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客家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客家人过端午节的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家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平县合水镇大罗村的陈阿婆也和大多数市民一样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陈阿婆:十六七岁就开始学包粽子,每到端午节、中元节就会包粽子,包好之后,儿孙回家过节也喜欢吃,出门时又可以给他们带走。
居住在连平县城的叶有初一家和朋友中意碱水粽,大家随个人喜好沾着配料吃,在品位粽子的同时也品位着快乐!
市民 叶有初:朋友多,大家说要自己裹的才好吃,别人现成的他不喜欢,说不好吃,只有自己裹的才好吃。
赛龙舟:发扬团结拼搏精神
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另外一个主要的习俗就是赛龙舟。赛龙舟过去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游乐体育竞技项目。
每逢端午节,和平县林寨镇石江村村民都自发组织划龙舟表演赛,至今有150 多年历史了。当地村民们会先举办拜祭龙船社坛与采青等民俗仪式活动。比赛开始,赛龙舟的锣鼓声、呐喊声响彻云霄,大家发扬团结拼搏精神,那叫一个热闹。
洗龙舟水避免生痱子生疮
在河源一些地区,端午节还有用各种中草药洗澡或者到河里洗头的习惯,可以避免生痱子生疮,和平青州镇,村民仍保留着到河里洗头的习俗。不过,现在泡澡的习俗已经少有人传承了,在农村,到河里洗头的也只有小孩子了。
挂菖蒲驱邪保平安健康
古代的五月,因自然天气的影响,容易发生流行性疫症。人们就采集具有杀菌作用的菖蒲、艾蒿悬挂于门上,用于抵御毒气侵袭。如今,在我市的连平、和平等乡村,仍保持着这样的习俗,取意辟邪和昌运之意。
客家五彩五月节
南迁到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端午节仍保留了中原传统风俗如包粽子、做艾饭、挂菖蒲和艾草、香草烧汤沐浴等,也融入了本地人的习惯,客家出阁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在端午节,客家人有吃艾饭的习俗。过节前,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可食用的青草药,如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枸杞叶等,用来制作艾饭。先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过的滤干的糯米中,用碓舂成米团,添进红糖拌匀,制成块蒸熟即成。
除了吃具有去湿热、除百毒等功效的青草药外,客家人也吃粽子。客家人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这个季节由春到夏,天气将变得越来越热。吃过粽子,御寒的衣物就可以收到箱子里了。粽子古称“角黍”,定型伊始就是北黍南糯,始见于北、后重于南,与北方人口持续南迁、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有关。
在古代,客家人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气温潮湿多变,百虫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俗称恶月”,而五月五日尤甚。其实,古人之所以对五月深恶痛绝,这是因为此时天气炎热,瘟疫流行迅速滋生,蚊蝇以及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五毒”开始侵害,将散发辛香之味的艾草悬挂门前,往房间里洒雄黄酒,可驱除蚊蝇和毒虫。
雄黄又叫“鸡冠石”,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随着科学进步,医药知识得到普及,人们了解到雄黄酒有毒性,喝了会引起中毒反应,便不再饮用,只会用艾条蘸着雄黄酒往地上洒,用来杀菌驱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的防病的作用。
长期客居异乡的客家人,还与当地人兼容并蓄,端午当天吃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雄黄酒“五黄”食物来“攻毒”。尤其是吃黄鳝,被认为是“五黄”中最为滋补的。只可惜到了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了,年轻人已经不品尝“五黄”了,但吃酿苦瓜备受推崇。
端午前后,正是新鲜苦瓜上市的时候。客家人的美食之一——酿苦瓜,是把苦瓜切成小段之后把肉馅或糯米馅塞进掏空的苦瓜里面,然后放进锅里蒸,之后再用火烩一下,苦瓜已没有生味,与馅完美地结合。
苦瓜虽苦,但它绝不把苦味传给“别人”,烧鱼、焖鱼,鱼绝不沾苦瓜的苦味。酿菜也是客家常见的烹饪方法,有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等。蒸好的酿苦瓜,咸鲜脆嫩,清淡爽口,汤纯肉鲜无杂味,浓浓的苦瓜香气四溢诱人,清爽鲜香。不仅如此,酿苦瓜还解毒清热明目,败火开胃有营养,而且吃了还暖胃宜气。
【客家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安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06-21
潮汕过中秋的习俗12-14
端午节的习俗04-15
德国过新年的习俗01-10
广东过中秋有什么习俗09-22
端午节的习俗与传说02-24
鄂州的端午节习俗09-27
土家族习俗过赶年03-01
过中秋节有什么习俗09-17
贵州少数民族过中秋的习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