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由来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
相传古代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忧国爱民、体恤苍生的情怀,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名利的品质,勇于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刚正不阿、廉洁无私的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上。
他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职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来,他的主张遭到了楚国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其中就包括郑袖、靳尚等人。由于楚国国内保守势力的强大,再加上这些人在楚怀王面前进谗言诋毁屈原,屈原渐渐被楚怀王疏远,继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后来,当秦国军队攻陷楚国都城郢都的消息传到屈原耳中之时,屈原悲痛欲绝,遂抱石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2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3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QU Yuan, an upright and honest poet and statesman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of this festival is the Dragon Boat races. It symbolizes people‘s attempts to rescue Qu Yuan. In the current period, these races also demonstrate the virtues of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Besides, the festival has also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glutinous rice). Zong zi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People who mourned the death of Qu threw Zong zi into the river to feed his ghost every year.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memorial turns to be a time for protection from evil and disease for the rest of year. People will hang healthy herbs on the front door to clear the bad luck of the house. 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stival might be different with the past, it still gives the observer an opportunity to glimpse a part of the ric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端午节由来4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吃粽子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虽然平时里可以买到新鲜粽子,超市里也可买到速冻的,但的人选择在端午节这天购买很多粽子或是自己买原料包了吃,也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吃,才觉得有意思.
粽子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粽子属不容易消化热量又高的食品,最忌狼吞虎咽的吃法,食用时可搭配青菜进食,吃完后可喝点蔬菜汤,酸菜等之类的汤品帮助消化或饮用些浓茶、柠檬汗、茶冻或奇异果之类的甜品,可去油腻且可且消化。 粽子可以冷吃,而且冷吃的口感会更好,但是,粽子冷却后会变硬,食用后更容易刺激消化道,因此从冰箱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可食用。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因此,晚上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伤害胃粘膜。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粽子由来的传说: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端午节由来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午,下午天的电影节,五一节,艾节,结束5重午,午和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的节日习俗的人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二千年历史的国家的习俗,每一天,家家户户挂菖蒲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我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你还记得楚国爱国将领屈原吗?让我谈谈他!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本地人,知识渊博。他在楚王的正式结束自己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的.形象。昏君楚王却听信忠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放逐。流亡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首都被敌人占领,人民深感悲痛。五月五日,他来到密罗河,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密罗河。出国的人听到屈原的消息一河,很伤心。他们含着眼泪划着船打捞屈原,把粽子扔进河里喂鱼,希望鱼不会伤到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包在端阳的饺子的起源。
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划艇比赛,挂香囊,朱砂,雄黄,香药,丝绸外香包,香,然后扣入一个彩绸串连接电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形状,从而形成一个字符串,形形色色,玲珑抢眼。有挂叶子,虹膜习惯。
端午节有很多活动!
端午节由来6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我们将分享到这一节日的喜庆与快乐。下面我来谈谈端午节的民俗。
包粽子 插艾叶 赛龙舟 系五彩线等等,大家听到这些民族习俗,一定猜得到我说的是什么节日了吧?它,就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
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的意思相同,“端五”意即“初五”; “端五”中“五”字又与“午”相近,按地支须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其月日都是五,故又称重五,也称重午。
在中国,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相传在楚国时,忠臣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许多人划船去救屈原,这便是赛龙舟的来历。而吃粽子是人们为了不让鱼儿伤着屈原的遗体,便饭团撒入江中,后来渐渐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民俗。
端午节由来7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时,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时,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端午节由来8
“五月五端午节,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糖,下水龙舟。”每当夏天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到来时,我都会听到船上传来的声音。唱歌。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相传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因为嫉妒楚兰,他在楚王和继位的`庆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楚王逐渐疏远他,最后甚至流放了屈原。屈原悲痛欲绝,浪迹江湖,写完最后一部作品《怀沙》后,跳江自尽。屈原自杀后,百姓悲痛万分。他们都顺流而下寻找屈原的遗体。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甚至有人做粽子等食物给鱼吃。于是,逐渐演变为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期间,人们还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荷包、系五彩丝线等诸多习俗。这么多的风俗都是为了驱邪或者纪念屈原的死而做的。
在我们家,奶奶包好粽子后,一般都会给邻居们送几个粽子,以示友好,然后各家过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始看电视,逛夫子庙……
心想:原来每个人身边的节日里都有这样美丽的故事。看来我必须好好学习,了解历史,多了解文化知识了!
端午节由来9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习俗:"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天津传统的端午习俗中,趋福避邪的内容比较多,插艾草是重要一项,天津人叫蒿子。艾有香气,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谓门悬艾叶菖蒲,就是指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除此之外,天津市民还有洒扫庭院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
端午节的故事:
中国的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端午节还被称为“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在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的祭祀风俗,现在的端午节活动更加丰富,尤以湖北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更具典型性。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主要是以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等传说为主。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并遭馋言被免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其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逐渐发展成粽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吴国,战胜楚国后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等到夫差继位后吴军士气高昂,越国大败,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并且吴国大官收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打渔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到了五月初五这天曹娥投江救父,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人们为她立碑以表达对她的尊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其投江处修建曹娥庙。
端午节由来10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我打开房门发现妈妈和奶奶都在包粽子呢!
我开心地走过去,问道:“奶奶我能包粽子吗?”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说:“可以,来试一试吧!”我撸起袖子,先拿一片粽叶,再挖两勺米放在粽叶上,接着用筷子夹一块又细又长并且肥瘦相间的腊肉放在米上面。哈哈,这样一看,这腊肉就像是刚出生的小婴儿,那糯米啊仿佛是张软乎乎的公主床呢!“小宝宝别着急,姐姐给你盖上白花花的棉被。”于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腊肉给盖住。最后用三根又细又细的长的.绳子把粽子捆起来,哈哈!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这一会儿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这么多的粽子,一大盆诱人的粽子摆在眼前,真让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数了数,我一共包了十三个粽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马不停蹄去煮粽子了,我等了好久,围在厨房团团转,终于听到奶奶叫道:“吃粽子了!”我赶紧跑过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呀!这是我自己包的粽子,我闻了闻,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糯米,肥瘦相间的腊肉,这简直是人间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顾形象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心想:我下次还要包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屈原诗人,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粽子。我爱端午!希望这样的传统节日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端午节由来11
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要来了吗?
如果你知道其中一些,有些不知道,那么我会告诉你!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最广。楚王重奸臣,弃忠臣。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
屈原在流放途中听说秦国连败楚国,国家生死存亡,于是于5月5日投江自尽,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过端午节的那天,南方有赛龙舟、赛粽子……北方有郊游。
请记住这个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先辈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
端午节由来12
端午小长假就要来了,同学们你们在享受假期带来的愉快时,有没有想过端午节的由来?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很多同学了解到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放逐汨罗江附近,在五月初五这天他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当时的'皇帝觉得应该在全国上下为百姓树立一个忠君爱国标签,所以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无论是吃粽子还是划龙舟都是和屈原有关。
其实,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吃粽子划龙舟等节日活动。端午节划龙舟最初是在百越地区出现兴起的。百越地区就是现在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的人民崇拜龙,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崇拜龙图腾的部族都会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他们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除了以上传说或考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了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说法。
至于哪一个是端午节真正的由来已经不重要了。对我们来说,无论纪念谁,我们都不要忘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屈原的爱国精神,曹娥的孝道。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纪念。
端午节由来13
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夏至说等。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吴越故地,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祭奠他的日子。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根据历朝官修地方志书记载,其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常家营村。但是也有湖北监利县之说。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我们或许无法知道,对伍子胥来说,吴国究竟是什么?是帮他复仇的工具,还是个实现抱负的舞台?我们只能从青史中看到,伍子胥为了吴国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出为人臣者的悲剧命运。五月初五,这一日他永远告别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吴国,沉入了滚滚的江涛……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书法作品,临曹娥碑。碑文上记载了浙江百姓们在五月初五纪念涛神伍子胥的情景。也许没人想得到,对悲剧人物伍子胥的纪念活动又引出了另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悲剧传说。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中原一带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对纪念伍子胥之说,除了江浙一带,不为人知。
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胥门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今年苏州市仍将在胥门外举行公祭伍子胥活动。
古迹胥门穿越数千年,至今屹立不倒。或许,他是要为伍子胥留下些永恒的记忆。如今,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们还会聚集在胥门之外,祭奠那位皓首苍髯的忠臣——伍子胥。
端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竞渡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已在太湖流域盛行,是“龙图腾祭”的一种表现。自伍子胥被谗杀后,龙舟竞渡被赋予人物纪念意义和节日的固定化,这在“曹娥碑”、“荆楚岁时纪”、“清嘉录”等古人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
端午节由来1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前夕,我哼着儿歌正在散步,突发奇想: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于是我上网查资料,发现竟然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龙神;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流传最多最被大家认可的是为了纪念屈愿投江的故事。
屈愿是春秋时楚国的大夫(一种官),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深受老百姓爱戴,但也由此得罪了许多贵族豪强。秦国入侵楚国,楚王软弱胆小,一意孤行地想献地求和(古代一种投降服软的方式,给对方一块土地,对方不再攻打自己),屈原和老大臣们坚决反对。楚王下令谁也不许提这事,违者斩!屈原一连上了十道同样的奏章要求抵抗,触怒了楚王,就在楚王要杀屈原时,老臣们集体求情,楚王才放过他。但死罪已免,活罪难逃,屈原被革职并赶出京城,从此生活又穷又苦,只能用写诗来表达悲哀。
秦军攻破都城,楚王被俘,屈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抱石投江,老百姓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水里的鱼虾蛟蟹吃掉,有的向水里扔饭团子希望喂饱鱼虾蛟蟹,有的向水里投放雄黄企图毒死它们。这就是粽子和香囊的由来。
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我很高兴自己又增添了知识,同时也很感动,屈原真是一位有气节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由来15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孝女曹娥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由来】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07-12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06-28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06-28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08-04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2-2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08-01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11-03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06-17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