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过年的风俗的
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以下是小编特别为您整理的山东春节风俗。以飨读者。
在禹城农村,不少人将年夜饭安排在年三十当天中午,喝着小酒,吃着好菜,享受团圆的温暖。这天晚上才是最热闹的,天刚刚黑,村办公室门口就聚满了人,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在禹城农村有这样的传统,村里每年拿出部分经费购置鞭炮、礼花等,除夕晚上,一些年轻小伙子会自告奋勇敲锣打鼓吸引全村人来办公室门口燃放鞭炮。老人们说,很多年前,农民生活还不富裕,一年到头舍不得买鞭炮,村里就会集体凑钱多买一些,等到除夕之夜一起燃放。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买鞭炮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他们来说,全村人聚在一起点点鞭炮、聊聊天已成为习惯。
其实从小年起,家家户户便开始蒸馒头、炸年货、煮猪肉,将过年所用食物一一备好。而除夕和春节两天,几乎每顿饭都是水饺。初一一早,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去拜年。在这里,拜年仍然是最传统的磕头。年初一上午,全村辈分较低的人必须到长辈家磕头。
这时,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女人们多成群结队地到同姓氏的长辈家象征性地拜年,很少有人真正下跪磕头。男人们则不同,必须给全村所有长辈三拜九叩。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农村,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一年或许只能回农村一次,而拜年成了全村人交流感情的最有效方式。
常见的春节风俗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常见的春节对联有: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3、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禹城过年的风俗的】相关文章:
过年的风俗散文04-12
过年的传统风俗03-12
浙江过年的风俗03-11
回族的过年风俗01-26
古代过年的风俗03-11
关于过年的风俗03-11
各地过年的风俗03-11
北方过年的风俗03-10
东北的过年风俗03-10
湖北的过年风俗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