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川的春节风俗

时间:2024-02-19 19:00:32 夏仙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川的春节风俗

  四川人对春节极为重视,所以很多的四川人都会想要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四川的春节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川的春节风俗

  四川的春节风俗

  一、过年前的准备及习俗

  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由于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四川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1、杀猪过年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装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人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2、清洁大扫除:快过年了,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就是要洗澡。

  腊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什么的。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由于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这天晚上,还要焚香、点蜡、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

  3、贴门神春联,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接着是贴门神春联。传说门神乃唐太宗李世民驾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由于太宗被鬼邪侵之,病重,二将守宫门,鬼邪方不敢入,太宗遂将二人封为门神,后来,民间所贴之神渐不限于这两人,凡威武雄壮之武将,皆可贴于门上。近年来,民间贴门神春联者,多是象征喜气的意思。诸如骑高头大马的名将肖像或丰收的画面等,春联则更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色。

  二、大年三十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过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1、祭祖

  在一家人吃团年饭前,大年三十的一个重要习俗是祭祖。因此在准备团年饭时,要先准备好祭祖的刀头:煮熟的整只雄鸡、一方猪肉或膀,酒和香蜡钱纸,去家里或祠堂的神龛祭祀祖先。

  2、团年饭

  除夕是年末最后一天,俗称大年三十。此日设荤牲酒醴,杀鸡炖膀祭敬天地祖先,全家团聚,吃团年饭。团年饭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一定要品种多、分量多,剩余越多越好。一般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饭菜,叫做有余有剩。团年饭中的鱼,一定要整条,不能切成块;有镶碗,即用酥肉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头、粉条等的大品碗蒸菜;要有扣肉,即甜烧白;要有坨子肉,即东坡肉;有鸡肉,凉拌或炖均可,但不能有回锅肉那样的家常菜。

  3、撞钟烧香

  吃团年饭后,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如今,成都人喜欢在大年初一一早赶到文殊院上香。

  有不少地方习惯在中午吃团年饭,下午就好让娃娃们消饱胀,比如提着灯笼到处跑,放“地牯牛”,吹“过山号”。

  4、贮财、驱邪

  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 “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盛。晚上要把地扫干净,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的,怕扫走财气。有的地方,习惯年三十晚上洗澡,寓意洗去一切污秽;有的大年三十晚上习惯洗脚,脚洗干净了,过年后会走好运。

  四川人也有等候除夕午夜放鞭炮驱邪的习俗,尤其是有央视春晚后,到午夜十二点齐放鞭炮、焰火,旧时曰驱邪,现代语曰送旧迎新。

  三、大年初一

  1、吃汤圆不吃饺子 成都人初一不吃饭,由于“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四川人大年初一早晨是不会吃饺子的,唯一的传统食品是汤圆,因为汤圆有团圆寓意。

  2、烧头香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庙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这些年成都人初一一早赶到文殊院烧头香,将文殊院围得水泄不通,市里不得不调动许多警察维持秩序。

  3、抢银水, 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保佑发财。

  4、游“喜神方”

  “神有喜怒与人同,四时方位兆吉凶。独怪年年南门好,起因侯庙敬无穷。”

  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正月初一,成都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出游位于南门武侯祠“喜神方”的情景。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依照“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的夏天,也寓“红运兴旺”之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之城南的武侯祠供奉着蜀地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成为真正的“喜神方”了。如今武侯祠、锦里和南郊公园的联合的大庙会,既有游“喜神方”寓意。

  5、灯会与大庙会

  成都灯会闻名天下,早在上世纪六十年初就大放异彩,早于自贡灯会。自贡灯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名,其名声已超过成都灯会。去年初自贡与法国里昂达成协议,将在灯会期间展示法国里昂灯光节的精彩节目,自贡灯会也要选精彩项目,到里昂灯光节展示。

  6、灯会

  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南郊公园和锦里联合举办的大庙会名声鹊起,除游“喜方神”外,各种文艺活动层出不穷,每日翻新,直到正月底,让你天天有玩处,天天有新玩法。大庙会集灯会、餐饮,尤其是大型演出活动为一体,有杂技、曲艺、戏剧、歌舞、马戏轮番演出,一般到元宵节结束,人们对大庙会的兴趣已大大超过灯会。本文最后的一些图片,选自网上2015年成都大庙会图片。

  7、大年初一禁忌

  前面已经讲到,大年初一不得扫地。由于屋内任何东西,哪怕是尘埃、垃圾,都是家内之财,扫走就是扫走财富。此外,大年初一忌用针线、剪刀,由于这些是尖东西,与耗子的尖嘴对应,用了针和剪刀,这一年就会耗子横行。因此,妇女们这一天可以全休了!

  此外,年三十晚和大年初一忌打烂易碎的东西,如瓷器、玻璃器皿、陶器等,否则这一年不利。当然,大年初一也忌说不吉利词语。

  四、正半年

  四川人过年,一般要过到初期,稍长的要到正月十五,长者要过到正月底。吃的名堂多,玩的花样多,这段时间显得特别长,所以四川人把正月说成“正半年”

  四川有一俗语,说不仅人要过年,畜生和庄稼也要过年,他们过年的时间分别为: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凡这些事物过年,如果天气好,这种畜生或庄稼这一年就好;反之若阴雨,则这种畜生或庄稼就不好。

  所谓“七人”,即指人过年,又称小年,当然得有丰盛的过年饭了。但成都人称正月初七为“人日”,即杜诗所言“草堂人日夜归来”,这一天文人墨客要齐聚杜甫草堂纪念诗圣杜甫。

  四川人习惯大年初二“走人户”,是妇女和她的丈夫携儿女去拜会父母或岳父母的时候,有的也称“回门”。成都市的川剧团在春节第一天,都要上演“拜新年”的折子戏以示吉庆,“拜新年”又名“驼子回门”,是一场一拜新年或女儿带女婿回门的喜剧;这一天家里也要像弄团年饭一样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除大年三十剩下的东西外,还得弄新菜,以此规格迎接女儿、女婿及外孙儿女的到来。

  四川不同地方春节风俗

  1、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

  2、 四川蜀中春节习俗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贡灯会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四川的春节吃什么

  1、腊肉香肠是四川年夜饭的传统的开席菜。在四川人心目中,离开了香肠腊肉,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年夜饭,可见其在川人心目中的地位。

  2、酥肉是四川传统的年俗食品。过年前,家家户户炸酥肉,传统的吃法是做酥肉汤。现在慢慢演变成小吃话啦。

  3、鸡鸭使是团年饭必备的,做法不限。白果炖鸡、墨鱼炖鸡、热煨鸡(热窝鸡)、凉拌鸡……都可以。比较传统和讲究的家庭在之前必须要有一只煮熟的整鸡,插上筷子代烛香祭祖。

  4、鱼肉:年年有余,鱼是必须的。豆瓣鱼、藿香鱼、酸菜鱼、渎鱼……都是传统的川菜鱼的做法。随着粤菜海鲜烹饪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粤式清蒸鱼。

  5、年夜饭必须得有一个蒸菜:咸烧白、甜烧白、粉蒸肉……必选其一。

  咸烧白类似梅菜扣肉,一般以咸菜、芽菜打底。

  甜烧白做法是,肉切成两片夹层,夹入喜沙(豆沙),糯米加糖打底,软糯香甜。

  6、香碗:也叫粑粑肉,做法类似午餐肉。是四川传统美食、乡下坝坝宴九斗碗的主菜。当然也是年夜饭常见的大菜。做法略复杂,有些家庭未必能做。

  7、传统的年夜饭还会做一道传统川菜:鲜美的烧什锦。烧什锦是没有辣味的咸鲜川菜。猪的心肚腻,配酥肉、鱿鱼、炸肉丸子、黄花、青笋、玉兰片。不过现在人注重健康,尽量避免内脏。加之这些食材,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年轻人的家庭一般不怎么做这道菜了。

  春节节日传说

  1、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受了树影移动与山崖上滴泉的启发,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漏壶,用来测定时间,于是便有了万年历。据说春节是由万年青年创制的万年历而来。

  2、舜继部落首领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年兽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4、贴春联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