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立冬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这是很多北方人都听说过的一句古话,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时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成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说叫“饺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饺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相传东汉末年,“医圣”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在怀川地区,还有一个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在神农山抟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纷纷被冻掉,女娲十分着急。于是,女娲就用针线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个个缝上。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把余下的线让这个泥人用嘴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回到泥人身边时,一个好主意瞬间在头脑中诞生了。她用一根线,一头拴住泥人的耳朵,一头让泥人紧紧咬在嘴里,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后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怕冻掉耳朵,也用一根线一头拴住耳朵,一头咬在嘴里。时间长了,就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的形状。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便在怀川地区传开了,延续至今。
赠诗一首阖家团圆聚子时,珍馐美味摆满桌;推杯换盏真热闹,重头大宴属饺子;人神合力除夕去,共庆吉祥又一年!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在华夏祖先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一带,它已传承了数千年。“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子,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按照民俗的解释,“除夕”这一天是人、鬼、神交战之日,因此,必须要人人参与,才能获得来年的吉祥平安。鬼乃“夕”也,它是人间一年的晦气所孕育而生成的厉鬼。“夕”在腊月三十日,新旧交替的子时时分,便会出来遗害人间!此时,要人神齐力才能把它除之。每年腊月三十的这一天,上天会派通力天神“年”来人间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时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证明“夕”这个厉鬼很厉害,必须要由人来协助才能把 “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时时分共燃爆竹,来协助“年”把贻害人间的厉鬼“夕”除掉。在除夕的交子时分,人吃了饺子会通身添力,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不知道大炒勺把这段民俗故事编写的圆满不圆满,当然了,解释的说法还很多,我只是把吃饺子除旧岁最经典的部分介绍给大家。这可是真事呦!我外公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是很认真的,呵呵!这鬼可全是您一年的晦气给带来的,假如不认真的除掉晦气,来年肯定一切都不顺利,很灵验的,记住了,没错的,哈哈!今年除夕的家宴菜肴,我早已在日志中开列出了菜单,这些菜在以往的日志中已做过介绍,如再撰写便已重复,因此就不再赘述了。除夕的年夜饭吃过之后,家里人便各回各家。家中只有我和妈妈看着春晚,边包饺子边守岁,我就等时辰已到开始在自家院里燃放鞭炮,帮助“年”来除掉厉鬼,呵呵! “饺子”我做的是三鲜馅的,用的是大虾、海参和猪肉,里面还加了一些荸荠。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关文章: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06-12
关于过年吃饺子的来历06-08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简介06-08
介绍过年吃饺子的来历03-15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和传说03-18
冬至吃饺子心情说说04-27
地方习俗冬至吃饺子10-03
关于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03-18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讲解03-18
过年吃饺子来历-传统习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