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时间:2021-01-12 17:25: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社会保障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重点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实务等知识点。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一

  楼继伟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探讨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工资增长过快,导致工资增长率已经大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二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楼继伟将中国的工资增长率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到90年代中早期,这时是工资增长大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成本真实化的表现。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工资率开始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得也很快,人口红利释放充分,导致工资增长率仍然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经济增长迅速而健康。第三个阶段,以2007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标志,他认为这项法律存在很大弊端,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雇佣灵活性降低,使得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增长率,并且无法适应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换档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GDP增长率将大幅度下降,并且滑入所谓停滞陷阱。 那么应该如何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避免落入停止陷阱呢?

  楼继伟先生提出了四点建议:释放农业人口;户籍改革;合理的城镇化;改革社会保险体系。

  现在的农业生产完全由国家控制,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餐桌,全程都有国家补贴,国家控制代替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楼继伟认为这种“国家用经济杠杆配置资源,而非市场配置国家补充”的方法严重干预了资源分配,并且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他建议,解放农业市场,休耕补贴,放开价格控制,扩大进口贸易,只需制定标准,不用处处补贴管制。

  对于这一点我持不同意见。实际上,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农业生产劳动力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矛盾加剧,致使农业经营粗放、抛荒等问题严重,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如果再取消国家补贴,更加会导致无人耕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机。因此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鼓励劳动力逆向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吸引农民回到农村,减小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关于户籍制度,楼继伟先生认为必须改革。楼继伟认为,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但是如果一下子放开户籍管理,一定会导致人口大量涌入先进的大城市,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我认为真正需要改革的不是户籍制度,而是相对不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户籍问题,归根结底是公共服务的巨大差异引起的。什么样的户籍关系着居民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公共服务,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明显好于落后的乡村,所以人们都愿意去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公共服务相对发达的城市。如果其他地区的公共服务制度能够跟上大城市的水平,尤其是医疗、教育服务,那么户籍的问题也就不攻自破。因此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及农村的公共服务行业,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楼继伟先生还认为合理的城镇化能够拉动内需。他认为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带,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西部地区,可以围绕省会和一两个重要城市进行发展。农业人口进入非农时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得到提高,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间的矛盾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同时他还提出了“租房”也可以落户的构想,认为应该放开对劳动力的限制,有助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我部分同意他的观点,我国确实应该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带,但

  是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不能够盲目的放开。人总是短视的,一旦放开限制,例如出台租房落户等政策,势必造成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反而会造成社会动荡,大城市的各类问题将会激增。较低的收入水平与较高的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会导致大量城镇新转入人口长期处于贫困,即使鼓励租房,还是会导致大部分青年无法或者没有资本结婚生子,婚育年龄越来越晚,导致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此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公共服务,人口流动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寻求更好的公共服务,如果地方公共服务也得到大力发展,人口矛盾一定能够得到缓解。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楼继伟先生也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应该全面改革,全部由政府全盘接管。尤其是养老保险的问题,现有的养老制度存在负激励效应。养老金发放到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又是可以继承的。这样其实把原来的保险变成了储蓄。这样养老保险失去了意义。现行的养老保险确实造成了国家财政上的巨大赤字,那么国家推出了延迟退休,其实这是指标不治本的。关键还是要发展公共服务,使得养老问题由个人负担变为国家协助负担,缓解年轻一代的压力。

  还有一点是我国的工资制度也可以适当改革。应当重视绩效工资及奖金等固定工资以外的薪酬,将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直接挂钩。例如可以降低基本工资,提高绩效收入的比重。

  从上述分析看来,中国能否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水平一旦得到提升,例如城乡服务差异缩小、养老负担减小,那么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转移矛盾,还可以解决老龄化问题。因此我认为我国当前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公共服务领域。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二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历史和发展

  1.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 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4) 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5) 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6) 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体制,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

  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P5—P6)

  2.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P8)

  3. 社会保障的特点:(1)强制性 (2)社会性 (3)福利性 (4)互济性 (5)保障性 (6)公平性。(P8—P10)

  4. 社会保障方式经历了以下几种方式:

  (1) *主从保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社会保障具有了物质基础。

  (2) *家庭保障:是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家庭既是生产实体,又是消

  费实体,是组织生活和赡养老幼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和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3) 互助保障

  (4) 慈善救济保障

  (5) 国家救济保障

  (6) 社会保障。(P11—P14)

  5.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就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阶段的标志。 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第一种观点(1601年 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它的颁布标志着以法律形式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第二种观点(1883年 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第三种观点(1935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P15—P17)

  6. 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1)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保障的规模及水平。

  (2)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

  (4)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及宗旨。(P26—P27)

  7.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影响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

  (2) 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必备条件。

  (3) 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互为条件的,社会稳定必须以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为前提,社会关系和谐的基本条件在于物质利益关系的妥善处理。

  (4)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P27

  —P28)

  8.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1) 如果社会保障超前发展,则可能构成经济发展的负担,损害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损

  害企业甚至国家的竞争力;(2)如果社会保障水平严重滞后,则可能使各种相关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影响社会安定,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将遭到破坏,经济发展最终还会受到损害。(P28—P29)

  9. 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1) 社会保障是弥补市场缺陷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2)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P29)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1. 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1) *大同社会论:大同社会的核心内容既涉及到社会制度,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

  想,这种思想较之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描述的更为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社会弱者的庇护精神。

  (2) 社会互助论

  (3) *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根据仓储后

  备论,国家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仓储,在丰年之时把百姓手中的余粮收集起来就地建立仓库储存,荒年再行开仓赈济。

  (4) 社会救济论(P34—P37)

  2. 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1) 人道主义:

  1)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道思想。

  2)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

  3) 作为政治学说和社会思想的人道主义。

  4) 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2)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3) 生存权思想

  (4) 社会连带思想

  (5) *慈善思想:慈善即同情和怜悯他人的善举。(P37—P42)

  3. 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的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模为对象的科学。 内容:

  (1)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

  (2) 体现社会保障各种关系的上层建筑

  (3) 社会保障的管理

  (4) 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P56—P59)

  4. 社会保障学的研究任务:

  (1) 构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学理论体系。

  (2) 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的原则。

  (3) 研究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体制的设置。(P59—P60)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功能、原则与体系

  1. 社会保障的功能:

  (1) 化解个人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定。

  (2) 缓解贫困,创造更大的平等。

  (3) 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

  (4) 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经济增长:

  1) 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稀缺的人力资本。

  2) 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

  3) 通过社会保障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熨平经济周期。

  (5) 调节个人行为,保障其生存与发展。(P68—P70)

  2. 社会保障的'原则:

  (1)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1) 公平原则(保障对象的公平、保障待遇的公平、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2) 效率原则(社会保障的社会效率、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效率)

  3)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相结合: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公平是以效率为前提,是相对的

  公平。

  (2) 生存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4) 适度性原则(P71—P74)

  3. 社会保障的一般模式分类:

  (1) 以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划分:

  1) 受益基准制

  2) 缴款基准制

  (2) 以社会保障的性质划分:

  1) 就业关联制度

  2) 普遍保障制度

  3) 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3) 以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划分:

  1) 社会保险型模式

  2) 国家保障型模式

  3) 福利国家型模式

  4) 强制储蓄型模式

  (4)*以社会保障的财务机制划分:

  1)现收现付制

  2)基金制

  3)部分基金制

  (5)以社会保障的层次划分:

  1)单层次的保障模式

  2)多层次的保障模式(P75—P79)

  4. 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共性:

  (1) 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 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服务的。

  2) 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都需要有经济基础。

  (2) 各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项目大致相同。

  (3) 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都具有刚性。

  (4) 社会保障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P79—P80)

  第四章 *社会保险

  1. 社会保险的地位: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1) 这一主体地位是由其保障对象决定。

  (2) 社会保险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的事件,

  形成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较为完善的体系。(P102—P103)

  2. 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

  (1) 社会保险的萌芽: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2) 社会保险的形成阶段:1883年 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也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

  (3) 社会保险的发展时期:1935年 美国《社会保险法》为标志。

  (4) 社会保险的成熟阶段: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也纷纷建立了以社会保险为主题的社会保障制度。

  (5) 社会保险的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保险进入改革阶段。(P103—P104)

  3. 社会保险的特点:

  (1) 资金来源多样性: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及个人。

  (2) 权利义务对等性

  (3) 社会保险的储备性

  (4) 社会保险的互济性

  (5) 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

  (6) 社会保险的补偿性 (P105—P106)

  4. 社会保险的功能:

  (1) 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2) 保证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3) 稳定社会的“减震器”。

  (4) 调节收入差距。

  (5)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P106)

  5. 社会保险的分类:

  (1) 按照风险项目分类: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死亡

  (遗嘱)保险等。

  (2) 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分类: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3) 按缴费责任分类,社会保险的资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3方共同出资或其中的两方出资。

  (4) 按照补贴形式分类:社会保险补贴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补贴、实物补贴和服务补贴等3种。

  (5) 按照领取时间分类:短期补助保险和长期补助保险。(P106—P108)

  6.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

  (1) 社会保险借鉴商业保险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

  (2)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满足不同的保险需求。(P108)

  7.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1) 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险制度。

  (2) 资金来源多元化。

  (3) 保障制度规范化。

  (4) 管理服务社会化:

  1) 社会保险信息和管理服务公开化。

  2) 社会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

  3) 保险对象社会化管理和服务。(P112—P113)

  8. 社会养老保险:

  (1) 老年风险: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确定性风险,由年老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逐渐丧失,

  从而失去收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2) 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是依照国家法令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公民必须参加,由

  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基金,对达到法定年龄并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提供补偿以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②原则:1)享受老年社会保险待遇同时解除劳动义务的原则;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P114—P115)

  9. 养老保险的分类:(1)按照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国家统筹模式、投保资助养老保

  险模式、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2)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划分:现收现付制模式、完全积累制模式、部分积累制。(P115—P118)

  10.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当法定

  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患病时为其提供医疗费用帮助和医疗服务,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项目。特点:(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2)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

  (3)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性、经常性的保险(4)其他保险项目是以现金支付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而医疗保险则一般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P126—P128)

  11. 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P128)

  12. 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3)个人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实行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P129—P132)

  13. 失业社会保险的产生:机器大工业阶段,失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P142)

  14. 失业社会保险:(1)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2)失业社会保险的定义:是指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就业之后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按劳动法规定的期限内对失业者发放一定数额的失业救济费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143)

  15. 失业社会保险的分类:(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2)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3)

  失业救济制度(4)双重失业保险制度(P144)

  16. 失业保险对象的资格规定:失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使其重新就业。

  (1) 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2)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的,即必须是非本人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3) 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条件

  (4) 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P144)

【社会保障学读书笔记怎么写】相关文章:

怎么写读书笔记05-18

读书笔记怎么写11-20

读书笔记怎么写01-31

小学读书笔记怎么写05-25

应该怎么写读书笔记09-19

小说读书笔记怎么写09-21

课外读书笔记怎么写09-21

护士读书笔记怎么写02-05

史记读书笔记怎么写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