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川的春节风俗

时间:2024-05-24 09:27:35 春节 我要投稿

四川的春节风俗[精华]

四川的春节风俗1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四川的春节风俗[精华]

  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起来非常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腊月的中旬,每家每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幸福,花样百出的玩耍就在成都年。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

四川的春节风俗2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咱们都要和父亲母亲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咱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咱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咱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咱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咱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咱们的长辈会给咱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新年的高潮,咱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新年,我也渐渐长大了……

四川的春节风俗3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库史”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过新年的前一个月,就在做准备工作了。过年歌里唱道:“计算着月份养猪怕猪长不肥,掺合精饲料来催,肥猪肥得站不起来;计算着天数酿酒,怕酒酿不好,盖上蓑衣压上石板发酵,酒味浓郁芳香;砍柴堆成垛,过年柴垛堆成岩。”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彝族过年,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彝族对松树评价特高。

  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过年前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砍柴来完成这项准备。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掸尘:过年这天的清晨,全家老少齐出动,掸尘扫屋,要把病魔、祸害、霉气一齐扫除门外,干干净净、清清洁洁迎新年,祈盼来年清净平安、人体安康、风调雨顺。

四川的春节风俗4

  我记忆中最快乐得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得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得香肠,鲜鲜得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得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得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得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得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得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得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得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得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得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得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得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得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四川的春节风俗5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咱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父亲买了一只甲鱼,咱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咱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咱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父亲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咱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咱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咱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父亲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咱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咱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咱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父亲从咱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父亲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咱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四川的春节风俗6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四川的春节风俗7

  “元九登高”

  相传公元815年

  元稹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

  在任期间

  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

  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

  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

  民众便于正月初九元稹离任当天

  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

  和城北凤凰山

  万民送别,依依不舍

  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

  腌制腊肉

  每逢冬腊月

  即“小雪”至“立春”前

  家家户户杀猪宰羊

  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

  其余乘鲜用食盐

  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

  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

  腌入缸中

  七至十五天后

  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

  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

  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

  或柴草火慢慢熏烤

  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

  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

  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新年福字倒着贴

  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

  命人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

  人家门上贴一“福”字

  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

  按暗通元贼杀掉

  聪明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

  令全城大小人家

  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

  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知道后大怒

  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

  忙对朱元璋说

  那家人知道他会去拜访

  故意把字贴倒

  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

  朱元璋一听有道理

  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

  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

  从此人民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一是求吉利

  二为纪念好心聪明的马皇后

  新年剪窗花

  在汉、唐时代

  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

  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后来,在节日期间用彩色纸

  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等

  贴在窗上的称为“窗花”

  贴在门上的称为“门签”

  用于喜庆的称为“喜花”

四川的春节风俗8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爸爸买了一只甲鱼,我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爸爸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我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我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我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爸爸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我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我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我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爸爸从我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爸爸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我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四川的春节风俗9

  四川的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特别是成都,往往腊八节后就开始筹划过年的事了。到时,家家户户挂彩灯、贴春联、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从正月到二月要耍龙灯、狮灯、蚌灯等,有的地方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上川龙等等。从初一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成都过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一, 过年前的准备及习俗

  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四川的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1,杀猪过年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装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人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2,清洁大扫除:快过年了,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就是要洗澡。

  腊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什么的。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因为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这天晚上,还要焚香、点蜡、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

  3,贴门神春联,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接着是贴门神春联。传说门神乃唐太宗李世民驾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因为太宗被鬼邪侵之,病重,二将守宫门,鬼邪方不敢入,太宗遂将二人封为门神,后来,民间所贴之神渐不限于这两人,凡威武雄壮之武将,皆可贴于门上。近年来,民间贴门神春联者,多是象征喜气的意思。诸如骑高头大马的名将肖像或丰收的画面等,春联则更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色。

四川的春节风俗10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父亲买了一只甲鱼,我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父亲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我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我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我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父亲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我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我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我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父亲从我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父亲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我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四川的春节风俗11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四川的春节风俗12

  四川过年的风俗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四川成都过春节习惯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

  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成都春节习俗

  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四川的春节风俗13

  迎佳节,闹元宵,为异乡之客,不禁缅怀起家乡四川久远得元宵习俗偷青。

  春节是堂而皇之FB得好时节,好酒好菜对胃构成威胁,久而久之,肥腻感骤生,搞点清淡适口,绿色环保得青菜尤如一股清泉,开胃清肠。并且在四川民风民俗中元宵晚上,看斗哪家小菜长得爽口青翠顺手牵羊代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顾者得荣幸,来年预兆庄稼必定长势迅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农村得广阔天地里,青菜萝卜等小菜也值不了几个钱,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几颗青菜莲花白(苞菜)相赠,也够一家人吃上几顿得。

  偷青一词定格在童年得记忆中是那么得清晰,时光得隧道带你回到从前,光荣属于八十年代得新一代“穿起喇叭裤,跳起国际舞”那是属于哥哥姐姐们得神气,流着鼻涕系着红领巾得我辈,成了前卫青年得跟屁虫,指往哪跟往哪,说干啥就干啥。

  春节是小孩子得天堂:吃喝玩乐尽情开怀。荷包里永远装满红苕杆儿沙胡豆;手里冒烟一扔便响得是“甩炮儿”叩首做揖讨要红包;走街串户吃得是“转转饭”;人山人海图个看耍龙舞狮,穿街走巷数“柳莲柳”(打连枪儿);追过几村几队看露天电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辈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过完正月间,明朝“大得做生意小得捡狗屡”该干啥子就得干啥子去,

  初春乍寒,夜里漂起淡淡雾气。三五成群得偷青队伍有备而发了。我匆匆得拎个菜篮子跟在大哥得后头,二娃三娃已在邻居得菜园子开工了。莲花白,萝卜,莴笋,豌豆颠儿(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得,见一样采一样。有用背兜得,有用麻布口袋得,有用塑料口袋得(那时还没有手袋)应用有尽有,五花八门。忙得不可开焦之时,一声清脆得狗叫,立马吓跑几个胆小得。毕竟是在做偷鸡摸狗之事,确实心虚。好在是闹元宵玩风俗之际,只当适可而止。夜半三更时清点胜利果实,小菜大葱一大堆,无需明日花钱买菜。不想幺妹半路跑脱鞋,李二麻子撕破裤儿之事不可辟免。

  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得年代里,人们尽情享受不很丰年但很满足得天伦之乐,在坐着神六飞船,科技奔小康得今日,物质商品相当丰富满足得网球时代,人们消费享受欢庆之佘,徒生节日变味得悲哀:平淡化,缺少过节得气氛,年年过新年,新年只此过。

  一方土养育一方人,一定得经济基础造就一特定得地方文化。历史在向前,时代在发展,能够留下得就是精华。树时代新风,改革促发展,今天得繁荣富强得大好光景背后,一些极具地方特色得民风民俗正在衰败,在城市化得进程中被遗忘。

  科技知识产生得原动力,猛烈地改变了当代人得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得需要得同时,却在极大程度上破坏着我们得环境,资源,是史无前例得。只能无奈得叹息,因为科技得发展如离弦之箭,是人力无法竭止得。回想到八十年代说到情人节来临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为何物?还不如来几斤猪头肉和糍粑实在。

四川的春节风俗14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一大桌子的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四川的春节风俗15

  1、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2、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3、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4、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5、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6、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7、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四川的春节风俗】相关文章:

四川的春节风俗02-19

四川的春节风俗05-24

春节的风俗03-30

春节风俗作文11-21

春节风俗随笔08-09

春节风俗的随笔04-23

潮汕的春节风俗03-23

荆州的春节风俗03-22

南方春节风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