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

时间:2023-01-05 15:49:26 泽森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1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风俗

  春节俗称“过年” , 是客家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除夕日,上午贴门神对联, 敬天地祖宗和过往神灵, 家家响鞭炮。 午餐后洗澡穿新衣,(客家习俗,年三十会用长命草,松柏,大桔叶煮水洗澡。) 晚餐一般提早, 一家汇聚一堂,隆重而丰盛, 俗谓“团年饭” 。

  临近入夜, 家家户户灯烛辉煌, 一直亮到子夜过后, 谓之“接财神” 。 夜幕降临, 每室起码要有一盏灯亮到通宵, 谓之“点年光” 。 长辈们给小儿女发“压岁钱” , 多少不等, 取“人人有钱”的.吉利。

  未过子时,大家都不入睡, 谓之“守岁” 。 至子时, 家家户户鞭炮烟一起鸣放,震耳欲聋, 灿烂辉煌,整个天地为之沸腾, 谓之“接新年” , 节日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

  大年初一, 大家早起拜年, 晚辈祝长辈健康长寿, 同辈之间互相恭贺新禧, 说新年如意、恭喜发财等吉利话, 不争吵, 不骂人, 不讲粗话, 取一年吉利。 舞龙队、舞狮队大清早就出动, 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拜年, 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 并馈赠红包。

  年初二和年初四, 亲戚朋友互相拜访, 妇女们“转妹家” (回娘家) 和新女婿上门, 大路小路上人们来来往往, 大家喜气洋洋。

  年初三, “穷鬼日” ,客家人初一初二不动扫帚, 初三大清早即起来拿起扫帚扫除垃圾, 谓之“送穷神” , 取一年吉利发财。

  年初五, “出年架” , 从这天起, 春节算基本度过, 大家可以出门的出门, 开市的开市, 各奔前程了。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2

  客家传统年节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习俗的自然延续。客家传统春节习俗,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统,而且还体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特征。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客家春节习俗如下:

  1、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2、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3、送灶君

  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神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诚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平安。

  4、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5、贴春联、年画

  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6、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7、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8、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9、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10、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3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客家人过年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看。

  隔年饭

  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还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贴对联

  年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

  点岁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吃素斋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年初三的早晨,我都会被窗外的鞭炮声和打扫声吵醒,因为这一天我的家乡有大扫除“送穷鬼”的习俗。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卫生,大人、小孩齐上阵,好不热闹。

  年初三“送穷鬼”

  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尽管屋内屋外的地面堆满厚厚的鞭炮纸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但这两天不能扫地,也不能倒垃圾。这些垃圾必须等到年初三才能清扫。因为人们认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要“囤财”,这两天扫地和倒垃圾,会扫走和倒掉家中的财运。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这一天要把“穷鬼”送出去。“送穷鬼”是把贫穷和不好的东西送走,与贫穷、霉运告别的`意思,所以年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垃圾、不好的东西清扫出去。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把垃圾倒在岔路口再焚烧的现象少了,很多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了。但“初一初二不打扫,初三大扫送穷鬼”的习俗还一直在流传。

  客家过年禁忌:

  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按祖客家人传统规矩,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许从外面带“青”进来的,所以过年前,家庭妇女会买够蔬菜过春节。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4

  客家人春节习俗及禁忌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人们便全家老小相互走动拜年,客家人尊老爱幼,崇尚礼仪之风显露无遗。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欢乐嬉戏,天没亮就早八八起来了,争着去给年长者拜年说好话打红包;“公公,伯伯新年好!发财、长命百岁,糖果饼干拿过来!”

  初二,人们忙于走亲访友,媳妇们忙于转外家。这时,要先去老外家,再去新外家。凸显了客家人尊祖溯源的礼仪之风,“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客家人身上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记得小时候跟父母转外家,外公外婆会远远地就在等候迎接我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家是我们童年最美最甜的回忆!

  初三,为“送穷日”。由于传统风俗,初一、初二不能动秆扫,不能干活,初三大清早便起来扫地了,还要把垃圾送到路口,插上三支香,俗称“送穷”。初三这一天,一般不去拜亲访友,也没有亲友上门,是春节最闲的一天。

  一节有关春节的小故事

  据五代《录异记》载有《如愿》的故事:庐陵欧明过彭泽湖,被湖神青洪君请去作客,待之甚厚。有一吏告诉欧明,当青洪君问及需要什么时你只答要“如愿”。果然,青洪君问欧“何所需,”欧依照官吏教的话说了,青洪君不得已,将如愿送与欧。如愿,系青洪君的婢女。欧明把如愿带回家后凡欧有所求时,皆能很快得到满足,“数年后大富”。后来有一年的正月初一,如愿起床晚了,欧明就打如愿,如愿便跑入粪帚(即扫帚,因平日既扫地又扫鸡屎,客家人俗称“屎秆扫”)。欧明又用杖打粪帚,唤如愿,如愿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欧家逐渐衰落了。以后,民间就有了年初一藏粪帚的习惯,怕把如愿扫走,失掉家中的财气。《如愿》这个故事,现在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但是在正月初一和初二不动扫帚的古代遗俗在客家地区却一直被保存了下来。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封岁过大年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

  点岁火(点年灯)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客家春节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今的“新年”和“过年”。

  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禁忌多”。客家汉族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意。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

【中国客家人过年的风俗】相关文章:

广西客家人过年风俗04-21

客家人过年有哪些风俗02-21

关于客家人的清明节风俗习惯03-26

现代中国人过年的风俗01-07

中国端午节风俗作文12-18

中国春节传统风俗沿袭数百年10-26

过年的风俗02-12

肇庆过年风俗02-22

湖南的过年风俗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