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临沂过年风俗

时间:2022-02-17 09:53:59 春节 我要投稿

临沂过年风俗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光是过年,每个地方就有不同的习俗,我们看看下面的临沂过年风俗吧!

临沂过年风俗

  临沂过年风俗 篇1

  祭灶王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大扫除

  临沂从小年这天拉开过年的帷幕,即“忙年”。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蒸馒头

  蒸馒头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的习俗,每年小年过后两三天,家里人就开始忙着发面蒸馒头,蒸馒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面得发一大盆或者一大缸,蒸好的馒头要一直吃到来年正月十五。

  蒸馒头还有着很好的寓意,“发面”的“发”意喻发财、发家,“蒸馒头”的“蒸”象征蒸蒸日上。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剪贴窗花便是其中一项。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代表着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狮子滚绣球、三羊开泰、二龙戏珠、五蝠捧寿、犀牛望月……

  写春联

  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理发沐浴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婚嫁

  民间认为,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便百无禁忌,因此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拜早年

  到了小年,春节进入倒计时,人们开始为除夕夜守岁做准备。我们平常说的“拜早年”也是从小年开始算的。

  贴福字 守年岁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叫除夕,也叫“除岁”、“大年三十”等。这天晚上要“守岁”、“熬年”,要“高堂摆长宴,红烛照通宵”。要用一夜的欢乐祥和,象征着一年的欢乐祥和,因而不论大家小户都对此刻特别重视。除夕早晨要对屋内院内、大门里外进行再次扫除,达到里里外外干干净净。对屋内院内不好看的地方或杂物要用席箔遮挡起来,一方面是讲卫生保健康,要整齐好看,另一方面是过年要请财神、福神、喜神、贵神等诸神,家中如太脏太乱,众神会认为这家太穷没福,留不住他们,因而要极力把家中收拾的得好一点,给诸神一个好印象。另外,过年了,有些东西人们看到了觉得不吉利也要藏起来,过年五更必须把它们藏起来,家中任何人不可以看到。这样神顺心,人顺心,自然有好运。

  除夕中午,打好浆糊后,先挂财神画轴子,再贴灶神、门神。贴门神最忌贴翻了,贴好后,闭上门来,左右门神必须对脸,如果贴翻了,闭上门来就会背对背,因而民间有“反贴门神——左右为难”的歇后语。贴好门神后接着贴对联,先贴大门两侧的对联和大门的斗方,再在院内贴主房、偏房、厨房、仓房、栏圈门口的对联。贴完对联后再贴屋内年画及过道走廊上的戏剧画和《水浒》人物画。最后贴各种小物件上的春条,也要先贴“出门见喜”、“满院春光”,再贴床上、牛槽及各种工具上的,贴到最后大人就不贴了,叫小孩子们贴“酉”贴,这是叫他们从小就实习,直到贴完为止。最后没处贴了,把鸡舍、狗窝、尿盆上也贴上个“酉”。

  这时,大人们要拿梯子或高凳子来,在大门口最上边贴“福”字,插挑笺和过门笺。为什么把福字写的很大,贴在最高最显眼处呢?据传与姜子牙他老婆有关,说在姜子牙封神时,他的老婆马氏也去嚷嚷着要封神,姜子牙说:“你是个穷命,担不得一点点福,就封你个穷神吧。”马氏说:“封我个穷神人们都不喜欢,你叫我到哪里去落脚呀?”姜子牙说:“凡有‘福’的地方,你都不要去,没‘福’的地方你随便。”后来人们都怕穷神到家,过年就写个大“福”字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一直就延续了下来。有的地方贴“福”字倒着贴,取谐音“福到”了。

  挑笺、过门笺是用红、绿、黄、蓝、紫五色纸摞在一起,用刀凿刻出来的镂空图案。过门笺上有“人财两旺”、“招财进宝”等字样,在大门、屋门、灶王处都要贴两三行。挑笺是用五色纸凿出来的花纸串,要用芝麻秸挑起来插到屋檐里,微风吹动,飘飘摇摇非常好看。有的地区有些户,还在门上龛两头插上几根桃条,说这样能避邪驱鬼。

  同时,还把芝麻秸撒在院中,芝麻秸不够就撒上部分豆秸。这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是过年踩着芝麻秸步步登高,另一方面,过年必须全夜敞着大门,有人进门就听到踩得芝麻秸响,也能起到防盗的作用。

  拜年

  据传说,拜年起源很早,古时侯,人们为了防被“年”和“山魈”吃掉,冬春之交的晚上,点火上灯,守夜驱妖,第二天早上起来,互相一见面,都知道没被年妖山妖吃掉了,就互相祝贺道喜。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延续成了拜年。开始还是不系统,不普遍的,到了唐朝,经李世民一号召,就成了全国普遍的礼俗。

  沂蒙地区互相拜年都不带礼品,一般是姑娘媳妇结队,兄弟子侄同行,走街串户逐一叩拜。首先拜本族长辈和兄长,也拜庄邻长辈和亲朋。见到长辈后要说吉利话并跪下三叩首,同辈见面行抱拳鞠躬礼。遇到领小孩来的,长辈一般都赏给孩子花生糖果之类。

  如果不是应上门拜年的对象,在街上碰到了,也热情地说些“某某新年好!”或者“祝你新年发财!”之类。

  临沂过年风俗 篇2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旧历年”、“阴历年”。年节早见于《尚书·舜典》,到汉代民间习俗就已相当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3天,民间欢庆持续半月。

  春节旧俗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地区俗规

  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息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

  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初一忌讳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庆祝活动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摆上供桌,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邹平初三下午送年,俗称“送百神”,又称“圆年”。临清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商人之家都要供着财神的牌位,桌上摆着“钱龙”和“枣山”。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至十六日,曲阜城内有鼓楼门会,并开放孔庙。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有曲艺表演,有卖玩具、卖花炮、卖花、卖油炸糕等诸种摊贩。此会以十四日为最盛,乡下有不少人进城赶会,俗称“赶逛会”。孔府的小姐、太太为观赏会中热闹场面,在孔府大门里面墙边筑台搭棚,悬灯结彩,在台子临街一面挂起竹帘,隔帘观光。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山东过年习俗: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山东宁阳县过年习俗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山东崂山过年习俗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临沂过年风俗】相关文章:

山东临沂过年风俗06-02

东北过年风俗04-09

宁海过年风俗01-26

嘉兴过年风俗06-06

各地过年风俗06-05

家乡过年风俗06-05

潮汕过年风俗06-04

河北过年风俗06-04

广州过年风俗06-03

洛南过年风俗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