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点评版《水浒传》读书笔记
内筒简介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金圣叹简介
金圣叹(1608.4.17—1661.8.7)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明末诸生出身,为人狂傲有奇气。他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而改姓“金”,字“圣叹”,名人瑞。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点评版《水浒传》读书笔记一
不读金圣叹的《水浒》等于没读《水浒》,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可实际上也并非言过其实。
自金圣叹七十回(到英雄排座次,卢俊义惊梦止)评本一出,全国上下,只知有金本《水浒》,而不知有全本百二十回《水浒》。直到郑振铎将古本翻出,加上本朝太祖“《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推波助澜,金本的地位才一落千丈,甚至金圣叹本人,也因为腰斩《水浒》的罪名而被百般问责。实际上从我的个人阅读体验,七十回以后的内容读不读两可,尤其是明显后人所加的征辽以及讨伐田虎王庆等内容,更是明显带着明末清初的时局色彩。征方腊……怎么说呢,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前七十回的英雄,一个个何等英雄气概,气宇轩昂,到这里就如砍瓜切菜,齐刷刷倒下,正可谓,你(续作者)让我死,我怎敢不死?死也罢了,却偏死得窝窝囊囊,毫无性格,比起前四十回篇篇字句飞舞,令人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那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因此金本一出,腰斩《水浒》,想来大多数人(如我一般)的心里,皆都拍手称快,不亦快哉!
金圣叹可谓清初一奇人、狂人、怪人,恐怕再多的头衔和赞美之词加在其头上也不足为过,他立下宏愿,要评点的六才子书,第一才子书:庄子所著《庄子》;第二才子书:屈原所著《离骚》;第三才子书:司马迁所著《史记》;第四才子书:杜甫的《杜诗》;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原书一百回,删定为七十回;第六才子书: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可惜由于哭庙事件受株连,到临死之时,只完成了《水浒》和《西厢记》的评点(金本《西厢记》也删去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结束于“草桥惊梦”,这充分显示了金圣叹的卓越见识和艺术眼光),唐诗的评点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他不无遗憾地在临刑前说,“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竟何如?”到如今我们所见到的金圣叹作品,也只能从这两部才子书和《金圣叹批才子古文》一书中领略一二了。
学习小说写作和文法,不得不提金圣叹。因为他是李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小说评点美学的大家——甚至说是古典小说评点的最高峰也不为过。很多小说的写作手法,在金圣叹的.评点中都会将妙处逐一揭示出来,令人有清风拂面、醍醐灌顶之感,后人的小说评点,例如毛宗岗评的《三国》和脂砚斋评《红楼》,便明显受到了金圣叹评点风格的影响,脂砚斋还曾经感叹过这样的话,“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云云,可见在脂砚斋心目中,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地位是多么高高在上而不可超越。
关于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功过,这里无法一一细说。且喜本版中将七十回(差异最大的文本)单独列出,后接续百二十回文,以供感兴趣的读者研究参阅。
感受金圣叹的魅力,请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始!
金圣叹点评版《水浒传》读书笔记二
《水浒》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对水浒的了解到达入门级别的人绝对少于5%。
学生时代一直本鄙视水浒,原因是看着宋江不爽,直到我看到了金圣叹的点评,才认识到这部名著的价值。之后我看金本水浒无数次,感触颇深。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水浒传》根本就有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金批的水浒,另外一本是其他的水浒。简单说,我们常看的繁本《水浒》(简本体系的诸版本价值基本体现在学术上,其艺术水准一般)有三种:70回(即金圣叹点评的本子)、100回、120回。除此以外49年以后一些文盲还出过一种坑爹的71回本(将楔子独立出来作为第一回),不谈也罢。
有人想当然以为故事越全越好(120回),有人以为故事最本色最好(指100回,学术界多数认为这是最早的版本),但是在读过这三种版本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还是70回本文学成就最高,而70回本也是近300年来最通行,直到民国以前,人们谈水浒都是指金批的70 回本,所谓百回本,120回本几乎被人遗忘——最简单的证据是,很多水浒的续书(如荡寇志等)都是接着“惊恶梦”(或者说排座次)来继续的。直到五四时期,人们才开始重新发现100、120等版本,这些版本的“复活”对学术当然是一种成就,但从文学水准方面看无疑是一种倒退。具体的大家还是自己看书体会,要讲清楚是论文甚至专著的任务,我这小小一篇短评担不起。
其次,70回本和其他的版本完全是两部书。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其他的版本就是多了招安的情节啊,如果你认真读过不同的版本,就会发现,作品的主旨,人物的定位都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粗看起来70回本与其他版本在文字上差别不大,但细细看来已经脱胎换骨。比如说,其他版本中宋江是真的“忠义”,是自始至终就实实在在想招安的。而70回本中,宋江是一个堪于曹孟德比肩的奸雄形象,而这种效果基本上来自金圣叹改编的文字——总量不超过5%。但作品的立意、人物的形象全翻转过来,真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批评的范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创作了。因此我一直以为,金圣叹应该算《水浒》的作者之一。是啊,既然高鹗可以算红楼梦的作者之一,金圣叹为什么不能算《水浒》的作者之一呢?
最后讲一下,在学术界,主流意见认为100回最古老,70回本依据的所谓“古本”完全是金圣叹的杜撰。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我经过认真的研读,发现有很多证据显示100本的前70回和后30回的文笔是有明显差异的。而且,前70回中有很多迹象显示,其原作者确实是将宋江看成是“奸雄”的,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重视“正名”,表现在文学传统中就是,好人恒好,恶人恒恶,人物首先有个“定性”,一切的情节和描写都不应该违背这种定性。例如在三国中刘备是仁主,所以即使他摔阿斗的虚伪,夺四川的不义也被渲染成“仁义”。红楼梦对人物的多侧面描写在水浒的时代还没发展出来。在100回本中,宋江是个忠臣义士,因此合理的情况是文本应该始终强调这种“定性”,事实上,在后30回中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但是在前70回中却不然,尽管在作品自己的行文中不断强调他如何“忠义”,但是很多细节却暗示他是“魔君”,是变乱天下的乱臣贼子。最硬的证据是书中对天象的解释、对“童谣”的解释——这两者在今人看来是封建迷信,但在古人来说是被人广为接受的宗教观念,其权威性不亚于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
这些都是非常反常的。
看看水浒的不同版本会觉得,修改书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一个行为怎么解释,改一下就行了,甚至可以直接加作者的评论,因此,如果70回本确实有一个“古本”的话,将之改成现在100回本的样子很简单。但是那些暗示宋江是乱臣贼子的细节确实没法改的,因为那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无法被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