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旧习俗介绍
提起七夕,很多人会误读为“中国情人节”,这大多是源于牛郎和织女的浪漫凄美爱情故事。事实上,七夕又称为乞巧节,是古代女子乞求智慧和巧艺的节日。今天七夕,让我们在美丽传说中回忆老北京七夕那些旧习俗。
每到农历七月初一,各种七夕应节商品就开始上市,主要有牛郎织女年画、乞巧楼、七巧针、乞巧果和祭星用的蜡烛、香,以及各种妇女用的粉、胭脂化妆品等。除了四大庙会外,朝阳门外菱角坑、通惠河上二闸和什刹海也有卖节令物品的,尤其以能当供品的时令鲜果为特色。应节物品还有小孩玩具“七巧板”,可以拼成鸟、兽和人物的雏形,颠倒反复,变化无穷。此外,北京各大道观从七月初一起,立坛祭祀北斗七星,名曰“七星斗坛”。各种相关戏曲也开始上演,如昆曲《长生殿》、梆子戏《天河配》、《鹊桥会》、《牛郎织女》等。
七夕夜烧香祭拜星星,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人家祭拜星星十分简单,只不过摆个案子当香案,香炉里插上三炷香而已。有钱人家还要摆些水果,钱少人家顶多加上两根蜡烛。比较讲究的人家把供案设在庭院或花园,最好是设在葡萄架旁,供案上陈设有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闻香果等时令鲜品。在花瓶里插上鲜花,有的还将胭脂、粉摆上献给织女。
七夕正值夏秋之际,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老人们把它们叫“双星”。祭拜双星者主要是女人,她们把织女当做自己的保护神,老年妇女是为了乞寿,青年妇女是为了乞子和夫爱、婆疼,少女是为了乞巧、乞美以及乞求美好婚姻。未成年的男孩在母亲的指挥下也要磕头,不是向双星,而是向北斗星,祈求考试能高中。那时因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叫魁星,又称魁首。科举制度出现后,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因此,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祭完双星后,参加祭拜的女子把献给织女的化妆粉分成两半,一半扔在房上,给织女用,一半留给自己用。她们认为与织女共享化妆品,可以保持自己的青春魅力。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活动也是在祭拜双星后进行,由老人给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谁先把线穿进针孔,就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七月七日这一天,部分婆婆、小姑和儿媳,可以不分老幼尊卑同做丢针占卜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在初六的晚上先设水碗于花下,放至初七日中午,妇女们将平日缝衣服或绣花用的针小心翼翼地平放在碗中,针浮在水面者就会有运气,沉下水者说明女工活还欠功力,今后需要努力。针浮在水面上,投影到盆地,如果针影美如花朵、鸟兽、云彩等形,说明天上织女已经知道自己乞巧了,谓之有“缘”;如果细直如针形便是“巧”的象征,谓之“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绣出美丽的图案。如果水下针影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女子是个“拙妇”,织女给她一根石杵。
此外,在七夕这天还有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届等习俗,每一个习俗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的旧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广东的七夕习俗介绍09-24
乞巧七夕的习俗介绍09-24
七夕储水的习俗介绍09-22
胶东的七夕习俗介绍09-15
七夕习俗详细介绍09-24
习俗介绍:七夕守夜09-23
七夕的民间习俗详细介绍09-24
七夕染指甲的习俗介绍09-21
七夕拜魁星的习俗介绍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