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时间:2023-01-16 10:15:45 少烁 春节 我要投稿

关于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在中国传统中,过新年穿新衣新鞋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年的风俗和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1

  浙江

  江浙年糕:江浙一带,过年必吃年糕和汤丸,寓意步步高升和团团圆圆。

  浙江米茶:用金桔饼、米海泡,会放白糖。米海是炒熟的米。

  台州五味粥:台州一带吃五味粥,粥里有芋艿,另外四样是白米、红枣、豆腐、豇豆。据说这种粥最早是寺院僧侣做的,祈求新年“五福”降临人间。

  嘉兴粽子:嘉兴人吃粽子,新昌也包粽子。

  北京

  饺子:你懂的,北方人不管干嘛都少不了它

  北京糖瓜: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

  北京芥末墩儿:芥末墩儿是老北京汉族传统风味小菜。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北京春饼:将莴笋丝、胡萝卜丝、黑木耳切丝(也可其他菜类切丝)炒一下,拌和在一起,成为和菜,卷春饼吃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

  上海

  上海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意“年年高”、“步步登高”。

  上海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上海四喜烤麸:所谓的“四喜”传统就是指香菇、黄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种调味,不过如今配料也是越来越随意,也可以加上笋子或者豆芽、茶树菇之类的,做成“双喜”“八喜”等等,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素菜。

  上海荠菜圆子:上海人对于野菜,情有独钟。除了荠菜,草头、天绿香、艾草、香椿,也很受上海人的青睐。在上海所属的县、区农村中,有一种“荠菜圆子”,别有风味。松江县的糯米团子,有汤煮和蒸制两种,蒸制的多为素馅,荠菜以外还有萝卜丝、百果、芝麻等馅料。

  天津

  天津素馅饺子:馅要素馅,用天津话就是“素素静静过一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津味素馅”——酱豆腐加上素面筋、豆芽菜、香干等各种素菜,酱香浓郁。

  天津合子:正月里的天津人频繁吃合子,有时仅为吃饺子时的点缀。合子以煮食最常见,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俗称“干烙儿”。人们以美好的民俗心理为合子美食赋予了吉祥与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发财,事业盛达。

  江苏

  南京糖芋苗:嗜甜的南京人最爱的甜蜜,芋苗入口即化、藕粉浓稠香甜,老藕依旧脆甜、桂花香沁人心脾。

  南京什锦菜: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非什锦菜莫属了。什锦菜不仅制作方便,寓意也好,里面既有荠菜、菠菜这些绿叶菜,也有胡萝卜丝、黄豆芽、黑木耳等进行点缀,色彩缤纷,代表着人们讨个好彩头的心愿。

  南通荠菜豆腐:南通过年有个传统,就是要吃荠菜和豆腐,荠菜在南通话里与聚财谐音,豆腐与头富谐音,就是头一个富。南通蒸糕馒:年节期间,糕、馒是家庭和待客的主食之一。每“蒸”四十市斤糯米粉,适当拌水,一层一层撒进方形蒸笼,让水蒸汽穿透蒸熟。上下各有两薄层染以红色,落笼时,糕色雪白,两头各有两道鲜红纹路,红白鲜明。

  苏州大砂锅、年糕:苏州人过年会吃的'糖年糕,与其说是大年三十饭桌上的一道菜,不如说是贯穿苏州春节的一个美食。浸泡糯米和粳米,碾成米粉,掺水和红糖搅拌蒸煮。蒸熟后,把面团放在桌上揉搓。抹层油,再取白线绑住一拉,就“割”出糖年糕了。苏州人讲究,年初一一定要吃糖年糕,寓意一年甜甜蜜蜜

  宿迁“忙年”炒果子:从“祭灶”开始,宿迁人在精神、物质两方面紧张地为过年作准备,叫“忙年”。暖糖、炒果子是忙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都在年三十晚进行。把自产的麦芽糖或山芋糖等加热溶化黏以炒面、熟芝麻,切成各种形状的块块,叫“暖糖”(方言“黏”叫暖)或黏以熟黄豆粒叫“暖糖豆”。把瓜子、葵子、秸子、花生等炒熟,统称炒果子。

  徐州油炸麻叶子:徐州人腊月二十五以后,开始专门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

  广东

  潮州腐圆、五果汤: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广州煎堆: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广州油角:小小的油角长得就像一只饺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饺子多了一条好看的花边,就像漂亮的荷叶形荷包。同样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内涵就丰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来,就是香喷喷的油角馅。

  福建

  宁德糖水:在宁德,大年初一早上是吃素的。初一早上虽是吃素,但菜品很多,每道菜都有寓意。年糕、黄粿、菠菜、豆腐、长寿面、金针菇、南瓜……全家人要早起,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用红枣、花生等泡好的糖水,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寿宁长寿面:福建寿宁大年初一一定要吃长寿面,还要吃素。要泡桔子皮茶。吃饭时还要吃“长命菜”,就是青菜不能切断,要整株烧熟。早上是一定要吃素的,长寿面和长命菜都不能用荤油,要用香油做。这样,就代表吃素吃一年。

  湖北

  黄梅粑糖:糖粑是黄梅人迎接新年不可少的一样美食。临近农历腊月,集市上的年货摊都摆出来了,糖粑现做现卖,供不应求。酥松香脆的糖粑,一口咬下去,米香味和麦芽糖的甜味在嘴里溶化,年味油然而生。

  恩施手工糍粑:每到春节临近,位于湖北西部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土家族、苗族群众家家户户开始手工制作糍粑,数百年来用这种传统习俗庆祝新春佳节。糍粑是将糯米、高粱、小米等原料浸泡后放入木甑蒸熟,并在石槽里捣成泥状,揉捏成团,经压制制作而成。作为土家人过年必备食品,糍粑可炸可烤可蒸,香糯可口,回味无穷。

  广西

  广西粽子:在广西,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广西人赋予了粽子新的意义,广西人更把粽子当作是一种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广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图的是一种吉利了。

  昭平糖环:糖环是昭平农村著名小食,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年果”之一。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河南

  河南蒸花馍:河南北部地区,从小年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制花馍。

  山东

  山东枣饽饽:将红枣蒸入馒头中做成的枣饽饽是山东人过年必吃的点心。

  安徽

  生萝卜: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什锦菜:在安庆,一般人家不外乎选用荠菜、白菜、胡萝卜、黄瓜、芹菜、黄豆芽、黄花菜、笋尖、藕、山药、香菇、豆腐干、千张、腐竹、粉丝等

  台湾

  台湾长年菜:“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 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台湾红白米糕:进入初一,人们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春饭: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要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江西

  赣州黄元米粿:是赣南客家食品之一。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通常用灰水浸没,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三年夏天。有的切碎晒干,再用沙炒或袖炸,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具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

  陕西

  陕西黄馍馍:用黄米和软米磨的面,包上豆枣馅,甜中带酸,软而不粘,黄馍要做够一个月的量,正月里就几乎不用再做饭,热着吃就行。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2

  1、买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虽然全国各地过年的习俗不同,但是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采办的年货非常广,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送的等等,这些通通称为年货。

  2、除旧布新

  年前主要是除旧布新,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春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以便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扫尘的寓意是将“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幸福安康。春节期间的禁忌是什么,有哪些禁忌与注意事项?

  3、贴年红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等喜庆的装饰。不仅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寄予了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4、年夜饭

  年夜饭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饭。吃年饭前要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春节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有什么传统的风俗?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3

  1、贴年画: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2、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3、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4、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5、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 4

  1、给压岁钱

  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而压岁钱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汉代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寓意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由于祟和岁谐音,就变成了压岁钱。

  2、穿新衣服

  随着经济的发展,穿新衣服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在古代,能穿新衣服可是一件大事。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而过年穿新衣服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也就是电视剧《琅琊榜》中虚构的梅长苏所生活的那个朝代。穿上新衣服寓意着去旧迎新,而色彩鲜艳的新衣服,还能给新年添加几分喜庆。

  3、守岁

  守岁这一习俗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西晋时期的四川等地,据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而守岁也有着辞旧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被流传至今。

  4、贴春联

  现在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上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最早的春联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后蜀,后蜀国君孟昶最先研制出了春联,只不过那时的春联并不写在红纸上。因为人们觉得桃木有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这第一幅春联,贴在了自己的卧室门口。因为其是用桃木制作的,所以当时称之为桃符。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5、放爆竹

  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火药和纸制成的烟花,而是直接用火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所以叫爆竹。话说年兽既不怕人,也不怕火,人们为了驱赶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烧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放爆竹也就有了驱逐瘟邪,吉利平安的寓意。到了宋代,火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再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而除夕、春节燃放炮仗也就流行起来了,一直流传至今。

  6、吃饺子

  北方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吃饺子。 饺子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直到明朝时才出现。当时的人们,一般提前将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才开始吃,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新的一年由此开始。吃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的风俗和寓意】相关文章:

壮族过年风俗的寓意02-26

春节风俗和寓意介绍(通用25篇)01-08

端午节的风俗的寓意03-06

过年的风俗和由来02-20

泉州过年风俗和禁忌04-05

年的由来和过年的风俗02-15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和寓意10-28

关于蛇的成语和寓意01-13

湖南的春节风俗和饮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