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时间:2022-06-24 17:23:1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人生还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1

  据说犯罪是人类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尔摩斯般的刑侦人员也梦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而当他这个梦想最终实现时,小福同志握着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不过相比于柯南道尔,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写起犯罪来更加地迷人而优雅。英国人那种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精细的变态。那些鲜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讲来,沉稳而缓慢,带着英国的雾气,阴冷潮湿,慢慢地在你周围弥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题材本身就偏灵异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让人惊叹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这部《无人生还》了吧。

  《无人生还》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长的那种,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谁也出不去,而凶手就在其中,人一个个死去,未知的恐惧紧紧相逼。后来的金田一、柯南之类不过都是从阿加莎这里学到了这种手法。在这个故事中,十个人分别受邀来到一座孤岛度假,但很快的,他们发现这是一场阴谋。在一卷播放的录像带里,一个陌生的声音历数每个人的罪行,表示要一个个杀掉这些人来洗涤罪恶。可是这时孤岛与外面的联络方式已经完全切断,没有人出得去也没有人进得来。凶手一定就在他们之中,于是猜疑、合作、愤恨、抱怨,人在面临绝境时的种种开始本能地上演。而随着一首诡异的歌谣,十个人陆续地以童谣中所唱的方式死去,而每死一个人,放置在客厅中的十个小瓷人就消失一个,恐怖就这样蔓延开来。十人中最后剩下的女教师枪杀了一个同伴后,在精神恍惚仿佛看见了已死了的人,最终上吊自杀了,但很显然,她不是那个凶手:

  她打开门……倒抽了一口凉气……那是什么悬挂在天花板的钩子上?一条结好了活扣的绳套?还有一把椅子摆在下面,一把能一脚踢开的椅子……这就是雨果要她做的……当然也是那首诗的最后一行。“一个也上吊,十个小印第安孩子全都命归西天……”小瓷人从她手里掉下,它滚动了几下,撞碎在壁炉边。维拉机械地向前走去。这才是结局——这就是那只冰冷的湿手(当然是西里尔的手)曾经触到她喉咙的地方……“你能游到那块礁石去,西里尔……”这是谋杀——多么简单的谋杀。可是以后你永远也忘记不了……她登上椅子,眼睛像梦游者似地茫然凝视着前方……她把绳套套在自己脖子上。雨果在那里注视着她,看着她走上这条她命中注定的道路。

  她踢开了椅子……

  当警察到达这个孤岛时,只发现了一首诡异的歌谣与十具按歌谣方式死去的尸体,也没有任何人离开过这座孤岛的痕迹。读到这儿迷题似乎变得不可解,可是阿加莎却依旧泰然自若地给了整个故事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说柯南道尔身上有着英国人认真而可爱的一面,那么阿加莎笔下的故事则表现了英国人的另一面。在柯南道尔的笔下,这个世界是清晰明亮的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破解的,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而阿加莎笔下,这个世界则多了太多的不确定,真正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无限的未知。在阿加莎的故事里,你会忽然理解为何古板严肃的英国会有吸血鬼的故事,会有那么多的古堡传说。那是一种在伦敦的大雾里时隐时现的潜在欲望,正如开膛手杰克夜行于街头时所挟的那把明亮锋利的手术刀。

  人性的悲哀在最后的剖白中无法抑止,海中的荒岛犹如失落的人心,在罪错的反思中变得无所凭依。文明在小岛上荒芜,道德的流放地万物萧条,无人生还。这部小说在此时变得深刻起来,当后世的读者一再感叹克里斯蒂“目眩神迷”的写作技巧时,似不应忽略她笔下流露的哀叹之声。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2

  2018年5月31日凌晨两点,终于读完了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这本《无人生还》。

  最先知道这本小说是通过作者群里发的一段文字所吸引,也正是这本小说的精髓所在,那是关于十个小瓷人的童谣谋杀故事: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弗南克·格林1869

  这本小说一开始读起来平淡无奇,所以放在床头快一个月了还未读完。可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岛上的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死亡,而且每死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小瓷人消失。

  其中有段文字描述的'特别生动:这就是平静——真正的平静。万物归隐,不再继续躲藏……对,这就是平静。

  从看上瘾之后,大概两天的时间便看完了,对于看书慢的我来说已经相当神速了。

  本以为看到最后就能知晓结局,能够找到最后的真凶,怎料结局都死完了,凶手却不是最后一个死的人。我怀疑的人总是死得太早。后来才发现死得早的人是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比较轻,死也死得比较轻松。死的越晚的人罪孽越深,而且总是活在折磨中。整个故事有点像孤岛求生的感觉。

  网上搜了下,有人说法官是假死,最后的真凶就是他,他就是欧文……

  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太刺激了,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它,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所以以后看这类小说最好还是白天看吧。

  匆匆,这个五月又要过去了,我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有时候越想抓住的东西越是住不住,不如潇洒一点,让它随风而散……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3

  在下若有志于一件事物,必依下法而行——

  首先,大略入门之后,尽量保持该领域的知识空白,以自家的头脑空想,应该是如此这般,一五一十;而后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到一段落时,进入研究段,以采样方式调查。采样一般有三:看起始,看最终,看巅峰。若再有兴趣,再从中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过程样点,略窥其变化走势而已。

  吾对侦探小说如此——爱伦·坡看过,原创看过,克里斯蒂看过,够了,旁的不看了;而对“暴风雪山庄”,亦如此。《无人生还》作为此类代表——若说此类不该称“暴风雪”而应称“孤岛”,纯属咬文嚼字——写得如此早,写得如此好,自然不可不知。

  在大致领略“暴风雪”的风姿之后,在下便私自定下作此种文章的“一”、“二”、“三”、“四”,这里便不细说了。一直以来,对“暴风雪”的某些痼疾颇有微词,怨念甚深,原以为是后来人不争气,狗尾续貂、画虎类犬,如今见得这般早期这般经典,那一桩桩一件件,竟也不能免俗,不禁修正观点:这等模式,怕是胎里带病、先天不足。而这论断,或与译者有关。在下所读贵州版,过程中毫无流畅平和之美感,只觉前言不搭后语,许多理应余音绕梁处却嫌生硬,一般叙述时反因多义英文单词的误解而冒充了线索,个别段落甚至有读没有懂。这等异常现象之解释,我在克里斯蒂脑子进水、在下理解力大幅倒退和翻译者自己抽筋之间,选择了第三个——其文辞之粗劣,真好似使用了网络翻译软件后直接排版的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也确有一些精髓之处,早期灵光一闪,亟待发展,后世却缺乏承袭,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之于“暴风雪山庄”,《无人生还》是立,是顺,是特例;而后人所写,是破,是逆,是常例。其间必有变化,某些方面难以兼顾,也属必然。但变化本身,大多弊大于利,越发难以在飘和稳之间取一个平衡;而少数利大于弊者,利处偏偏不加彰显,弊处却也不知修饰,反而画蛇添足,新不如故。

  在下乃是劳心之人。每每针对一些人事物作些思索,总有一些感触、一些慨叹、一些追思、一些承当。此次亦不例外。所谓——

  重整河山待后生。

  我欲乘风。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4

  完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虽然已经高三了,但我还是无法放下书,还是想看书,没办法,几次提醒自己要好好学,就是改不了,言归正传:从一开始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小说一开头竟然同时进行了八个人的心理描写,这是我从未见到的,我对阿加莎的文字掌控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整个小说中都曾经多次进行过很多人的心理描写,这对作家的能力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八个不同经历的人必然是八种不同的心理,你要把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捉摸透,都不尽相同,事实证明阿加莎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她的文章完全折服了我。

  说实话我,我完全被这个最伟大的女性侦探小说家骗了,我从一开始认为欧文先生不在岛上,后来知道他在岛上,后来认为他是十人中的一个,到后来只剩三个人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他根本不是这十人中的一个,但看到结尾才明白自己错了,法官竟然就是欧文先生,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法官一开始确实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但是他的年龄和他在整个团队中所成为的领导者角色都让人感觉这么一个老先生是杀人凶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说实话如果你要我说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也不认同,但我认为这确实是在所有牵强的解释中最好的解释。

  孤岛杀人案这类的故事是最难以写的,因为你可能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无法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也很少有作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确是开了孤岛杀人案的先河。一个女人,能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如此缜密的思维确实让我自愧不如。

  这九个人所犯下的八件案子确实都是法律惩办不了的,但话说回来其中的有些人真的该死吗?当然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但他还是杀了他们,这其实还是说明他更享受杀人的过程,而这个人是不是该杀却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但他提到他对每个人的被杀顺序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的,死在前头的会受到少一点的心理上的折磨,这个说法非常有趣,而且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心理暗示的强大,最后一位女家庭教师正是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自杀的,

  其实我是蛮想学心理学了,不过听说心理学不好就业啊。真的是这样吗?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5

  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是我们所不应忽略的作品。这本书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广大读者,都公认是作者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就小说本身而言,其中首创的封闭山庄童谣杀人的杀人模式,以及《无人生还》问世后,后世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写的向《无人生还》的致敬或挑战之作,又或是戏谑之作,都无不从某种角度上证明了《无人生还》一作在推理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笔者有幸得空连原作在内,阅读了这一系列的6部作品,又早闻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写的同名剧本《无人生还》即将首次在沪上演,现在记下读书心得,算是在公演前对作品进行一番温习,也算是向诸位推荐一下这个作品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犯罪小说作家,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是统辖他们的女王”

  ——贵州版《无人生还》封底语

  《无人生还》讲述的是一件离奇的案件:十个身份不同的人,因为收到署名信件而一起来到了黑人岛上的别墅。在封闭的小岛上,谋杀伴随着流传于黑人岛上的童谣发生了。十个人陆续按照童谣中所描写的那样,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没有外人,一切都合乎逻辑,那么真凶究竟是谁?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推理杰作。第一次读这样类型的作品,带给你的是震撼和不可思议。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这部作品,一方面保持了阿婆所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惊叹她卓越的构思布局能力。阅读这样的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机,我们能体会到阿婆所认同价值观,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本格推理所带来的妙味。

  一口气通读完这个作品,我心中惟有赞叹不绝,如果说要我其中挑出稍许不满的地方的话,我想如果阿婆的另一个作品——《帷幕》能和《无人生还》结合的话,让波洛成为黑人岛的主人,主宰这整个杀人事件,或许更佳。因为,我想不出,一个以塑造大侦探波洛而闻名于世,有着世界侦探小说女王之称的作家,却以这样的一部没有侦探出现的作品,成为其一生的最高杰作,这是一种荣幸,又或是其他呢。但是,时至今日,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无人生还》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文字所能代表的意义,成为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乃至推理小说的代名词。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6

  “凡事得往好的想,我就知道有个话剧特别适合悠悠演,可以演主角。”

  “什么戏?”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刷一发我对爱情公寓的执念。

  当然也是这段话让我去查找了一下这本书,看了看故事梗概,瞬间就吊起了我的胃口。虽然推理小说一般都不会再翻第二遍了,但我还是买了下来。

  故事的大概就是: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黑人岛上。

  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特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每个人的房间里都贴有一首相同的儿歌,儿歌讲的是十个小士兵相继死去的故事。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人人都想保护自己,可是海上起了大风浪,不可能寻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

  荒岛已经被他们搜寻数遍,不可能有容身之处,所以凶手必然在他们中间。幸存着的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还是没有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来。风浪停息了,岛上的明争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体……无人生还。

  这本书看的特别快。我尽量在推理,而且还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最后三个人的时候发现都不是,感到很奇怪。但是我这人就是拐不过来弯啊,只能硬让自己继续思考剩下的三个人,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来这么一出。

  某些地方还是觉得很奇怪,但毕竟这是小说还是不要较真了,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心理和环境。我是大白天看的没觉得什么,但豆瓣上很多人都说千万不要在晚上或者没人的时候看,会觉得越来越瘆得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我也是。我在看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动脑补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人人疯狂,彼此不信任互相拔刀相向的样子。但是总体来说作者的文笔比较平淡,丝毫不夸张,但是很多地方能从细节揭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

  小说里的天气几乎都是狂风暴雨,使我联想到了高一上期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澳门从英国收回的文章。最后的独白看完了之后有一种很安静的震撼感,小岛上的人也死了,警察也没能把凶手找出来,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被永远地埋葬了起来,可能连作者心中的悲哀也不会被发现。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7

  图书馆中,在书架漫无目的地找,也始终未挑出心里中意的书。读东野圭吾的书多了,也难免会有些乏味。一本黄色的画着小兵人的书滑落在我面前,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这本《无人生还》。

  我边看边理解,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最后心惊肉跳,仿佛我也在静静听着这首死亡之歌。“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作者在书中,不,那位侦探女王在书中创造出了一个千古谜案,至于结果,恐怕也只会草草结案。

  主人公瓦格雷夫,实际是一名法官,他曾了解到明明触犯了法律却逃过法律制裁的底细,便想出了替天行道,用自己的方式来惩治这些人。他以尤、纳、欧文的名义邀请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个犯有杀人罪的人来到士兵岛,用童谣的方式杀害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位“客人”,警察来了也只能发现十具尸体,误以为是天谴离开了,而这个幕后凶手也写下案件经过,成为一个漂流瓶漂向远方。

  读着读着,看到了瓦格雷夫写的一句话:我正在寻找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个牺牲品。”仿佛令我真正看清了他:他缜密的思维能力,十分令我折服,他的布局简直天衣无缝,尽可能地还原童谣中的死亡方式,令众人陷入恐慌之中,使其变得神秘莫测。他是一名法官,法官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用法律制裁惩治犯罪,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下,他发现自己做不到,可他嫉恶如仇,犯罪的人绝不轻饶,不放过每一位犯人,所以自己走向了死亡。千古谜局的幕后原来是法律的缺失和瓦格雷夫对法律的无奈。

  我相信,这个谜团会一直保存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能力令人惊叹不已,不愧是侦探女王,她将所有可能性排除,最后留下最不可思议的结果。虽然剧本并非现实,但也找不一丝破绽,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成为传奇一般的人物。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8

  一座士兵岛,十人被审判,这是一场迷局却也是无人生还的惨案。起初被推荐看《无人生还》时,便又好奇又心惊,是怎样的故事结局如何悲惨,无一人生还,亦或是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我一气呵成地把这本书由头到尾细细品读了一遍,心中更觉震撼,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思考。

  我并不是第一次阅读心理悬疑小说,但都没像这次一般“惊心动魄”,似乎明白为什么说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故事大概讲述十个陌生人被邀约到一座适合观光度假的“士兵”岛上,根据一首古怪童谣的顺序相继死亡,岛上并无其他人,说明凶手就在其中,那究竟是谁呢?

  小说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刻画,深刻描绘出十个人在岛上共进第一顿晚餐时不可告人的龌龊被公诸于世的羞愧、愤怒,也描绘出每死去一个人,活着的人心中的不安与猜忌,还有临死前撕扯着神经的恐惧,细致入微。环境优美的小岛与罪恶猜忌心理交织的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小说情节一环扣一环,设置了很多的悬念,根据童谣你知道下一个死的是谁,但却总探究不出凶手作案的手法,以及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不得不说,凶手很聪明,他利用假死来掩护自己,按照古怪童谣的顺序实施犯罪,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更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完整的作案记录竟被凶手自己写好封入瓶中,丢入大海,希望被人拾取后大白于天下,并且连上岛的警察也未查出真相。

  在此引发了关于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深刻思考。世界上有一些罪恶真的很难被制裁,或是因为缺乏证据,或是因为职务便利,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些罪恶也许是法律的手臂触及不到的地方,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法官决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履行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手段给予这类人应有的惩罚,于是才有了这一场精心策划的谜局。被邀请来的十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犯了违背道德,但法律又难以追究的罪行,比如说十人中有一个医生醉酒帮病人做手术,手术失败但把它归结为医疗事故;一位老小姐由于传统观念较强,无法忍受行为不检点的女佣并将她赶出家门,女佣后来因为这件事而自杀了,等等。这种结果正义不可谓不美好,但我们不应该忽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法官把自己置身于上帝的视角以非常规手段对他们进行审判,但谁给的他这样的权利?如果每个人都用这样的方式去声张正义,世界必将陷入混乱。

  在我看来,人性之悲哀莫过于做事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种罪恶感会一辈子困扰着你不得安宁。从凶手的角度出发,他是法官,他懂法却不能执这些人的法,有些无奈,只好自己动手,但这不是纵容此等正义的理由。今天你可以为了真正的正义行使制裁,明天你也可以为了个人的私欲行使制裁。只有将权利约束在法律的牢笼里,才能确保法律的真正正义。面对法律存在的漏洞,我们最应该做的应该是不断的完善法律和提升办案技巧。

  恶是困于心的囚笼,私即是公正天平倾斜的引。为了处罚所谓的恶而主张私有法律公正,大抵也只能是无人生还了吧。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9

  前天刚读完《无人生还》,继《东方快车谋杀案》后看过的又一本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译者夏阳,翻译得很不错,流畅自如,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比起那些翻译名著的学究派译者来说,实在好太多,所以阅读的速度还比较快,。

  想不到布置这场天衣无缝的谋杀案居然是那个法官,他实际上是装死,装死,这一点很关键,不然后面那些诡异的事也得不到解释,阿加莎实际上一直在书中营造一种气氛,她对读者的心里感受和节奏把握地很到位,让读者很容易陷入她营造的氛围之中,岛上每个人竟然能按照法官,或者说作者精心布置的局按童谣顺序死去,有点难以接受,因为任何一点插曲就能打乱这场布局,除非法官真能预知未来,但有一点很肯定,这十个人真正死于各人的良心,所以才会轻易落入法官布置的圈套中。

  法官实际上把杀人当成了艺术,这更让我觉得恐怖,这十个人确实是逃过了灰色地带的法律,但是法官也无权利把自己当做上帝一样对其他人做出判决,我仍然觉得生命比任何一切都重要,为了这场精心布置的杀人游戏,把人的生命玩弄于股掌,心理变态的高智商人喜欢做这种事,所以我觉得布置这场死亡游戏的法官是可怕的,更何况法官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这么多人陪死估计也算是临死前的最后一场狂欢,我不知道这能否称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法官自私的一面。

  而且我们应该尊重人性幽微和侥幸的一面,十个人虽然侥幸逃脱法律制裁,但是他们其实也一直在接受着良心上的煎熬,这其实比死更难受,我不知道死亡对他们会不会是一场解脱,虽然这种死去的方式从心理上来讲在我觉得太过残忍,原谅我对这十个人所怀抱的同情心。

  当然,法官的心理学用的很巧妙,利用各种布置给人以暗示,特别是女教师海藻那段,以及十个小泥人一个接一个变少的那段,我似乎也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被骗入传销,人的确是很容易被控制的,这在我之前看了一些那多的悬疑小说中就有发现,感觉心理学是一门很值得探讨也很可怕的课程,但是最后一页有个地方没看懂,法官自己给自己开枪,又说检查不出他的具体死亡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世界上存在这样把生命当做游戏的人,实在可怕,但似乎好多美国一些电影就喜欢弄这种,顶着一个堂而皇之的伟大目的,把一群人放在一个迷宫或者一个荒岛做一个生存test之类的,像网络游戏一样,接受各种任务和挑战,怪物,细菌什么的,一路不断有人死去,最后活着的人才能逃离,布置这一切的人是非常不人道的,人的生命不该是一种手段,而且,人性经不起考验和测试,所以,当十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时,相互猜疑是人性正常的反应。

  当然,法官能部好这个精美的局,获取医生的信任首先是前提,医生也是一个很主要的人物,他竟然就那么信任法官,把法官装死,看来他们在某个时刻已经达成一致认为其中有个人是凶手,然后按照法官的指示让凶手原形毕露。

  回头来看,法官确实是最值得怀疑,因为在他假死之前,他一直在有意无意主导和控制着所有人的一切,其他人的行动想法都是受他指示和掌控,如此才能按照他的剧本走。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篇10

  如果和素不相识的十个人一同到一座孤岛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无人生还》这本精妙绝伦的推论小说能告诉你,信任同伴,才会有活下去的可能。

  英国有座孤岛,岛主人欧文先生邀请了十个人到岛上度假,但事实上,欧文在英文中是“无名氏”的意思,并化身为恶魔,藏匿于十人之间,拣择时机,血洗全岛。剩下的人面对不知身份的欧文,互相猜忌,彼此设防,最终一一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诸多,但最令我深思的,不是情节,而是关于对信任的发问。信任同伴,才能免遭毒手,摆脱生命危机;彼此猜忌,只会产生无人生还的结果。

  信任,与谜团重重的推理小说有什么关联?当然有,欧文先生能使岛上无人生还的原因,就在于他利用其他九个人的猜忌心理,拆散团体,引发矛盾,再一一下手。每个人遭欧文毒手时,都是在一人行动,要是所有人能团结起来,共同进退,一起行动,那欧文绝对没有下手的机会,毕竟剩下的人中,有三个从事军警职业。

  在小说末尾,只剩下“两个人”时,彼此都有了最坏的打算:干掉对方,否则自己惨遭欧你毒手。其实不然,两个人都不是欧文,是欧文设的圈套,让自己假装死去,使最后两人互相残杀,最后两人其实只要相信对方,就不会有悲剧发生了。毕竟到只剩四个人存活开始,他们就一直待在一起,不会有作案时间。由此可见,猜忌是毁灭自我的恶魔,那才是真正的欧文。

  纵观古今,有不少因猜忌而误大业的事。曹操开辟魏国大业,本应重用贤才,却因担心司马懿夺权而免去他的职务。但正因如此,司马一家的野心才不断扩大,最终取代魏国。

  正如名作家冯骥才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信任同伴、家人、朋友,往往能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情谊更深厚。相反,猜忌可能会使一个人众叛亲离、事业受阻、无家可归,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读《无人生还》,品信任之义。信任,能使我们在面对巨大危机时化险为夷;而猜忌,会使一盘散沙灰飞烟灭。所以,信任身边的人,不要让猜忌毁灭一生!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无人生还》读后感04-11

吉姆莫里森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06-17

《无人生还》读后感8篇06-20

有己无人成语解释04-05

无人看见的鞠躬美文12-11

贷款学生还款合同范本02-02

脸无人色成语解释12-24

胡无人阅读题答案12-18

贷款学生还款合同协议书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