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归荒野》读书笔记
导语:我们需要荒野,无论我们是否真正走进它。我们需要一个避难所,尽管我们永远也不必去那里。
《寻归荒野》读书笔记一
最近在读《寻归荒野》,心灵的自由,一直是我内心的召唤。自然天赋予人类的心性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发见的眼睛。梭罗在他著名的自然随笔《散步》中写道:“我所说的西部实际上是荒野的代名词,而我一直想说的是,只有荒野才能保护文明。”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是人类赖以为继的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只有荒野才能保护文明”,正是想提醒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人们,环境、自然、风景,这些才是人类文明是否延续的核心所在。阖书静思,怅然若失……
阅读《寻归荒野》,其实就是阅读美国自然作家的小史。这本书给我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自然是人生的风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我们 也是自然不可阙失的生灵,正基于此,我们更应注目于这片广袤之野,返璞归真,寻求内心的静谧和安宁。此书印象最深的是巴特姆、梭罗、惠特曼,这些美国自然、超验主义的作家的共同特征,就是把视野投向无际的大自然之中,用诗性、野性的笔端,汩汩生发出对自然的无限挚爱。这一点,我在阅读梭罗的Walden时便深有体悟!
而巴特姆还是给我不小的震撼,他一生热爱自然,对植物尤其痴迷,一生生活在父亲的庄园之中,以发见自然、灵魂的风景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未有婚娶,直至归于尘土、安然瞑目。我并不是说,追寻自然的风景,就要孤寂一生。我只是觉得欧美自然主义作家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风景,是令人愉悦的,也是富于哲思的。梭罗所言:“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小溪流”、“每个聪明人都善于在不竭之泉源挖掘他的地窖”,是多么启人深思!反观东方,沉浸于返回内心、慎终追远,或张扬狂傲,不羁于世俗的枷锁,或调适内心、 自动上缴灵魂和良知,真正注目自然、灵魂的风景,如陶渊明、林逋式的隐士,还是太少。掩卷长叹,不禁黯然。
我也在一直追寻湖泊、江河、山川、竹林、幽涧的风景,追寻着远方,心向往之!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漠视淡然,政府的虚张声势实则戕害环境、竭泽而渔的心态,都让我心生倦意!远逝的风景,即将不再的灵魂风景,都让我心凄神伤!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自然赋予人类美景,可人类却攫取无度,不知幡然醒悟,这才是最可怖的!时光如水,岁月不居,思难靖…… 竹影、飞沫、幽涧、流云……迤逦的风光,超然的放旷,一直是我所寻觅的。也许暂时我不能远遁,不过,偶尔远离,去遥远之境,瞰山峦叠嶂,忘怀逝川……并非什么难事。人生有太多的虚幻、泡影,而自然却从来都是慰藉人们心灵的益友,从未改变,亘古以来,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美好性灵,都在传之弥远、薪火相承。
生命的无奈况味,也许令人心碎,但自然之美,却在昭示着另一个世界。“上帝关闭一扇窗,就会打开另一扇窗”,西哲的教诲,让人思之颇有兴味。是啊,生命是如此痛凄,但我们可以生活在远方。梭罗言:“如果说一个人活得很真诚,那他一定生活在远方。 ”灵魂在路上,心灵看见风景,天人合一,返璞归真。飞鸟往还,游鱼潜底,自然的风景,给予人们的远远低于人们所报偿的,正是这样的襟怀,让人心存感激!寻幽觅胜,追寻湛蓝的天宇下的一抹微云,心灵的旷远,精神的高蹈,摒弃尘俗的烦尤,追寻旷达的人生。
《寻归荒野》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是经清橒介绍才开始了解的,起初并未觉得有多吸引人:一来初次接触自然文学,了解甚少,书中列举的作品无一读过,即使是听闻许久的,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并未涉读,阅读中缺乏共鸣与认可。二来此书并不是自然文学,也非社科类,而更接近论文性质。事实上这是以程虹女士在布朗大学做访问学者选修美国自然文学的博士论文为基础而出版的书籍,唯有细心通读完书中所列举的作品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
对于本书的主题,作者程虹如是说——“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状态,而是去寻求自然的造化,让心灵归属于一种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静而拥有定力的状态。
自然文学主要特征有三:1.土地伦理的形成。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呼唤人们关爱土地并从荒野中寻求精神价值。2.强调地域感。如果说种族,阶层和性别曾是文学上的热门话题,那么,现在生存地域也应当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自然文学的这些特征也在自然文学作家身上得以体现。
史密斯和布雷德福的上述作品都有对印第安人的描述。他们或被描述成天真善良,羞怯淳朴的好人,或者被描述成野蛮凶残,茹毛饮血的恶魔。如果说当第一批欧州移民抵达新大陆时,那里已不再是一片纯粹的荒原的话,如果说当时那里已经有了些许历史痕迹的话,那便是印第安人的文化。在土著印第安人心目中,上苍为父,大地为母,所有能行,能飞,有根的生物都是他们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动物也是人,也有灵性。他们与自然有着一种情同手足的关系。他们将大自然中的万物拟人化:大地是一条生命,石头也有灵魂,动物则可以说话。这种将人与自然平等相待的态度,这种寻求人类与自然的亲情关系的行为,影响到了日后乃至当今的自然文学作家。
威廉和梭罗都具有艺术家的敏感,作家的天赋和诗人的灵魂,只是他们都不大适合自己所处的崇尚伟人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内心的精神追求而超凡脱俗之人。他们一生中都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与自然的亲情,一种个人精神之喜悦而并非世人所瞩的功名,这也许正是他们的成功所在。也许正是他们生前的寂寞,造成了他们逝后的殊荣,为众人所仰望。
当巴特姆的美国东南部旅行快要结束时,他寻求的已不再是对自然的探险和热爱,而是内心之平静。旅行之后直至去世,巴特姆几乎就一直待在父亲留下的那所充满着自然气息的住宅和花园中。正是在花园里的劳作和孤寂中,巴特姆追求着一种可以让精神自由漫游的境界。对他而言,孤寂不仅是一种愿望,而且是一种需求,一种达到内心平静与幸福的源泉。巴特姆的这种将自然与心灵融为一体的观点,为美国文学从荒野中寻求精神的资源开辟了道路,影响到他身后的梭罗和巴里·洛佩斯等自然文学作家。他们后来所提出的“走向自然也就是走向内心”,以及“我认为有两种风景,一种在你的身外,一种在你的心中”等论点与巴特姆的观点几近相同。
19世纪上半叶,关于美国的自然风景是否能够与欧洲大陆的自然风景相媲美,美国作家和艺术家是应跟随欧洲浪漫主义的潮流,还是用一种美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来写作和绘画,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欧洲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其自然景物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也为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激发灵感,发挥才思的文化资源。而摆在美国作家和艺术家面前的,却是一片几乎没有历史,也没有文化积淀的原野。应当怎样看待美国的自然,美国的作家和艺术家应当怎样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要回答的问题。
梭罗以一生对自然的追求和迷恋,试图唤醒人们随着自然的四季而不断地更新生命,使生活充满活力和希望。或许,我们可以从其后期作品《野苹果树》中对野苹果树的描述看到他人生的缩影:野苹果是一种长在荒野,被人忘记和忽视的水果。这种植物扭曲又多节瘤,虽然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很晚才结果,又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崇高的使命。梭罗一生中都在追求一种内心隐藏的`甜美,一种与自然的亲情,一种个人精神之喜悦而并非世人所瞩目的功名,这也许正是他的成功所在。
淡化自我,贴近自然,以一种更加淳朴,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形式来描述自然,这或许就是世纪之交自然文学的一个特点。巴勒斯的著作为成千上万的年轻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王国的窗口。老年时的巴勒斯曾说:“每当我看到年轻人那样(即肩背露营装备)在乡间跋涉时,便时而暗暗得意,或许是我的书把他们送上了路。”
“一个38岁的缪尔于1869年夏季初次走过那片崇山峻岭,一个年届73岁的缪尔在时过42年之后将那次至关重要的经历以文学形式面世。”年轻时的缪尔迷恋于西部的山峦,而无意写作,只是到了老年才动笔写作,这种结果使得他在晚年时能够用历经沧桑的深度和睿智来再现他初识优胜美地山时那种散发着活力,充满新奇的经历。
爱默生呼唤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看自然,要人们从自然中寻求精神和自我,但他眼中的自然屈从于人类之需要,是服务于人类的。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仆关系。梭罗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都比爱默生更加亲近自然,并声称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个非常强烈的“自我”。缪尔则不然。他反对人对自然的双重标准,即以自然是为了支撑和服务人类为借口,任意地,唯利是图地利用自然。他批评了这样一种文化观:在物质主义者的眼中,所有为人类谋福利的东西都可以代表文化,而自然永远站在这些文化的对立面。
《大漠孤行》之所以成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是因为作者在继承梭罗等人的自然文学传统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对立——妥协——平衡的新论,他把19世纪自然文学中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观,发展为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观。他把以随意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盲目增长,视为对现代文明本身的背叛。他承袭利奥波德在《沙乡年历》中关于土地健康标准的观点,把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沙漠生态健康的标准。《大漠孤行》本身则是一种沙漠美学的体现。
我们需要荒野,无论我们是否真正走进它。我们需要一个避难所,尽管我们永远也不必去那里。
艾比将荒野与美国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告诫人们,一旦荒野失去了,人们的自由也将受到威胁。“我们可以在完全没有人类生活的前提下拥有荒野,但却不可能在没有荒野的前提下拥有自由。”艾比认为:“真正的人类自由,政治,经济和社会自由,从根本上来讲是与人身自由紧密相连的。他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土地。”对艾比而言,除非人们走进沙漠与河流,除非他们行走在荒野这幅古老,原始,辽阔而民主的远景之中,否则,他们将“永远无法理解‘自由’这个词的真谛”。
【《寻归荒野》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荒野的呼唤读书笔记(精选4篇)02-28
《荒野的呼唤》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02-14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09-04
读荒野的呼唤有感03-19
读荒野求生有感06-15
读《荒野的呼唤》有感06-17
读《啸傲荒野》有感03-03
读《荒野求生》有感05-23
读《荒野求生》有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