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

时间:2024-03-27 13:41:09 晓凤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

  兰州,简称“兰”,是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

  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

  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

  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进年夜饭。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命百岁。零点换岁之际,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老兰州人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擀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旧时兰州人上门拜年,总以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称为破五,兰州人要吃荞面搅团,即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初五以后,直到农历十五、六,兰州城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声,炫人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

  源于古代赛神祈福的兰州社火队,排队、角色很有讲究。打头阵的是风婆、雨师,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系为一个戴大头面具的僧袍和尚,围绕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戏而舞。

  继之为春官老爷坐龙杠。春官老爷为春季之官。其形象颇似戏剧的丑色:戴圆翅乌纱帽,涂白眼窝,八字胡,着红官袍,持折扇,坐于太师椅上,颇为滑稽可笑。再后为十二三对竹马子古装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后背装置纱制马头、马尾。其后是“船姑娘”,再后是推车子、狮子滚绣球,更有兰州的太平鼓表演。

  兰州春节的风俗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婆)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在中国北方,一般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但在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同样是汉族聚集地的省份,则往往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廿四日过小年,而上海,江苏南部,浙江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九日过小年。因此,农历小年在中国南北方不同地区并非是同一天。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在中国部分地区(如:江淮地区等),亦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在中国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中国北方地区传统上,除夕晚上和好饺子面切好饺子馅为初一包饺子做准备,因为初一不可动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许多家庭的传统。随着中国经济条件改善和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认同度下降,也有许多家庭到餐馆过年或进行其他活动。

  初一:早晨包饺子。传统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区的传统)老人初一是不出门的,亲友、同事互相拜年。长江流域一带有年初一早餐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初二:要祭财神,要喝“元宝汤”(馄饨)。北方一般习惯是回娘家拜年团聚。

  初三:祭祖,一般父或母一方已经去世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顺带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一天同样是要上坟的。一般都要带上点心、酒等祭品给已故祖先进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让祖先“过年”。一般上坟只允许儿女等进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则不参与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穷日,在中国北方,这一天一般没有人出门拜年,因为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从春节开始直到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扫出门,然后放鞭炮庆祝,希望迎来下凡的五路财神;有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即为对此风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在这一天举行朋友或同学聚会。亦称“破五”,是要在家包饺子吃。

  初六:开市

  初七:过人胜节

  初八:祭星。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

  关于过春节,在中国北方有这样的民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的说法。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介绍

  腊月廿三打发灶爷上了天

  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这天兰州人要吃灶饼子,灶饼子起源于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敬献的美食,期待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烙的薄薄的灶饼子,卷菜吃很香!

  腊月廿四、廿五卫生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是大扫除日,扫房、擦窗户、洗衣被通常在这两天完成。

  腊月廿六、廿七炸油果子

  兰州的妇女精工细作,制作的油果子品种繁多,用姜黄、红曲、菠菜汁等色料,和成五色面团,然后显出手段,制成指头蛋大小的蜂蝶昆虫、鱼虾蜻蟹、虫蛹蝌蚪、龙虎马羊、鸟鼠鸡鹅、花卉草果等形状;经清油炸出色彩艳丽,形态逼真;端上桌面,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脆酥甜,极为适口。

  腊月廿八蒸馍馍

  “二十八,蒸枣花。”这是民间腊月二十八的风俗习惯,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不论你是做红枣、蜜枣馅儿的,还是红豆馅儿的馒头,今天就得开始蒸馒头了。按照老人的话说,其实这就是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

  腊月廿九做糟肉、炸丸子、蒸八宝饭

  可以说糟肉代表着老兰州的年。兰州人过年别的可以不讲究,但若没有一碗糟肉,这个年就感觉没过好。

  相传兰州人过年吃糟肉起于明朝。当时明肃王从江苏迁兰,其家眷随从形成第一代老兰州人。江苏人过年喜食酒酿蒸肉,而兰州周围不产稻米,自然没有了酒酿。

  第一代老兰州人为了吃到家乡味,更主要是为了在春节表达自己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就地取材制作兰州酒酿蒸肉。久而久之,兰州糟肉就定型为五花肉和与酒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豆腐乳的搭配,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与淮沪、陕西的糟肉不一般,但又神似的制作方式。蒸出来的肉更为健康,可上桌品食,也可夹馍吃,肥而不腻,口感软烂,肉香和酱豆腐香绕于舌尖,是兰州的年味之一。致使很多50年代后移民来兰的新兰州也无不为之倾倒,纷纷从老兰州那里拜师学艺并加以创新,如有些两广移民就喜欢仿照他们那边的余头扣肉的做法在两片糟肉中加入芋头,甚至是鸭肉,菠萝,雪梨等。

  腊月三十贴对联、守岁

  大年三十的下午贴窗花贴对联;晚饭很丰盛,把几天来做的好吃的统统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到晚上九点多再吃一顿臊子面算是夜宵。

  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在灶台上摆上糖、瓜子、油果子等食物迎接灶王爷回家。通常讲究这天是不能扫地的,初一早上才能扫地倒垃圾。

  大年初一转亲戚、拜年、逛庙会

  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然后就开始给长辈和亲戚们磕头拜年,拜年时间长达半个月,从初一到十五,亲朋好友都要走到;兰州有小年大十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到十五收盘子年才算正式过完。

  兰州人初一有逛城隍庙的习俗,这天城隍庙人山人海的,人们在这里上香、听秦腔、泡茶馆、淘古玩、吃小吃,有的什么也做,就是看热闹。

  到初五以后周边乡村的社火队、高跷队就进城了,在白塔山下的金城关广场、五泉山等兰州市著名景点和公园进行表演,特别是永登县的高跷和皋兰县的太平鼓,都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传统民俗表演,作为民俗采风、摄影是大有看头的。

  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过年虽然减少了许多繁复的礼节,但总体来说,咱兰州人的年味还是很浓的,在外的兰州人,今年过年回家吗?

【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相关文章: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介绍07-26

春节的风俗03-30

春节风俗作文11-21

春节的风俗大全02-07

荆州春节的风俗03-22

北京春节的风俗12-07

宁波春节的风俗03-13

江苏春节的风俗03-23

江西的春节风俗03-22

金华春节风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