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唐·元稹《连昌宫词》:“宫边老人为余泣,小年选进因曾入。”
《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孝宗小年极钝。”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八出:“记得小年骑竹马。”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3。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
宋·唐庚《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4、指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清·曹寅《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同赋长句》:“似与繁英送小年,转怜炙背当晴昊。”
老舍《正红旗下》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参见“小年夜”。
5、指旧历十二月月小的年份。
6、指竹笋、鱼鲜或某种水果等产量较低的年头。
小年吃什么
民间称为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小年的习俗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小年的`历史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改变,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的由来和习俗】相关文章:
“枫糖节”的由来和习俗09-10
元旦的由来和习俗作文06-29
关于元旦的由来和习俗11-30
大寒节气的由来和习俗01-09
法国“帝王节”的由来和习俗09-05
元旦的由来和习俗详情解读10-15
七夕的由来和习俗12-02
元旦节由来和习俗11-25
国庆节由来和习俗10-09
关于复活节的由来和习俗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