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06-21 11:41:40 美云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

  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也十分盛行。

  南北方端午习俗大PK

  南北方在节日庆祝上有很大的差异,端午节同样也是,就当当粽子来说就有很大不同,南非粽子大多是咸的,北方粽子大多是甜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南北方端午习俗大PK。

  第一场PK:粽子

  南方粽子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粽子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第二场PK:辟邪

  菖蒲、艾条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五毒铜钱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第三场PK:习俗活动比拼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北方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多以解毒、避邪为主。而且好多习俗从五月初一这天就开始实施。首先是佩挂辟邪物。端午节的辟邪物共有五种:它们分别是艾草、花绳绳(五色线)、符、马、笔架。

  1、挂艾草:古人认为艾草有祛邪解毒之功效,因此五月初一这天黎明时分,家家户户就开始在门头上、门环上、神像前挂艾草,妇女们还要掐一枝嫩艾枝夹在耳朵上或插在头发上。艾草大多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种的,栽种多的人家会在初一这天一大早,抱上一捆挨门逐户地给没有艾草的人家送去,这样做,送艾草的人往往会赢得许多许多的祝福。

  2、绾花绳绳:古俗认为,端午节以五色丝结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可避灾除病、益寿安康。因此,初一这天黎明时,主妇们就会早早把花绳绳绾在大人、小孩的手腕上、脚腕上,或裤腰带上、扣眼上。对于不会翻身的婴儿,则要揽腰绾在肚皮上。对于绾花绳绳的功用,儿歌是这样唱的:“端午不绾花绳绳儿,死后变成花牛牛儿”。绾在身上的花绳绳一般要在端午节后三天剪去,然后集中埋到车辙里。在民俗的眼里,端午节前的花绳绳是可以驱逐邪毒的宝物,只有及时佩戴在身上才对身体起保护作用;而端午节后的花绳绳则成了可恨的毒虫,只有及时摘除,并让千人踩,万轮轧,才能永远消失。

  3、小孩背符、背马:端午节前,有孩子的人家都会编一些纸符、纸马,等到五月初一绾花绳绳的时候,将纸符或纸马缝在小孩衣服上。缝的部位通常是,一岁的孩子缝在肚皮上方的前襟上(驮在肚皮上),三岁前的孩子缝在肩上,七岁前的孩子缝在背上。三岁前的孩子一般只缝符,不背马。

  背符、背马是北方少数地区独特的习俗。符和马起源何时?代表什么意义?北方的部分地区孩子端午节时为什么要背符、背马?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的人把符与福联系起来考虑,认为符就是福字的简化,认为背符就是背福;也有人把符与佛教的卐字相联系,认为符是卐字的翻版,背符就是借佛的符号辟邪;还有人把纸符与纸马相提并论,认为纸符就是纸马腹部的缩影,纸符和纸马是一回事,而纸马是这一地区的图腾符号。因为北方少数地区先民以养马为业,而马曾是这一地区的象征和图腾,端午节背马就是图腾崇拜的遗俗。无论那种说法,符和马祈福辟邪的功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背符和马成为过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

  4、门楣贴笔架:所谓“笔架”是一个山字形纸编物,外形与文人用的笔架十分相似。民间认为,笔架与文房四宝一样,有辟邪祈福的功能,因此好多人家便把笔架当作端午节辟邪祈福物来使用。笔架通常与符和花绳绳构成一个组合体,粘贴在大门的门楣上。

  此外,人们,还常把符、花绳绳和艾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祈福辟邪的组合体,粘贴在门头上和佛龛上,用以护家祈福。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06-07

广州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06-16

立冬习俗有哪些11-07

小年的习俗有哪些03-27

闽南的中秋习俗有哪些08-27

新疆古尔邦节习俗有哪些07-20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10-06

正规婚宴礼仪有哪些习俗11-09

清明的传统习俗有哪些04-10

关于中秋的来历及习俗有哪些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