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少年》
为大家带来的是《少年》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少年》有我感兴趣的两大题材:活的思想和重压下的情绪激变。
活的思想,不是印在哲学著作中的文字,仅供知识精英研究使用;而是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影响绝大多数人行动的观念,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普遍信仰的人生第一要务:赚钱。它没有庞大的体系,无需面向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只针对生活的大问题。它不需要缜密的逻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靠常识来推理,所以人人能理解。随着人的成长,活的思想逐渐在头脑里生根发芽,成为行动的指南针。
《少年》中,主人公阿尔卡季·马卡罗维奇·多尔戈鲁基有自己活的思想:通过财富获得实力,有了实力才能享受自由。赚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不信任社会与他人,不想随波逐流。只有以金钱为根基,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社会裹挟,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心灵空间。实力虽然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但是拥有实力的人并不被金钱所束缚,敢于随时抛弃金钱。国人对于阿尔卡季思想的前半部分,通过赚钱获得实力,我想几乎是没有异议的,从草根到精英。但是关于后半部分的理解,可能因人而异,只怕反对的居多。我们是一个实在的民族,对于精神一向抱着麻木、冷漠甚至憎恶的态度。
阿尔卡季的生父,安德烈·彼得罗维奇·韦尔西洛夫,是个没落的贵族,靠别人的接济过日子。他自诩为文化阶层的一份子,热爱古典的、有神论的欧洲思想,目睹神的消逝、无神论的兴起,悲观绝望。他脑袋里充满抽象的对于全人类的爱,灵魂却被庸俗的欲望和情感所挤占。他几乎伤害了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却依然为自己想象中的高尚而感动。他的每一次高尚的表演,都把亲人和朋友拖进深刻的悲痛和巨大的麻烦之中。韦尔西洛夫的思想是死的.。他的思维与生活分裂了。他不愿也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现实生活,不负责任地抽身而去,躲进僵死的贵族思想遗产里麻醉自己。
阿尔卡季名义上的父亲,马卡尔·伊万诺维奇·多尔戈鲁基,出身农奴,受到贵族欺凌,身份获得解放后云游四方,通过受难来寻求心灵的宁静。他体验到神的世界的秩序,赞叹其中和谐的关系,温驯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将自我融入神的世界。他身体力行,善待一切人与物。
小说让这三位人物开口,详细介绍与论证自己的思想。当然,其他人物,也向别人谈起自己的思想,或详或略,比如克拉夫特、安德烈耶夫、特里沙托夫等。
小说家写活的思想,不像学者研究某一哲学流派,要求在把握哲学史的基础上,占有充足的资料,客观地介绍其渊源,对其体系与流变条分缕析。小说家可以抛开渊源与资料,直奔思想,最鲜活的思想,谈人物对它的感性的理解。只要活的思想确实影响到了多数人,或者深刻主宰了某些人的生活,小说家就应该充满自信地描写它,而不是以学者的身份反省自己的知识储备。
重压下的情绪激变,奥莉娅上吊自杀是典型事件。奥莉娅受尽侮辱、在物质与精神都将崩溃的绝境下,韦尔西洛夫白天上门,承诺给她找工作,并留下六十卢布资助母女俩。奥莉娅最初为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一位高尚的先生。夜里,她开始怀疑韦尔西洛夫的动机。第二天,按照她母亲的说法,她的精神失常了,恰好在这时,斯捷別利科夫上门诋毁韦尔西诺夫,趁机调戏奥莉娅。奥莉娅精神彻底崩溃。上门辱骂韦尔西洛夫,掷钱而去。当天夜里,上吊自杀。
奥莉娅长期生活中在贫穷无助的处境中,极端敏感地发育了自尊与防御心理,对他人与社会的看法是阴暗的。当外界压力过大、自身承受不住时,神经变得格外敏感而偏执,长期积累的抑郁情绪与阴暗意识像山洪般爆发出来,发泄成一股鱼死网破的毁灭性力量。
韦尔西诺夫拜访她之后,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百八十度的激变,由感激、敬仰而转为怀疑、厌恶与愤怒。此时她已失去客观的判断能力,也许她从来不曾拥有过这种能力。内心被过去的情绪与意识所左右,感受力变得极其偏执而夸张,斯捷別利科夫刺激了她的这种感知,使她更加焦躁、一刻也不愿停留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欲望、情绪、情感、意识都急剧地运作起来。焦灼,瞬息万变,意志和理智控制不住非理性的冲动,反而被它裹挟。所以取其大概,名之曰情绪激变。就奥莉娅的情况,甚至可以叫情绪畸变。《罪与罚》中,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在丈夫马美拉多夫死后,由极度自尊而崩溃为丧失理智的过程,也是畸变的典型例子。而《少年》中,阿尔卡季目睹韦尔西洛夫向卡捷琳娜乞求爱情,绝望而愤怒,主动投奔兰伯特,策划报复、侮辱卡捷琳娜的方案。由爱而恨,是激变的例子。
《少年》描写活的思想,并没有达到复调的效果。阿尔卡季揣着自己的思想,聆听马卡尔的思想,很快抛弃了自己的思想,愿意追随马卡尔。马卡尔去世后,阿尔卡季又为韦尔西诺夫的讲述所打动。这三种思想没有在平等的空间里构成对话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介绍这三种思想,牺牲了故事情节流动的节奏。故事本身设计得极具戏剧性,在短期内完成复杂多变的事件。但是在进展过程中,为了介绍思想,动作和事件停顿下来,腾出时间让人物畅谈。谈完了,重新启动事件。紧张的节奏被破坏。长时间的静止甚至舍弃了对接下来的动作的铺垫,作者不得不在描写事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插叙。
而且故事情节之间也出现了裂痕。小说讲述了两个争夺遗产的故事。一是韦尔西洛夫与谢尔盖·彼得罗维奇·索科利斯基公爵对簿公堂,争夺斯托尔别耶夫的遗产。另一个是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阿赫马科娃与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韦尔西洛娃争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索科利斯基的财产(后来成为遗产)。阿尔卡季握有两封信,分别能够左右遗产的归属权。第一个故事完成了韦尔西诺夫形象的塑造,使他在阿尔卡季心目中起死回生,大放光彩。第二个故事又把韦尔西诺夫拖进庸俗的境地,但是与争夺财产本身关系不大。假如把这两个故事合二为一,可能效果更为紧凑。
【读书笔记:《少年》】相关文章:
《叛逆少年》读书笔记范本02-11
《顶碗少年》读书笔记02-18
《恰同学少年》读书笔记03-24
恰同学少年读书笔记04-07
叛逆少年的教师读书笔记01-05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02-19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书笔记12-02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09-17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书笔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