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来历起源

时间:2023-03-16 11:14:22 夏仙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来历起源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春节来历起源,一起来看看吧!(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春节来历起源

▼目录▼
【1】春节来历【6】春节节期活动
【2】春节的传说【7】春节相关文化
【3】春节的食俗【8】春节对联
【4】春节历史发展【9】春节祝福语
【5】春节民间习俗【10】春节作文

春节来历

  春节来历起源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特别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首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立春岁首具有重要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古人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春节简介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地历史时期,还有不同地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地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地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地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地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地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地腊祭或腊月二十三地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地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地民族特色。

  有关春节“压岁钱”来历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另一种说法是: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返回目录>>>

春节的传说

  春节的传说1--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传说2--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春节的传说3--驱赶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返回目录>>>

春节的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节日食品

  饺子

  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地区。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因“饺子”与“交子”同音,所以取“更岁交子”之意,吃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汤圆

  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春卷

  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

  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春饼发展至今,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返回目录>>>

春节历史发展

  一、时间演变

  中国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中国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二、名称变革

  在不同时代,中国春节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中国春节。

  三、内容发展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汉朝时,祭祖是中国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中国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四、中国春节时间

  中国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中国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中国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中国春节”,此前中国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五、闰中国春节

  闰中国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六、闰中国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中国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中国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中国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中国春节来过。

  返回目录>>>

春节民间习俗

  民俗类别

  传统节日仪式与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岁节`(年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驱邪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春节各种民俗仪式中经常看到祭神的内容。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

  民俗活动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满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春节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具有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传统习俗

  ●买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⑴贴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⑵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⑶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由于地理气候方面原因,春节期间北方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寒冬,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资源匮乏,可选用的食材不多。而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绿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在饮食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地利方面,又得益于水资源充沛分布广所以各类渔获充足食材多样;所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上,南方的饮食会丰富多样一些。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生旺火

  新年正月十五元宵,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禾杆堆或炮纸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民族特色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

  朝鲜族

  朝鲜族受汉文化影响也有过春节的习俗。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藏族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的春节叫“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返回目录>>>

春节节期活动

  忙年(小年)

  年尾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十二月廿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十二月廿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上行下效,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十二月廿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十二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买年红、吃灶糖、扫尘。

  年廿八

  年廿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红,有的地方年廿八开始贴年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派发压岁钱和守岁的习俗。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正月初一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迎新岁,拜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21]《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为熛怒之神,是上古五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则不吉,故此,“小年朝”例应祀祖祭神。“赤口”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古时在中国南方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21]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21]从汉朝的文献开始有人日节俗的文字记载,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基本完毕,从年初八起民间便陆续开展敬神、游神、摆宗、舞狮、舞龙、飘色、游灯、做醮、标炮、做大戏以及各种文艺表演活动。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传统习俗: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在我国南方的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闽南地区,有一个特别盛行且隆重的民间习俗,这就是“拜天公”。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所以用“九”来代表天。许多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祀仪式。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的生日,求天公赐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在各地祭拜天公习俗中,以福建闽南地区最为隆重。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做醮,标炮等。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返回目录>>>

春节相关文化

  小知识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闰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是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时节星象

  立春节,此时的星空常是一年中最璀璨的。晚上八、九点左右,抬头望向星空,在正南方,有三颗星非常容易辨认。它们距离相近,连成一条直线,好像一条闪亮的腰带。那就是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中国民间将这三颗星称为“禄、福、寿”,把这三颗星看成三个吉祥的星官,分别掌管人世间的福份、寿命等,又称“福禄寿三星”。“三星高照,新春来到”,当夜晚看见三星高挂南天,正是立春节之时。

  天维建元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斗柄回寅,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立春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从立春起进入了寅月,阴阳转发,阳气初生,万物复苏。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现通常用“岁首”来称呼历法的首月首日。其实严格来讲,“岁”是干支历特有的概念,岁即“摄提”,又名太岁,“岁首”原始含义是摄提(太岁)的首月首日,即立春。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生肖转换是以立春为界。十二生肖是干支纪元法之下的产物。阴历是以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阴历的首月首日多称为“元朔”。“岁”和“年”,在古时是有严格区别的: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前,谓之一岁;从一月一日到下一个一月一日前,谓之“一年”。

  “双立春”与“无春年”

  “双立春”与“无春年”是夏历(农历)中的概念,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或有“双立春”的年份,这是由于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农历一年中有一个“立春”、双“立春”,或者没有“立春”,都是由阴阳历转换造成的,属正常的历法现象,和凶吉完全无关。旧时人们认为“无立春之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

  传说

  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受了树影移动与山崖上滴泉的启发,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漏壶,用来测定时间,于是便有了万年历。据说春节是由万年青年创制的万年历而来。

  舜继部落首领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年兽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1983年起,春晚这枚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春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春节联欢晚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表演形式。

  假日安排

  2021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7号),2021年春节:2月11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2022年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

  2022年12月0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返回目录>>>

春节对联

  1、上联:日丽风和春浩荡,下联:花香鸟语物昭苏;横批:美意延年

  2、上联:福临宝地千秋盛,下联:财进家门万事兴;横批:淑气宜人

  3、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4、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5、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6、上联:时来运转家兴旺,下联:心想事成业盛昌。横批:四季兴隆。

  7、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四季兴旺

  8、上联:人逢盛世精神爽,下联:岁转阳春气象新;横批:欢喜坚固

  9、上联:三阳启泰人间喜,下联:五福临门大地春。横批:鹏程万里。

  10、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11、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12、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13、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4、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15、上联:财如晓日腾云起,下联:利似春潮带雨来;横批:吉庆有余

  16、上联:日丽风和春浩荡,下联:花香鸟语物昭苏。横批:美意延年。

  17、上联:天将丽日舒清景,下联:室有春风聚太和;横批:有福人家

  18、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

  19、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

  20、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2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江山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22、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23、上联:开门见喜财源进,下联:举手迎春瑞泽来;横批:竹报佳音

  24、上联:白雪银枝辞旧岁;下联:和风细雨兆丰年。横批:福喜盈门。

  25、上联:吉星照地全家福,下联:鸿运当头万事通;横批:百花献瑞

  26、上联:春风惠我财源广,下联:旭日临门福寿康;横批:积善人家

  27、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28、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29、上联:喜借春风传吉语,下联:笑看大地起宏图。横批:华宅生辉。

  30、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31、上联:家门欢乐财源进,下联:内外平安福运来。横批:万象更新。

  32、上联:春回大地春光好,下联:福满人间福气浓。横批:万方有吉。

  33、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34、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35、上联:一路平安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36、上联:东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37、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38、上联:瑞日祥云弥画栋,下联:春风淑景满华堂。横批:向阳门第。

  39、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40、上联:福气降临阖家福,下联:春光辉映满堂春。横批:人寿年丰。

  41、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42、上联:祥光满户人财旺,下联:瑞气盈门福禄临;横批:一元复始

  43、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44、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45、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46、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47、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48、上联:占地利天时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一直

  49、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50、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51、上联:春风得意财源广,下联:和气致祥家业兴;横批:天顺人和

  52、上联:新春富旺鸿运开;下联:佳节吉祥如意来。横批:阖家欢乐。

  53、上联:冬去山川齐奇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芳香;横批:新年大吉

  54、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55、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56、上联:新年顺景开鸿运,下联:佳岁平安发大财;横批:万里春回

  57、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58、上联:开门见喜财源进,下联:举手迎春瑞泽来。横批:竹报佳音。

  59、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60、上联:创大业年年得意,下联:展鸿图事事顺心。横批:四季呈祥。

  返回目录>>>

春节祝福语

  1、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只图淡泊清逸;一菜一酒,一草一木,为是轻闲自在,一人一月,一信一思,传递孙儿关怀,奶奶,祝您春节快乐!

  2、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的祝福,祝福你新年快乐幸福平安!

  3、亲爱的,我的新年祝福已来到,足见我爱你是如此深沉,牵起了你的双手,愿与你风雨共担,爱上了你的人,我心甘情愿。祝你新年快乐,我无怨无悔。

  4、兔年到,歌声飘,又是一岁财运照。鸣鞭炮,福来报,礼花片片生活笑。对联妙,幸福绕,二零二零乐淘陶。恭祝您鼠年大吉大利,顺顺利利。

  5、奔驰的列车载着家乡的情,沉甸甸的背包装着亲人的意,忙碌了一年,疲惫了一年,收获如何成效如何,都不计较,只有一句问候:在外漂泊,累了,该回家了。

  6、钟声触动了记忆,烟花灿烂了心情,大红灯笼挂满千家万户,新春的呼唤在耳畔回响,想起了远方的你,春节就要到了,提前送上我的祝福:祝快乐幸福!

  7、新的一年已来到,短信祝福来报道,一福福寿绵长,二福富足尊贵,三福健康安宁,四福仁善宽厚,五福善终无灾、无祸、无病痛、无烦恼,五福临门贺新年。

  8、万水千山,隔不断我在佳节对你的思念。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也要送给你新春的衷心祝福!新年快乐!

  9、新年伊始的今天,送你什么礼物好呢?为你开座矿吧,有锰想成真,铅程无限,氟贵平安,还有花不完的铅,坚强无比的锌,以及十铨十镁的一切,新年快乐。

  10、过年啦!我为你播下幸福种子一颗,它会生出快乐的胚芽,长出吉祥的叶子,开满如意的花朵,孕育甜蜜的果子。莫忘用友情之水多多浇灌哟!祝新春快乐!

  11、春节到,忙奔跑,走亲访友别累着;聚餐多,酒菜好,切莫贪杯酒喝高;娱乐多,锻炼少,多做运动身体好;笑容多,烦恼少,心情舒畅睡眠好。祝你新年好!

  12、春节脚步近了近了,发条短信念叨念叨,倒杯小酒吃喝吃喝,忧愁一抛呼噜呼噜,压力一摔松垮松垮,开怀一笑高兴高兴,愿你家庭和睦和睦,永远开心开心!

  13、希望爸爸,哈哈哈生意能够越来越好,希望你们不要太累了,身体健康笑口长开,现在很想念我的奶奶,只是我在也见不到她了。

  14、新年你要扬眉吐气,做事努力很争气,腰包鼓鼓很神气,身体健美很霸气,消除烦恼亮剑气,聪明和谐很灵气,处处顺心很喜气,祝你天天好运气。

  15、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16、人老了,总期望看到和美团圆,总希望后辈多些欢欣少些伤痛。可是,世事难料君心难测,岂是单方面能力挽的?更不提我自个。

  17、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18、转眼又是新春,祝福短信送上:愿您精彩开场,一年幸福安康;月月收入增长,天天心情舒畅;时时喜气洋洋,分秒如意吉祥!

  19、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

  20、今年过节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以。十块八块不嫌弃,十万八万过得去。你要真是没的送,短信一条也可以。春节放假快乐!

  21、鱼跃龙门,贺岁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22、爆竹声声,思念深深,情意绵绵,送来一杯屠苏酒,捎去一份问候意。为君传语,大年夜炉火边,为君他乡清流泪,新年如意出人头!

  23、新年新事新开始新起点定有新的收获,祝领导事事如意,岁岁平安,精神愉快,春节好!

  24、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25、新年好!新年到,好事全到了!祝您及全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吉祥如意!祝新年行大运!仕途步步高升、万事胜意!

  26、拜年啦!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过大年!

  27、喜庆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音乐动起来,火舞的青春舞起来,美好的生活颂起来,张灯又结彩,财源滚滚来,举杯共欢庆,生活更幸福。期待新年的你像这律动的音乐,凑出生活美好乐章。

  28、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每逢过节,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守护着家家户户,没法小家团圆,这也是他们家的过年。

  29、阳光合着烛光,给新年添上几分温暖;彩虹点燃烟花,让春节多上几层浪漫;问候带着祝福,让节日好运连连;新年到,祝你阖家平安,健康快乐!

  30、岁末将来到,游子返乡归,身疲心不疲,收获肩上背,未来有计划,笑容满脸飞,归途心似箭,渴盼车儿飞,祝君平安回,幸福吉祥追。

  31、幸福就在你的面前,用烛光给你温暖的浪漫,最暖的关怀,最甜的依恋,想对你说声:新年快乐!

  32、除夕之夜颜色美,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红红的鞭炮响不停,红红的美酒喝下肚,红红的红包兜里揣,红红的笑颜醉人心,红衣红袄红袜子,红红一片满堂春。红色带来吉祥和如意,幸幸福福又一年。祝除夕快乐!

  33、感觉过的好快啊,马上就过年了,不过我从来没感受过春运,哈哈哈哈,因为我在老家,还哈哈哈哈,不过出门在外的人啊,还是要注意安全。

  34、新年新气象,新春节日到!节日快乐!愿你在年,天天开怀,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

  35、不知道能在元旦和春节之间好好工作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我一心只想放假回家过年。

  36、用我的心抚平您额上的条条皱纹,用我的情染黑您头上的丝丝白发感谢您对我的培育之恩。妈妈,春节快乐!

  37、人在旅途坎坎坷坷,回家的心愿总挂在心间。不管挣得钱多还是钱少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家里有亲人的牵挂,爱人的祝愿。祝你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顺风!

  38、用回家的心情,抹平奋斗的磨难;用回家的心绪,抛去失意的苦难;用回家的心态,扫除打拼的艰难;愿春节回家的你,旅途平安相伴,顺利美好缠绵,心情愉悦不断!

  39、想你,在清晨的朝阳里;念你,在夜里的梦境里;爱你,在激烈的心跳里;新年,我把爱你的真心,写成消息发给你,愿你因我的表白而快乐美意!

  40、一个人这一生,如果说了假话,假话将会蚕绕着他一辈子。但如果随时说真话,您根本不需要记住自己到底说了什么?朋友祝福您新年幸福,吉祥平安。

  41、情人佳节迎喜气,新老情人都爱你;两手相牵不背弃,两心合一利断金;小小情人甜如蜜,幸福健康保佑你;一条微信传情谊,彼此携手永相依。新年快乐!

  42、春节又到祝福也到。祝福我的朋友:前途平坦,兜里有款,甜长苦短;薪水翻番,好吃好穿,追求的路程越走越宽!

  43、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我衷心祝愿您青春长存;愿将一份宁静和喜悦,悄悄带给您,新年快乐!

  44、爸爸,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要祝您老:身体健康!好运长伴!财源广进!我爱你!

  45、地球是个大家庭,万物相生竞自由;人和动物是一家,当做朋友关爱它。和谐相处同进步,其乐融融是一家,祝愿朋友都快乐,共同关爱我们家。关爱地球,关爱动物,关爱我们的家!

  46、我以思念为弓,我用忠贞的友情为弦,我用温馨的祝福为箭,组成坚硬的后盾送给你。为你遮风挡雨,同你甘苦与共,伴你美梦成真,随你浪迹天涯。

  47、新年到了,忧烦无踪了,快乐高涨了;惆怅无影了,幸福蔓延了;霉气跑光了,祥云驾到了;病疾消散了,健康拥有了;事业精彩了,财运冲天了;爱情甜蜜了,日子红火了;心情爽歪了,祝福发出了:祝新年快乐,福寿安康!

  48、远远的距离,漫长的路;久久的时间,挂念止不住。真真的思念,浓浓的情,切切的祝福,真情到永久。春节归家时,愿在外奋斗的朋友梦想成真,合家团圆。

  49、年头到年尾,工作很辛苦。虽然总忙碌,快乐别耽误。身体很重要,心中要有数。新春已来到,心情如蝶舞。祝福送给你,愿你展笑颜,踏上悠闲路!春节快乐!

  50、过年了过年了,嘴巴马上就能吃肉了,本宝宝准备开始过年啦。

  返回目录>>>

春节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你们猜猜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诗歌呢?对了,这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写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过春节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驱车回到了爸爸的故乡——怀化过节。除夕之夜,快接近零点的时候,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烟花爆竹都搬到了楼下的空地上,一字儿排开,伴随着贺岁的钟声,我们先是放了一串长长的爆竹,据说这是为了“开财门”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家家户户一起放,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吓得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赶紧捂住了耳朵。迎完了财神,我们便一个接一个地放起了烟花。有的烟花点燃后就会像火箭一样飞出去,然后在空中突然爆炸,“开”出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花”,把周围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有的烟花爆炸后会炸出一个红色的降落伞,围观的小朋友们都你争我抢地去捡,捡到了的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欢呼雀跃,没有捡到的,虽然有些小小的失落,但是能够饱饱眼福也是很开心的。

  除了燃放烟花爆竹,春节期间我们还去了贵州省自驾游,感受了贵州人们的春节习俗。这个春节真的是太好玩了。你喜不喜欢春节呢?

  春节作文 篇2

  黎明的曙光揭开了夜幕,吐出了灿烂的晨光,迎来了金色的太阳,晨光中呈现了美妙:崭新的2023,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小鸟尽情地歌唱,花儿和小草伴着小鸟的`歌翩翩起舞……过年啦!周围充满了幸福,最幸福的是我又长了一岁。今年,我们在大伯家过的年。

  除夕,大伯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好吃的食物和有趣的玩具,最让我高兴地是还准备了让我手“痒痒”的鞭炮。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去放鞭炮,但是大伯不允许,怕有危险,大伯说:“等晚上吃完年夜饭我陪你们去放鞭炮。”没办法,我们只好耐心地等着。

  看着妈妈、婶婶在包饺子,有趣的是:他们在几个饺子里面放了红糖、红枣还有一元的硬币。我很好奇,就问了妈妈,妈妈就告诉我:“红糖代表平平安安;红枣是幸福;硬币是财富,我们称它们为幸运饺子。”

  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终于可以吃年夜饭了。晚饭终于等到了,饭菜真丰富,真让我垂涎直滴,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吃哪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你一问,我一答,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祝福话,忽然,我哎呦一声,原来我嘴里面的饺子皮里是个大红枣呀!我高兴坏了,我兴奋地叫着:“红枣被我吃到啦!红枣被我吃到啦!”接着妈妈吃到了硬币。我们不时地发出欢乐的叫声,气氛非常融恰,真是叫合家欢乐呀!

  吃完年夜饭后,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也断断续续地响起来了。这时,我们拉着伯伯,拿着鞭炮冲出了家门。此刻,烟花在天空中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染色了。

  我们欢跳着,跑着,笑着,沉静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春节作文 篇3

  每年春节前,母亲总是会常常问:“什么时候回家啊?”我答:“年三十。”问:“怎么这么晚啊?”答:“我还要上班。”答:“嗯,我知道,早点回来。”

  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是父母盼儿女归来的日子。老祖宗创立的历法很神秘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天地共庆、人神共渡的美好日子。

  从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就算是真正踏入了年关。有句俗语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从现在的生活状态来说,过了腊八还没有特别浓的年味,尤其在城镇。城里人仍然忙来忙去,偶尔看一下日历,才想起阴历年底的临近。农村就不同了,年味相对浓一些,过年的仪式感更明显一些。

  每个人因生活的环境过年的心态也不同,在外工作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借着放假的机会回乡看看父母、亲戚和朋友,体味一下家庭的'温暖,给爸爸一个拥抱,给妈妈一个吻,给哥哥姐姐一份礼物,给弟弟妹妹一份惊喜。

  因为值班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回家的,则通过越来越方便的快递给家人寄一份当地的特产,“千里寄鹅毛,礼轻情意重”。当远在家乡的父母收到还保留着儿女体温的礼物时,那份温暖会伴老人一年,寂寞也会淡去了许多。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曾很认真地跟父亲说:“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孩子小。”父亲停顿了一下,说:“这么近,不回家过年,人家会笑话的。”

  我无语,瞬间羞愧无比。

  在母亲眼里,回家过年就是吃一吃亲自揉用柴火蒸得的大饽饽;在父亲看来,就是闷头对座虽话语少但心里那份踏实;对亲朋好友来说,是一年又一年总有一份在春节时表达的关怀。

  面对故乡,春节是乡愁,如雾一样,时浓时淡,融化、释散在心里。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为了那一份亲情,为了那一份牵挂,为了那一份自我,上路吧,当家乡袅袅升起的炊烟映入眼帘,就是你最幸福、最开心、最踏实的时刻。

  春节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巫溪,在这里,不仅有五花八门的风土人情,就连过春节,也别具一格。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家最忙的时候。不同于其它地方,我们在过小年的时候,是要做豆腐的,因为这一天是“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我们要供他。在这里,人们在春节前几天都跑到集市上去买腊肉,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跑到楼顶,用松树枝燃起一堆篝火,等到冒出滚滚的黑烟,就开始熏腊肉以及香肠。人们的脸都被熏得黑不溜秋,与白白的.牙齿成了鲜明的对比,活像一个“非洲人”。但是大家望着香飘飘的腊肉和香肠,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采购年货是必不可少的,那时,超市里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中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是做作业,好在过年玩个痛快。大人孩子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外出务工的不论多忙也都会赶回来。

  大年三十,年轻人都会带着孩子齐聚在长辈家,整个一大家人都会坐在一张团圆桌上,说着满口的家乡话,互相拜年,为精彩的春晚叫好。到了12点可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会找个十分宽敞的空地,摆上一排排“擦炮”,点燃,都捂着耳朵。在“噼里啪啦”声中合着孩子们的欢笑。大年初一,无论男女老少,一家都会“全体出动”,去串门,走亲戚。晚辈都要给长辈磕头,长辈不论贫富,都会从牙缝里抠出如数的压岁钱给晚辈。当然,压岁钱都会被父亲母亲收着。其他地方都是清明节去扫墓,但是我们这里可都是在大年初三左右的时间爬上山去祭祖先。

  最有趣的要数过年时的语言,比如什么“死”、“背时鬼”这些不吉利的话都要抛之脑后,不准说出口。不论问你什么,你都要回答“有”。在过年时,筷子都要齐刷刷地喊成“发世子”或“响水桥”……等等,总之,在我们家乡,过年时都尽量说些吉利的话。出于谦虚,在拜年时如果别人说“过年好”,那一般的回答是“年在你们这里呢。”

  我的家乡是个不同的地方,有时间都来玩玩呀。

  春节作文 篇5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终于熬到寒假了,彻底解放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从现在起我可以尽情的挥霍属于我的时间,不用在意老爸、老妈的“关注”的眼神,静静的享受属于我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不用担心自己酣甜的美梦被可恶的“小公鸡”闹钟吵醒,不用担心自己在凄冷的冬晨背着沉沉的书包独自前行,不用担心自己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完成“小山”似的家庭作业。

  美中不足的是期末成绩考的不太理想,没有达到老爸老妈制定的目标,拿回的是一张“进步星”奖状而不是他们心目中的“三好学生”奖状。我春节的三个家庭梦想可能要破灭了:肯德基大餐没指望了,压岁钱要打折扣了,乔丹运动鞋不敢奢望了------

  哎,看来这个寒假生活滋味似乎有点苦啊!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是妈妈打来的,她好想猜中我的心思,让我不要多想,笑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事到街上逛一逛。

  我从储蓄罐里取了一点零花钱,走在大街上,似乎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平常稀松的大街,今天人突然“冒”出来很多,街道两旁也堆满了许多价廉物美的年货,自然迎来了很多行人的目光。最惹人注目的是:充满新年祝福透着缕缕墨香的对联,玲珑剔透大小不一的红灯笼,结构精巧外观漂亮的红红的中国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道春节前最亮丽的风景,在冷冷的冬天里平添了一丝丝红色的暖色调,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卖花了,有漂亮的蝴蝶兰!”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一位卖花的'姑娘,在花摊面前围了不少人,我挤过去也想凑凑热闹。这是一片花的海洋,有名贵的君子兰,有漂亮的蝴蝶兰,有绿意盎然的富贵竹,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盆花------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香味。不少人笑嘻嘻的购买自己喜爱的盆花,几乎用不着讨价还价,很快就销售一空。他们把美丽带回家,把快乐带回家,也把春天带回了家。

  春节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节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向我们走来------

  春节作文 篇6

  过年了!过年了!小孩子们个个都穿了新衣裳,“砰!”瞧那个调皮的小孩正在放炮呢。

  大人可是有的忙喽!要买年货,这不大街上人来人往,“妈妈,我要这个,还有那个!”虽然外面很冷,但那甜甜的糖果怎能不叫小孩喜爱呢?刚买回来的牛奶糖就被我一口一个的吃完了。

  过春节,少不了的就是吃饺子了。只听噼!噼!啪!啪!的一声响,那是在放鞭炮,把我从梦中吵醒了,白白胖胖的饺子贪婪的睡在盘子里,妈妈说:“其中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吃到它,可是有一年的好运气哦!”我拿起筷子夹起饺子就往嘴里塞,一连吃了十多个,怎么还不见硬币,我气呼呼的`拿了一个饺子往嘴里一塞,用劲一咬,“啊!我的牙。”一下把嘴里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原来硬币在这里,虽然牙被弄掉了,我依然很。

  在后面的几天里,我们干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在窗户上,看见有一位年轻的阿姨拖着行李箱,于是我就放了一炮,她吓得跑了起来,这不增加了她的速度吗?

  正月十五终于到了,黑暗的天空中顿时被那五颜六色的烟花装饰的那么美丽,我冲了出去,回来时给大人们讲述着那美丽的夜晚,还有那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孔明灯。

  十五过完后就快开学了,但那一幕幕会经常浮现在我的面前。

  春节作文 篇7

  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代表新一年的节日,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可算是一年里最最冷的一天了,在这一天里,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米,豆,干果等熬制而成的,这简直就是农产品博览会。

  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用醋泡着,封起来,过年蘸着饺子吃,特香!到年底,把蒜取出来,蒜泡的色如翡翠,让人垂延欲滴。色味双美,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就有了新年的味道,孩子们放鞭炮,吃糖瓜。不亦乐乎。

  而大人们,则忙上加忙。

  接着是大扫除,然后到除夕,是新年最热闹的.一天啦,放鞭炮,吃年夜饭,鸡,鱼,年糕,饺子,青菜,预备充足。人们穿着新衣服,门外贴上春联,和倒着的福字,俗称:福倒(到)了。

  接着要守岁,大家都要熬一宿,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评价着,说笑着。

  大年初一就不那么热闹了,街上很冷清,残留着放过的鞭炮纸。人们走街串巷的拜年,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领压岁钱。

  一直熬到了正月十五,才热闹起来,大家吃团圆饭,圆圆的汤圆,甜甜的馅,饱和着团圆的寓意。

  大家高高兴兴的赶到一起团圆。旧年这才算结束!

  过年真好啊!

  春节作文 篇8

  临近春节,按照惯例,爸爸都会提前打电话给奶奶,以便奶奶给我们备好房间,并且奶奶喜欢在路边守候我们我们回家,可是这次爸爸并没有打电话,想给奶奶一个惊喜。

  小年夜上午,我们一行四人,行事匆匆收拾好行李,准备往老家赶。“妈妈我们为什么如此匆忙?”我抓住妈妈的衣角问道。“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如果途中下雪,会很晚到家的。”下雪?那老家也一定会下的,怎么办,表妹瞒着我们提前告知奶奶我们的行程了,奶奶不会还到马路边等我们吧。车开了没多久,天气乌云密布,犹如黑云翻墨,好像随时都会下雪,我的心情也十分的凝重。

  也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声音:“姐姐,姐姐,快到家了,醒醒吧!”原来是表妹在唤我,原来我在车上睡着了。我揉了揉眼睛,望了望窗外。哇!外面寒风凛冽,北风卷着鹅毛大雪呼呼地吹着,看样子,雪已经下了许久了.....奶奶,这时您应该在家中做饭吧?“琪琪,快看,站在马路边的人是你奶奶吗?”妈妈急切的问道。我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心一颤:不!这不可能!这么冷的天,怎么会?“是的',没错就是奶奶,爸,您快停车,我要下车。”刚打开车门,我就冲了下去,朝着奶奶的方向飞奔而去,到了她身边我立刻抱住了她,她用冻僵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等爸爸妈妈到了后,我一直用我那暖和小手来暖奶奶已经冻僵的手,我们一大家子走在乡间的羊肠小道上,踩着“吱吱”作响的雪花,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到了家中,奶奶的气色渐渐恢复了,手已经不再是那么的冰凉了,脸已经渐渐红润了起来。我十分担心她,忙问道;“奶奶,您明知今天会下大雪,为什么不在家里等我们呀,瞧这天多冷!”奶奶冲我笑了许久,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和蔼可亲地说:“听别人说你们今儿要回来,我得在马路边等你们呀!哈哈,有你们奶奶不怕冷。”说完我便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热泪盈眶地说:“下次.....下次再像这么冷的天就在家里等我们吧,别让我们再担心了。”“好好好,下次不去了,我的乖孙女,奶奶下次不去了。”

  之后,奶奶又去忙了,我坐在窗边,望着奶奶忙碌的背影。霎时间,我忽然明白,守望是一种无情的等待,就像外面呼呼的北风,它绝不会因为你而减弱它的气势......

  春节作文 篇9

  啊!我们喜爱的春节到了,真开心啊!

  除夕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奶奶家过年,包饺子、贴对联、贴福字。到了晚上,妈妈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过了一会儿,我也去包饺子。我看见妈妈手上拿了两枚硬币,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拿两枚硬币呢?”妈妈说:“孩子,这两枚硬币是包在饺子里的,谁吃到这两枚硬币,新年就会发财。”

  过了一会儿饺子做好了,真是太好吃了,我的肚子都快撑得受不了了。等我们吃饱过后,就一起贴对联、贴福字。

  我们贴完后,然后拜年收红包。我给爸爸和妈妈拜年,我的妈妈给了我五百元,我的爸爸给的也是五百元。我的姥姥给了我一千元,我对姥姥说:“姥姥,你给的太多,我给您五百。”姥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听到了姥姥的夸奖,心里就感到甜甜的.。奶奶和爷爷给了我一万元。我说:“爷爷和奶奶,你们给的太多了,我分给你们一半。”奶奶和爷爷说:“你真是个乖孩子。”我听到了爷爷和奶奶的夸奖,心里就非常得开心。

  我真的很高兴,我更喜欢过年。

  春节作文 篇10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每个单位都放假了,当然除了我们的守护者。今年我过的春节真是喜忧半参!

  在看春节晚会时就我和姥姥把手机真正的'放下,一起看了春节晚会。瞧瞧!三舅舅正在拿着手机下围棋,二妈和二爸拿着手机斗地主,妈妈拿着手机打王者荣耀,爸爸看电子书,剩下的就不说了说了都是气。

  春节晚会上有一首﹤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这首歌唱完后,台上忽然走上来了100多人。听完介绍后,我才知道他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站岗,因为特殊的职位而不能回家过年,所以他们的心理愿望是‘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

  所谓入乡随俗,大年三十。告诉我们要去祭拜祖先,我们要烧纸钱,放炮仗。在在挨着磕三个头,前两个的坟我不知道是谁,但第三个没人比我更清楚了。那是我的姥爷在去年过年时去世了。

  在初三的晚上姨夫没有来。来送祖先的鞭炮便由我来放我十分激动,因为炮鞭炮我三年级就会放了,而且我也不害怕。所以姥姥让我来放。以前送祖先是姥爷放,姥爷走了本应该由姨夫,但姨夫在他们家过年了。所以这个重担就交给了我。

  初四上午我们炸了花馍馍和麻花,炸的过程中爸爸把没有上色的麻花就捞了出来,虽然熟了,但他们定西必须得有上色,要不然就会让人嚼口舌。

  今年的新年就没有去年那么热闹了,因为姥爷走了,基本上都在哭,就只有那么几件高兴的事情,到最后还有寒假作业,真是让我把所有开心事都忘了。

  春节作文 篇11

  中国的节日色彩纷呈,春节是其中最闪亮的存在。春节,预示着一年的开始,总是热闹非凡。

  “噼里啪啦”几声炮响唤回了孩子们的热情。每当窗外炮声隆隆,人们便恍然:春节到了。犹如那爆竹一般,春节的气氛越发浓郁。窜出星星火花,看到冉冉明火,最终,迸发出绚丽夺目的烟花,于夜空中绽放。

  对于春节的习俗,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对小孩子而言,春节的意义便是吃与玩,笑与乐。

  腊月初八,便要吃腊八粥。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油腻不堪,便也觉得索然无味。突然换了清淡的'食物,那么甜糯香甜,可谓“香传百里”,令人啧啧称赞,回味无穷。不知何时起,年货渐渐准备齐全,饭菜香飘满屋子。平日里难觅踪迹的佳肴与老妈的拿手菜一一出炉,看得人口水哗啦哗啦往下流,却只能眼巴巴的瞅着——这些可得留到大年三十再度亮相。

  临近大年三十,便要进行大扫除。拖、擦、扫、抠,无事不做,家具乾坤大挪移,物品散落满屋,累得我是哭爹喊娘却无人应。

  大年三十到了!我家四口,二大爷家三口,爷爷奶奶老俩齐聚一堂,虽比不上四世同堂的盛况,但九个人的“大”家庭也是热火朝天。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接连亮相,看得众人目瞪口呆——看来老妈还留了一手。全家伴着窗外轰隆的礼炮,举杯欢庆,慰问祝福,大吃大喝。撑得众人肚子滚圆,饱嗝连天。大人们聊着天,侃着大山,而我们几个小孩子“滋溜”一下窜到电视机前,吃着干果聊着天,准备收看春晚。时不时有大人穿梭来往,陪伴我们,总会听到我们捧腹大笑时“惊天动地”的声音。一家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毫无睡意。眼看着时间转瞬即逝,十一点半,全家倾巢出动,八十二岁的爷爷穿着新买的大红袄,已近耄耋之年的奶奶此时也戴上了新织的红绒帽。爆竹声中一岁除,绚丽烟火带去了初春的寒意,轰隆绽放的烟花中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几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用滋滋冒着火光的“仙女棒”写下一行“烫金”大字:祝奶奶鼠年大吉!岁逢本命年的奶奶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直把红包往我们手里塞。

  回到家,我们几个小孩子嚷嚷着非要守岁,一人端一壶茶水,困倦时便抿上一小口,望望窗外的烟火,看看重播的春晚,却依旧打起了瞌睡……

  大年初一,家家走朋友串亲戚,互相拜年祝贺,腰包鼓鼓囊囊满满都是红包。便在这问候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回忆起当年的春节,不禁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春节作文 篇12

  放假了,每一天都很快乐,然而春节的那几天是放假几十天中最兴奋的。

  在春节,我们吃年夜饭;在春节我们走亲访友;在春节,我全家团圆。大年三十,在漫长的白天飘过后,我最期待的晚上就来了。家人和我用辛苦的汗水把家中打扫的一尘不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中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全家团圆带给我的不止是幸福,还有那谦虚的爱。吃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后,紧接着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在晚会上,音乐是多么的动听,魔术是多么的神奇,小品是多么的幽默,杂技是多么的惊险,祝福也是多么的虔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感到了幸福。一觉醒来,已经是初一了。早上刚起床什么都不做,就连忙去向父母拜年,在一连串儿“恭喜发财”“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的字眼儿中,我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儿。我正愁着怎么没有压岁钱,突然惊奇地发现枕头下面有个红包,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好多钱,附注:迟到的惊喜。这些钱对我来说太多了,因为我还是未成年人,所以我决定把这些钱全部给妈妈保管。妈妈脸上的欣慰使我读出了幸福。初二,拜年的时机已经成熟,家中摆放的年货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们拿着礼物喜气洋洋的来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家中拜访,我收到了许多压岁钱。虽然我是满载而归,但是爸爸妈妈却花了很多钱,所以我把我的压岁钱平均分给了他们,这样就两全其美了,“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我做到了!在欢声笑语中,我感到了幸福。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开学了,暮然回首往事,只不过成了我最怀念的幸福美好的回忆罢了。

  春节,是团圆的象征;春节,是回忆的材料;春节,是幸福的时光。

  春节作文 篇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噢,原来是鞭炮声呀!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我知道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

  “宝贝,快下来吃团圆。”妈妈大声叫道。“噢,”我应了一声,“知道了。”我急忙回房间穿好衣服,然后以刘翔百米跨栏的速度冲进了厨房,我便看见妈妈在煮饺子,只见那珍珠般的饺子在锅里翻滚、跳跃,看来连它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过年了。灶台旁放着一只只小巧的碗,碗里放着甜甜的糖水,预示着一年中一家人的生活甜甜蜜蜜的。妈妈把团圆倒进碗里,招呼我来吃,我连忙跑了过去。我拿着筷子,喝着甜甜的糖水,吃着饺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吃完团圆饭后,我主动当起了妈妈的小帮手,帮她洗碗、烧火、煮肉,而全家人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充满了幸福。

  中午,我们便开始了大扫除。我们个个都很积极,大家分配了任务,我负责扫地,妈妈说,今天谁要是不认真打扫,压岁钱就别想要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呀!任务太艰巨了!刚开始时,我还兴冲冲的',可扫完两遍后,就累的不行了我便彻底失去了耐心,像被霜打过的茄子,妈妈看着我这副快累趴下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当初答应得快,现在不行了吧,还是让我来吧!”但我还是拒绝了妈妈的帮忙,决定再累也要自己完成,看着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家变得越来越干净,我的心里变得期待起来。过了不久,整个家就焕然一新了!

  不知不觉中,太阳公公下班了,星星们上班了。我们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年夜饭。这时,我提出要放烟花,于是爸爸把又大又重的烟花搬到了门前空地上,爸爸点燃了它,我欣赏着那美轮美奂的烟花,心里实在是太高兴了。放完烟花,我们一大家子坐在热炕头上磕着瓜子吃着水果便开始看春晚了。

  这个年真喜庆,我很喜欢过年的那种气氛。

  春节作文 篇14

  现在,已经临近了除夕,春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城市间喜气洋洋,充满了欢声笑语。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的新儿童,我们正处于有福享,没苦吃的时代:天天穿新衣服,就像天天都是春节过节一样,从来不会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而过不了年而发愁过,而从来不会因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穿就高兴地欢蹦乱跳,令我们发愁的是买不到“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的衣服春节而被有这些一副春节的同学取笑,而能够令我们高兴得欢蹦乱跳的却是春节收到一份有一份的红包、压岁钱。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在我们的上一辈,他们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没有“阿迪达斯”、“李宁”、“耐克”,没有红包、压岁钱,他们的年,是怎么过的呢?

  是的,比我们年长一辈的长辈,他们的.童年的确没有那些所谓是名牌的衣服,裤子和鞋子,也没有再低档些的服装,他们只有布衣服、棉布裤、破布鞋,但这些在他们的眼中,却也是一种“名牌”,这是只有他们在特殊的日子里才能得到的享受。

  现在,我们春节是一边吃着大鱼大肉,咪着小酒,喝着饮料,一边对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而二十、三十年前,我们的父母也是坐在大圆桌上,也是一家老小,但是,他们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洋酒、饮料,他们只有鸡蛋,只有一些小菜,就已经满足了。而我们呢?我们却在处处都要挑三拣四,说这个不好吃,又说那个不和自己的胃口,从来不帮父母们省事儿。

  听过父母们儿童时代的孩子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帮父母们省心,省事儿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吗?

  春节作文 篇15

  在繁华的城市里,有一种工作非常平凡,那就是环卫工作。环卫工人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高额的待遇,也没有高级的工具,常年伴随在身边的是铲、扫把、推车。

  春节正是人们合家团圆,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可环卫工人们却放弃了休息时间,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县城的干净整洁默默奉献着。

  申士绣是县城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负责对干田坝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正月初一清晨3点钟,申士绣便抡起了大扫把清扫着昨夜成片的烟花鞭炮屑,她的脸早已被寒风吹得通红,可手心里却冒着热汗。大约4个小时后,在丈夫、儿子和女儿的帮助下,申士绣终于将鞭炮屑扫成了6大堆。据申士绣回忆,大年三十那天,从中午12:00开始,街上的鞭炮便开始放个不停,清扫保洁工作简直是应接不过来,没办法,只得叫家人出来跟着一起帮忙,直到晚上8:00才回家做年晚饭。

  由于春节期间人流量较大,产生的垃圾自然也多,而且部分群众燃放烟花爆竹,使得一些街道鞭炮纸屑很多,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就有三四百吨,比平时多了一倍多,这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为给市民营造一个洁净的生活和出行环境,工人们毫无怨言,每天分班值守在各自的保洁路段上,随时对路上出现的各种垃圾进行及时清扫,把城区的街道、广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维护节日期间城市的清洁。据负责清运垃圾的上车工张应平说,为了保持路面干净整洁,这几天,他和另外两名同事要从凌晨2:30时一直忙到晚上9时。他们三个人平时只装运垃圾10余车,而春节期间要装运20余车。

  春节期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县城各主次干道上的.公厕保洁再次面临巨大压力。年初一上午,城北路一号公厕保洁员曾树凯告诉记者,每天到这里如厕的人有好几百人,比平常多很多。他每天早上6:30就开始上班,一直要忙到晚上,主要就是围绕公厕里的门、窗、墙壁和地面进行擦洗,大便池、小便池等如果有污物残留,也要在第一时间内冲洗掉,看着他一个人忙不过来,60多岁的老母亲还经常来帮忙。

  据城关环卫站站长曾先红介绍,目前在县城环卫一线工作的环卫工人有160余名,他们每天承担着县城72万平方米道路保洁和200多吨垃圾收集、清运任务。冬季是垃圾产生的高峰期,特别是小年到元宵节期间垃圾产生量成倍增长,平均每天产垃圾量达400余吨;春节期间因燃放爆竹,道路保洁工作量成倍增加,环卫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然而为了街道的洁净,环卫工人每天就是这样起早贪黑,为城市的整洁干净辛勤地劳动着,正是有了他们这种默默地坚守,才换来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美丽,才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干净、整洁、舒心的春节。

  春节作文 篇16

  春节又到了。在早晨孩子们的欢呼声和清脆的鞭炮声中,它又悄然降临。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快乐的。他们唱歌跳舞庆祝节日。但是对我来说,春节不太好。春节的到来不能给我带来欢乐。因为我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

  当我在春节早上醒来时,我想,如果我能意外地得到父母的`压岁钱,并在早上吃很多零食,那该多好啊!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忍不住跳下床,但残酷的事实却扑灭了我心中的期待之火。我必须再次提醒自己:不要妄想。你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然后,我只能静静地坐在门口,看着其他孩子幸福的笑脸。

  又一声清脆的鞭炮声把我从过去拉了回来。是的,我该起床了。虽然我拿不到父母的压岁钱和各种各样的零食,但我仍然买得起这张床。

  我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梳理。当我走出门时,大厅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正确的!那是我父母做的甜点。这是正确的!当我想到这一点时,我母亲手里拿着一块崭新的50元人民币过来,带着无限的爱说:“我爱你。”;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着它,别丢了我很震惊。”他问道;妈妈,我们家的情况很糟糕。“我们拿压岁钱干什么呢?”母亲笑着说:“我们拿压岁钱干什么?”;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好多了。我的父母曾经为你感到难过,但将来,你不必再穷了,所以你可以放心接受这一切那边有零食。吃得更多“我跳起来跑到甜点前,抓了很多东西,玩得很开心。

  春节作文 篇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造就了传统节日的多种多样。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元宵节,有重阳节,还有春节……这些节日中要数春节隆重热闹了。

  说到春节,还有一个关于它的传说呢!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过365天就来村里伤人害命。每年这天村民们就纷纷逃到深山里去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乞讨者,听说了村子里有怪兽在作怪。于是在收留他的老婆婆家的门口贴红纸,屋里的灯全部打开,看起来亮亮堂堂的。等到年兽一来就开始放鞭炮。年兽见这情景吓得转头就跑,再也没有到村里来过。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屋里灯火通明。

  春节不仅有关于它的传说,还有很多习俗:有吃年夜饭、抢红包、看春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春晚了。

  吃完美味的'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好看的春晚。滑稽的小品演员时不时把我和妈妈逗得哈哈大笑,这春节晚会可真有意思!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很喜欢它。

  春节作文 篇18

  过春节了,大家都很高兴。我们高兴是因为春节可以拿压岁钱、买鞭炮、吃年夜饭......

  我们过春节当然少不了放鞭炮,烟花的品种很多,有甩炮、神鞭、飞天鼠。很多。到了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12点,烟花声震耳欲聋、声如洪钟。那一天,我放了好多烟花。不过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只有大年二十九,因为刚好没有这一天。

  春节还有一个少不了的事情,那就是----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节目,比如小品,歌舞。我记得有一个节目是说对联,虽然我记不住说对联的那两人,但我记住了他们表演的节目。他们的.对联是关于吃年夜饭的,上联下联我都记不住了,可我却把横批记得非常牢,因为横批是:“嗝!”意思就是吃饱了。

  压岁钱是我们过春节时一件必不可少的事,要去给大家拜年,恭喜发财、万事发意......

  这都是我们习惯了的祝福语,大人们也会笑着把红包递给我们。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你呢?

  春节作文 篇19

  所有传统节日中,新年,是一家人最期盼的,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成为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贴春联,穿新衣,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忆中的新年,是从祖辈大扫除开始的。爷爷奶奶用扫帚、掸子对家里进行大扫除,并在门上贴上春联、大大的“福”字,这就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了。

  小时候,村里没有便利的网上购物,平时若想穿一件新衣服,要么去裁缝店做,要么去城区百货商场购买。所以,能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大喜事!每到过年,妈妈总会给我置办一身新衣服,但在大年初一之前,我只能每天去看一眼、摸一下新衣服,天天数着日子,期待着把它穿上身。

  舌尖上的美味,把酒话新年

  快过年时,爷爷就会拿出家里蒸糕的一套工具。村上会蒸糕手艺的人并不多,所以,邻居们都会请爷爷帮忙制作。就这样,爷爷一蒸笼一蒸笼地做着糕点,而我就蹲在灶前生火,看着美味的'糕点出笼,开心得不得了!如今,爷爷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一到过年,爷爷还是会蒸糕,这个仪式从未改变。

  除夕之夜,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奶奶烧的家常美味。大人们斟点小酒,话一年来的人和事,小孩子给大人们一一拜年,说上吉祥话,送上祝福语,拿到压岁钱。这幸福温馨的场面不禁让人感慨:在外拼搏再辛苦,这一年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守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仪式。当大年初一零点的钟声响起,每家每户都点燃爆竹,用这种方式喜迎新年的到来。“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包含着大家对于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烟花声、爆竹声,不消不散,犹如昨日之声,让我久久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回忆里。如今,我们不需要苦苦等到新年到来之际,才实现这些物质上的愿望。我们可以每天都穿新衣,每天都吃美味的菜肴,但是已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期待与兴奋。

  新年,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背井离乡的人们回归故里,陪着父母、陪着长辈,点燃家的温度。于我而言,新年是传承。我们不仅仅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富足。生活需要仪式感,新年更需要仪式感,只有让后辈从小在这种仪式感中成长,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春节作文 篇20

  春节,历代以来都是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之首,诗人们咏唱节日之时,先想到的就是春节了。其次才是重阳节,端午节等。正如王安石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很长,而且中国上下都过春节。所以,春节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过法。

  我们天天称呼这个节日为过年,那么,“年”是什么呢?在古人眼中,年可不是什么“快乐,美好的事物”,而是一个可怕,邪恶的化身。它就是怪物“年”。它象征着霉运,厄运,会为人带来灾厄。而一年之末,同时也是一年之首,人们也要赶走这个“倒霉蛋”了。

  春节一开始,人们对霉运的驱赶就开始了。孩子已经开始吃糖,买东西了,而大人们也开始买好,准备好除夕夜的一切了。这还不是重点呢!这只是一个序曲而已。大多数地区的`春节,都是从腊月开始,在正月十五时结束。而且大多分为这几个部分,以除夕为分界线,有除夕前,除夕和除夕后。

  现在,是重头戏了——除夕!大家可能会想:这重头戏就只有一天,岂不是虎头蛇尾吗?那你可大错特错,虽然除夕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可丰富多彩了。光是“走流程”就多极了。早上,不管是谁,都要洗澡,换新衣。要干嘛呢?是的,“年”被“赶”走了。当然,也有地区开始办庙会了。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有的吃汤圆,有的吃饺子,还有的吃面。是的,这就是吃货的最爱了——年夜饭。并且晚上,烟花闪耀着,爆竹齐鸣,好不热闹!

  除夕后,小孩忙的不亦乐乎——红包来了!人们开始休息,买鱼,渐渐恢复以往的样子。

  春节,如此热闹,不愧是中国传统节日之首!

  返回目录>>>

【春节来历起源】相关文章:

中秋来历和起源01-07

中秋起源和来历01-07

元宵节的来历(起源)02-15

关于中秋的来历和起源09-23

中秋节的起源和来历09-23

万圣节的起源来历01-14

中秋节的来历起源说明介绍01-07

春节的起源02-14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起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