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
导语:伊豆的舞女写的有多好,看过的人才知道。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一
村上春树的作品一向以孤独为其主题,然而孤独却并非村上的专利。日本的文学作品,自《源氏物语》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起,便已有着一股孤独的淡淡的情怀。不同于西方那种装逼的“solitude”,自命不凡,清高脱俗,这是另一种更为真实而细腻的情感。《心》的书评中有这么一句话,一针见血:美国人喜欢神化孤独。在瓦尔登湖边盖茅屋的梭罗永垂不朽,仿佛孤独可以让人一跃成为完人。但在日本的文学作品里,充满了瘆人的孤独感。难得的是真实,既不夸大,也不刻意掩饰。
自阅读起,孤独便从书中扩散,萦绕在读者周围。
《伊豆的舞女》里面,旅行中的“我”,内心充满了因有舞女一行人作为旅伴而产生的愉悦,以及面对舞女熏时由好感产生的一丝惶恐不安。而在最后,二十岁的“我”由于囊中羞涩不得不提前告别了舞女一行人,躺在回东京的船上悄悄落泪。“我”对舞女熏的感情,舞女熏对“我”的感情,恰如荣吉和千代子那早夭的婴儿,才出生一个星期,却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便已死去,埋葬在记忆深处。
川端康成的笔触细腻柔软,将主人公的内心恰到好处地融入了沿途风景。他与舞女之间的感情,被描写得自然透彻。阅读过程中,清新梦幻的写生笔法将文中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这是川端风格的显著特点,也是他作品中引人入胜之处。
“我”一人离家旅行,途中和舞女一行人结伴,而在最终,又回归孤身一人。
《花的圆舞曲》有些耐人寻味,或许是因为它是一篇未完成的短篇小说之故。我不知道川端想表达什么,但从中可以看到的川端对“少女”这一符号有着特殊的情结,称之为迷恋也不为过。充满活力的舞,将其附加在同样生机勃勃的少女身上,配以川端的笔法,展现出的是旺盛得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其实不仅仅是《花的圆舞曲》,在川端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出他对“少女”的迷恋——描写少女身体和动作的部分细腻无比——即便到老,也依旧如此。
书中的《母亲的初恋》。这个在川端41岁时发表的故事本身有着感伤哀怨、曲折绵长和欲诉还休的情韵。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我们且注意下面这段文字:
“另外,那你还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吗?——若有不称心的事,时枝也说过了,你就回来呀...”
雪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说:“当时,我真觉得您夫人好幸福哇。”
这是雪子唯一一次坦白自己的恋爱,也是唯一一次对佐山提出抗议。是让司机开车把雪子送到若衫那里,还是送到哪儿呢?佐山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了。这是因为由民子到雪子一条爱的闪电在佐山的心中熠熠发光。
佐山是正处于不惑之年的男主(和当时的川端一样都是刚过四十),民子的初恋情人;时枝是佐山的妻子;19岁的雪子是佐山从前的情人民子的女儿,在民子逝后成为佐山和时枝的养女。而若衫,是佐山和时枝指定给雪子的未婚夫,对此雪子一直未置可否,态度犹疑不定。
于是在文章末尾,川端用暧昧的笔触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在此,我更愿意将川端设置的'这一剧情——雪子拥有的那一点点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虽说那是养父+母亲的初恋)——理解为由他的少女情结引起的意淫……
嗯,所以说川端就是一少女控老色鬼。
《重逢》描写的,我想更多的是战败后日本国内普遍充斥着的一种空虚的情感,尤其是对男性而言。佑三从战场回到日本国土,对自己的过去和对身边的一切都有种迟钝的恍惚。虽与富士子同行,但两颗心明显一点都没有靠在一块儿——从一开始在喧闹的人群中佑三一个人行走,到后面两人一同乘车,其实佑三内心深处,一直都只是一个人。不仅如此,佑三心中还有着十分复杂的说不出的情绪——在他看向穿着花哨和服的少女为入驻日本的美国占领军表演那边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与富士子一同行走时,男性特有的那种心不在焉的感觉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佑三是孤独的。趁着战争的机会和富士子分手,然后又与妻子疏离。到了最后,和富士子拥抱之时,触摸着富士子的身躯,内心对异性的感情才再次被唤醒。
以及川端在描写穿着和服跳舞的少女时对笔墨还真是毫不吝啬啊(=''=
至于《十六岁的日记》,阅读过程中强烈的既视感一直占据在我的大脑当中。这是16虚岁14周岁的川端在照料瘫在床上的重病祖父时写的日记。祖父死后,川端也变得无亲无故,孤身一人了。除此之外,其日记的写生笔法让我想起了数个月前,父亲五兄妹轮流照料癌症晚期瘫在祖屋床上的爷爷时候的情景。那种感觉,大概只有经历过的才会明白。这里就不赘言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读。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二
仿佛在海上了,少年的体温,生鱼味和潮水味,还有黑暗中遥远的大岛。只是一抹葱绿、一瀑山泉的行程,却在故事的末了落了泪,为一个伊豆的舞女。
二十岁,恰如我现在的年纪,也许是此生最好的时光。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学生帽,一次排解压抑的旅行。川端康成笔下的灿烂年华,给了一次山明水秀的跋涉;遇到了生活,遇到了舞娘,也遇到了最没有疑惑的别离。还未开始爱情就已经逼近了终结。脆弱的如同深秋的叶子,经不得寒霜甚至也经不得微风,死了,如同孩子的夭折。
心的饶恕
对美丽的姑娘动了邪念,小小的邪念,爱她秀发如丝爱她单纯而羞涩。恬淡的真如同一支慢板乐曲,那种杂念也干净透明。泼了一杯茶,下了一盘棋,念了一段故事,事情尤其的简单。爱她无可挑剔的双眼皮的弧线,爱她赤裸着身体在日光下挥手示意。请饶恕爱情,它随时随地的来,随时随地的结束,蒲公英般的飘忽不定。请用心饶恕,这一家子的幸福悲伤却不如阳面的山坡更能承受七色的光芒,艺人随遇而安居无定所,也许在一个夏天来到东京,也会在某个冬寒回到大岛,流离,卑微,一个短暂相逢的学生又能够怎样谢绝这样的喜忧?
没有钱,借口学校有事便要离去,怎么舍得下那十四岁的诚挚的舞女,她也许就要在生活的逼迫之下失去贞洁永远也不敢奢望那个少年的爱。生命短的如同一次游戏,雨露之后的霞光只能虚掩那变幻莫测的天空。心的撼动转瞬即逝,像那流水无法掌握。
恍如清水
那少年哭了,倚着船的栏杆,靠着高中生的胳臂。岸上白色的手帕,心口一道殷红的伤痕,抽泣;在海上落泪,也许被淘声掩盖。没说过太多的字句,没有表白,只有漫无边际的闲谈和那些微妙而含蓄的神情。那抹失望的影子闪出,准备好木屐;那根手杖,那可爱的一路小跑;那别时的依依相惜,泪如泉涌。
山涧空彻,芹水流芬。这哭泣时的安静,这样的遥远的爱让心释放,哭泣成为一种闲情逸致,仿佛多年之后的山谷的回响,悠远又让人平和。再不能相逢,就在今夜让头脑舒畅,恍然化为清水,滴滴外溢。
离开何妨留下何妨,回味何妨忘怀何妨?薰子,薰牌的清新剂,礼物最忌讳消耗品,不能利用了便也淡漠掉。何妨如此做一场梦,梦一出戏,爱的隐晦而简单,平淡而忧愁。何妨做一个看官,永远默默体会却从不经历,看一幕幕渐远的船的图景却不用掩盖心的棉絮。
痴情一次何妨?绝情一次何妨?时间久了,那些往事也只是溢出去的清水,不必挂念的悲伤。总有些事逃不过遗忘或者排挤,总有些人逃不过分歧或者诀别,淡泊一些又有何妨?
看过了爱玲的十八春,再看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总要泛起类似的哀愁。错过了你在年老时便有一个可以讲的故事,若真的娶妻生子了也便没有故事了。但十八春里的曼桢与世钧、翠芝与叔惠都有一段揪心往事,而少年和舞女的一切却只是点滴的柔情,不温不火,最像一杯爽口的茶。
不敢假设这以后的事了。怕失掉了年轻,失掉了青涩。一如少年上衣的色泽,这是一件藏青色的旧事。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01-02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三篇02-21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2-02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03-31
三篇《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800字02-20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3篇08-01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 3篇04-05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6篇04-09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范文05-01